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陈望道编辑出版实践及理念探讨

2024-05-29 14:03关春巧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陈望道新青年太白

【摘要】陈望道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语言学家、教育家。然而较少引起关注的是,陈望道还是一位编辑出版家。民国时期陈望道有着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经历,先后主编《新青年》《民国日报·觉悟》《大江月刊》《太白》等报刊,并创办大江书铺等。本文试图将民国时期陈望道的编辑出版实践进行完整梳理,并分析其理念和特点,以期为当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思想理论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陈望道  出版家  《新青年》  大江书铺  《太白》

陈望道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语言学家、教育家。他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第一任翻译者,为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较少引起关注的是,陈望道先生还是一位编辑出版家。正如现代文学史家陈梦熊所言:“陈望道不仅是社会活动家,参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工作,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他还是一位编辑家。”韦泱:《陈望道办〈太白〉半月刊》,《义乌商报》2021年3月22日第4版。作为编辑出版家的陈望道,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正式从事期刊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星期评论》《劳动界》《新青年》《民国日报·觉悟》《大江月刊》《太白》《译报·语文周刊》等进步报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创办了大江书铺,策划出版了“文艺理论小丛书”和“大江百科文库”等系列图书,积极介绍左翼和进步的文艺理论作品,为我国现当代的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界在编辑出版方面对陈望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新青年》《太白》,及创办大江书铺等相关研究如徐光寿:《关于陈望道在〈新青年〉编辑部若干问题的考证》,《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年第10期;刘亚丽:《陈望道主编〈新青年〉》,《党史文苑》2007年第23期;常文芳:《陈望道与〈太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孟瑶:《刍议大江书铺》,《新闻出版博物馆》2021年第2期;俞宽宏:《鲁迅、陈望道与大江书铺关系考论》,《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年第2期。。常文芳的《陈望道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一文虽然也从编辑角度谈到了陈望道的编辑思想和实践,但是该文没提到陈望道创办的大江书铺,而大江书铺在陈望道的编辑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常文芳:《陈望道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另外何成明的《陈望道的办刊实践和新闻教育思想》一文主要关注陈望道在新闻教育方面的编辑实践何成明:《陈望道的办刊实践和新闻教育思想》,《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孟瑶的《刍议大江书铺》和俞宽宏的《鲁迅、陈望道与大江书铺关系考论》均是讨论陈望道主办大江书铺时期的相关问题。学界目前缺少从编辑出版角度对陈望道整体编辑出版生涯的分析和探讨。由于陈望道的编辑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除主编《辞海》外,较少直接参与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本文将时间段集中在民国时期,试图对陈望道在该时期的编辑出版经历进行完整梳理,并分析其编辑出版特点和理念,以期为当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思想理论的借鉴和指导。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内忧外患,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陈望道胸怀救国救民之志,以“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己任,翻译《共产党宣言》,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现代出版事业从清末起步后,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报刊和图书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武器。陈望道积极参与编辑出版工作,利用新兴的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新思想、新理念,以期实现振国强民的夙愿。陈望道参与编辑出版工作正式开始于1920年4月编辑《星期评论》时期,但接触这项工作应始于1919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支持和参与编辑学生报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直到1944年左右,陈望道仍在积极支持进步学生报纸《中国学生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整体上看,按照时间顺序,民国时期陈望道的编辑出版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7):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译著,主编多份进步期刊和报纸。

1919年,陈望道到浙江一师任教,曾资助和支持学生创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该刊后改为《浙江新潮》,当时负责出版《浙江新潮》的夏衍曾回忆说:“《浙江新潮》这份刊物,是浙江‘一师学生宣中华、俞秀松等在陈望道、夏丏尊的支持下办起来的。”中共浙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杭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浙江一师风潮》,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5页。陈望道因支持浙江一师的学生运动,受到浙江省当局的压制,被迫辞职离校。之后回到家乡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4月,陈望道完成了翻译任务,同时也接到《星期评论》的邀请,到沪任编辑职务。这也可视为陈望道正式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始。

1920年6月,《星期评论》由于登载进步言论遭到查禁。陈望道在陈独秀的邀请下,转到《新青年》杂志,参加编辑工作。11月,还参與了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的创建工作。12月,陈独秀到广东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潮之后,《新青年》实际的主编任务便落在了陈望道身上。

