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跨学科教学实践

2024-05-29 02:11杨蓓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5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蓓丽

[摘要] 关注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新课标对高中教学的新要求,知识结构由单一学科型转变为多学科型。将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入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哲学与文化”为例,阐述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以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提出具体的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反思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成功与不足,为提升高中思政课的综合性和育人价值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思政

跨学科教学注重提升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整合和应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某一问题,更好地培养综合型人才。跨学科教学成为一种趋势,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师不必仅仅局限于学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课程,研究思政学科跨学科单元融合。这样,在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结合现实,让高中思政课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高中思政课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牢牢把握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运用有效跨学科教学方法,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

一、 跨学科教学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考

(一) 跨学科教学含义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作为理论依据,以解决综合性质的各类问题。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在课程统整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本学科基础,基于学科的相关性、知识的共同性以及思维的共通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或思维能力等经过选择、加工和融合,并运用在相关领域进行开放式、整体性、综合性的教与学的活动。[3]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它的优势在于打破原有的学科边界,用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原学科的要素创新,在教授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助力理解与实践,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性课程,是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其教学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文化、哲學、经济、法律、国际关系、逻辑思维等多个层面,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跨学科教学的价值

1. 丰富课程知识体系

融入跨学科教学,使高中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思政课虽然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内容覆盖面广,如政治、经济、哲学、国际关系、法律、文化、逻辑等常识,但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至多在引用材料的过程中,涉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但从未深层次地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解决多学科或某一学科的实际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的跨学科教学,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将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文科知识融入课堂的同时,又能将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等理科知识融合,合理进行知识迁移和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进一步丰富课程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教学方式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合将使得课程内容更具备综合性,整体的德育工作更加先进,课程实施环节也更加科学。[1]高中思政课程不仅有时事政治,也有身边的现实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问题等,思政学科本来就不同于单一学科,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可以使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更加落实到位。促使学生在课堂内外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高中思政课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将视线拓展到课堂外。如学生可以走进社区、农村,甚至走到大街小巷,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深度调研,了解现实存在的真实问题,对当前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以及社会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如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学习历史、地理、政治等各学科知识,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跨学科实践中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跨学科教学要点

本节课以“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主题,通过主题与学科的内容映射,在了解主题内容的同时,贯通理解学科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联系到生活实际,实践跨学科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整合各学科知识

跨学科统整对教师的知识储备、综合视野、教学方法和思维品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十四节气融合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使学生全方位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发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更好地围绕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思考。本课涉及的各学科知识如下。

政治学科方面,“二十四节气”话题主要在高中政治部编版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融合,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语文学科方面,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赞歌—‘芣苢‘插秧歌”。通过鉴赏“邯郸冬至夜思家”,探究冬至节气名称的由来以及古代冬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古今对照,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历史学科方面,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通过分析历史文献、汉字演变中的二十四节气,探究农耕文明与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关系,感知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

地理学科方面,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主题2“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通过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意义;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的气候和农业生产规律,理解二十四节气创立的原理。

艺术学科方面,上海高中艺术必修2《艺术与文化上》第三单元“艺术赞美生活”,通过学习,学生理解“艺术赞美自然与生活”和“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大概念,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用艺术表现节气,从而赞美自然与生活。

(二)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将二十四节气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和文化常识相互关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并交流。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升思维的有序性和流畅性,学生在讨论、思考、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学生通过课前探究,感悟到二十四节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智慧。也有同学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等。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地理、历史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影响,同时结合我校美创特色,对思维导图进行美化,结合艺术(美术)学科,提升学生的美创素养。

(三) 引入合适的情境

在课堂中,笔者运用议题式教学,让学生思考: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活”起来?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上网查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上线的一款数字化应用—“浙里乡伴”,它系统梳理了二十四节气村信息,与农产品展示展销、乡村休闲旅游、经典研学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这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让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活”起来。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探究与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做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深知作为国家的主人,要积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课堂中,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哪个更重要?”辩论赛,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为整场辩论赛提供更有利的论证材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正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反方:传统文化的“创新”更重要。

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学习。学生谈到,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学生通过辩论赛,学会思考,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跨学科教学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反思与启发

(一) 储备各学科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跨学科教学对各科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要储备各学科知识。首先,教师要对各科知识有所了解,广泛涉猎,进行多学科知识点的整合。就思政教师而言,对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类学科,教师要具有融合各学科知识,并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穿插在本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为解决本学科的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如在本节高二年级思想政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中,可以在课前与语文、历史、地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也可以寻求校团队、德育部门的支持,积极寻找有效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二) 熟悉各科的教学进度,打破学科壁垒

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师要掌握各科学习进度,最好选取学生已经熟悉的、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要充分了解学情,备教材、备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对跨学科教学而言,能更加符合学情,真正使跨学科教学的效果充分展现。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活动,加强文理科备课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为跨学科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思政教师应该起到牵头作用,与各学科教师一起构建起项目组,打破学科的壁垒。

(三) 充分了解学情,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由于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全面,涉及多学科知识,不能只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如学生的知识结构如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是什么?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如果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学习方式来进行跨学科教学,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內容大于形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跨学科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尝试,切勿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将跨学科成为一种包袱,流于形式,这些都是与跨学科教学的初衷相违背的。跨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如思政教师应充分考虑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将跨学科教学落到实处,真正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进行跨学科教学,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熟悉各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跨学科教学不流于形式,要更加注重内容,打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新范式,真正让跨学科教学更有效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3] 吴慧.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跨学科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