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彦婷
摘 要:叙事类型的乐曲是世界音乐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风格之一,《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音乐作品走向成熟的体现,也是西方音乐史第一部以演奏为媒介的叙事曲。《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凝结了他对自由和祖国的深切感情,极大地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本文分析了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创作背景、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以期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这首音乐作品。
关键词:《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音乐特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03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肖邦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现力以及复杂的韵律设计,肖邦创造出一首令人陶醉的音乐杰作,展示了他对音乐表达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崇拜,沉重的音乐氛围作为作品的开始部分,是最后命运走向的铺垫,这种表现方式放大了钢琴器乐的叙述性作用,突出了叙事音乐作品的特点,是之后叙事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向。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一、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创作背景
肖邦的《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创作灵感来源于长诗,是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也是肖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创作于1831年至1835年之间,波兰正面临着动荡的时局。1830年至1831年,波兰爆发了一场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被称为“十一月起义”。肖邦是波兰的爱国者,深受这场起义的影响。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表达自由、爱国情感的作品,而《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首叙事曲是肖邦对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祖国命运的深沉思考的产物。曲子的开头即展现了浓烈的个人情感,似乎传达着一种深切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1]。曲子中的旋律起伏跌宕,表达出肖邦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旋律的情感张力和音乐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其成为一首富有戏剧性的音乐叙事。肖邦以其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而著称。在这首叙事曲中,他充分展示了他的钢琴技巧,通过丰富的音乐变化、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情感的传递,创造了一种极富个性的音乐语言。《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不仅仅是肖邦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波兰民族的表达。在这首曲子中,肖邦通过音乐来诉说他对祖国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那个动荡时期波兰的命运的担忧。这使得这首曲子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表达,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激发着人们对自由、独立和爱国情感的共鸣。
二、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音乐特征
(一)曲式特征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保留了奏鸣曲的特征,但是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在作品的开始部分使用了对称性的方式对听众进行娓娓道来的讲述,在作品的高潮部分运用了短促和集中的语句,使得音乐氛围得以提升,在终章部分呈现了悲伤的音乐氛围,乐曲的曲式结构较为缓慢,从整个音乐作品来看呈现出了对称性的特点。这种创作方式是肖邦对传统钢琴创作的一种突破,为叙事化钢琴曲的诞生打下基础[2]。这首音乐作品章节之间的递进都存在衔接,非常流畅自然,如在A段的4小节中,第一句的旋律结束为D,第二三句的开始部分是D,这种往复的创作方式是肖邦音乐作品的独特和巧妙之处,增添了叙事音乐作品的生命色彩和情感特征。同时,肖邦以娴熟的手法对主题进行巧妙的发展和变奏,通过改变音乐的音高、音色和强度,丰富了作品的音乐表达。这种变奏处理使得整个曲子富有层次感,不仅在情感上有所深化,也让演奏者和听众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肖邦的音乐构思。
