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的港湾,家风是家庭的灵魂。一个家庭的风气好坏,不仅关乎家庭成员个体的品德修养,更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道德建设;而一个党员干部家庭的风气好坏,则还关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政治风气清朗与否。廉洁正直的家风能够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全的品德素养,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构筑起廉洁社会的基础,净化社会风气,优化党风政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党风清正、政风清朗,同样需要注重廉洁家风的培育和塑造,把廉洁家风建设作为厚植廉洁文化的有力抓手。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家风文化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塑造家庭成员个体品德、维系家庭和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意义。历代流传的家规家训如《诫子书》《颜氏家训》《了凡四训》《朱子家训》等,对塑造高尚人格、引领健康风尚起了很大的作用;尊老孝亲、勤俭持家、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优秀传统家风思想,一直影响并指导着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传承着古人的思考与智慧;“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室不治何以治天下”“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古语古训,则充分说明了家庭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是传统家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王公贵胄,还是普通人家,凡是家风优良者,大都家道兴盛、和顺致祥;家风败坏者,则往往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唐初名臣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却始终怡然自得。他告诫其子房玄龄:“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谨遵父亲教诲,后来虽位极人臣,还成了皇亲国戚,却仍旧谦虚谨慎,待人接物和颜悦色,衣食住行简单朴素,从不恃权贪功,从不随心所欲,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虽位高权重,但严于教子,他在《训子孙文》中列举了许多达官显贵之子由于不能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并谆谆告诫道:“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都谦恭有礼,世人皆赞:“途之人见客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之子也。”
南宋时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的杨万里,一生清廉刚正、勤政爱民,可谓廉吏典范。他不仅严于“修身”,同时也十分注重“齐家”,对子女“厉之以志,劝之以正,示之以俭,贻之以言”,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儿子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其长子杨长孺从一县的主簿到统辖一方的安抚使,在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为政清廉,为官正派,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为他画像建祠。
而明朝奸臣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则无疑是一对遗臭万年的父子官,他们把持朝政,败坏朝纲,排除异己,残害忠良,横征暴敛,祸国殃民,其罪行可谓罄竹难书,最终落得身死抄家的可悲下场。严氏父子的悲剧,与其家教不严、家风败坏不无关系,严嵩本人就是媚上欺下、骄奢淫逸之人,其子耳濡目染的都是父亲的蝇营狗苟,自然也就照猫画虎,有样学样。
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家风建设
古语有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对党员干部而言,其掌握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更要带头做好家风建设,先管好自己的小家,再来管理大家。而且俗话说得好:“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也是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这也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管好亲属子女,杜绝“前院冒烟,后院起火”的现象。
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先辈们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不许亲属搞特殊化;周恩来提出“十条家规”,要求亲人勤勉谦逊、低调做人;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彭德怀教育晚辈“近水楼台不得月”;焦裕禄对子女提出“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要求;谷文昌告诫子女要“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
先辈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向先辈们看齐,汲取先辈们艰苦朴素、清廉自守的精神养分,提升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家风根基。并且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带头遵规守纪,狠刹特权思维,做到不徇私、不枉法、不滥权,培育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实际上,共产党人搞好家风、管好家属,既是对党和国家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正如《周易》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长期积累善行和美德的家庭,后世子孙必然会招来享不尽的好运和福报;反之,则会遭遇灾殃。这句话虽然没有脱离因果报应的思想,带有一丝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其内涵是在提醒人们要注重在家庭中培养美德,帮助家庭成员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通过持之以恒积德行善,远离丑恶行为,以善行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家庭和社会传播正能量。
建设好家风是每个家庭的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也在增多。领导干部能不能守住底线、不越红线,除了与其自身的定力有关外,其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很关键。所谓“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平安”,如果领导干部的亲属能够在其耳边常吹“清风”、常敲警钟,提醒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这对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显然大有裨益。相反,如果领导干部家风不严,对家庭成员疏于管教,耳旁总是“歪风肆虐”,那么他被腐蚀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当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无法正面打开领导干部的廉洁防线,往往会采取迂回侧击的办法,转而从领导干部的配偶、亲属等“枕边人”“身边人”寻找突破口。倘若这些身边人不提高警惕,被糖衣炮弹击中,就必然会给自己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反思近些年查处的贪腐案件,落马官员自身的腐化墮落当然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因,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有相当数量的官员亲属在这些案件中起到了“加速器”“催化剂”的作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案就是典型。苏荣在担任地方主要领导期间,不仅自己大肆捞钱,其家人亲属也纷纷利用影响力受贿,大搞家族式腐败,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据统计,苏荣落马后,其跟着被查的亲属竟然高达十四位之多,着实触目惊心。苏荣本人也在落马后忏悔道:“家就是权钱交易所,我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不仅全家老少参与腐败,也带坏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政治生态。”
无数苏荣这样的反面典型教育我们,党员干部不重视家风家教,大搞“全家腐”,其下场注定是“全家覆”。
“一家任,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倘若党员干部家庭家风败坏,则不仅会祸及全家,还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家风不仅影响作风,还会影响政风,更会影响国风。建设好家风,是每个家庭的责任,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积极参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廉洁家风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践行正直诚信,涵养风清气正,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