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设体育强国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强大推动力。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特质进行深入审视。经研究认为: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展现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等作为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任务,是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足点和发力点,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坚强的政治优势、强大的组织优势、鲜明的制度优势、坚定的道路优势,是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国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呈现出的关键特质。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各类实践体现出了致力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整体系统化发展的特质,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体育的功能可以贯穿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全过程。
关键词 体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康中国;中华体育精神;标志性事业
中图分类号:G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4.02.001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is a strong impetus to boost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made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power.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entire nation, meeting the peoples fitness needs in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promoting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facilita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ng the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 are key tasks in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and are the footholds and launching pads for sports to help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ave distinctive timesconnotations. Powerful politics advantages, strong organization advantages, distinctive institution advantages and solid road advantages are the strong guarantee for China to build a sports power ahead of schedule, as well as the key traits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The various practices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n sports power have demonstrated the traits of commitment to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systematic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making sport a symbol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be carri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Keywords sports powe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ealthy China; Chinese sportsmans
-hip; landmark achievement
在2035年建成體育强国是摆在全国体育战线的重要目标和艰巨任务。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建设要求,围绕中共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视野和高度阐释中国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布局和任务分解,是我国体育学术界目前讨论的热点议题。体育强国建设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强大推动力,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对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系统审视,探究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内涵特质、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质,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
1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特质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步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也是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1]。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展示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作为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任务,是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足点和发力点。体育在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展现出一系列鲜明的内涵特质(见图1)。
1.1 关注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华民族健康水平提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评估指标,关系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2]。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始终把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放在各项建设任务的首位。《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3]。全民健身作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幸福指数密切相关。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全民健身事业对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和力度。
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亲民、便捷、高效、普及等建设标准和要求,以短距离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不断补齐全民健身领域存在的短板,持续强化健身的科学辅助和指导,不断改善全民健身的场地和设施。各地陆续出台了地方性全民健身配套指导性文件,对通过全民健身促进中华民族健康水平提升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设了类型多样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城市的体育公园、口袋公园、沿河与沿湖步道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民区全民健身路径持续更换和升级,乡村球场、文体中心以及其他多功能的健身路径不断向均等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使不同地区的民众由“想健身”向“可健身”和“会健身”转变。由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典型案例不断呈现在民众面前。例如,江苏省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体育场地317 900个、体育公园1 398个、健身步道49 600 km,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3 000 000 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03 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0.6%,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达到92.28%,国民体质达标率达到93.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32岁[4]。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使运动干预逐渐进入百姓的健康促进清单,持续助推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使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健康人群根基更加牢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更加坚实的民众基础。
1.2 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既是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也是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重要内涵[5]。健身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能为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注入高质量的体育元素,能使人民群众共享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各类红利。目前,全年龄段人群健身、每天参加一次及以上健身活动、全面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理念已经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全民健身赛事、公益性的运动健身指导、免费的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处方等公共体育服务使人民群众共享着“体育福利”和感受着体育强国建设对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推动着体育强国建设成果有效融进民众日常生活。例如,不少地方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或其他类型的优秀运动员,以及省(市)级优秀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参与到一线群众体育活动中,以與社区和村镇“结对子”等方式免费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运动项目入门培训、体育比赛现场教学等特色服务,与社区居民或村民近距离互动,既丰富了群众体育的活动形式,又提升了民众日常生活的整体质量,还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体育强国的积极性,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
