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夫人郝治平的传奇人生

2024-05-29 13:47胡遵远
清风 2024年4期
关键词:罗瑞卿报国子女

胡遵远

2024年1月4日,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郝治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总参谋部政治部原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

郝治平1922年5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从小热爱学习、追求进步,12岁时考入河南省开封市明伦中学,后来又考上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年初,郝治平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抗日大学二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晋东南直属女生队副指导员,华北野战军总政治部机关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荣臻子弟学校教员,野战军十九兵团子弟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41年4月,与罗瑞卿结为革命伴侣。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她历经艰险、顽强拼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郝治平任公安部办公厅六局三处一科科长,政治部宣教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61年2月任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1978年1月任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1986年9月离职休养。进入和平年代后,她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率先垂范、尽职尽责,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郝治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

去延安,坚决抗日;改名字,立志报国

郝治平,原名郝宾如。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面对国破家亡、领土沦陷的危急形势,郝宾如和同学们都没有了读书的心思,他们和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萌发了弃笔从戎、抗日救国的思想。

恰在这个时候,一则“革命大学”招生的告示出现在郝宾如的眼前。告示上写得明明白白:这所革命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志报国的热血青年一同抗日,这与郝宾如的理想不谋而合。于是,她说服父母,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不远千里来到了山西,办理了入学。

可是,入学没几天,郝宾如就发现这所所谓的“革命大学”实在是名不副实。原来,这所学校是由阎锡山授意开办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给学生灌输要效忠阎锡山、帮助阎家抢占地盘的思想。至于如何抗日、如何救国则只字不提。

郝宾如对此深感失望,于是,她便找个机会逃了出来。

但她并没有因此灰心或是返回家中,而是历经千难万险、辗转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组织上先后将郝宾如送到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此期间,郝宾如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知识和战斗技能,等待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那一天。

然而,组织上出于对女同志的保护,一直让她留在后方做一些后勤工作。郝宾如知道这样十分安全,但她早就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于是她接连几次主动提出申请,一定要到抗战第一线去。

组织上被她感动了,满足了她投笔从戎的要求。来到前线的郝宾如完全没有了寻常女孩子的娇气,她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得非常出色。同时,她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郝治平。“治平”取自《礼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句,此时的郝治平,心中充满了不让须眉、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

逢知音,喜结连理;严家风,培育栋梁

郝治平刚到延安时,就见过罗瑞卿,不过那时候他们两人的交集并不多,因为他们之间在年龄和身份上都存在悬殊:罗瑞卿当时已经是抗大的副校长,而郝治平则是一名普通的学员。

两人之间真正有所接触,则是在罗瑞卿带领八路军第五纵队穿越敌占区前往太行山的时候,郝治平此时也在军中。她虽然是个女子,但一直冲锋在前,罗瑞卿深感佩服。罗瑞卿为此特意来到她的面前,对她做出肯定和鼓励,两人之间的缘分在这一刻开始从战火中发芽。

时间到了1940年,虽然入伍时间不长,但郝治平已经做出了许多贡献,她的进步很快,还成为基层代表,与罗瑞卿在工作中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共同的革命信仰和报国热忱让彼此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关系也越来越近。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把这段关系往爱情上想,只是把对方当成最要好的同志和战友。

后来,因为组织的安排,罗瑞卿到了野战军工作,郝治平去了党校学习,一时间天各一方。或许,正是因为突然变得遥远起来,才让两人感到彼此的难舍和无限的思念。

来到党校之后,郝治平突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情书”,落款是“洛水清”,而对她的称呼则是“紫萍”。如果让别人来看也许会一头雾水,但聪明伶俐的郝治平却是会心一笑:“洛水清”和“紫萍”不正是罗瑞卿与治平的谐音吗?

看来铁血英雄也有儿女情长!郝治平被深深地打动了。

他们开始书信往来,了解对方的近况,彼此互相鼓励和帮助。工作之余,他们也会偶尔见面,一起散散步、聊聊天。

随着接触的增多、感情的加深,郝治平向罗瑞卿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她担心自己在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上不能与罗瑞卿相匹配。罗瑞卿则坚定地告诉她:“你好学上进,一切都可以进步!”这无限的包容和鼓励,打消了郝治平心底的顾虑。

等到郝治平从党校毕业之后,罗瑞卿便果断地向她求婚,郝治平也勇敢地做出了回应。两人的婚礼虽然十分简陋,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可贵的幸福已令他们别无所求。

郝治平和丈夫结婚之后,相敬如宾,十分幸福。但是,由于抗战和革命形势需要,两人的工作愈发忙碌和危险,因此,他们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这样艰苦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终于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郝治平和罗瑞卿又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之中,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的重要职务,郝治平也来到警界工作,加入我国首批女警官行列,共同为新中国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郝治平和罗瑞卿一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加上罗瑞卿前妻留下的一個孩子,还有他们在战火中收养的一位孤女,总共有八个子女。郝治平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育子女们以德为本、与人为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和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八个子女都很有出息。长子罗箭和三女儿罗峪书都是哈工大毕业的物理学专家,曾为我国的核事业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次子罗宇和大女儿罗峪田则像父辈一样毅然投身军旅,并在军中做出突出成绩,均被授予大校军衔。小女儿罗峪平,即大家熟知的罗点点,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其他几位子女也是各有成就、各有建树。

(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猜你喜欢
罗瑞卿报国子女
罗瑞卿:“阎王不要的人”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罗瑞卿在抗大(上)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报国何时尽此心
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
罗瑞卿没看到自己的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