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及其整体跟进策略

2024-05-29 13:12张大超查金邓峰宋亚伟杨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内在逻辑

张大超 查金 邓峰 宋亚伟 杨娟

摘    要   建设体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距,充分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助力建设全体国民共同享有的体育强国,是亟需作答的时代命题。通过进一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回顾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进程,厘清全面建成体育强国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在关联逻辑,剖析我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整体跟进面临的突出问题等,并结合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从人民体质更强、体育场地设施更强、群众体育制度更强、体育产业更强、竞技体育更强、体育文化更强和体育融合发展更强7个方面提出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整体跟进策略。

关键词   体育强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内在逻辑;整体跟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4.02.003

Abstract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s in realization of building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power. How to standardize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narrow down the gap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supp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s to achieve equaliz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and thus to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shared by all citizens is an urgent issue of the times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era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power,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logic between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alyzing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overall follow-up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mbin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verall follow-up strategy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 from seven aspects: stronger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mass sports system, sports industry,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culture, and  sport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sports power;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ternal logic; overall follow-up strategy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同时还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总体目标,并着重通过实现体育强国等多个强国建设目标来具体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建设体育强国如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显然,体育强国建设要完全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其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也进而说明我国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口规模的现实,尤其是我国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方面的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还客观存在。因而体育强国建设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点,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体育系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突出矛盾[1-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措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的有效途径[3]。公共体育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9个方面的22个大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而如何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充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助力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是亟需研究的新时代课题。因为建设体育强国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存在着本质联系,所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应整体跟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解决体育系统内部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那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总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其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提出了哪些内在要求?其需要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最佳供给标准是什么?其最高效标准化的实现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均需要厘清。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体育强国建设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在逻辑进行厘析,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整体跟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并探索其实现的策略与路径。

1   全面建成体育强国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在关联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既具有世界体育强国的共性,又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建设的体育强国具有精神强、体制强、物质强、全面强、融入强的五大内涵。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是全方位地建设体育强国[4],必须将体育强国建设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系统论而言,体育强国是一个复杂系统,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外交等各个组成部分是体育强国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并受到体育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影响,诸如科技发展、教育、医疗等系统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可将上述“5个强”解析和细化为“7个强”,即人民体质强、体育场地设施强、群众体育制度强、竞技体育强、体育产业强、体育文化强、体育融合发展强。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关键是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其内涵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公民享受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机会均等、城乡和不同区域的差距缩小、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共享;另一方面是居民享受的公共体育服务大致相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既是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必要路径,又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还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体育强国建设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的“7个强”目标引导着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又会促进“7个强”的实现。全面建成体育强国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如图1所示。其中例如: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人民体质强的目标,主要依靠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标准化、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化、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培训标准化等方面的跟进支撑;体育设施强需要设施配置标准化、资金投入标准化等来保障;群众体育制度强需要法律与法规治理标准化来实现;等等。

1.1   以体育强国建设引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

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主线是推动体育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奋勇争先、体育产业利国惠民、体育文化生机勃发、体育对外交往奋进有为[5]的目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将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影响这些目标的实现,所以也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标准化建设。

1.1.1  以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标准化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6]。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和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非常丰富,核心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与文化、运动技能、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竞赛及活动、体质健康监测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且服务供给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均等化。在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数量标准,应考虑地区差异,根据不同地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体育偏好、体育文化传统等进行多元化、多样化及标准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要向青少年、中年人及老年人供给不同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1.1.2  以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化

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物质基础在于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例如,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政府部门在2023年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分级配置指南》。其中提出,浙江省按照省本级、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配置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均衡、城乡均衡及各类人群均衡,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的高水平建设。此外,陕西、安徽、江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辖的部分城市都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发布了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标准。因而全面建成体育强国需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公共体育设施配置进行标准化。