1.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6]。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最大限度地确保体育强国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及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和增添动力。要使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标志性功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所循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人民至上”“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指向,从本质而言,是体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基调的完整表达。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无不体现出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逐阶升级和现实关切,为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描绘了生动图景。而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也有大量实例显示了体育能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有效统一,并且能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最佳的互促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依靠人的全面发展而推动的现代化[7]。加快建成体育强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优越性的最强注解。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体育领域的特有条件,不仅可以为体育强国建设增添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而且能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人力基础。
1.4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将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助力构建中国体育新发展格局,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8]。在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随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越来越多,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体系越来越完善,体育消费释放的红利不断增多,体育赛事在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标志性作用和功能更加显著。随着体育赛事在拉动消费方面所体现的作用逐渐增大,我国政府开始将体育休闲纳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例如,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积极培育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9]。在实践案例中,一系列数字就凸显了体育赛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绩。例如:2023年杭州亚运会接待游客总量达到43 459 000人次,日均为2 716 000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12.4%,带动杭州住宿、餐饮业、零售业消费额达到489亿6 000万元[10];“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亿3 700万元,拉动体育消费及相关消费达到2亿5 600万元,税收达到28 415 500元[11];成都大运会等赛事举办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系列活动,带动了全国的体育旅游消费热潮。目前,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引领,持续推动体育消费升级,发挥体育赛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不仅为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支持源和助力点。随着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的推进,体育赛事在促进国民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多样化消费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以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满足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探察体育赛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会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稳固的经济基础和增添动力。
1.5 展示体育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能为体育强国建设增添强有力的精神力量[12]。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作为该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国国民的体育文化自信与体育文化自强的有力支撑。在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日益丰富,中华传统体育自身体现出的独特凝聚力、影响力及感召力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登上国际体育竞技舞台的中华传统体育不仅能展示出中国运动员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而且能从另一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中华传统体育还能融合于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中,诸如“村BA”“村超”等扎根乡村的体育赛事,不仅竞技比赛意味十足,而且将地域文化的推介和创新拉到了新高度。倍受民众推崇的冰雪运动、马拉松、户外休闲运动等体育赛事,都不是以单一的运动项目呈现,而是通过运动项目和配套的体育设施以多样化的形态镶嵌于赛事中,能有效增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韧性。由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组成的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成为激励国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能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鼓劲提气和赋能蓄力。中华传统体育拓宽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与文化互通的桥梁,是中国与世界进行体育文化交流与体育文化互鉴的支撑,不仅能增加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厚度,而且能扩大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影响力。
2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特质
推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展示体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功能和作用,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13]。坚强的政治优势、强大的组织优势、鲜明的制度优势及坚定的道路优势是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的有力保障,也是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呈现出的关键特质(见图2)。
2.1 具有坚强的政治优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14]。中国共产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领导是我国完成建成体育强国各项任务的政治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同向同行。我国体育事业在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而有力,“全民健身计划”有序推进,竞技体育成绩辉煌,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体育法制建设有力,为建设体育强国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党中央和政府在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规律和实际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作出的新部署。中国建成体育强国,需要在党的政治制度的切实保障下对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进行重新布局和定位,使体育各个领域的建设指标能够与建成体育强国的要求精准吻合。在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国际体坛的影响巨大,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屡受部分国家的政治干扰,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长速率受限,国际体育交流受到政治形势制约,国际体育的发展受到影响,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领域同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研判国际体育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统筹与精心安排,以确保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完成、重点工程实施、重点运动项目建设的质量。同时,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又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的政治优势。
2.2 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
