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卢绍清,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摘要
贵州桥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万桥飞架,架起贵州 “高速平原”。这是贵州区别于其他省份所独有的比较优势之一,也是贵州“大踏步前进”和“中国奋斗”的生动缩影。宣传好贵州桥梁风采,对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推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交通运输行业宣传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桥梁风采的宣传思路和呈现策略,旨在进一步实现扩大和优化传播效果,增进国内外对贵州的了解和认知,全面立体展现新时代贵州形象。
关键词
貴州桥梁 宣传合力 宣传阵地
万桥飞架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贵州桥梁“高大新美”的特质赢得了“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如何宣传好贵州桥梁风采,对展现新时代贵州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宣传贵州桥梁风采的意义
宣传贵州桥梁风采有利于开创行业宣传工作新局面。交通行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者、对外形象的塑造者的重要角色,是交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构建交通行业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推动行业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宣传思想工作中,通过深入挖掘桥梁在全行业、全省旅游产业化中的特殊功能,凸显贵州桥梁风采,对探索构建贵州交通话语体系,不断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增强贵州交通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开创贵州交通运输行业宣传思想新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宣传贵州桥梁风采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是贵州的支柱产业。桥梁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以贵州世界级大桥的“桥旅融合”项目建设为示范,将宣传文化与桥旅建设文化融为一体,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代表性、有亮点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有文化蕴含丰富和知名度的桥文化景观,赋予“桥旅融合”新内涵,宣传好贵州桥梁风采,对激活“桥旅融合”新动能,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促进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贵州桥梁风采有利于展现新时代贵州形象。贵州桥梁是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好题材,万桥飞架不仅有力见证了贵州大地发生的“千年之变”,更生动折射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活力。通过宣传桥梁,充分反映交通建设对贵州提升区域发展地位和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技术和成就,展现新时代贵州形象,而且对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桥梁风采的宣传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桥梁风采的宣传思路和呈现方式需要根据媒体特点和贵州特色进行合理的需求选择,从而实现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传播效果。
(一)突出贵州桥梁蕴含的历史价值
围绕贵州目前拥有3万余座不同年代、不同类型、功能各异、千姿百态的桥梁,全面盘点报道贵州桥梁的总体规模、类型类别、风格风貌、特点亮点等,系统梳理阐释贵州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讲清楚桥梁之于贵州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讲清楚不同时代、不同桥梁修建的背景故事,以桥梁变迁描绘文化特质。以黔南州福泉市葛镜桥,被茅以升赞誉为“西南桥梁之冠”[1]、毕节市黔西市朵泥桥等为代表,探究古桥的前世今生。讲述风雨桥繁荣人文、滋养民生、促进团结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突出桥旅融合,深入报道新亮点、新体验、新品牌,反映桥梁建设背后的人文和生态理念。全面、直观、生动呈现贵州桥梁整体面貌,横向反映贵州桥梁在西部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纵向彰显贵州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二)突出桥梁建设的科学技术
围绕贵州超级大桥建设创造数十个“世界第一”等,广泛采访桥梁建设领域重点企业和资深专家、技术人员,系统梳理报道贵州桥梁获得的国家级、世界级殊荣。全面梳理贵州桥梁的特点,盘点进入世界前100名的贵州桥梁,深入浅出讲述贵州桥梁的特点特质、技术创新,生动讲述贵州桥梁建设背后的感人故事,描绘贵州桥梁整体形象,反映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深入报道贵州桥梁建设攻克了一大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揽吊与扣挂自动化控制系统”“叠合梁斜拉桥整桥段上行式安装功法”等先进技术成果。深入报道贵州桥梁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技术输出和共享,对世界桥梁技术变革与桥梁设施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突出桥梁承载的人文精神
围绕贵州桥梁建设打破的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将镜头、话筒、笔触对准广大桥梁建设者,全景刻画一代又一代贵州桥梁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敢叫天堑变通途,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人物群像,生动讲述他们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催人奋进的创新故事、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等,生动讲述贵州桥梁人走出贵州、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造桥筑梦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万桥飞架托起贵州发展通途的奋斗足迹,深度挖掘贵州桥的价值,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从“桥”见贵州、“桥”见中国。