1.1.3  以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法治标准化

全面建成体育强国需要法律和法规的保障,依靠法律和法规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时,应制定法律和法规执行和监督的标准,以确保均衡化和可及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落地实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法制保障。例如,我国于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提出,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和实施体育锻炼标准,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向社会公开。因此,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对各类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加强监管,提高体育行业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水平。

1.1.4  以全面建成体育強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标准化

我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就要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以及使每个公民的体质都有所增强。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短缺,并且不同省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投入资金数额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协调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量,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彩票公益金拨付、社会力量投入的方式尽量使不同省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投入资金相对充足。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克扣、私分体育资金。相关法律和法规都有助于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的标准化。

1.1.5  以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标准化

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在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2023—2035年)》。其中要求:根据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紧迫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更高要求,培养体育人才,前瞻性布局、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努力实现体育人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打造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梯队[7]。在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管理人员,而且要根据体育强国建设需要,针对这些人员制定工作标准和培训标准,以便于培养出合格的、服务行为规范的以及能为民众提供标准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工作人员,以此确保体育强国建设任务的完成。

1.1.6  以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引导基本公共体育融合发展标准化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要得到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相关行业的支持,以利于与这些行业实现融合发展和有效地协同。例如,从2021年3月开始,河北省体育局在邢台市启动“河北省社区智能健身驿站”试点,该类社区智能健身驿站能提供24 h自助扫码进店、智能存包、智能教学等服务。为了提高全民健身服務水平,邢台市体育局还研究了社区智能健身驿站建设规划标准、购买服务方式等。2022年以来,邢台市社区智能健身驿站的社会关注度、会员入会率及会员进场健身频率3个关键指标月均增长4%~6%,60个社区智能健身驿站每月新增用户将近6 000人[8]。因此,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要依靠科技企业、医疗行业及体育行业的融合与协同的标准化、政府与企业协同的标准化。

1.2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目标达成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从人民体质强、体育产业强、体育场地设施强、群众体育制度强、体育文化强、竞技体育强、体育融合发展强7个方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1.2.1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人民体质强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9]。由此可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与增强人民体质相辅相成。因此,要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使城乡居民都能到标准化的公共体育场地健身,享受标准化的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知识咨询、体质健康测试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以此提高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率,从而增强人民体质。

1.2.2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体育场地设施强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置越完善与越多样,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就越能更快实现。例如,浙江省政府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均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10项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有力推动了该省各地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即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多样与更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也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场地设施保障。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 m2,远远超过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设定的“到2035年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5 m2的目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推进大大满足了我国民众对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所以我国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大量运动健身场所能促进体育场地设施强。

1.2.3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群众体育制度强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各类标准制定后,一经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就具有行政效能,有一些标准在相关公共服务中就必须遵照执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规范》等文件的出台使得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标准执行的监管依据越来越全面。其中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印发后要求,各地须对照该标准,结合本地实际调整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标准。可见,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完善了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群众体育制度强。

1.2.4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助力竞技体育强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面向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的标准化,除了要使中老年人有体育锻炼的场地,也要使我国青少年拥有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激发我国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我国更多的青少年能够专心练习某个运动项目的技能,为我国竞技体育储备青少年后备人才,使我国的竞技体育更强。而关于青少年体育培训和体育活动的标准能使青少年享受标准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增强体育培训的公平性和均等性,既有利于扩大我国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范围、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以及解决竞技运动员选拔难的问题,又有助于促进竞技体育强。

1.2.5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体育产业强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能使公共体育服务成为可共享的、均等供给的以及广大民众可及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形成新的体育市场,助力体育产业强。首先,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需要建造大量的体育场馆、购买海量的运动装备,能推动体育场馆建筑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其次,通过体育培训、群众性体育赛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固化其运动习惯,拉动体育消费,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10]和《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11]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1 m2。由于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加,上海市居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1%,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 435.6元,其中的“00后”人群的服务型消费占比最大(49.2%),体育培训服务、健身会所会费及指导服务的消费数额大于其他年龄段消费者。

