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雅舞美意悠远

2024-05-29 11:39曹舒婉
影剧新作 2024年1期
关键词:舞台设计戏曲音乐

曹舒婉

摘要:上海越剧院复排的新版《春香传》,汇聚了国内众多优秀的“王派”嫡传弟子和再传弟子,向观众展示温婉柔美、典雅浪漫、细腻传神的越剧艺术。此剧注目于主角人物的情感,讲述了使道公子李梦龙对成春香一见钟情,与春香私定终身,并在高中状元之后成功拯救春香,严惩贪官卞学道的故事。新版《春香传》用越剧独有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方式重新演绎了这个域外故事,集中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并在汲取王版《春香传》精华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审美特质,既保留了越剧的神韵和风格,又凸显了朝鲜的域外风情和色彩,同时呈现出调雅、舞美、意悠远的审美意蕴,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关键词:春香传 戏曲音乐 戏曲舞蹈 舞台设计

《春香传》是朝鲜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之一,在朝鲜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为亚洲三大古典名著。朝鲜战争时中国越剧团赴朝慰问演出,并在此期间观看了话剧《春香传》和唱剧《春香传》的演出,随后将之带回中国。1954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将《春香传》改编为越剧剧目,同年8月在长江剧场由越剧表演艺术家、流派创始人王文娟、徐玉兰联袂首演,场场满座,广受观众喜爱与好评,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越剧《春香传》荣获戏剧界多种奖项,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改编《春香传》的热潮,“评剧、黄梅戏、豫剧、粤剧、潮剧、桂剧、山东梆子、秦腔、龙滨戏与京剧等剧种、剧团亦移植该剧”,且不断搬演至今。近日,为纪念一代越剧宗师王文娟,上海越剧院复排了新版《春香传》,汇聚了国内众多优秀“王派”嫡传弟子和再传弟子,向观众展示温婉柔美、典雅浪漫、细腻传神的越剧艺术。新版越剧《春香传》与王文娟、徐玉兰版有所不同,力求打破人们对于传统戏曲改编外国作品的固有认知,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正如导演童薇薇所说:“上海越剧院复排《春香传》,不是亦步亦趋的刻模子,而是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对该剧进行再度提升。让这个‘跨越山水与你相恋的绝美爱情故事在当代延续,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剧作是写朝鲜李朝中叶全罗北道南原府退职艺妓月梅的女儿春香,于端阳节那日在广寒楼前荡秋千,使道子弟李梦龙经过时邂逅了春香,二人互生情愫,私自订下百年之约。但好景不长,使道调任汉阳,命令李梦龙随去,但不许其携春香同行,无奈之下李梦龙只能忍痛离开春香,并留下一面玉镜相约中举后再来接她。3年后,新任使道卞学道垂涎春香美名,意欲强占其为守厅,春香一心守节始终不从,却被污下狱严刑拷打,并判处死刑。后李梦龙高中状元并任巡按御史,微服私访回到南原府,闻讯便惩治了卞学道,得与春香重新团聚。新版《春香传》用越剧独有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方式讲述这个域外故事,集中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并在汲取王版《春香传》精华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审美特质,这种现代性并非是对传统戏曲彻底的悖离和反叛,而是保留着越剧的神韵和风格,又凸显了朝鲜的域外风情和色彩,同时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一、戏曲音乐:“调”与“情”无声交融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无声不歌”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显著特征,唱腔也是戏曲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徐王版”的《春香传》并未彻底颠覆原有的情节轮廓和表现方式,而是直接继承了唱剧《春香传》中“爱歌”“别歌”“狱中歌”等歌唱的抒情方式,除了聚焦于成、李二人的情感表达之外,还展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而新版《春香传》则在沿用“徐王版”故事情节的同时进行创新,不仅大幅度地减少了历史意识、政治意识,还更加突出剧中的爱情主题和人物的主体意识。且作为被改编的异域故事,新版《春香传》的成功之处表现在并非一味对朝鲜民族音乐进行全盘接收,而是在保留越剧独有的语言艺术的基础上体现朝鲜的民族性特征,剧中的所有唱段都结合越剧委婉动听的唱腔和唯美浪漫的风格,重新创作音乐,唱词也选取诗意化的语言,使之既具有域外风貌,又带有浓厚江南水乡的意味。