除了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坚强政治优势之外,党的组织优势也集中体现在体育领域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的典型经验方面。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等困难,想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体育强国建设任务,仍需党的组织优势作保障。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中国体育战线全力以赴完成预期任务,而且需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其他相关领域的力量集思广益与攻坚克难[15]。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体系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一是组织分工明确。中国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各级党组织明晰责任、明确分工、上下级联动,确保体育强国建设任务和方案落到实处,使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任务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二是组织动员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组织和动员的社会力量呈现多元化,通过有力的组织动员,使社会各类主体能够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效联动,以确保建设体育强国的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时限不受影响。三是组织协调有序。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各维度具体目标需要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协调、联动和落实,从梳理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体育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体育难题,到城市健身步道、绿道、自行车道、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协调有序的组织程序和落地举措予以保障,以使体育强国建设成果有效共享和转化。
2.3 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体育强国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除了能够组织与动员全社会参与建设体育强国,还能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落到实处。在我国举办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便得到充分体现,尤为突出的就是各项赛事计划均保质与保量地按期或提前完成。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建设提前一年完成,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15]再例如,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备关键期,一系列让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为全国人民增强了办赛的信心。其中,中国仅用3年的建设时间便完成了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的高山滑雪赛场以及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而这项工程在其他國家的平均完成时间为4~5年[16]。同样的例子还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太锡铁路太崇段的建设工期提前了近4个月,只用317天便实现了全线贯通。可见,制度优势不仅体现在场地设施的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的例证也非常有力。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的各个冬季运动项目不仅在比赛设施、场地条件、场地环境上得到改善,而且后备人才选拔成绩也越发突出,从平昌冬奥会仅参加了55个小项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实现了全项目参赛,同时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竞赛成绩还实现了一系列巨大突破,使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作用更加鲜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最生动和最直接的体现。
2.4 具有坚定的道路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探索中为中国寻找到了符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7]。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以举国体制推动竞技体育、以体育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中华体育精神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体育对外交流推动不同国家文明互鉴,是中国建设的体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独特道路,将体育事业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中进行了思考和谋划,当前已经将体育事业融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进行布局和考量,“体育强国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的体育强国,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加快推进,并要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体育强国建设的质量。目前,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与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国家新型外交等国家战略均有交叉的领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要与我国其他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协同推进,使体育强国建设能够共享更多领域的资源和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借鉴其他领域更加先进的经验,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力赋能。
3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特质
中国建成体育强国将是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具标志性的成果[18]。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各类实践体现了致力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整体系统化发展的特质(见图3)。
3.1 致力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特质,瞄准战略目标,完成战略任务,创新建设路径。我国现有的绝对体育人口基数和未来体育人口数量庞大,需要配套建设数量巨大的体育软硬件设施和配备体育专业指导人员。同时,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知识普及、运动处方、健身指导等也需要整体跟进,为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体育强国建设做好基础储备。体育强国建设成果作为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实现精神富有提供优质助力[19]。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各地“体育+”“+体育”的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实施,体育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就业岗位等方面体现出了强劲动能,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注入了体育活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取得的优异竞赛成绩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相辅相成,树立了符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竞技体育实践典范。通过使健身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育”“公园+体育”的体育场地建设和举办“户外运动+”等全民健身活动,一系列绿色环保的全民健身活动新载体不断被创新,为体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贡献了新案例。体育强国建设传递的是大健康理念与勾勒的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愿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提供了体育特有的模式和方案。
3.2 致力于促进高质量发展
1)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确保建设体育强国的各项任务能够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基础[20]。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事业已经融入国家构建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各项任务是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实。一方面,需要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布局相适应,突出体育事业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功能价值与作用,使体育行业与相关行业融合联动的范围更广,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添更加精准的助力,使体育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体育也要全面融入全球体育竞争新格局中,在国际体育事务治理中定好中国体育外交的基调和把握话语权,使体育强国建设能够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科技创新有效结合起来。
2)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质的提升,这同时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解决的支点问题。首先,要推动体育各个领域自身进行质量变革的理念创新,高质量地培养体育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精准对接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其次,要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方式创新、体育产品供需方式创新、体育产业结构布局方式创新、消费者参与方式创新,为体育高质量发展赋予内在的推动力;最后,竞技体育用品制造、竞技体育赛事结构调整、体育赛事时空布局优化、竞赛设施升级等同样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建设体育强国还需要高质量的精神成果来支撑。建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奧精神、女排精神、登山精神、乒乓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谱系不仅有助于推动体育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而且能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添强大的精神力量。