1.2.6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助推体育文化强

随着运动项目宣传、体育培训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供给,体育文化也潜移默化地深入民心。例如,貴州省榕江县在2024年开启了新一轮带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村超”赛事,共有62支球队参赛,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村超”赛事兼具休闲、娱乐、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等多重属性,这类赛事的出现与贵州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密切相关。例如,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体育局以专项资金建设的“乡镇、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到16 437个,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 000余名[12]。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体育场地数量达到108 28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0 m2,其中的篮球场地有43 947个[12 ]。贵州省这样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既推动了当地村民健身,又使篮球运动成为当地村民健身常态化的生动写照,还通过篮球文化建设助推了体育文化强。

1.2.7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体育融合发展强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涉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智能体育服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与标准设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人员培训等各项事务,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各个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将各个相关行业的相关科学技术融合到公共体育服务中。例如,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户外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林业局、旅游局、国家标准委在2018年发布了《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便提出了健身步道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由此可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多领域和多行业参与的融合性工程,能促进体育领域(行业)与相关领域(行业)融合发展。

2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实践探索

2.1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演变历程

根据我国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和出台相关文件的数量,可将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历程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及建设阶段。

2.1.1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萌芽阶段(2006—2011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侧重宣传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理念,出台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标准比较少,所出台的标准主要涉及公共体育场所及设施。诸如《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2006年)、《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2007年)、《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2008年)、《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2011年)等国家标准相继发布。其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健身休闲、竞技表演、运动训练等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实施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体育场馆等级划分、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标准,从而保障体育服务安全和提高体育服务质量,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13]。

2.1.2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起步阶段(2012—2016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文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标准,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文件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6年)。同期出台的与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的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体育场馆公共座椅》(2013年)和体育行业标准——《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管理通用要求》(2014年)。这一阶段发布的文件既有关于体育场馆设施标准化的,也有关于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还有关于体教融合的。

2.1.3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建设阶段(2017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发布的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标准数量多而细。其中既有宏观指导性文件,也有微观执行性文件。宏观指导性文件有11个。例如:《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21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2022年)等。这些文件促进了全民健身服务和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标准化。在此阶段,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的9个国家标准出台,其中5个为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配置的标准,4个为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管理的标准。目前,我国制定的关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在微观层面仍需进一步对具体的量化指标、实施细则、措施方面进行完善,逐渐实现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向不同年龄段人群标准化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2.2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实践探索。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确立了我国首批51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51个试点中涉及体育领域的有15个,主要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的标准化试点。例如,江苏省如皋市提出的公共体育服务的量化标准是:到2025年,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 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5%以上,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6个、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8%以上[14],这些标准在同类型的城市中可以推广。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试点有4个特征。1)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整体框架下实现的。在51个试点中,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试点有11个,专项试点有37个,区域协调联动试点有3个,这些试点多数在综合试点的框架下供给服务。2)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过程中更加侧重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标准,较少涉及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标准。通过对目前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中的体育领域相关试点的工作进行梳理发现,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过程中,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方面。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深圳市福田区、青海省海晏县等试点均按照“增加一批、补缺一批、建设一批”的模式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助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标准实施,但鲜有关于科学健身知识普及、组织健身活动、运动技能培训、体质健康监测的标准化的研究。3)每个试点都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制定了本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标准。例如,浙江省针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与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执行标准。4)针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专项财政资金拨付规范了我国各级政府的共同财政事权。例如,上海市制定的《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区与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将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全民健身服务等6个事项确定为区与镇的共同财政事权[15]。

3   我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整体跟进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碎片化影响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一是有关公共服务的政府文件中关于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和公共服务质量标准较多,但是关于具体服务内容的标准较少。多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仅针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个别试点对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有所涉及,而针对运动技术培训、体育知识普及、体育运动环境规划等内容的标准化涉及得非常少。二是关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目前较为单一。从政策层面仅对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场馆开放提出了公共服务实施意见,而对健身指导、群众性体育赛事、健身知识宣传等方面偶有提及,对体育信息、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服务的标准则涉及得较少。