(二)旋律特征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区别于普通的钢琴音乐作品,作曲者基于钢琴本身音乐特征融入了声乐特征规律,并在音乐呈现上更加丰富,从而呈现出叙事性的特点,使得情节故事和情感推进更具变化性。在旋律方面,这首曲子展现了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独特风格,呈现出激情澎湃、抒情动人的音乐特征,肖邦以其独特的旋律处理手法,通过对主题的巧妙发展和变奏,创造了一个音乐故事,引导听众沉浸于旋律的起伏变化中。这种旋律发展的手法不仅展示了作曲家的丰富创意,也为作品增色不少,使整个叙事曲更为引人入胜。曲子中的重复主题和变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结构。肖邦通过对主题的反复呈现和巧妙的变奏处理,使得整个作品在节奏上呈现出一种有机而统一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听者的音乐体验,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三)节奏特征
首先,曲子的节奏变化丰富多彩。从曲子的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肖邦对节奏的巧妙运用。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音阶,交织出富有激情和戏剧性的节奏格局。而在柔和的部分,肖邦巧妙地运用了连续的音符和渐弱的手法,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这种对比鲜明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动人。其次,肖邦善于运用自由的节奏感。尽管曲子有明确的节奏结构,但肖邦在一些地方留下了自由的空间,给演奏者更多的发挥余地。这种自由的节奏感使得每次演奏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让曲子更具个性化和表现力。此外,肖邦在曲子中使用了丰富而复杂的韵律模式。通过引入不同的韵律元素,如三连音、八分音符的快速变化等,肖邦打破了传统的韵律规则,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这种独特的韵律设计使得曲子更富有层次感,令人难以预测,充满惊喜。最后,肖邦在曲子中运用了复杂而精巧的手指技巧,为节奏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快速的音符、跳跃的音阶、复杂的手指跨度等,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手指功底。这些技巧性的要求不仅为演奏者提供了挑战,同时也赋予曲子独特的节奏魅力[3]。
三、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部分与呈现部的演奏技巧分析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引子部分使用的一连串音阶仿佛带人进入这样一个画面,一位饱经战争摧残的年迈老人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应当让引子部分的音将老人心中的无力悲伤与心痛展现出来,这一部分的旋律是悲伤绝望的,是直击人心的。演奏者应当让自己的呼吸与乐句的呼吸保持同频,放松并打开自己的臂膀,将弹奏的力量放在指尖,用手指的关节進行支撑,让整个部分呈往上走的状态,让音符成为句子[4]。节奏方面,演奏者可以通过音乐呼吸的处理方法练习弹性节奏,对整体的节奏与进度有一定的把握。可以在第一个音上进行适当的延迟,将一位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老人内心的沉重与苦涩传递出来。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注意将八分音符与三连音都演奏出来,在三连音的部分进行适度的减弱,引发观众的思考。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呈现部主要是由主部、连接部以及副部三个部分组成。主部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仿佛在无助地描述一场战争。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需要将高声部突出出来,触键的时候要轻轻的但是要有力,同时注意将语句中的矛盾更好地传递出来。接下来的连接部需要注意多声部间的联系,演奏者需要让自己的手臂处于自然放松的下垂状态,使用腰部的力量进行触键,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揪心的疼痛感。副部给人的感觉就像经历战争之后的绝望以及对之前美好生活的回忆,是很抒情的部分。演奏者需要在这一部分放松,使用手指进行触键[5]。将十六分音符与六连音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呈现出应有的效果。左手不需要特别突出,它是作为辅助伴奏而存在的。这一部分需要整体对声音进行把控,不需要强调每一个音,根据作品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进行弹奏。同时,需要根据情感与呼吸的变化进行踏板的变化,可以根据乐句的起伏变化使用踏板,在开头踩踏板,在结尾收踏板,也可以根据左手的和声变化运用踏板。