此剧中的音乐主要集中在男女主人公身上,一方面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渲染抒情氛围的作用,使观众沉浸在“调”与“情”无声交融的审美熏陶中:另一方面则用音乐来转换场次,使故事叙述更为流畅。如第一场,春香和李梦龙都随着欢快热闹的端阳歌登场,于乌鹊桥畔邂逅,彼此一见钟情,此时缠绵悠扬的歌声仿若二人热忱的心声,后随着春香的离去,音乐转喜为悲,舞台上独留李梦龙怅然若失的身影:又如在第二场中春香在闺房中弹奏伽倻琴,悠悠的琴声从始至终贯穿于叙事之中,将一腔女儿心事都付与其中,清幽空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观众被成、李二人真挚的爱情深深感动;而第三场中的爱歌、别歌更为典型,春香和李梦龙沉浸在热恋的美好中,却又在二人情感攀至顶点时面临分离,热恋与离别的场景是同时进行的,这种对比鲜明的结构场面和背景音乐放大了离别的痛楚和哀伤,也渲染抒情伤感的氛围。以爱歌为例:

李梦龙 (唱)你变那长安钟楼万寿钟,我变槌儿来打钟。

春香 (唱)打一更,当当叮,

李梦龙 (唱)打二更,叮叮咚;

春香 (唱)人家只当是打更钟,

李梦龙 (唱)谁知道你我钟楼两相逢。

春香 (唱)自己打钟自己听,

李梦龙 (唱)自己打钟自己。

春香 (唱)春香当当叮,

李梦龙 (唱)梦龙叮叮咚。

(合唱)是一只在春香梦龙梦龙春香恩情钟。

李梦龙 (唱)我再变天上银河水,

你变地上江和海。

就是那千年旱灾晒不干,

海水源源自天来。

春香 (唱)海水哪有鸟儿好,

我要变双宿双飞鸳鸯鸟,

飞过青山绿水间,

飞上高空到九云霄。

但愿天下有情人,

都变同命鸳鸯鸟。

此段中的乐器以二胡为主,整首曲子统一采用轻快明朗的旋律基调,多样化的演唱形式也让此歌的音乐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以钟、银河水、江、海、鸳鸯鸟来比喻春香和李梦龙之间深厚的爱情,展现了二人婚后生活的幸福和甜蜜。剧中的别歌则用明月、阳關的典故渲染了春香和李梦龙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敬君一杯别离酒,离人心事在眉头。可怜才见月团圆,便唱阳关送君走。从今后千里月明千里恨,五更风雨五更愁,借问何人题‘别字,与我真结百年仇,”此歌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春香复杂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肺腑间迸发的依恋惜别之情。从春香的角度看来,两情相悦比世上任何景致都要美好,她所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情,而她对李梦龙感情也没有掺杂丝毫俗世顾虑和利益计较,并在无法确定李梦龙归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守节。剧中的爱歌和别歌都按越剧原有曲调,采用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方式,唱词多为对仗工整的七字句,构成上下对句,不仅旋律优美,还极富节奏感。

“徐王版”《春香传》中由王文娟饰演的春香,外表清丽脱俗、娴静优雅,唱腔质朴温厚,如在第四场“狱中歌”中的“弦下调”唱段,可见其深厚的功底,虽无华丽的花腔,但却运腔委婉、缠绵动人,且使用“字重腔轻”的咬字方法,来突出春香傲雪凌霜、勇敢聪慧的性格特点。而新版《春香传》中的演员王志萍则继承了“王派”唱腔清越婉转、字字清晰、腔腔圆润的特点,通过高超的演唱技艺,准确地表现出春香内心的复杂情感,即由情真、情深到委屈、不舍、坚定的全过程:而李梦龙的饰演者王婉娜的唱腔,则另显出一番新意,既章法谨严,又能跟随剧情的起伏变化曲调的轻、重、缓、急,句句有重音,动听又动情,二人的唱腔皆极具抒情性,给观众留下曲终情长、余音绕梁的深刻印象。

二、戏曲舞蹈:“舞”与“剧”完美契合

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与戏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其与一般类型的舞蹈形式不同,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和程式性,表演时常与戏曲音乐构成“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模式。所谓“舞,动其容也”,戏曲舞蹈凭借肢体动作来表达人物情感和人物生活,不仅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为整个舞台空间营造了唯美抒情的氛围。“徐王版”《春香传》在舞蹈、表演、服装、道具等方面都致力于尊重原作,作为男女主角的徐玉兰、王文娟更是在朝鲜经历长期的培训:“我们还向当地百姓学习古代朝鲜的风俗礼仪,包括举步、扬手、吃饭、穿衣、都力求体现出当时的‘原汁原味。”