3.3 致力于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1)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体育各个领域、相关行业全面发力[21]。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改观,尤其是冰雪运动、非奥项目、新兴运动的兴起,加之一些潜优势运动项目成绩陆续取得突破,使原有运动项目发展格局发生了变化,向着协调化和平衡化方向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建设战略中,一系列能够促进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体育行业的某些领域凸显了鲜明的优势,使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能够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融合。
2)体育强国的建成也要致力于改变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享有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不平衡状况。我国体育援藏政策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促进我国西藏地区的体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且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紧密结合,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对西藏地区援助体系的完善,而且走出了体育援助的特色道路。一系列鲜活的案例表明,受援助地区的体育事业整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民族民间特色体育赛事、特色体育旅游、全民健身路径、微型体育企业等不断嵌入当地经济社会的总体结构和发展布局中,使得这些地区的体育事业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人民群众共享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红利。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了各地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上的交流和共享,能够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增添力量,使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更稳、根基更牢。
3.4 致力于促进整体系统化发展
全面建成体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布局、设计和推进[22]。建设体育强国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体育系统的标志性作用,统领着体育诸多领域的发展。从基础设施而言,我国当前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软硬件投入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有极大改进,民众的健身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设施、运动装备及运动技术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的坚实基础。从体育文化建设而言,当前的体育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尤其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内涵的体育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体现区域体育文化、民间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夯实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文化自信的基础。从体育要素流动性而言:一是体育强国建设成果能够在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实现流动;二是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三是城乡居民和不同行业的从业者能享受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总体而言,当前的体育强国建设成果实现了共享。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来看,通过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能形成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合力,使形成的群众体育基础能够支撑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竞技体育成果通过软化处理,又能为群众体育发展增点拓面。从体育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而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正在进行深度融合,“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健康关口前移成为体医融合模式推行的前提共识,建构起体系完整、协同有序、科学性强、稳定、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治理体系成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提高体医融合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4 结束语
我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有助于通过标志性的体育实践案例阐释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体现出的一系列特质,能使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功能贯穿于体育强国建设全程中。当前,距离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还有11年,这期间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要从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领域、战略任务、攻坚核心等方面着手,对体育强国建设涉及的任务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要促进建设体育强国的各类成果在实践中转化,从而为中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方面的研究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刘纯献,龚德明,刘盼盼,等.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建设体育强国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体育学刊,2024,31(1):16-20.
[2] 赵富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理解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四重维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6):30-38.
[3]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2024-01-20]. https://www.gov.cn/go
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83839.htm.
[4] 江苏:聚焦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全力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OL].(2023-11-13)[2024
-01-20].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675440730/152
485a5a02001n0vu.
[5] 代志新,程鹏,杨素,等. 体育强国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1):35-45,56.
[6] 李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4(1):21-37.
[7] 莫天荣,连君瑶,王青山.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2):91-93.
[8] 崔乐泉. 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6):592-601.
[9] 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N/OL].(202-12-14)[2024-01-23].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20222.htm.
[10] 王世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扎实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访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N]. 中国体育报,2023-12-21(1).
[11] 回眸2023—中国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N/OL]. (2023-12
-26)[2024-01-2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12
-26/doc-imzzhvsn6489623.shtml.
[12] 黄海燕,胡佳澍,任波,等.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任务与路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1):1-16,34.
[13] 柴王军,王睿.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内涵特征、体系架构、践行原则与推进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5):502-508.
[14] 趙富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质考量与理路探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5):577-584.
[15]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N]. 中国青年报,2021-01-21(1).
[16] 崇山峻岭间的冬奥赛道——北京冬奥会场馆巡礼之二[N/OL].(202-01-25)[2024-02-28]. https://epaper.gmw.cn
/gmrb/html/2021-01/25/nw.D110000gmrb_20210125_1-09.htm.
[17] 赵富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释析及视野架构[J]. 体育学研究,2023,37(4):1-9,54.
[18] 王凯,周国鑫. “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价值、落地模式与路径探索[J]. 体育学研究,2023,37(3):22-32.
[19] 彭国强,高庆勇. 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4):1-12.
[20] 冯振伟,曾雨.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研究[J]. 体育科学,2023,43(4):14-23.
[21] 陈丛刊,杨远波.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2):37-44.
[22] 李崟.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2):1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