(二)展开部与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分析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展开部是从第94小节开始的,这一部分是由抒情向爆发的过渡阶段,同时,这一部分的内心纠结更加明显与激烈。演奏者应当注意触键的力度,不能使用蛮力,将内心的坚定脆弱、疑问与感伤等复杂的情绪变化展现出来。弹奏和弦的力度是轻柔的,尽可能将主旋律展现出来。使用手指主动触键,根据音线与乐句的呼吸变化进行适当的控制与把握[6]。展开部的第二个部分是从第106小节开始的,情绪的爆发阶段,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应当注意力度的使用,整个身体应当是放松的状态,而不应该砸琴,借助腰部的力量将重音弹奏出来。这一部分也是对左手的一个考验,弹奏每一小节的第一个双音的时候应当尽量地勾起来,使用手腕的变化自然地向第二个和弦进行过渡。展开部分的节奏是比较快的,演奏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手腕应自然放松,将手指张开,使用手关节作为支撑,每一个音都应当是灵活和轻巧的。为了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氛围传递出来,演奏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弹性弹奏,当弹到每一组八度的尾音时可以适当地放慢速度,力量应当是深沉有力的。在弹奏八度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指向前推的方式弹奏,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依次演奏出三组八度上行音,力量是逐渐递增、缓缓上行的,而不是一次性给齐,避免声音的僵硬。左手在这一部分仍然起到辅助作用,应注意分清主次。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再现部分是从第166小节开始的,该部分先出现的是副部,随后才出现主部。这一部分传递出一种深远的忧伤之感,也可以看出肖邦对祖国的深情与柔情。演奏者在这一部分需要注意强与弱的对比处理,注意情绪的把控。为了让该部分出现的第一个音更具有归属感,在弹奏的时候可以由胳膊的力量进行触键,而不是由手腕带动。此外,在这一部分的开头,演奏者给出的有力量的触键,在乐句结尾的时候应当注意自然收回,根据乐句在情绪上的变化有收有放,实现弹性节奏。从节奏上来说,右手的五连音与左手的琶音是比较难的部分,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应当在右手弹奏之前的前三拍使用弹性节奏,将作者内心对美好的怀念展现出来。刚开始可以使用唱的方式进行辅助,帮助自己更好地找到节奏点。左手弹奏的琶音可以帮助右手更好地把握节奏。每一小节后面三排的倚音应当在琶音之前弹奏出来,保证旋律的完整性。这种变奏处理使得整个曲子富有层次感,不仅在情感上有所深化,也让演奏者和听众能够更好地领略到肖邦的音乐构思。
(三)尾声的演奏技巧分析
《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尾声部分是作者情绪最为高涨的一部分,左手的重音落在双音八度上,踏板跟随着八度进行变化[7]。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这一部分进行分组,力度与速度随着乐曲的情绪进行变化,将紧张与急迫的感觉表达出来,尤其是情绪的变化需要演奏者精准把握。有一些小节的音不需要处理得特别实,要让音具有流动性,像流水一样动起来。演奏时的手腕要放松,手指头积极进行触键。到八度双音的时候就不可以单靠手腕的力量去弹奏了,需要自行将这一部分进行分组,力度与情绪的变化要缓慢且具有连贯性,将手指与手关节张开,手腕自然放松。同时,需要使用腹部的力量慢慢地把速度加起来,带给观众逐渐紧迫的感觉,当情绪达到最高的时候弹奏三个和弦,在收尾的时候将作者内心的坚定传递给观众,以较强的力度进行收尾。
在《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节奏处理上也应当注意,演奏者需要注意休止音的出现,主动对节奏的强弱进行分组。右手的旋律的重音记号也要完整地表现,左手主要弹奏的是单音,并使用和弦对单音进行收尾。最主要的是营造紧张与急迫的氛围,是情绪上的变化,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是次要的。
四、结束语
肖邦的《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较强的叙事性,庞大的规模,还将民族性与英雄性表现了出来,这在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这首作品是肖邦对民族情感的展現与表达,是为了鼓励波兰人民坚强抵御外来侵略、不畏强权的战歌,是英雄之歌,是肖邦粗犷但是极具创造性的音乐作品。这首作品与肖邦前期的欢快、轻松的曲风完全不同,其创作的手法在这一阶段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对比的节奏处理、巧妙的音乐结构等手法,肖邦创作出一首既有个性又充满表现力的音乐作品,是他进行音乐创作的重要转折作品,为钢琴音乐领域带来了一场独特的音乐盛宴。
参考文献:
[1]蔡永妍.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J].黄河之声,2021(08):92-94.
[2]邱冰.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J].艺术研究,2021(02):111-113.
[3]刘怡.肖邦钢琴作品抒情性旋律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21(09):83-84.
[4]杨妙.肖邦《第一叙事曲》钢琴曲的艺术手法探讨[J].山西青年,2020(01):285.
[5]曹鑫.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艺术特征初探[J].黄河之声,2019(01):32.
[6]杜佳年.浪漫主义美学视野下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21-22.
[7]岳小雨.肖邦叙事曲创作的文学特点研究[J].名作欣赏,2019(2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