与此同时,陈望道还身兼多任,主编《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积极介绍苏联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觉悟》成为继《新青年》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1921年6月,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在《觉悟》联合刊发了《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一文,筹备出版“新时代丛书”,该丛书后来推出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译著,如《马克斯主义和达尔文主义》(施存统译)、《社会主义与进化论》(夏丏尊等译)等。陈望道还在《觉悟》上发表了《劳动问题第一步的解决》《劳动联合》《反抗和同情》《罢工底伦理的评判》等。8月,陈望道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创刊,他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先后发表了《婚姻问题与人口问题》《恋爱论发凡》等。

1923年夏,陈望道到上海大学任教。《上海大学周刊》为上海大学校刊,1924年2月,陈望道被推定为校刊编辑主任。3月,陈望道与邓中夏、杨荃骏被推定为《上海大学一览》编辑,负责《上海大学一览》的编辑工作。1923年10月,陈望道与柳亚子等成立新南社,陈望道、邵力子等任编辑主任,1924年2月推出一期《新南社社刊》。1925年,陈望道还与刘大白等编辑《黎明》周刊。《黎明》周刊于1927年4月3日停刊,共出60期,成为推动文学革命、传播民主进步思想的重要舆论阵地。1927年《复旦实中季刊》创刊,虽然该刊由复旦实验中学学生会创办,但陈望道积极给予支持,担任该刊的编辑顾问,为该刊题名,并发表了文章《谈文字功用的有限》。

第二阶段(1928—1934):创办和经营大江书铺,主编文艺期刊,策划出版多种进步书籍。

陈望道并不满足于成为一名学者、一名报刊编辑,而是开始在图书出版上积极进取,主要表现在大江书铺的创立。大江书铺属于私人创办的民间出版公司,这是陈望道创建和经营出版机构的一次大胆尝试。关于书铺的经营方针,陈望道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他说:“办杂志起初必须贴钱,慢慢使它自立……我的计划书铺,有一大方针:即经济条件与人同等,而以质上量上的努力竞胜它。”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58页。也就是做出版,赚钱不是第一目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关于书铺的经营范围,陈望道的设想是:“我想最好范围略宽,为科学、思想、文艺的传播机关。”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55页。这与陈望道传播先进思想的理念相一致,也为大江书铺后来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和左倾作品奠定了基础。

1928年10月,大江书铺创立了《大江月刊》,该刊主要介绍最新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发表有鲁迅、茅盾、赵景深、施存统、丰子恺等人的作品,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据点,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陈望道先后发表《关于国术的国考》《新近两部别致的书》等。但该月刊仅出版三期便停刊了。1930年4月《文艺研究》杂志上标出的出版时间为1930年2月,经查《鲁迅日记》,该刊的出版时间应为1930年4月左右。在此感谢上海鲁迅纪念馆施晓燕研究员的指正。,鲁迅主编的《文艺研究》由大江书铺出版,陈望道参与该刊的编辑和创作,由于受到当局的压制,该刊出版一期就结束了。

虽然大江书铺在期刊方面进展不顺,但是在图书出版方面成绩显著。大江书铺推出了“文艺理论小丛书”,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品,其中有《艺术简论》《文学及艺术之技术的革命》《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等。1931年,还计划推出“大江百科文库”和“少年丛书”。据当时《编辑者》载:“大江书铺为新书店后起之秀。最近计划出版两种丛书。一为‘大江百科文库,由陈望道主持,分文艺、英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类。……二为‘少年丛书,内含文学的、历史的、科学的三大类。”泉:《学术界消息》,《大江书铺之两种新计划》,《编辑者》1931年第1期。“大江百科文库”计划规模有上百种,《中国新书月报》称:“现已付印及正在编辑中之诸著作,有三十五种之多,尚有一百余种云。”《大江书铺将出版大江百科文库》,《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第1卷第8号。由此可见,大江书铺的经营很有成效,《响报》称:“陈望道等数著作家所办之大江书铺,初在狄思威路,自迁入五马路棋盘街,地点既佳,营业果蒸蒸日上。”《消息》,《响报》1931年5月22日。但是1931年5月,大江书铺出现内部股权纠纷,经营开始出现问题。后来随着淞沪抗战爆发,时局动荡,不少股东先后离开上海,陈望道也转到安徽大学任教,1934年春大江书铺停业,“将该店全部存书及纸版,以及外埠账款,全部盘与开明书店为业,代价仅三千元,可谓价廉之至!”《大江书铺出盘》,《社会新闻》1934年第7卷第4期。