剧中采用的大量域外舞蹈都结合了昆曲的身段动作,使之呈现出更曼妙柔美的舞蹈风格,服装上也并未完全复刻朝鲜民族服饰,而是用越剧原有的戏服替代,展现朝鲜特色的同时保留越剧的风神韵味。但在新版《春香传》中,导演独具匠心地展示了大量朝鲜族的民间舞蹈,既以舞蹈场面融入叙事,运用舞蹈转换场次;又于全剧整体有着不容忽视的抒情作用,为演员表演留下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实现“舞”与“剧”的完美契合。

剧中的舞蹈场面较多,并在结合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朝鲜传统舞蹈进行改编,将故事剧情巧妙融于抒情舞蹈之中。如第一场《端阳歌》中,以朝鲜长袖舞开场,极力向观众展示朝鲜的民族风情:美丽的少女们头挽五彩发髻,簪着菖蒲花,身着鹅黄色的淡雅长裙,边唱边舞以庆祝端阳,正值欢快热闹的氛围中,身穿白色短袄浅粉襦裙的春香从广寒楼走下与之共舞,欢度佳节:第三场的爱歌部分将朝鲜舞的舞蹈动作化用为戏曲身段,剧中的春香边与李梦龙对唱爱歌,互诉衷肠,边翩翩起舞,营造了缠绵抒情的气氛,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第四场《一心歌》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杖刑舞”,将剧中春香受刑的情节抽象为舞蹈动作:春香匍匐在地,四个狱卒从四周缓缓逼近中心处的春香,伴随急促的音乐手持棍棒重重挥舞而下,春香则左右翻滚,狱卒紧其后作驱赶的动作,这段舞蹈彰显了春香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也揭示了卞学道滥用刑罚的恶行:第五场《赏梅》中加入了艺妓的优美舞蹈,再次点明卞学道的昏聩好色;最后一场《重圆歌》中则以众伎生的袖舞开场,扇舞结束,8位身着白袄红裙的艺妓轻歌曼舞为卞学道庆生,官吏们尽情狂欢,反映了李朝时期官僚奢靡无度、只知享乐的现实。

歌舞场面遍布整场演出,通过反复渲染人物内心的情感,使整个舞台笼罩在抒情的氛围中,达到了艺术上的和谐。而且为了符合时代背景,春香、香丹、月梅等角色从发型装饰到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都贴合朝鲜族人民的审美倾向和日常习惯,所有戏曲演员的服装都使用朝鲜民族服饰。女性角色多以低饱和度的杏色、粉色、浅绿、浅蓝等颜色为主,清新淡雅的袄裙配上随风而动的飘带,更显舞姿优美。但袄短裙长、袄袖肥大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演员动作的舒展,编剧却创造性地把越剧身段糅合进朝鲜族的长袖舞和扇舞中,追求轻盈灵动的肢体语言,再辅以不同节奏、不同韵律的圆场,使舞步伴随人物情感变化而翩跹起伏,行云流水般展现了朝鲜女性优雅活泼、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而男性角色则多以深沉的黑色、暗红、褐色、宝蓝、灰色等颜色为主,彰显其善良、质朴的民族精神。该剧还通过舞蹈呈现不同阶级、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愉快嬉戏的少女,辛苦务农喊着号子的农夫,同情春香的狱卒,滑稽可笑的小吏……这些人物极大丰富了舞蹈内容,同时描摹了朝鲜古代社会的世情风俗,也让观众领略了朝鲜民族舞蹈的魅力。

三、舞台设计:“虚”与“实”相互辉映

“戏剧舞台美术的视觉呈现,能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多元化的视觉审美。”中国文学艺术历来追求“诗情画意”“物我两忘”的境界,戏曲艺术更是旨在以有形之“像”诠释无形之“意”,通过虚拟化的置景和程式化的表演营构丰富多彩的戏剧氛围和效果,并将剧中人物的“情”内化于诗化般的审美意境中,以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徐王版”《春香传》既借鉴了原版舞台设计的方式,又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山水画中水墨、青绿等技法和简约含蓄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剧种特色的布景形式。而新版《春香传》在舞台设计上更显构思精巧,不仅注重综合运用灯光、色彩、空间置景等艺术手段,将朝鲜南原府的风景名胜意象化,还通过广寒楼、乌鹊桥、芙蓉堂、凌寒阁、云峰等经典场地,描摹出陌上草薰、春意如画的场景,构筑了山水一色的抒情空间。

