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对“新闻媒介”概念的再认知

2024-05-29 03:42:22谢金文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媒介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9ZDA326。

作者信息:谢金文,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

摘要

明确界定媒介、媒体、传媒的概念,可更为准确地讨论相关问题。“媒体融合”仅指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等的融合;“媒介融合”则范围更广,可指现在个别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传媒融合”则既包含大众媒介、媒体的融合,又包含传媒机构的融合。新闻媒介有独特的内容和传播特点,经营和效益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是信息系统的重要渠道,文化系统的主要装置,监督系统的关键环节,政治宣传系统的有效工具。这些也是新闻媒介自身的主要角色定位。

关键词

新闻 信息 传播 社会

新闻媒介是传播媒介之一种,具有传播媒介的一般特点和自己的独有特点。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的中间环节,承先而启后,具有枢纽的地位与作用。新闻媒介不仅有新闻,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都会受到新闻传播的影响。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各新闻媒介与社会直接的相互影响和通过全部新闻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因此,需要对新闻媒介有全面深入的把握。

一、传播媒介

(一)媒介、媒体、传媒的界定

“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各种中介,在传播领域中与英文的medium相对应,指传播内容、或者说信息(广义上的)的物质载体,包括体语、服饰等实物媒介,击鼓、语言、军号、广播等声波媒介,烽火、信号灯、电影电视等光波媒介,书信、电话机、传真机、喇叭筒、情況简报等个别、群体或组织传播媒介,书、报、刊、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传播媒介。

在具体使用中,媒介可指:(1)作为单数名词,指单个的传播媒介,如一张报纸,一本杂志;(2)抽象的类名词,即某种或所有传播媒介的总和;(3)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媒体”的英文media就是媒介的复数,汉语中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的集合体,如书、报、刊等,即某一种大众媒介。人们不会把电话机、传真机等称为媒体,也不会单独把一本书称为媒体。

现在新媒体与非大众媒介也融合在了一起,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中,既有许多大众媒介,也有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媒介[1]。

“传媒”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媒体或传媒机构的简称(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传媒机构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媒介),也可以是这三者的统称。传媒知识、传媒产业、传媒发展、传媒竞争,都指大众传媒,包括其中的媒介、媒体和机构,但不包括电信工具如电话机、电信机构等。

(二)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仅指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等的融合;“媒介融合”则范围更广,可指现在个别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传媒融合”则既包含大众媒介、媒体的融合,又包含传媒机构的融合。

数字技术带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相互交叉与融合,起初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交叉融合,后来又在移动终端融为一体。

媒体融合使各种媒体形态优势互补,方便程度和传播效果最大化,产生融合效应,并形成融合了多种媒体的媒体,例如综合性网络、手机媒体。其中的内容既有图文的,又有音视频的,既有大众化的,又有分群化、小众化的;其中的新闻既可以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也可以是其他各种真实、新鲜、公众需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从我传你受日益转向我供你取,并可以大量、超量地供,受者按需接取。

媒体融合使地方性媒体可成为全国性、全球性媒体,也带来全国性、全球性媒体的更多竞争。地方性传统媒体机构正在集合区域内容和市场优势,品牌和人才优势,网络媒体的无限容量、无限时空、多频道、多媒体优势,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随时随地随意优势,从而开发各种各样的融合媒体产品[2]。

(三)其它融合

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又带来许多其它融合。

媒体融合带来采编和经营业务融合,内容、渠道、平台、管理以至产权融合。可以用一个更大的概念来概括所有这些融合——传媒融合。

新媒体不仅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体融合,移动终端又融合了个别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及其媒介,各种传播在移动终端随时切换。由此又融合了传者和受者,两者的身份在移动终端随时转换,融为一体,合称用户。

媒体融合与其它融合改变了传播的主体、客体和载体,改变了传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又带来传媒业与电讯、娱乐、商业、金融等其它行业的融合。各种行业在移动终端获得新的机遇,并相互影响,改变了传媒格局、行业格局,乃至社会格局。