3.2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导致供給效率下降

一是缺乏分级标准。我国已有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标准,但是没有按照行政级别制定的分级配置标准,缺乏依据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对体育场地进行分级配置的标准。二是缺乏多样化的体育设施标准。当前,我国居民的体育健身呈现人群差异性、运动项目多样化特征,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参加的运动项目存在很大差异,应根据人群差异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设施标准体系。三是缺乏各类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的经营标准。截至2023年底,我国全国体育场地为4 592 700个,体育场地面积为40亿7 100万m2,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89m2。其中,隶属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面积为16亿1 400万m2,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面积的39.65%[16]。这些体育场地是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载体,所以推进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场地经营标准化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3.3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制度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实施标准化

一是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供给的法规不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供给的法规主要是宏观指导性的,仍需进一步在具体的实施细则、措施、量化评估指标等方面进行完善。二是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管理不规范。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过程中,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可量化工作性质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量化制度。同时,对政府部门以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遴选机制及对其相关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不足,缺乏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规范化供给措施。三是欠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民意反馈渠道。很多标准化试点忽视听取民众的相关意见,政府部门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缺少民众监督机制,民意反馈渠道较为单一。

3.4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匮乏降低了标准化服务效能

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关键是有相关专业人才。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宣传或推广、执行效果评价及反馈等都需要大量高层次相关专业人才具体承担,但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存在起步晚和人才数量少的问题,制定、实施、推广及评价方面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二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要有体育场地经营与管理、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体育信息服务、健身指导、体质监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士;三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尚未完善。

3.5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非均等化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目前,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资金较少。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投资动力不足。我国政府供给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及社会捐助构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拨款主要有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中央的转移支付资金及专项补贴资金。由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是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重点,所以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经常存在资金短缺情况,而且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是在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赛事组织及国民体质监测方面,而对健身指导、运动技术培训、运动康复、体育知识宣传方面的投入较少。因此,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供给过程中,应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对等原则制定各级政府、各类资金、各项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资金投入额度或比例的标准。

3.6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缺乏协同机制影响了标准实施力度

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与政府其他行政部门的协同难度较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不能只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还需与相关行业组织紧密协同,取得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例如:体育场馆建设与建筑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紧密相关,体育健身指导需要与医疗、健康促进、数字技术行业融合协同,体育知识普及需要与新闻出版行业融合协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教育行业融合协同,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需要与互联网行业融合协同。然而上述各个行业已经自成体系,所以“体育+”融合协同的难度较大。因此,应制定“体育+”融合协同的标准,进一步促进需要不同行业融合协同供给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

4   我国全面建成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整体跟进策略

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蓝图的绘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契合性方略。由此,在我国全面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要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从人民体质更强、体育场地设施更强、群众体育制度更强、体育产业更强、竞技体育更强、体育文化更强、体育融合发展更强7个方面整体跟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

4.1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健身需求,促进人民体质更强

首先,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要以人民群众基本健身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满足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截至2020年底,我国7岁及以上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其中城镇居民占比为40.1%,村民占比为32.7%。成年人健身的主要场所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广场空地或街道、全民健身路径、小区体育场地、公园内的运动场地等,其中使用政府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公园内的运动场地进行健身的居民比例分别为26.9%和9.0%[17]。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居民当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与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设定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仍有差距;另一方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种类单一且覆盖人群比例较低。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健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足球场地、健身步道、戶外运动设施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标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体系。”[18]因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要以“六个身边”工程为抓手,完善标准内容体系,建立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全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助力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目标。

其次,根据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具体评估指标。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需求会激增,而我国当前人均GDP已超过10 000美元,在健身类型、健身方式、健身时间、健身场地等方面逐渐趋向个性化、日常生活化及科学化[19]。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动态调整各项标准来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定期开展需求分析和群众满意度调查。重点要依据偏远地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缺口进行精准供给,以政策保障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健身需求得到满足。总之,要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权益,着力从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方面的诉求入手,全面促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共享。