编剧力求全面展示朝鲜风光,大幕拉开便化繁为简地呈现了五月端阳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并用纱幕作为背景勾勒了广寒楼千丝垂柳拂东风的秀美远景,虚拟写意地还原了朝鲜李朝时期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情形。而且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变换布景结构,既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需求,又合理地利用舞台道具。如开场时使用阶梯划分层次,使得观众和人物的视角由远及近,宛如景深镜头一般,提升了观众的观剧体验感。远景呈现了李梦龙登楼观景的画面:辽阔的蓝天和延绵的群山,广寒楼巍峨挺立,悦耳的歌声传入耳畔,春香于楼前优美地舞动着:中景描绘了李梦龙邂逅春香的情形,春香娉娉婷婷地從鹊桥上来到李梦龙面前,二人互相见礼,而后四目相对,春香倍感羞赧,顿时低眉垂眼地快步躲开,但此时的李梦龙立刻发出和诗的邀请,春香委婉拒绝了,却又留下“蝴蝶可以飞上花朵,这花朵又怎能随蝶飞舞”的诗句引逗李梦龙,通过二人的复杂心理表现了男女之间朦胧跃动的爱情:近景则展现了12位朝鲜族少女们在台前起舞的婀娜姿态,她们分别从不同的方位上场亮相,并呈扇形分布,整个过程虽然调度复杂,但编舞却做到了井然有序、多而不乱、层次丰富,既保留了越剧的长于抒情的特色,又体现了朝鲜民族舞优美的韵味,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剧中多次采用极简的方式实现场次的转换,通过屏风的遮掩、移动、拼接和重叠分割成多元空间结构,不但提升了戏曲舞台的利用率,还增强了舞台调度。如开篇的《端阳歌》拉开序幕就是广寒楼前黄鹂百啭、杜鹃花发的如画春景,并且随着灯光从白光到橙光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剧情的发展。舞台上放置水墨屏风则点明地点是春香的闺房,背景幕布也逐渐转暗,并以深蓝色为主,烘托了宁静幽寂的气氛,而春香此时正在对月弹琴,清耳悦心的琴声,不禁令人沉醉其中。而后又用推拉式的屏风进行转场,让丫鬟香丹看到深夜未眠的春香,并借其口道破春香的情思,明媚的春光刺激了她青春意识的觉醒,与李梦龙的相遇更使她产生心灵上的震颤。移去屏风则又实现了不同空间的置换,如舞台中央的坐具,春香坐于其上,地点变成芙蓉堂,卞学道坐则又变成府衙正堂,结局处春香戴枷又变成监狱所在。此外,剧中采用框架式的构图方法来建构视觉画面,利用屏风、门框或其他的遮挡物进行垂直分割,既直观呈现了朝鲜族居室小而窄的房屋特点,又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戏曲演员身上。编剧还将亭台楼阁、垂柳杜鹃等意象贯穿在整个舞台装置中,并于冲淡平和之中营构了明丽清幽的诗化意境,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独具朝鲜族风格的水墨风景图。

结语

《春香传》作为朝鲜族的瑰宝,不仅在朝鲜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深刻影响着朝鲜文学艺术的发展,还被译为中、英、法、俄、德、日等十几种文字,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并且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不同的面貌和全新的阐释。从1923年日本早川雪州在朝鲜半岛执导的《春香传》开始,涌现了大量以《春香传》为题材的电影,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1年韩国导演林权泽创作的《春香传》,他将朝鲜传统的“盘索里”艺术融入电影中,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满结合。除了电影外,更广为人民喜爱的是戏曲形式,《春香传》自传入中国起,先后被越剧、黄梅戏、京剧、粤剧等十几个剧种改编,并且还成为越剧的经典剧目。而此次宛平剧院復排越剧《春香传》,在演绎经典、缅怀大师的同时,更为观众展示了传承有序、生生不息的“王派”艺术,传递出对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哲学思考,及一种动人心魄的审美享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让越剧保持活力,应该坚持发扬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符合艺术规律的创新。”在这一意义上,新版《春香传》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剧情和舞台设计都力图回归越剧程式,在承继“王派”艺术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审美特质,保留了越剧唯美浪漫的韵味,凸显了域外文化,同时呈现出调雅、舞美、意悠远的审美意蕴,使观众流连忘返,也为传统越剧转型提供了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伍文珺

猜你喜欢
舞台设计戏曲音乐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大学生校园戏剧创作中的实验意识
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舞台美术设计看舞台
当前“大舞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浅谈黄梅戏《女驸马》的舞台设计
舞台布置的方法浅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中西合璧 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