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2024-05-29 01:26刘东明谭彬贾芝琪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实践教学

刘东明 谭彬 贾芝琪

摘 要:近年,随着科技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然而,传统的单一学科分类和分科管理已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交叉和整合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育改革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传统园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教协同育人的必要性,阐述“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园艺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教学

科教协同育人是我国近年积极推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正式启动;当年8月,教育部和中科院联合启动实施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有力促进了科教结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2014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发布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制度变革和协同创新为重点,强调科教结合,突出协同育人,把协同创新理念贯彻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方面。近年,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平台基地落户高校,各领域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也为科教协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科教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传统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由单一教学向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转变势在必行。

(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园艺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大部分属于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交叉学科,园艺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园艺学科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体系间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多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是目前园艺学科教学的一个重点方向。科教融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在学科内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探索规律,从多个学科视角来发现新现象、发现新问题,促进知识的更新。同时,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园艺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实践机会。因此,科教融合对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实验教学是实现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平台数量和种类有限,导致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同时,由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园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而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因此,针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河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自2017年开始,探索建立了“一校两所”模式,即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优势,建立了“一校两所”的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已建设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能将园艺专业知识有机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又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二、“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教学总结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始建于1927年,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现有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三个本科专业,园艺学学术型和农艺与种业(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园艺学博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园艺人才培养体系。传统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学校和专业自身特点而形成的,由于该模式建立在高校单一主体和单一学科的基础上,主要以学校和教師为培养主体,存在着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深入、科研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更需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以“三个面向”为导向、以“四个服务”为目标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

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园艺学院构建了“3+1”的培养模式,即在大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三开始安排实习和生产实习。该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参观考察、田间实践、实验实训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对园艺科学的认知。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充分体现了“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比如,园艺学院积极发挥与两兄弟单位合作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在学生大三的时候,选择一个实际生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方向,由学院组织学生前往生产基地进行调研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最后,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进行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以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要求进行分析。在“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下,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园艺学院也需要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工作。

(二)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下,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科研平台,充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积极与省内两大园艺学科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研信息。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的认知,同时促进了园艺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三)科研提高学生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了解科研人员工作的同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研精神。在学生了解园艺新品种选育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育种材料的选育方法。此外,开展相关实验课程和课堂讨论课,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在实验课程中,向学生展示新品种的实验过程。在讨论课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掌握科研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科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一校两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下,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机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开展教学改革。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近年将多项单倍体培养、三倍体制种等研究成果或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在科研促进教师发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加深对本学科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及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掌握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項重要举措,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主线、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一校两所”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极大促进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校两所”办学时间较短、师资相对薄弱等。因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一校两所”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晓芳.基于“2011计划”的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3).

[2]古京,马乐诚,郑小洁,等.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实践进程与优化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3(7).

[3]邵积荣,梁志勇,黄冬妮.对“创新强校工程”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4(10).

[4]卢梦琪.搭建科教协同平台刻不容缓[N].中国电子报,2023-03-10.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XJGLX087)

作者简介:刘东明(1988— ),男,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瓜菜作物分子育种;谭彬(1981— ),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果树品质改良与分子育种;贾芝琪(1979— ),女,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茄科作物分子育种。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实践教学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