随着媒体融合、传播融合的发展,打破传媒的行业和地区壁垒、创新传媒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也就更加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这些融合使传媒强者更强,集中程度更高,使弱者相对来说更弱,逐渐被边缘化或淘汰。这不利于传媒的繁荣,不利于信息和意见的多元化。虽然谁都能在网上发出声音,但受众经常接触的新闻传媒仍然是有限的[3]。

二、新闻媒介的内容和传播特点

广义的新闻媒介是指能传播新闻性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公开的和非公开的,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狭义上则仅指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重要内容、连续传播的大众媒介,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的重中之重,其量大、面广、速度快,经常载有重要的、及时的信息和评论,处于新闻传播的中间环节和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一)内容特点

新闻媒介首先有信息性和交流性。信息传递和意见交流都是越及时越好,新闻媒介正是为此而生的,成为最迅速及时的大众媒介。信息性和交流性也就成了新闻媒介最基本的特点,并使新闻媒介有较强的“可读(或视、听)性”。

交流需要充分的信息,信息通过交流而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人们日益需要充分的信息和自由的表达。现代社会中,只有也必须由新闻媒介来担此重任。

新闻媒介中的意识形态使其具有政治性。

新闻媒介又有公共性和舆论性。新闻媒介的公共性表现在面向公众进行传播,是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思想观点的重要工具,会对社会和公众带来较大影响,关系到公共利益。这使新闻媒介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舆论(public opinion)是公众的意见。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和观点会产生广泛的舆论反映。舆论往往很有新闻价值,且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新闻媒介经常反映舆论。舆论的形成和表达需要新闻媒介工具,新闻媒介则当自觉替公众讲话,代表舆论。公众了解情况不全面、意见观点不正确时,新闻媒介也要及时提供信息和观点,引导舆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闻媒介的传播及时和广泛,使其可有很强的宣传功能,产生宣传性。新闻媒介的一些派生功能也有宣传功能,如议题设置功能和授予地位功能,可用于提高宣传引导艺术和树立学习榜样,也会被用于制造社会舆论和树立崇拜偶像。新闻媒介的潜移默化功能,可逐渐深入、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弱化或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

新闻媒介经常被用于政治宣传、政见表达、政策发布等,用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于实现人民的知晓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新闻媒介还有其它内容特点,如告知性、指导性、教育性、学习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等等。新闻媒介的内容特点因媒介而异,使其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成为政治、经济权力的掌控和影响对象,并受到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多学科的关注。

(二)传播特点

作为大众媒介之一種,新闻媒介的传播也有公开、广泛、迅速和受众多、反馈少等特点。

有些新闻媒介关系到公共利益或应让大家共享的物品,以私人物品的方式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好,只能作为公共物品,由公家免费或廉价提供。

而有些新闻媒介作为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则可通过市场提供,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

还有些新闻媒介可作为混合物品,由政府机构与民营企业合办。

新闻媒介又有与其消费特点相应的传播特点。新闻媒介的消费过程也是传播过程。作为文化产品之一,新闻媒介的消费也会越用越想用,同经济条件、闲暇时间成正比,不像食品、家电等消费那样容易饱和。此外还有如下消费特点:

1.短暂性

新闻媒介的时效性决定了其“寿命”不会很长。新闻媒介中的其他内容也大都是“快餐”式的。而且现在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生活节奏、环境变化又快,许多新闻和其他内容很快就会成为受众已知的或过时的东西而失去其价值。因而新闻媒介的消费时间也就不会很长,一般快用快弃。

2.一次性

新闻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价值。如果多次地反复接触同一则新闻,只是使第一次消费完整化,包括理解和记忆的完整。因而新闻媒介的保存价值较小,可以通过牺牲保存性以降低成本。

3.相对性

新闻媒介对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某种新闻或新闻媒介会对某些人有用,对另一些人没用;对某些人有认识作用,对另一些人只有娱乐作用。

4.共享性

新闻媒介可被无数人同时消费,并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共享给他人。

三、新闻媒介的经营和效益特点

(一)经营特点

新闻媒介的经营特点主要有:

1.注重社会效益

新闻媒介要承担社会责任,其社会效益对其美誉度的影响,对其经济收益(受众、赞助者和广告客户的掏钱意愿)的影响比一般产品大得多。因此,新闻机构要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避免经营上的短视行为损害媒介质量。

2.“贴本买卖”

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以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新闻媒介可以低于成本价出售,甚至免费。

3.复制成本特别低,边际效益特别高

新闻媒介的复制成本极低,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接收端则几乎为零,而每个复制创造的效益是一样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成本很低,边际效益很高。因此新闻机构很在乎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尽可能通过提高创制质量来增加复制数量。

4.衍生产品多,价值链长

新闻媒介可整合、衍生出许多其它产品,如报纸内容衍生出网络新闻、手机报、专供信息等。

5.跨媒体、跨地区经营

新闻媒介有跨媒体、跨地区经营的趋势,在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

6.大都市传媒有辐射功能

由于地域、资源、经验、品牌等优势,大都市传媒可通过媒介传播、机构合作、跨地区办媒介等,有力地辐射到其他地方乃至其他国家。数字化和卫星传播技术、媒体融合的发展又给这种辐射提供了新的条件。这种辐射能充分地利用优质媒体和高效传媒机构,优化传媒业的资源配置,并能大大提高传媒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

目前这种辐射功能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较初级阶段,提升空间很大。

(二)效益特点

新闻媒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地既对立又统一。

一方面,好的社会效益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需要社会扶持;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损害社会效益。有些传媒为了经济效益而降低格调,迎合低级趣味,非法搞有偿新闻等,更会直接降低、排挤社会效益,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这两个效益往往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一方面,社会效益可给新闻媒介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带来公众的追捧,广告商和赞助机构的跟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新闻媒介的经济效益能给社会效益的创造提供物质基础,提供资源、设施、技术、人才等条件。同时,经济效益追求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努力,可促进传媒积极发掘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可促进传媒管理科学化,工作高效化,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更好的解放和发挥;可促进传媒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些都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反过来,经济效益不好则会影响媒介质量和传播力的物质条件,且往往会导致受众缺乏,社会效益也相应有限。

四、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

“角色”是借用戏剧名词,社会角色指的是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它伴有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者的期待。

新闻媒介的作用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信息渠道、监督环节、文化装置、宣传工具角色。要充分关注、遵循这些角色的要求和规律。

(一)社会的结构和系统

结构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相互关系。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修复、衍生。

社会大系统中有层层子系统,各系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叉的部分。新闻媒介系统主要属于信息系统,同时又属于文化、监督系统和宣传系统。

社会系统还可分实体存在的部分和无形的部分,如新闻系统有组织机构和思想理论、职业规范、管理制度等。

社会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每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是如此,包括实体的和无形的部分,从而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有机关联和运行。这些联系、影响需要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交流,包括通过重要的信息工具——新闻媒介。

(二)新闻媒介的角色特征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是信息系统的重要渠道、文化系统的主要装置、监督系统的关键环节、政治宣传系统的有效工具。这些位置的特性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闻媒介的主要角色特征。

其中,信息系统的重要渠道是基本角色,文化系统的主要装置是常用角色,监督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关键角色,政治宣传系统的有效工具是必要角色,四者相辅相成。如果社会像一个人,那么新闻媒介既是其中的中枢神经,又是具有杀菌抗毒和报警功能的淋巴系统。

结语

有的新闻媒介偏重于信息作用,有的偏重于文化作用,有的偏重于宣傳作用,有的则是综合性的。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系统结构,新闻媒介在其中也有不同的位置,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当下,新闻媒介兼有信息工具、交流平台、社会公器、改革利器等角色。社会也格外强调信息和监督系统对新闻媒介的需要,强调新闻媒介的信息传递、意见交流和舆论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

[2]匡文波.新媒体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6.

[3]Graham Meikle,Sherman Young.Media

Convergence:Networked Digital Media in Everyday Life[M].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12:166.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网络新闻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8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面对海洋格局的报道机制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科技传播(2015年19期)2015-12-21 13: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