大江书铺从1928年到1934年,历时7年左右,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先是时代所限,随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尤其是淞沪抗战爆发以后,上海局势不稳,新闻出版业出现全面萧条。其次是政府当局不断加大对新闻出版的审查和限制,大江书铺出版的很多左翼作家的作品遭到查禁,这对于出版公司而言是重大损失,而内部股权纠纷和资金管理等现实问题成为大江书铺最终走向解体的导火索,当时有人撰文指出:“‘大江在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读书人办的……按作家自己经营书店,原系欲脱离书商之垄断,自有其文化的意义。”《文人重文化  商贾重黄金:大江书铺受人捣乱》,《文艺新闻》1931年第9期。由此可知,读书人所办的大江书铺存在理想主义的一面,难免不受到现实经营方面的羁绊。總体来看,尽管大江书铺最终被迫停业,但这7年仍是陈望道编辑出版生涯的重要时期,为其后期继续开展编辑出版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作者资源和丰富经验。

第三阶段(1934—1944):创刊《太白》,专注大众文化,支持创建校办刊物等。

1934年9月,陈望道在上海创办《太白》杂志,并任总编辑,继续自己的出版事业。《太白》为半月刊,以普及科学、推行大众文化为宗旨,设有短论、漫谈、读书记、风俗记、杂考、文选、科学小品等栏目。该刊得到了鲁迅、艾寒松、傅东华、郑振铎、朱自清、黎烈文、曹聚仁、叶绍钧、郁达夫等当时著名的左翼作家和进步的文化界人士的支持。

《太白》中首辟“科学小品”栏目,推动了当时科学知识的大众化传播。这是该刊物的重要创新之处。1936年8月3日《铁报》刊文称:“无疑的《太白》在中国的文坛是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小品文刊物。如果我们要说陈望道的功绩,这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羊次:《陈望道在广西近事的一般》,《铁报》1936年8月3日。1962年,陈望道在致叶永烈的信中提道:“中国刊物上登载科学小品确是从《太白》半月刊开始。《太白》半月刊自始就以刊行科学性进步性的小品文为自己的任务,以与当时的论语派,以所谓幽默小品为反动派服务的邪气抗衡的。”《致叶永烈(二)》,1962年12月9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03页。陈望道在《太白》曾发表《方言的记录》《文学和大众语》《用脑子论》等。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进步刊物的‘审查、限制和迫害,《太白》半月刊的出版也越来越困难了”《关于鲁迅先生的片断回忆》,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7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24页。。刊物销路不佳,陈望道本人的收入锐减,“月入极微……拟另谋一副业,以资挹助云”《文艺新闻》,《黄流》1935年第1卷第2期。。1935年8月,陈望道赴广西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任教,9月《太白》停刊。当时有文章分析说:“至其停版之原因,一方面因销路关系,同时,陈望道之南行,顿使群龙无首,实使该刊非停不可。”泪史:《太白停刊与陈望道南行》,《铁报》1935年9月1日。

1935年10月,陈望道积极发挥自己的办刊经验,倡导在桂林师专创办校刊《月牙》。陈望道亲自为这一刊物命名、题词,并设计封面。在陈望道的引领下,《月牙》成为当地宣传马列主义的思想阵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陈望道辞去广西的教职,回到上海。1938年7月,陈望道创刊并主编《译报》副刊《语文周刊》,倡导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语言学一直是陈望道先生的学术专长,此次办报更加发挥了他的专业优势。1939年6月,在日本军部的压力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译报》被当局勒令停刊。

1940年,陈望道到重庆北碚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他仍发挥余热,积极支持学生的编辑出版工作。1943年,他恢复了原有的复旦新闻通讯社,并且兼任“复新通讯社”社长,帮助出版复新社的《通讯稿》刊物。他还鼓励学生办壁报,这是一种实习性质的刊物,所办的壁报有《复旦新闻》《夏坝风》等30多种。《中国学生导报》也得到陈望道的积极支持:“新闻系的学生在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的直接领导下,在陈望道的支持下……和其他学校合作创办《中国学生导报》……《中国学生导报》是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直接领导的外围组织,它的编辑室就在潜庐陈望道卧室的左边。”陈振新:《潜庐》,《文汇·笔会》2016年1月19日。

据本文统计,陈望道在1919—1944年20余年的编辑出版生涯期间,主编或参与编辑过的刊物共有17种,其中既有全国性报刊《新青年》《民国日报》《太白》等,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刊物《复旦实中季刊》和大学生刊物《上海大学周刊》《月牙》等。通过对陈望道民国时期整体编辑生涯的梳理和分析(见表1),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编辑特点。

