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中央企业应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机制,通过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形式,形成以预算目标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加强全员、全方面、全过程管理,切实抓好预算工作内部协同,切实提高预算投入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导向性,增强风险管控约束性。
一、企业与世界一流预算管理差距评估
为了衡量与世界一流企业预算管理的差距,我们引入预算管理效力和预算管理效率两个维度。预算管理效力表示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最终达到的效果,预算管理效率则是企业采用数智化系统提升企业预算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基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可以进一步将预算管理效力和预算管理效率细分成组织、流程、模型、系统和数据五个方面,其中组织、流程和模型代表预算管理效力,而系统和数据则表示预算管理的效率。基于此模型,我们将企业的预算成熟度分为五个档次,由好到坏依次为领先、先进、有竞争力、在建、入门。现如今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仅处于在建和有竞争力之间,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仍然较大。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保障不足,目前部分单位存在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不够完善,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重视或投入力度不足的情况,未从组织和制度层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有待提升,业财融合度低,则导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保障,预算的执行也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在全面预算编制上存在目标设定松弛、公司战略与预算衔接程度不高、预算编制颗粒度与执行颗粒度衔接不够。三是全面预算执行监控方面,预算执行均衡性有待优化,预算分析模式固定,分析质量有待提升及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和预算调整灵活性有待完善。四是信息化预算建设意识不足,存在管控有效性缺失风险。
三、构建世界一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具体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划分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职能
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了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形成相对独立、互相分离的组织控制体系,同时预算管理组织还包括预算执行、控制、考核组织,需要合理地划分预算控制责任网络。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组织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核心关键,预算组织体系应承担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分析、考核、反馈等职责,并遵循责权利相当、与企业组织相匹配、职责明确的原则。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依据本单位组织机构特点,实施归口分级管理,专业职能审核,组织机构完整。
(二)树牢全员预算意识,强化业财深度融合
提高预算控制和约束力,形成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有利于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流程渗入。各部门、各单元需要积极参与,做好预算全员参与的宣导和沟通协调,推广预算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在企业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做好预算的责任落实,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与每个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更好地使员工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各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分享和沟通交流机制,从而使预算管理有条不紊地执行到位。
(三)完善全面预算内控体系,确保企业战略落地
为了促进预算管理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对于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考核,并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及时对预算管理体系做出相应调整。持续细化完善适合公司经营模式的预算制度,结合三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管理要求,坚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一贯到底、搭建横纵贯通的管理体系。
为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控制,确保预算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应科学设计预算控制流程,把控预算管理的风险点。通过绘制流程图的形式反映预算控制活动的全过程,流程图应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节点。
(四)强化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编制
业财融合的本质要求财务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要提升财务和业务之间的融合能力,从而改变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粗放式预算管理。从业务前端入手,加强业务预算、专项预算、财务预算三大预算协同,科学制订各项生产经营计划,具体如下:
业务预算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应专注于公司主业,尽量减少非优势业务的预算安排,提升预算精度,从公司的整体效益出发,切实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编制业务预算。生产预算要以销售预算为依据,充分考虑生产能力、各类成本消耗定额以及市场价格水平等因素进行编制。专业服务企业要坚持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原则,深度协同上下游、甲乙方,合理安排实物量、工作量预算,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率;销售贸易企业要以补齐产业链短板为目标,严禁安排融資性贸易业务和虚假贸易业务,严控高风险低毛利的业务规模,提高终端市场的业务安排。