(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贵州是世界上三叠纪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全球公认的三叠纪自然遗产地,是国际地质学界公认的沉积岩王国、古海洋生物王国和喀斯特王国,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位于贵州三叠纪地质时代的典型地区,桥高625米,跨径1420 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桥,为山区桥梁之最[2]。一桥自带众多旅游亮点,独具桥旅融合优势。在宣传时,应多采用精心设计借景喻事的手段方法,通过展现桥下江河奔腾、桥上川流不息,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的画卷,做到呼应“两山”理念、契合民族风情。展现大桥所在区域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安居乐业的图景,展现区域流通“昨日长亭复短亭,今日关山度若飞”,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前景,以大桥之美映衬时代之美,交通之变反映山乡巨变,桥梁之兴彰显贵州之兴,生动折射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宏大国家叙事。
三、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桥梁风采的宣传策略
(一)强化工作举措,提升政务新媒体质量
在数字化时代,要干好宣传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展新闻传播渠道,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工作,提高行政效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实现健康发展、高效惠民,贵州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进一步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工作方案(试行)》。方案围绕全省交通运输中心工作,立足新媒体传播规律,依托“贵州交通”政务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资源和创作传播优势。一是加强宣传策划,展示交通形象。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以前在报纸、电视“大屏”上的内容转换为在移动端“小屏”发布,充分展现贵州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新形象,把主题寓意化为互动体验,开展润物无声的宣传,发挥知名主播、网络红人的引导带动作用,使受众在沉浸式、参与式、互动式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成就宣传的主题内涵,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传播贵州交通好声音,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二是坚持为民发声,强化服务。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和习惯,了解受众需要什么,想通过政务新媒体获得什么。同时,结合贵州交通政务新媒体的工作特色,积极发布交旅融合、科技创新、桥梁文化、交通出行等内容,运用话题征集、评论参与、感受分享等互动方式,打通受众参与记录、评说、讲述大桥故事的渠道路径,针对公众实际需求和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推送重要政策文件信息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交通政务信息[3]。通过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供给,满足受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强政务新媒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把政务新媒体办成人民喜欢的政民沟通“桥梁”。三是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呈现精彩景观。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为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坚持“文化+科技”融合,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水上乘船拍摄、陆地峡谷拍摄等多种手段,创新使用卫星地图和高精数据解读,对贵州桥梁的壮美恢宏、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进行精彩呈现。全力打造充满震撼、直击心灵的视听体验,对相关可视化资料进行梳理,制作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让传统栏目离受众更贴近、互动性更强,让网络内容始终与新时代发展大趋势同向而行,努力提升贵州交通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力、感召力、传播力、引导力。
(二)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宣传合力
省交通运输厅作为贵州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在做好交通运输建设的同时,同样重视交通重大主题宣传。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宣传好贵州桥梁风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人财物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政务新媒体精细化运维、集约化发展。
强化行业联动,通过采取增强系统内各个单位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推动各单位政务新媒体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整体发声,加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新媒体矩阵联动传播效应。在运维新媒体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贵州交通运输中心工作,注重政务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群众易于理解的形式,实现重点节目、重点稿件共同策划、相互转发,以及时响应的政务新媒体矩阵推动形成互联网共享共用信息资源模式,提升传播效能。同时,根据系统矩阵内的政务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等各自的特点发挥好各类新媒体的优势,打造新时代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新鲜度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让公众号有权威、视频号有影响、抖音号有吸引力,讲好交通故事,不断提升贵州交通行业形象。
