吴旭国 王小翠 陈义军 符玉土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水体污染现象严重,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环保科学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势而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大力追捧。在淡水养殖中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即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保证水产品质量。
一、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1、概念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通过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不断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水质,控制养殖密度,使用绿色饲料以及合理的施肥等有效手段,为水产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优化水产品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养殖管理过程的污染问题,尽量减少养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实现高效、安全、环保、健康等条件的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过程中,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改善养殖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提高水产品的健康品质,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社会效益。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就业压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饲料生产、养殖设备制造等,提高了经济增长点。同时,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培育水生生物,平衡生态系统和改善水质。
②经济效益。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对养殖户和国家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在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下,养殖业的产量得到提升,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和养殖户增收致富。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增长,提高了当地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二、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的要求
绿色生产主要以节能、降耗减污为导向,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淡水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使污染物产生量降低到最小的一种综合措施。而绿色生态淡水养殖则是将养殖环境、养殖生物、饲料营养管理、病害防控等有机结合,优化养殖结构,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养殖系统的良性发展状态,具有“生态、清洁、精准”的特性。
1、 生态化
根据不同养殖水产品之间的共生互补原则,利用生态系统循环,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
2、 清洁化
水产养殖过程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和消除养殖投入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3、 精准化
在水产养殖中,通过跟踪监测环境变化对养殖动物生态、生理的影响,采取精细化管理,使信息化与养殖有机结合。
三、淡水绿色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养殖环境选择
就淡水绿色养殖,水域环境非常重要,与水产品是否健康生长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淡水养殖是在池塘中进行养殖,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池塘,既要保证水体环境良好,还要周围没有污染。如果前期没有做好调研,随意选择池塘,就会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和品质。还要考虑交通条件,以保证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同时,为水产品创造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可在池塘中种植适量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菌和微生物的产生,增加水体环境优势,为淡水养殖提供依靠和保障。
2、 养殖池建设
依照水产品的生长规律和需求,淡水绿色生态养殖在建设养殖池时,必须确保水资源质量达到要求,保证进排水顺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池内水体活性需求较强,水质要与自然界水质相似采用生物技术,在养殖池放入光合细菌、活性酵母等生物,人工在水体中培育有益生物和吸附物,降低技术处理带来危害,减少有害生物数量,保障水体质量。如甲鱼、河蟹等喜欢在水草环境中生长,建议种植浮萍、水葫蘆等,控制水草种植面积,提供适量青饲料,避免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天敌的危害。
3、 选择不同菌种
养殖户在淡水养殖时,必须根据淡水养殖环境和养殖品种,选择不同菌种进行投入。注意投放菌种的类型和特征,选择应用适宜的菌种,新投放的菌种要与已有的菌种保持相似,避免淡水环境中出现不良生长竞争现象。在此期间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投放的菌种是否适宜促进水产品良好生长。在购买菌种时,必须合法优质,投放前要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投放。此外,养殖户还可自行制菌以改善淡水养殖环境,如EM菌、光合细菌等,实现模拟生成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养殖的品种质量。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能连续使用同一菌种,应根据水质变化,交替使用不同菌种,提高池塘水质环境质量的控制效果。
4、科学饲养方式
①饲料选择。饲料的选择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生产效益,在绿色生态淡水养殖时,尽量保证饲料的环保绿色无公害,促进淡水水产品养殖的绿色生态性。目前,市场销售的饲料,如添加快速生长物,促进水产品快速生长,影响水产品质量,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饲料选择时要坚持绿色天然的基本原则,减少人工饲料的应用,保证水产品养殖的绿色安全。同时,为提升水产品的品质,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腐殖酸,有利于提升水产品口感及肉质。
②适量饲喂。在饲喂的过程中,根据养殖品种、季节、水温、水质实际情况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可把大小鱼类混养,投食时不要一次性投喂,节约饲料的投喂数量,以免浪费和对水质造成影响。
5、精选养殖品种
淡水绿色生态养殖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品种较为重要,应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进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品种特性对养殖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尽量模仿自然生长环境,以满足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选择合适的搭配品种,实行生态立体混养;在优选品种的基础上精选优质的种苗,以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
6、 调节水质
水质调节是淡水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调节方法有:物理化学水质调节、微生物制剂调节、浮动草床技术调节。采用浮动草床技术调节水质生态效益最佳,可以通过人工把水生作物栽植到池塘水面,利用植物根部吸收和物种之间相克作用,减少池塘富营养化和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质,使植物体移离水体,净化水质,节本增效,大大提高了池塘综合利用率,真正实现绿色生态淡水养殖。
7、病害防治
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户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提升水质环境、增强鱼类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患病概率。对淡水质量进行控制,避免水产品感染疾病死亡,影响经济效益,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规律,科学防治。
①共生养殖。依据生物链原则,做好疾病防控,构建良好的管理体系,采用鱼类与植物共同生长的养殖模式,在植物生长的影响下,集中处理水产品病害问题,减少疾病发生率。淡水养殖水产品生长过程中,细菌病害主要来源食物残渣和粪便,需从源头上控制细菌发生,所以要对其进行清理,净化和改善水底环境。