专项预算要抓住经营各环节的关键性指标,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效益,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专项预算包括生产建设和投资计划、科研费用预算、人工成本预算和专项成本费用预算。资本预算应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升公司效益为最终目标,资本预算项目应选择投资产出比高,符合公司未来规划的项目。科研费用预算要专注于技术创新,力求能在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成本费用预算要坚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严控开支范围和规模。
财务预算充分对标国际一流、行业领先和自身最优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财务预算时间跨度,联动滚动规划,综合考虑投资计划、经营预算,避免发生资金断流风险,测算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以财务承受能力作为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的边界和红线。坚持稳健财务策略,科学设定资产负债率的预算硬约束,保持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稳定,完善预算编制模型,搭建匹配企业战略的中长期财务预测模型。
(五)构建经营分析和预算编制一体的指标体系
为避免企业经营分析与预算分析脱节,公司应保持以“一利五率”指标为核心,业务指标为辅助的指标体系。例如建立工作量与经营绩效融合、库存材料分类与存货金额变动、项目进度与项目利润及收款的结合,直观看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合,做到预算和经营实际执行闭环管理,实时监测和预警偏离程度,并作出经营调整和适应。
(六)优化预算分析模板,反馈个性化业务问题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不同时间段都会有个性化问题的存在,预算执行分析要求财务人员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找出最重要、最根本、最具个性化问题,这就需要集团层面统一建立以标准化分析指标为基础,辅以个性化指标的预算分析模式。通过梳理集团层面预算执行分析要求的统一内容,再结合各产业板块发展特点,确立各产业个性化的指标,建立集团对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对所属单位的基础指标+个性指标的统一的、完整的预算分析指标体系,充分融合预算分析、监控、预警等管理需求,真实反映集团业务全流程、全链条的动态情况,揭示个性化业务问题,提高预算执行分析质量。
(七)加大预算执行和管控力度,严禁超预算支出
从集团层面以制度体系的形式,明确职能部门在全面预算执行中的权责分工,成立权威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审查和监督管理预算执行成效,及时上报并反馈预算执行漏洞,有效管控不合理预算行为,加大基层单位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把关力度。
各预算单元严格按照下达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超预算额度或者新增预算额度,预算费用之间应专款专用,严禁科目混用。实行预算费用执行归口责任落实机制,深入参与所属单位预算事前申请、事中管控和事后审核三个环节,从时间进度和项目进度口径对预算进行监督管控。在预算执行分析中多使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表格与图标结合,建立以职能部门为主导、所属单位为基础、基层业务单元为补充的三级预算分析体系,使预算分析的基础更坚实。分析监控频率可以采用定期和实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逼近年底的时间远近,择机启动半月执行监控周期、周执行监控周期增强预算管控强度。
(八)健全预算调整流程,提升预算方案灵活性
各单位应随时关注预算方案中经济政策的变化,对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外部经济动因和内部作业能力等及时开展评估,提高企业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在预算执行监督过程中,保持与业务部门实时沟通,及时了解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变化情况,确保预算执行偏差及时反馈,防止出现预算浪费和预算超支的情况。优化当前预算调整审批流程,由8+4年度预算调整变为以季度为周期,做好经营方式、业务发生变动时的预算方案调整准备,从而实现预算方案动态调整分级分类预算预警规则,保证预算方案的灵活性和执行力度,完成僵化的预算体系向敏捷的預算体系转型。
(九)推进预算管理系统升级,打破数据孤岛效应
信息化落地前必须和其他的信息系统实现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需要考虑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预算管理全系统集成和全数据贯通。一是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预算编制系统,个性化定制管理架构,改变核算数据与管理架构不匹配现状,提升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的编制效率;二是要将新的预算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数据运行平台,实现平台数据共享互连,改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三是基于历史数据灵活建模,实现预算数据的纵向贯通,集团可以进行数据层层穿透,根据预算的可控性和重要性进行灵活控制,助力集团实时掌握“实际+预测”与年度预算目标的差距。
(十)筑牢数智平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财务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晴雨表,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强系统、平台、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好企业的数据无形资产,筑牢安全防护体系。从预算信息化平台开发管控上下功夫,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系统验收测试,检验是否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节点和处理规划嵌入系统流程;从预算数智平台运行与维护上下功夫,系统实施前开展用户测试、简单业务单位先行试点、全系统单位分布实施,逐步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严格系统用户管控机制,建立网络防火墙,定期开展灾备备份,制定系统应急预案,完善重大风险事件的报告机制,切实做好信息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