积极与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联动,通过强化媒体联动形成宣传合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有效地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4]。积极配合中央媒体、省内外主流媒体、海外重点媒体和相关协作单位,协调配合落实好相关宣传需求,协调组织桥梁专家、经济专家、文化名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解读贵州桥梁,參与到贵州卫视《论道》栏目推出《贵州桥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节目的策划衔接工作。与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桥梁宣传片《桥见中国·万桥飞架看奋斗》,该片以贵州桥梁制造为缩影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让世界从“桥”见中国,从“桥”见贵州。同时通过加强行业内外共建联动,构建信息开放、互联互通、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交通信息宣传格局,形成巨大的宣传合力。
(三)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发挥科普场馆的重要阵地作用
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多种社会教育活动、多种媒体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既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又能够较好地影响到科普宣传参与者[5],而科普场馆是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资源,务必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发挥科普场馆的重要阵地作用。贵州桥梁建设彰显了中国风范、体现了贵州特色,是浓缩了工匠精神的高科技成就,要继续讲好贵州“桥”的故事,擦亮“桥”的名片,必须努力在“桥旅融合”与“桥梁研学”上实现新突破。因此,充分利用桥梁科普馆宣传阵地,对讲好贵州桥梁故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贵州交通系统立足丰富的桥梁资源,努力深挖科技内涵,拓展业态外延,打造贵州交通文化和桥梁建设成就的形象展示窗口。以目前全国最大、贵州省内唯一以桥梁科技为主题的桥梁科技博物馆——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为例,努力深挖科技内涵,发挥科普场馆宣传的阵地作用。科技馆内收集、珍藏并陈列着大量与贵州桥梁建造历史相关的物品,有着极高科学性和艺术价值,是公众获取知识、教育和欣赏的重要渠道。同时通过VR虚拟游戏、桥梁设计互动游戏、桥梁施工动画等方式讲述贵州桥梁故事。科技馆成为民众休闲旅游的重要文化场所,满足了群众对文化历史知识的渴求,让人们实地了解3万余座桥梁将贵州从“山地高原”变成“高速平原”的伟大建桥历史,学习贵州省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所取得的建桥成就、建桥技术及建桥精神。充分发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科普馆职能,拓展业态外延,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研学基地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桥梁科技博物馆联合贵州省公路学会,成立“贵州桥梁科普宣讲团”,开展“桥梁发展看贵州”系列主题校园科普活动,生动具体地展示贵州桥梁风采,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促进省内中小学生对贵州桥梁建设伟大成就的了解。此外,为进一步加快基地交旅融合,丰富商业业态,提升服务范围与服务功能,桥梁科技博物馆除科普展陈区域外,不断赋予现有文创产品新内涵,推出具有交通特色、桥梁建设文化的文创产品,还配有桥景多功能研学教室、青年之家图书馆、桥梁文创店、桥梁主题咖啡吧等,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文旅需求,基地正在积极探索车队巡游、高端露营、高端精品民宿基地等极具体验性、观光性项目。下一步对于宣传阵地建设思考,要以加强“交旅融合”试点建设为载体,将宣传文化与桥旅建设文化融为一体,以建设我省“世界桥梁博物馆”契机,逐步形成高速公路文化走廊,因地制宜地将红旅、农旅、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相结合,切实建设一批体现“桥”文化的展示平台。
结语
宣传好贵州桥梁风采对展现新时代贵州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形势下,行业宣传部门要更加主动运用新媒体传播优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服务性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赋能。构建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桥梁风采的宣传思路和呈现策略时,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桥梁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并与现代管理文化、科技文化、品牌文化、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等多维度、多层面的互动整合中积极推进桥梁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勇于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宣传思路,把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交通文化建设完全打通,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示贵州桥梁的发展,以交通宣传为发力点,助力加快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赋能贵州交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贵云.贵州福泉葛镜桥[J].贵阳文史,2019(4):2.
[2]吴采丽.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J].当代贵州, 2023(10):82-83.
[3]余可丽,李杰群.当前政务微博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20(22):41-45.
[4]毛伊瑶.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视觉语言传播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5]罗静婷.发挥科普场馆在科普宣传中主阵地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7(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