4.2   优化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促进体育场地设施更强

其一,制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分级配置标准,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资源均等配置。早在2010年,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就达到了16 m2,而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更是达到了19 m2[16]。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2.89 m2,与上述发达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有差距[16]。因此,要优先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健身需求,就要以标准化体育场地建设为抓手,以体育场地优化配置为切入点,完善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行政区域的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场地等公共体育场地的配置标准,实现体育场地的供给平衡,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

其二,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内容,促进不同运动项目平衡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体育需求。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健身呈现人群差异性和运动项目多样化特征。例如:7~18岁的儿童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有跑步、跳绳、羽毛球、健步走、乒乓球等;成年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有健步走、跑步、羽毛球、骑自行车、篮球等;老年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有健步走、跑步、广场舞等[17]。因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运动项目发展布局、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人群的运动项目参与需求增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供需匹配度。

其三,制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经营标准,提高健身场地设施综合使用效益。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贴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0]、“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等有关要求[21]。截至2023年底,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为16亿1 400万m2,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面积的39.65%[16]。因此,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对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发布了《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其中对公共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基本管理、基本服务及满意度制定了标准。下一步应进一步细化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低收费标准,进一步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4.3   加快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制度更强

首先,制定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我国体育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工作。该委员会负责的专业范围包括体育基础、竞技活动、设施与设备(不含运动器材制造)、场所等,并下设秘书处,工作任务之一是组织编制体育行业标准。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023 年底,我国体育领域现行国家标准共计89项,大多为场地设施标准。因此,亟需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其他相关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T 16733)的相关规定,围绕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9个阶段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实施程序。

其次,完善以提高效能为导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流程标准化,推动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一是要完善体育赛事相关标准,加强体育赛事监管。其中主要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办赛条件标准、服务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及绩效评估标准。二是要制定健身指导标准,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身指导行为,进一步细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范围,规制其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和宣传健身知识的途径,提高全民健身指导效率。三是要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登记与管理制度、制定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绩效评估标准。

4.4   完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促进竞技体育更强

青少年体育既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又是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保障,更是群众体育的雄厚基础,还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拓展。因此:1)亟需完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校外场地设施建设标准和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标准,通过标准化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实施,满足青少年的体育需求,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2)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实施应扩大人群覆盖范围,特别是幼儿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活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资助、标准约束促进社区体育组织积极供给青少年体育活动;3)通过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标准,建立学校、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多方联动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5   丰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产品种类,促进体育产业更强

首先,在全国范围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普惠化:一是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专项资金的投入确保低收入地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所需的资金;二是需要根据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确定对各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资金分配比例,明确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责任,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制度。

其次,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增加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种类和进一步提高其质量。一是要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种类、内容及标准;二是要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流程,同时,要对公共体育服务加强监督和质量评价。

再其次,制定社会力量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共同发力,鼓励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从而促进优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建构社会多元主体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促进体育产业更强。

4.6   将体育文化嵌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体育文化更强

一方面,可以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实施,增强民众对体育服务的价值认同。例如,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普及,诸如通过对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等人群实施运动干预、国民体质监测等服务的供给将体育类物质文化转化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再例如,通过大力普及和推广多个运动项目,增强群众的体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这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推广的标准化,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而助力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增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力和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例如,根据我国地方体育特色把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范畴、通过举办全民健身體育赛事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例如,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用数字化传播媒介或载体宣传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展现出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乒乓精神、登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中国民众以及通过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体育文化作品展示我国体育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4.7   消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其他行业深度协同的行业壁垒,促进体育融合发展更强

首先,消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制定的行业壁垒,与相关行业共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体育行业相关社会团体需与教育、医疗、康养、建筑、计算机等行业的标准化社会团体加强协商,共同制定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运动装备、体育赛事、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体育知识宣传等方面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

