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好玉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文章旨在探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的融合途径,强调了培养品德素养、增进社会责任感、塑造积极人生态度和培养勤劳坚韧品质的重要性。随后,论述了多种融合途径,包括劳动实践与品德教育整合、跨学科课程设计、生活实践与道德观念融合、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塑造、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以及项目式学习与技能培养等。这些途径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将劳动实践与思想品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期望通过文章的探讨,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一、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的融合价值分析
(一)培养品德素养
融合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涵养内在品德的独特平台。在实践体验中,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在人际互动中领悟尊重、诚信、友爱等品德观念。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塑造品德的重要途径,它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品格塑造机制。学生亲身投入劳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同时,也领悟到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价值。这种亲力亲为的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性,还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道德的内涵,逐渐树立起高尚的品德觀念。
(二)增进社会责任感
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激发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重要性,懂得了为社会作贡献的价值。这种活动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过程,还是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从中深刻领悟到,每个人都应怀有对环境和社会的尊重与关爱,这种责任感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并得到强化。
(三)塑造积极人生态度
参与劳动实践使学生领悟劳动的价值,理解勤劳与恒心的重要性。面对困难,他们努力克服并完成任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毅力与意志力,还深化了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认识。这种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使他们更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的融合途径分析
(一)劳动实践与品德教育整合
整合劳动实践与品德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成长平台。在这个整合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学习知识,更在实际劳动参与中学会如何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实践不仅是为了培养技能,更是为了在学生心中灌输正直、勤奋、责任的品质。这种整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领会到品德修养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会了在劳动中相互合作、分享成果、尊重他人,这种互助与尊重也构成了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例如,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了一项名为“劳动润品”的活动。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实际劳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将劳动与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合。教师选择了一些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任务,如校园环境清理、植树活动等。在进行此类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并将其与品德修养相结合。比如,在清理校园环境时,教师强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教师在活动中加入了品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小组讨论、反思,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二)跨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
跨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在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方面具有显著意义。通过设计涉及多学科内容的课程,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中接触到劳动和品德的知识,促进知识的交叉渗透和全面发展。此类跨学科设计将劳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合在课程中。例如,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描绘辛勤劳动的场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带学生领略劳动的价值与美感;或者在数学课上通过解决与劳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跨学科设计也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比如在音乐课上演唱劳动歌曲,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情感共鸣;同时,在历史课堂上介绍各个时期的劳动者,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劳动精神和品德追求。此类设计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某一学科中接触到相关内容,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的视角全面认识劳动和品德,培养其多元思维和全面素养。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将劳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促进了知识的互通融合,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支持。
例如,针对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教师设计了“劳动体验与品德培养”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实际的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一场小型的社区环境美化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环境整治工作,比如清理垃圾、修剪花草、整理公共区域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劳动的意义,思考劳动对社区和自身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品德。此类活动同时渗透了劳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验到自己对社区的贡献,能增强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品德修养。
(三)生活实践与道德观念融合
生活实践与道德观念的融合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日常生活实践与道德观念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参与各种活动中领悟到道德价值,从而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种融合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校园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互助合作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行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团结互助、奉献他人的道德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植树义工等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感悟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怀。除了活动参与,校园生活中的日常点滴也是道德观念融合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道德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反思其中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此外,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执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增强法治观念和责任感。
生活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体验道德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真正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将之内化为自己行为的规范。
例如,教師可以组织班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保,行为规范”活动,通过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实现生活实践与道德观念的有机融合。在活动正式展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往校园周边的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共同清理校门口的垃圾、修剪花草,并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环境保护的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这个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爱护环境、奉献他人的品德。同时,通过活动的引导和反思,学生理解了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在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塑造
在学校中,营造积极向上、秩序井然的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作为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主要场所,应致力于构建和培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应成为内化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或座谈会等方式,传递积极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在校园文化的塑造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此外,还可以借助校园文化中的象征物、标志和传统等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自觉遵循正义和诚信的价值观。
(五)家校合作与教育共育
在塑造学生品德方面,家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关键,还是促进教育共育的有效途径。这种合作形式不是简单的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而是一种家庭与学校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通过建立积极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特点,为个性化品德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这种互通有无的交流机制有助于家长更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同时,学校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在实践中,家校合作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定期举行家长会议或家庭访谈,以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学习和品德状况。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劳动教育活动,共同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项目。这种参与不仅是行动上的支持,还是一种思想上的契合,让学校的劳动教育与家庭的教育理念相得益彰。
例如,在小学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融合的教学中,教师开展了“家校共育,劳动同行”项目。这个项目旨在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品德教育,并通过劳动实践的方式实现家校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如校园绿化、环境整治等。在活动中,孩子与家长一起清理垃圾、种植植物,并进行环境整治。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到劳动的价值,并在家校互动中感受到家庭与学校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还加深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六)项目式学习与技能培养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此类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在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融合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品德的塑造和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参与各类项目,在实践中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渐渐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比如,在团队项目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协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品德发展中必要的素养。此外,项目式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品德的发展密不可分。重要的是,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一个融合劳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平台。比如,在校园环境设计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园艺技能,还体验了对校园环境的责任感。此类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对校园环境的关怀,进而培养了爱护环境、责任意识等品德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绿色校园,我行动”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理解与尊重,同时强调品德培养与实际行动的融合。首先,学生要了解校园环境对教育的意义,并明确每个人应当对其负责任。随后,学生分组设计小型校园环境的美化方案,从清理垃圾到种植花草,每个小组都有特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团队合作、自主分工等劳动教育的技能,还通过实际行动树立了保护校园环境、珍惜资源的品德观念。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协作,逐渐体会到环境美好与清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爱护环境、责任意识等品德观念。这一项目将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融合,通过实际的环境行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对环境负责的品德理念。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将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探索。本文提出了多种融合的途径,旨在通过这些策略性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品德的力量,并在思想品德的培养中注入劳动的精神。这种融合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还为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示与可能性。期待这种融合途径的探索能够对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和思想品德培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婕. 运用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7):22-24.
[2] 彭政.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 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2.
[3] 李春景. 小学劳动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J]. 天津教育,2022(12):101-103.
[4] 梁深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探讨[J]. 求知导刊,2021(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