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上下不懈努力中,75个贫困县、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过渡期以来,面对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薄等现状,甘肃省财政厅立足“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资金监管,探索形成“1425”工作法,在富民兴陇实践中贡献了财政作为。
紧紧围绕巩固衔接目标任务,2021-2023年,农业农村司累计安排甘肃省衔接资金379.98亿元,连续的增量资金,持续加热着陇原的民生温度。同时,甘肃省克服收支矛盾、坚持自我加压,每年稳定安排衔接资金72亿元,保持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以上,督促市县每年落实44亿元以上,地方与中央投入比例达到0.9:1。2024年,中央下达衔接资金130.11亿元,省级下达72亿元。至此,全省四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798.09億元。在测算分配资金时,将23个国家重点帮扶县作为保障的重中之重,为其巩固衔接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持把完善机制作为先手棋,推动巩固衔接政策落实有力、资金监管有效,在国家绩效评价考核中连续取得好成绩。
一是完善责任机制促落实。省级部门层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资金保障专责工作组,省财政厅任组长单位,发改、民委、农业农村等为成员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定期调度制,织密横向一张网。关键少数层面,省委省政府每年与省级各部门、市州党委政府“一把手”签订责任书,压实责任,形成纵向一股劲。资金管理层面,先后出台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绩效考评办法等,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制定衔接资金绩效管理指导意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完善协同机制聚合力。省财政厅每年牵头召开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双向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联合督导整改。成立厅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安排15名处级干部分片包抓14个市州及所辖县区,定期汇总情况、推进落实。每年分两次集中联审县区项目资金方案,财政部门审资金来源,行业部门审使用范围、项目合规性及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提高了项目质量和资金效益。
三是完善监控机制抓质量。强化信息化平台载体运用,从2023年起,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增设“专项监督”模块,对衔接资金用途、支付流向实时监控,对同类问题出现两次以上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各地举一反三对照自查。2023年以来监控发现问题明显减少。
四是完善培训机制提能力。跟进国家政策动向和基层落实情况,先后开展市州片区政策培训、部门综合业务培训和涉农整合资金培训,去年11月专门举办全省市县财政局长培训,邀请财政部甘肃监管局、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等领导辅导业务,安排所有班子成员讲解政策,带动全省7000余名干部职工同步参训,提高管财用财能力。同时,将财经纪律纳入市县党政一把手培训专题,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关键作用。通过培训,我省衔接资金使用规范性大幅提升。
将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作为两个重要抓手,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一方面,聚焦产业发展。把做大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2021-2023年中央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235.62亿元、占比62%。制定全省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和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实施方案,一手抓到户产业培育,一手抓产业体系构建,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力争支持每个脱贫县形成2至3个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如环县羊产业、静宁苹果产业等。发挥产业帮扶项目带动作用,制定联农带农机制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指导县区把联农带农作为扶持经营主体的前置条件,建立“项目联农带农明细和县区联农带农工作”两本账。2023年全省共投入资金52.18亿元,安排经营性帮扶项目1553个,采取土地流转、产销对接、岗前培训并吸纳就业等方式,各环节联带农户75.88万户次,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30.19万户次,更多农户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另一方面,聚焦就业增收。按照内增岗位、外扩渠道工作思路,细化衔接资金支持就业增收政策,对乡村就业工厂就地就近吸纳甘肃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给予奖补。2023年全省输转脱贫劳动力199.9万人,乡村就业工厂累计达到2607个、吸纳就业10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83万人。将脱贫群众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分类按需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自足自富能力。
一是抓实资金拨付管理。中央指标下达后,主动对接部门测算商定分配方案,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管理规定30天内分解下达到县,督促县区在30天内将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做足做实前期准备,做到资金早到位、项目早建设、进度再提前。
二是抓实日常调度保障。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开展定期调度,对资金支出较慢的,采取发函提醒、全省通报、个别约谈等方式,督促落实。
三是抓实规范使用核查。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衔接资金规范性核查。2023年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所有县区全面自查,省级部门联同核查,发现问题当面反馈县区,跟进督促整改,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
四是抓实绩效考核评价。坚持以考促评和激励约束双向发力,每年组织市县开展绩效评价,省级对县区开展抽评,对成绩好的分档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分档扣减资金。考评“指挥棒”推动不少地方工作明显改进提升。
五是抓实反馈问题整改。针对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剖析原因症结、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实。针对重点地区召开座谈督导会,与基层同志共同研究,推动问题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