注:该表中时间指的是陈望道参与编辑或主编刊物的时间,因资料缺失,有的仅标出起始时间。

首先,在选题策划上独具慧眼,领时代风气之先。陈望道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学者的思想性和专业性为他提供了选题策划的广阔深度和强大优势。陈望道编辑的报刊和图书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左倾思潮。陈望道主编或编辑过的马克思主义刊物有《星期评论》《新青年》《劳动界》《共产党》等,这些刊物在当时都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陈望道主办的大江书铺出版有鲁迅的译著《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艺术论》《毁灭》、丁玲的《韦护》以及冯雪峰的《艺术社会学底任务及问题》等,这些图书由于积极介绍先进的科学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一经出版即遭当局查禁。另一条是语言学、修辞学、文字学等专业研究。如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提倡大众文化和白话语言,其《太白》刊名的由来即为“比白话文还要白话”,其定位为简明文字的语言艺术半月刊。这两条线均与陈望道的思想信仰和学术专长紧密相关,同时代表了当时最新的思想潮流,有着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其次,发挥专业特长,将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果将陈望道简单定位为编辑家,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从编辑的角度来看,陈望道堪称一位卓越的编、学、研相得益彰的全能型编辑。在最早参与编辑的浙江一师《双十》月刊,陈望道与学生张维祺合译的日本共产主义者吉野的文章《唯物史观底解释》就刊登在该刊第10号上;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陈望道发表了《劳动问题第一步的解决》《劳动联合》《反抗和同情》《罢工底伦理的评判》等。可以说,无论主编哪一种刊物,陈望道都既扮演着作者的角色,又有着“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身份;既关注马克思主义、妇女运动、工人运动等新思想、新动向,又将自己的专业研究语言学、修辞学等融入编辑工作中。编、学、研成为陈望道的全能型编辑身份的三个重要面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组建优秀的作者队伍。陈望道在学界、文艺界等有着广泛的朋友圈,为其提供了庞大而优质的作者队伍。与陈望道合作过的作者有鲁迅、胡适、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巴金、冰心、丰子恺、胡愈之、张天翼、邹韬奋、靳以、朱光潜、老舍、陶行知等,均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被传为一段佳话。陈望道与鲁迅往来很多,据《鲁迅日记》的记载,1928年至1929年,陈望道曾十余次到鲁迅家拜访,商谈书稿及送交稿费。也正是出于对陈望道的信任,鲁迅对陈望道创办的大江书铺和后来的《太白》月刊均给予大力支持,在大江书铺出版了《艺术论》《毁灭》等譯著,为《太白》写了二十余篇文章《关于鲁迅先生的片断回忆》,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7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23页。。

最后,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培养,积极支持和参与学生校级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陈望道先后参与的校级出版物有7种,包括《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上海大学一览》、《上海大学周刊》、《复旦实中季刊》、《月牙》、《通讯稿》(复新社)、《中国学生导报》,其中《复旦实中季刊》甚至为中学生刊物。陈望道虽然是文化界的名人、高校里的著名教授,但是他十分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培养,不会因为校级刊物的级别低、影响力小,而对之怠慢或者忽视。陈望道不仅在这些校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进步文章,还在办报方针和编辑等方面给予很多指导。如桂林师专的《月牙》,陈望道曾亲自为其命名、题词,并设计封面。由此可见,陈望道对青年人的进步怀抱一腔热忱和殷切期望。

在民国时期,陈望道的编辑出版实践丰富而多元,有报纸、期刊的编辑,也有图书的出版和策划,还有出版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这些实践经历对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些实践经历的梳理和对陈望道先生编辑特点的分析,关于陈望道的出版理念,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爱国理念,坚信思想救国。陈望道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时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知识分子都在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从翻译《共产党宣言》起,马克思主义成为陈望道始终坚守的先进思想武器。陈望道一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曾言:“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杨立新:《从“真理的味道”中汲取力量》,《学习时报》2020年8月24日。他的编辑出版之路虽然坎坷崎岖,屡次经历刊物被停办、图书被禁售的困境,甚至生活上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编辑和出版进步书刊的脚步,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陈望道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坚守。

其次,重视文化建设,立足实践,服务社会。陈望道始终重视文化建设,除了开办中华艺术大学等,在多所大学授课,开展教学、翻译和著述工作,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文化界人士组织南社等进步文化社团,同时创办新式刊物和出版机构等。他的多种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文化建设这一中心,而編辑出版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望道有着强烈的实干精神,一生都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不断立足于实践,从自我做起,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这种实践和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和学习。

