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研究

2024-05-29 12:10应梦倩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古诗词美术

应梦倩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当下中小学教育的热点话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古诗词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具有创设教学情境、顺应学生发展特点、融合语文与艺术美的价值,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的同时,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进行美的创作。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坚定学科立场,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资源贯通,拓展育人场域;坚持评价多元,激发学生热情。

【关键词】跨学科 古诗词 小学语文 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4-63-03

跨学科教学是当前教育的趋势和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这一纲要旨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这一文件的颁布,将跨学科的概念從高等教育延伸至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它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1]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一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不足以很好地呈现内容时,就需要跨学科融合,依靠另一门学科的优势弥补该门学科的不足,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获得更优质的教与学。

一、古诗词与美术融合教学的价值

古诗词对小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背诵但难以理解,原因在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表达方式有所差异,还处于语文学习基础阶段的小学生难以接受。古诗词的表达较为含蓄,将情意暗藏于字里行间,对于语感不强或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一)营造画面,创设教学情境

给古诗词配上相符合的画面是创设情境的方式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实物、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和体验知识。[2]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相结合,赋予文字以画面,能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境。

北宋苏轼称赞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代文学创作家不乏为诗作画,为画赋诗,可见诗与画相辅相成。如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将文字与描述画面相结合,融入艺术之美,就能给文字以画面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二)字画结合,符合学生发展特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还未发展成熟。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仍旧以具象思维为主,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具体的事物形象更容易使他们接受和理解。如果在古诗词课堂中引入具体的画像,可以使学生更能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色彩鲜艳的画面比枯燥乏味的文字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发展美育,融语文与艺术之美

在学生的美育方面,语文和美术这两门学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具有文字美、韵律美、意象美、人文美等。审美性是语文教育的隐性特征,语文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增强审美意识、感悟审美因素、提高审美能力、追求审美境界,把学生塑造成真善美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美育方面的贡献是最为卓越的,不仅教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也教学生创造美。如果将两门学科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在美的熏陶中逐步学会创造美。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布及特点

古诗词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韵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材在每一册书中都有古诗词的选篇,体现国家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

低段小学语文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占比逐级增多,由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增长到二年级下册的四篇;在体裁上较为丰富,除了五言、七律,还有北朝民歌和汉乐府诗;在内容特点方面以写景为主,易于理解。中段小学语文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占比较低段多,每学期保持在六篇;古诗词绝大多数来源于唐、宋两朝;在内容特点方面,三年级以写景为主,内容较为简单,四年级开始增加了托物言志、哲理、爱国类需要稍加理解的诗词。高段小学语文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占比与中段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六年级下册增添了古诗词诵读的内容,增加了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的比重;在来源方面仍以唐朝、宋朝为主;在内容特点方面,高段古诗词内容更为丰富,减少了写景诗的比重,增添了爱国、思乡、咏物等多种情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占比逐级递增,在低段占比较少,一方面由于古诗词对于低段学生来说相对难以理解,另一方面低段古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入门,初步了解古诗词。如果能将古诗词教学与美术相结合,能帮助低段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江南》,学生很难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即使教师向学生解释在古代“田田”通“陈陈”,学生也难以理解“陈陈”的意思,这就造成原有的问题更加复杂。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解释“田田”表示“多”,一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建立联系。借助图像直接展示古诗中的“田田”,比起直接向学生解释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融美术于该古诗教学,向学生展示密密层层的莲叶图,能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语文古诗词大多来源于唐、宋两朝,其中唐诗占比约为47%,宋词占比约为38%。唐宋时代的诗人注重在作品中描绘生活的色彩,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和形容,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六年级上册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学生难以理解“四百八十寺”,也难以想象“烟雨中”的画面,如果借助国画的意境美,将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展现出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术,借助图像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填补学生想象的空白。

小学语文古诗词选材多为写景、田园风光、思乡、边塞诗,对于人生经验和阅历还不丰富的小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作者借诗词抒发的情感,很多语感不好的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艺术的力量,用直白的图画代替含蓄的文字,描绘诗词中的美景或是边塞风光,让没有直接经验的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画面。

三、古诗词与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途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学生不是被动地看图像,而是将欣赏艺术与自我创作相结合,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学生创作

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创作,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例如三年级下册节日单元中包含《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篇课文,采用在课前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节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些写景、描绘田园风光的古诗词中,可以采用课中创作的方式,教师边上课,学生边作画。通过这种方式,课堂就不仅是教师的知识输出,学生也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检测学习情况。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美术学科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象力丰富,对于绘画创作也较为热衷。让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作画,可以让学生摆脱学习古诗词的乏味和困倦,进而融入课堂中,爱上古诗词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教学和古诗词原句绘画出诗词中描述的美景,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融入古诗词的画面中。对于托物言志类的古诗词,例如《墨梅》,教师则可以在上完课后,让学生画出心中的、能展现气节的梅花。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也能够以此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二)巧用插图

对于学生难以自行创作的图画,教师则可以采用提供插图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但课文中的插图有限,很难让学生有更全面和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多种插图作为辅助。例如《从军行》一诗中描绘的边塞、战争等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遥远陌生,且边塞图对于作画水平要求较高,因此难以采用自行创作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青海”“雪山”“玉门关”“孤城”“黄沙”等意象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古诗。接着可以展示“战争”“边塞”等图,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状况。学生对边塞、战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因此,对于学生没有直接经验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巧借插图,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

(三)看图写作

古诗词教学不能仅有输入,还要有输出。教师在课后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用现代文扩写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但是看图写作并不完全等同于根据原古诗词写作。在古诗词单元的习作要素中有关于本单元习作的重点要求,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仅根据古诗词原文进行扩写,确实达到了更加熟悉诗词的目的,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容易把学生困在诗词原文中,导致思维难以发散。为此,可给学生提供与原文主题类似的图像,让学生根据图像写作,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诗词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让学生拓展学习,发散思维,这樣既不偏离原文主题,也以更优的方式达成单元习作目的。总之,以艺术的力量协助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古诗词与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诸多挑战,有来自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欠缺的,有来自教师面临教学瓶颈的,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科目的熟悉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其他科目的熟悉程度还有所欠缺,因此跨学科融合教育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坚定学科立场,打破学科界限

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坚定本学科特色,立足本学科教学,完成本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特征,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时,美术学科只能作为辅助,帮助提升课程质量。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寻找两门学科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巧妙融合而非生搬硬套。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共通点在于“美”,语文具有人文美,而美术具有艺术美,古诗词也素来与国画相辅相成,因此,两门学科的融合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要提高融合教学的能力。

(二)注重资源贯通,拓展育人场域

教师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时会面临对另一门学科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教师要对所融合的学科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让跨学科教学顺利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学校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时,也可以采取教师与教师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将跨学科融合教学规范化。同时,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校,可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资源,通过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借助多方力量,突破学校的蕃篱,完善跨学科融合教学。

(三)坚持评价多元,激发学生热情

跨学科虽然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也并非一个新概念,但是跨学科融合教学还缺乏经验,在理论与实践上也不够成熟,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体系。评价可以来自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反馈,也可以来自家长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课程。除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教师也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写作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融合艺术美,能够优化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美育发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巧用插图、学生创作、看图写作的形式,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保持学科特色,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家校合作,获得多方支持;及时反馈评价,激发学生热情。在未来的研究中,寻找古诗词与美术学科的共通之处,以一种不违和的方式通过语文课堂演绎出来,其方法仍需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华.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管理,2017(11):22.

[2]敖寿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增刊2):24.

猜你喜欢
跨学科古诗词美术
踏青古诗词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