②混合养殖。分析不同产品发病规律和病害种类,合理搭配淡水养殖品种,饲养定量天敌,有效减少鱼类病害发生率,提升淡水产品的数量和品质。同时,还可进行多品种鱼类混养,根据不同品种鱼类生存的空间层次不同,减少疾病发生。
四、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1、循环系统的应用
①循环水系统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全面过滤、处理和净化,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这种系统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能够提高养殖水产物的品质。在淡水养殖中,应用循环系统是环保、生态的重要措施。
②循环系统的应用能够压缩养殖池水的使用量,防止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累积,提高养殖效益。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水体的循环,提高水质的生态养殖性,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水产品质。
2、生态辅助系统的应用
①生态辅助系统是以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人工控制和硬化,构建各种功能区,形成具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作用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起到净化养殖池水的效果,获得更高的养殖产出。
②生态辅助系统可以提高养殖池水的质量,减轻环境污染,进而降低传统养殖业对水体的破坏,使得养殖模式更加生态化。通过调整植物种类比例,将池塘生态系统打造成富含微生物和多样植物的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环境。
3、饵料的绿色化处理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绿色饵料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养殖业通常采用化学和合成饵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养殖的水产生物质量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而绿色饵料采用天然、生态、无公害的方式,比化学饵料更能符合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绿色饵料的应用不但能够防止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提高养殖水产质量。使用生态饵料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的生态性,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养殖水产产品的健康成长。
4、综合利用水生态系统
综合利用水生态系统是绿色生态养殖的核心要义。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运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消除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①优化水质。养殖水体中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殖效益和养殖环境的关键因素。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建立较优的水生态系统和科学施肥,能够降低养殖所产生的废水排放和养殖电解质负荷,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
②水质净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另一项应用是利用生态滤池进行水质净化。生态滤池是一种通过生物膜等生物制剂来分解和除去水中有害物质的装置。在淡水养殖中,生态滤池可以净化养殖池中的废水,去除其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物质。生态滤池还能够通过循环水,提供养殖池内的养分和氧气,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研究表明,利用生态滤池进行水质净化可以显著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5、提高饲料质量
①饲料是淡水养殖中的重要因素,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中鱼类健康、增肥、生长和繁殖能力。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常采用天然配方和食物初饵等方式来优化饲料控制鱼类对饲料的摄食和降低养殖成本。养殖者还可通过添加益生菌和有益微生物等方式,促进饲料营养成分释放,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②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还包括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喂技术。饲料是养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饲料配方往往存在养分利用率低、营养过剩等问题,导致养殖场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污染水体。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提倡优化饲料配方,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调整至合理范围内,使其更适应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采取精细饲喂技术,可以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食欲状况,精确控制飼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殖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6、控制养殖密度
在传统的淡水水产养殖中,养殖密度往往较高,这会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养殖密度应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小养殖压力和减少养殖的不利影响。农户还可采取将养殖与环境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模式,使养殖和环保共赢。
7、 合理利用清洁能源
在设施选址和建设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8、生态过滤技术的应用
建立生态过滤系统,通过搭建植物净化池、微生物处理池等设施,对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五、新时期采用绿色生态淡水养殖具体表现
1、节约能源
传统的淡水养殖方式使用投料式养殖,需要大量投入机械设备来搅拌饲料,导致能源浪费严重。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采用一些新型养殖设备,如循环水系统、生态底栖生物床等,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减少排污
传统养殖方式采用底泥养殖,废水难以处理,难以达到环保标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采用生物耦合技术,将废水处理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液,达到废水资源化利用。同时,采用生态底栖生物床,通过生物过滤作用,减少污染排放。
3、 保护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友好性,采用无毒、可降解性材料,如生物降解聚合物等。同时,在种养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合理利用养殖面积,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
4、 提高效益
传统养殖方式需要大量投入药品和抗生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增加了经营成本。而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疾病发生率,进而减少药品使用,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益起到净化养殖池水的效果,获得更高的养殖产出。
综上所述,新时期态势下,要与时俱进,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广泛应用在淡水水产养殖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高效的养殖方式,科学选择水产品种及养殖地点,不断提升饲料和水体管理的整体质量,重视养殖环境调控,饲料的投喂控制,养殖种类的搭配,病害防控等,可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和水质,增加养殖的效益性。有助于助推养殖户创造丰硕的经济效益,真正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整个淡水养殖生产中,不断推进淡水养殖业良性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324000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溪坑家庭农场;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水龙家庭农场;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素军家庭农场;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欣源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