再次,作者至上,对作者极为真诚,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的支持和信任,编辑也就没有机会出版好的作品。编辑与作者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在编辑《新青年》时,陈望道在与周作人、胡适等人的书信中经常给予悉心问候。“先生病好点吗?很记念着。”《与周作人关于〈新青年〉杂志的通信》(二),1921年1月28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20页。“祝先生贵恙早日痊好!鲁迅先生有文来,我很欢喜。不但欢喜有文章给读者,因此便知他底病(据说曾有病)已经痊好了。”《与周作人关于〈新青年〉杂志的通信》(四),1921年2月13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22页。“贵恙想已痊愈,极想念。”《致胡适》,1921年,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27页。这些语句读来既真诚,又暖心。当时有人称陈望道“实在是一位好好先生,他从不得罪任何人,而且还有着帮助人的热忱,比如你有什么要求,只要他能力许可,从不使你失望”姚大羽:《记陈望道》,《申报》1947年6月14日。。这也是陈望道能够赢得众多作者支持的重要原因。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只有真诚对待作者,才会得到作者的信任。

从次,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极其认真、严谨的态度。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对于编辑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只有质量过关,作者的作品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在编辑《新青年》时,陈望道在写给周作人的信中说道:“前两期校对颇欠精审,损了价值不少,此后三校我想自己亲校,或许可以稍为好一点。”《与周作人关于〈新青年〉杂志的通信》(一),1920年12月16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20页。“陈先生以前主编过《太白》半月刊,里面所发表的文字,都经过他亲自用严格手段选取出来,所以每期都有精采,得到读者的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这里面每期都有用美丽生动的文笔所写的科学小品,这是别的刊物所缺乏的。”姚大羽:《记陈望道》,《申报》1947年6月14日。由此可见,陈望道十分重视书稿的质量,亲自参与文字的校对,即使是个别字的用法,陈望道也会仔细审读,在他与舒新城的信中,曾提道:“手头字体已与同人校过,只有四字字体稍差,请嘱修改。”《致舒新城》,1935年1月24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61页。“翻校稿见‘襖字手头字刻作‘袄,这是错的,乞改作‘襖。”《致舒新城》,1935年2月12日,焦杨:《陈望道文存全编(第8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61页。从这些点滴言语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责任心,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坚持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如果陈望道先生在天有灵,他完全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当时的《太白》杂志,确实拥有一支代表当时进步势力的强大的编辑与撰稿队伍。”周会会:《陈望道与〈太白〉》,《兰台世界》2010年第9期。如他的学生夏征农,曾担任《太白》半月刊的编辑,后来成为《辞海》的第三任主编。再如他在广西桂林师专的学生陈迩冬,曾在陈望道先生的指导下主编《桂林日报》的文艺周刊,后来成为全国“春夏秋冬”四大名编辑“春夏秋冬”四大名编辑指的是于在春(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夏其言(《解放日报》原党委副书记)、黄肃秋(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陈迩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他们均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著作等身的学者型编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之一。陈望道先生主持创建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更是成为新中国编辑出版人才的摇篮。如《中国学生导报》编辑部的复旦新闻系学生戴文葆解放后长期在出版界工作,成就斐然,曾荣获首届韬奋出版奖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建设是出版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编辑人才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综上所述,陈望道从事编辑行业20余年,其经历十分丰富,既主编有影响全国的重要杂志如《新青年》《民国日报》等,也办有如《月牙》等校级刊物,还开有图书出版机构大江书铺,其间也因政治环境、内部管理等面临停刊、倒闭,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思想信仰和学术追求,通过不同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进步理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四处奔走,鞠躬尽瘁。处于21世纪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要学习陈望道的编辑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追求真理、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这也是陈望道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关春巧,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文编辑室编辑〕

An Exploration of Chen Wangdaos Publishing and Editing Practice and Philosoph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Guan Chunqiao

Abstract:Chen Wangdao was an outstanding disseminater of Marxism, a linguist, and an educator in China. However, what has not been noticed by many is that he was also an editor and publisher.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Chen Wangdao had rich experience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He successively edited journals such as New Youth, Republic of China Daily, Dajiang Monthly, and Taibai, and founded Dajiang Publishing House.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e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f Chen Wangdaos publishing and editing practice, especially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his editorial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prehensively delineate Chen Wangdaos publishing and editing practic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nd analyze his idea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urren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Keywords:Chen Wangdao, publisher, New Youth, Dajiang Publishing House, Taibai

猜你喜欢
陈望道新青年太白
用一生尝透真理味道的陈望道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李白与太白鸭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吴士文与陈望道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