其次,完善政府多部门协同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消除政府多部门协同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壁垒,推动政府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部门与教育、医疗、旅游、信息、宣传等政府部门的深度协同。按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协同供给目标和要求确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工作流程和协同流程,明确政府多部门协同工作的难点与“堵点”,从而确保政府多个相关部门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意见反馈的各个阶段能够协同实施。

再其次,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专业人才培训、选拔、管理及评价体系。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2022年体育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体育标准化的宣传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如何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匹配度,并培养一批精通专业技术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人才,将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应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培养标准”4个维度构建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我国当前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供给不均等的问题[22]。

5   结束语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导向下的体育发展战略目标,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要实现中共二十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支撑体育强国建设整体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其核心要义就是要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进而促进人民体质更强、体育场地设施更强、群众体育制度更强 、体育产业更强、竞技体育更强、体育文化更强及体育融合发展更强。在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在政策制定、试点建设等方面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还有一些欠缺。对此,本研究梳理并提出了整体跟进策略。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开展广泛的实地调查,根据体育强国建设任务,既要完善普适化的、宜在全国统一实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最低标准,又要依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及各级政府的具体情况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还需细化这些标准推广和实施的措施与流程,进而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任务与路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1):1-16,34.

[2]  柴王军,王睿.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内涵特征、体系架构、践行原则和推进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5):502-508.

[3]  陶秀丽.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N]. 湖北日报,2023-03-28(9).

[4]  陈丛刊. 全面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践方略[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1):1-9.

[5]  鲍明晓.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核心逻辑、战略要点和关键问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2):1-10.

[6]  李洋. 筑牢体育强国基础 体坛观澜——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4-01-04(16).

[7]  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2023—2035年)[EB/OL].(2023-12-08)[2023-12-19]. https://www.sport.gov.cn/rss/n25958688/c27167643/content.html.

[8]  丰佳佳. 探索大众健身产业化运营新模式——河北邢台社区智能健身驿站调查(下)[N].中国体育报,2023-06-21(2).

[9]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2-04-08)[2023-04-08].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08/content_5684205.htm.

[10]  秦东颖. 《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发布 市民身边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N]. 解放日报,2023-06-30(6).

[11]  上海市体育局.《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出炉[N/OL].(2023-07-12)[2023-07-13]. https://www.shanghai.gov.cn/nw31406/20230712/ba7580b21a484287bb0ce3e50501e2bd.html.

[12]  代向伟,凌媛,郭修金,等. 我国乡村体育赛事振兴的历史机遇、实践经验与启示——以台盘“村BA”为例[J]. 沈陽体育学院学报,2024,43(2):1-9.

[1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EB/OL]. (2009-07-01)[2009-07-14]. https://www.sac.gov.cn/xw/tzgg/art/2009/art_a23b3fe98ca64b00947353e5bdf04f72.html.

[14]  如皋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EB/OL].(2022-12-29)[2023-01-13]. http://www.rugao.gov.cn/rgsrmzf/szfwj/content/0b30a4ea-7060-4267-b325-a5a665809672.html.

[15]  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区与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EB/OL]. (2023-12-26) [2024-01-26]. https://www.pudong.gov.cn/zwgk/006023012/2024/26/322600.html.

[16]  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EB/OL]. (2024-03-11)[2024-03-11]. https://www.sport.gov.cn/jjs/n5043/c27549770/content.html.

[17]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22-06-07)[2022-06-07]. https://www.sport.gov.cn/n315/n329/c24335053/content.html.

[18]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 [EB/OL].(2023-12-26)[2024-01-04].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4369.htm.

[19]  刘国永. 对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 体育科学, 2018, 38 (1): 4-8,17.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 [EB/OL].(2020-09-30)[2020-10-1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1807.htm.

[21]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EB/OL]. (2021-07-18)[2021-08-2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31816.htm.

[22]  张大超,单凤霞,查金,等.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方向重点[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5):509-518.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内在逻辑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