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任务情境创设“三路径”

2024-05-29 19:22:37顾景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意境文本情境

顾景红

任务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核心在于教师构建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着重于将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有意义的真实场景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情,巧妙地整合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精心设计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情境,已成为新趋势。

一、确立议题,让思辨情境绘声绘色

语言不单是交流的媒介,它还能助力思维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设计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深思的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提高语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开展读写活动,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联系性学习。确立这样的主题时,教师应从文本主旨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锻炼思维的效果。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步骤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提出“你们认为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搭建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思辨平台,聚焦“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小英雄,他们又是怎样的人”这一中心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接下来,学生回归文本,挖掘关键词句如“机智”“勇敢”“牺牲”。教师通过“如果同学遇到危险,你会如何做?你认为你的行为算不算英雄行为”等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鼓励他们结合个人经历分享和思考现代版的“小英雄”故事。最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编写故事,开展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全面感知“英雄”的内涵,在真实的语境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思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此外,教師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讨论中发现和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意境,让审美情境如梦似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审美性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入探寻课文的内在世界。通过图景想象、审美鉴赏和迁移表达等策略,教师带领学生探寻文本的思想内涵,逐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营造意境尤为重要,它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向学生介绍“意象”与“意境”两个基本概念,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更为深远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如何在阅读中寻找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尝试感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以《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营造意境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教师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开启教学活动:“你们有没有在雨中闻到过花香,或者体验到雨天特有的宁静感?”这样的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为接下来学生深入学习文本内容作好了铺垫。教学第一环节为“听雨声,想桂花”。教师播放带有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想象自己置身雨中的桂花树下,用语言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学第二环节为“读散文,绘情景”。学生阅读《桂花雨》,挑选出文章中的关键段落,绘制文中描述的场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文中意境的理解。教学第三环节为“赏析文字,感悟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散文如何通过文字营造意境,传达作者的情感和美学理念。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意境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官体验出发,逐步深入情感和审美层面,把握散文深层的意义和美感。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综合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意境营造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得以在如梦似幻的审美情境中享受学习,实现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完美融合,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多元价值。

三、巧设支架,让探究情境别有洞天

在构建语文教学任务情境时,教师应遵循渐进式的教学原则,巧搭支架,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有效的互动,引领学生在读、说、演的过程中,逐级上升,迎接各种挑战,使学习过程更加充实。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推动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创建探究性任务情境的过程中,明确核心教学目标,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以《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通过逐步推进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落花生》这篇文章,让他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递进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向的学习支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角色和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范例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思考中的难点,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在探究性任务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自信。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合理的支架与探究性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研究,挖掘学习中潜在的快乐。

总之,建构语文任务情境,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与语言运用现实需求。这种教学环境可以将重点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语言实践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些实际任务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境文本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