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悦英
春明日暖、惠风和畅的时节,全球政商学界精英又一度相聚钓鱼台,共论大发展。
3月24日-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本次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国务委员吴政隆参加开幕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陆昊担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方主席,并主持开幕式;安达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文·格林伯格担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外方主席,并在开幕式上作外方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隆国强、余斌、张顺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张军扩分别主持有关环节。
围绕“持续发展的中国”这一主题,本次年会设置了8场专题研讨会,分别聚焦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大健康产业、中国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合作、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新型消费与内需潜力释放等议题。本次年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举办闭门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约400人参加本次年会,各项研讨广泛深入,气氛友好热烈,取得重要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发展前景向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创世界美好未来的重要共识。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中国将以务实有效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我们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标本兼治稳妥做好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推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李强表示,今天的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我们愿同世界分享中国持续发展的大机遇,与各方携手创造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陆昊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中方主席信》中指出,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深入沟通交流,形成最大共识,这也是论坛秉持的重要功能和宗旨。他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仍处于总需求快速释放阶段,城镇化还有巨大升级潜力,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创造更多需求新空间,与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竞争优势相结合,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埃文·格林伯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外方主席信》中强调,一个强大、繁荣、支持和投资于国际体系的中国是世界的正能量。他表示,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科技实力。充满活力的民营部门将带来投资扩张、就业创造和创新增强的信心,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
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表示,全球发展正在面临深刻且迅速的变化,贫困、地缘政治冲突和气候危机等共同加剧了全球发展中的不平等。私营部门和政府携手努力,才能建设更加公平的世界,取得发展的成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仍将超过3%,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从中期来看,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在3%左右,低生产率增长和高债务水平给所有国家都带来挑战,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从中期来看,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如双轮引擎,持续驱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发展深度赋能。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彰显绿色新动能。中国将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以绿色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壯大减污降碳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开展新能源等前沿引领技术的储备和关键技术攻关,夯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作为数字化领域核心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亦被视为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中国应瞄准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加快产生原创性、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多路径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加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和颠覆式技术的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构筑起未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创新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其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绿色发展更加重要,将促进其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必须秉持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坚持多元化、全球化,这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必须的,也符合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可以激发创新、提高生产率、推动城市转型、促进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他建议大力发展绿色投资,采用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加强多边金融机构与民营部门的合作,降低新兴市场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实现气候变化控制目标。
对于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企业是基层的践行者,更是多维度的受益者。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共识,拥有财力、技术和运营能力,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增长需求的公司将成为未来的赢家。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认为,作为工业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气候友好型技术,致力于绿色转型并成为绿色转型的先锋。
米其林集团首席执行官孟立国表示,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频共振,将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创新。
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看来,在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为之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新的技术将帮助每个公司都更有可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广泛深入地赋能企业,企业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体验。企业必须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应致力于生产满足安全、健康、高科技、可持续性等标准的优质产品,实现绿色发展。
辉瑞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艾伯乐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颠覆性作用。他举例说,口服药物通常需要四年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时间,但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大概只需要四个月,速度大大加快。他还谈到,创新包含很多要素,需要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成功;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企业同样在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方面深耕不辍。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兵表示,下一步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更多,打造能源产业的新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含新量”更足,打造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含碳量”更低,打造碳市场管理的新机制。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认为,可持续的能力是企业未来领导力的表现。企业要以产业协同为路径,实现全链减碳“从无到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减排技术“从优到新”;以数字转型为动力,实现降碳增效“从新到强”。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亦表示,当前的发展新趋势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要注重快捷、安全等要素,还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实现减排目标。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谈到,近年来,数字消费促进了供需高效对接,推动消费不断扩容提质。绿色消费顺应节能减排大趋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供给,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国际合作的更多机遇。
TCL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导入制造业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快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速度,极大地增强企业竞争力。下一步应将更复杂、有更大算力支撑的智能化技术延伸到整个制造体系,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驱动力。
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表示,数字化消费是消费领域的新趋势,企业应及时关注、把握机遇并积极参与其中。他强调,中国市场有其独特性与重要意义,向世界展现了众多发展机会。外资企业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本地化产品研发能力,才能够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外多位政商學界嘉宾强调,进一步加强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对于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成功至关重要。
转型势必带来挑战。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引发与会嘉宾关注。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谈到,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将取代一些繁杂的、重复的工作是毫无疑问的挑战,但并不意味着需要过度担忧。人们应当适应这个时代,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做好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工作,尤其是一些专业化工作。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嘉宾们普遍认为,一方面须积极推动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注意风险防控,加强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互鉴互补,同时推进技术发展与治理监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作为今年全国两会后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本次年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议题备受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他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采取务实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合作和投资经贸合作。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享新机遇,共谋新未来。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工業化。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强调,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始终坚持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中国致力于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接下来将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地吸引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促进各国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将进一步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破除阻碍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激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活力,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通过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亦是企业界的共识。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不仅要鼓励创新,也要保护创新。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说,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作为创新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与全球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其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益于反哺新质生产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并将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提升竞争力。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高技术、高效率和高质量,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企业发展带来希望。新质生产力也需要新的高质量的合作。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表示,将在企业层面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加速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携手中国伙伴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与中国产业共享绿色机遇,共赢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