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 徐亚茹
一、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底蕴。然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许多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存续危机。通过调查发现,Kinect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科技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驱动力。研究Kinect技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更是对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思考。基于此,本文以促进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创新应用为目的,利用Kinect体感交互设计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沉浸式互动体验,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
二、Kinect体感交互设计理论基础
(一)Kinect技术概述与发展历程
Kinect技术是由微软推出的一种基于深度感知和体感交互的设备。国内资深工作室实验项目也采用了Kinect技术,例如交互式多媒体空间Champs Chromatiques,其通过体感设备Kinect捕捉游客身体动态,模拟薰衣草田随风摇曳的场景,使观众沉浸式地享受薰衣草田的色彩和由声音渲染的宁静氛围。除了在娱乐和游戏行业中的运用,在艺术、广告、时尚、建筑、影视、游戏、工业等领域也能看到交互设计的身影,未来,随着万物互联、虚实融合和多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体感交互设计将被进一步地广泛使用。
(二)Kinect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Kinect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为虚拟环境中的用户提供更真实的交互体验。通过Kinect,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并与虚拟对象进行实时交互。在虚拟现实游戏、模拟训练、医疗康复等领域,Kinect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受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例如《盛世华韵-古画类Kinect体感交互设计》是基于古画《步辇图》制作的体感交互作品,采用Kinect硬件技术,将传统古画数字化呈现,让更多人通过作品了解唐朝文化。作品以动态古画作为表现形式吸引用户,以求娶文成公主为主线展开。用户可通过体感摄像头识别指定动作,也可手势识别选择不同妆容和服装,画面人物动作随其变动呈现相应的场景及动作介绍,在体验过程中产生视觉互动,增强用户的沉浸感与参与感。
(三)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与传承需求
教育传承在保护民族文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培训、文化活动和技术创新,使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学习并传承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故事、传统乐曲、手工艺等。这种教育不局限于书面知识的传授,更强调通过言传身教、实践体验等,增强年轻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民族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传承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文化传承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四)当前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民族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数字化时代的影响
数字媒体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广泛性。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主流文化,而非传统文化。但以数字媒体的传播作用而言,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传统文化得以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展示,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为其提供更多宣传与推广机遇。另外,通过数字化档案、虚拟展览、在线资料库等手段,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延长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周期。这种数字化保存不仅使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保存和传承,也为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更多资源和信息,有助于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保护与传承发展。
2.文化同质化和消解
在全球化趋势下,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易于同化或消解。由于流行文化往往更受到关注和推广,因此,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边缘的民族文化而言,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许多民族文化元素、传统习俗和语言逐渐失去吸引力和传承机遇,甚至可能面临消失的风险。
三、数字时代科技助力民族文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文化同质化的影响。而在民族文化保留相對完好的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仍以传统的手段进行,这体现出当前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仍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即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元而独具特色,但受限于传统的传播手段,其传播效果较差,不利于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与传承。
虽然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但借助科技手段,采用体感交互技术对民族文化进行结构重组,能够打破传统形式,赋予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让受众切身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Kinect体感交互设计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能使民族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推陈出新,通过数字化手段,让用户在虚拟环境与真实空间中实现互动,从而将获取的感知觉体验转化为感官质量,助力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四、Kinect体感交互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应用
(一) Kinect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潜在价值
Kinect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能够使传统文化更生动、更具体地呈现给年轻一代。通过Kinect的运动捕捉和深度感知功能,人们可以以更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如舞蹈、音乐或手工艺等。
以鄂尔多斯头饰压力传感交互艺术装置的作品《珍重》为例(如图1),作品以蒙古族鄂尔多斯头饰为创作的文化背景,依托于压力传感交互技术,表现蒙古族鄂尔多斯头饰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在交互技术方面,主要利用压力传感技术来完成作品的主程序,通过获取压感信息,对信息进行感应获取及自动识别,反馈视觉展示。交互体验者可以将重物拿出或置入感应区域内,当压感信息稳定传输后,即可获得程序所反馈的视觉动画等内容。
动画内容方面,以鄂尔多斯头饰佩戴习俗为时间线及故事主干,分为五部分动画内容,主要表现少数民族女性在出嫁前、出嫁时、三十岁、四十岁和其女儿再出嫁这五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出嫁前,父母为其分发梳妆;出嫁时,喜庆热闹;三十岁,摘掉头饰眉珠;四十岁,摘掉头饰两穗;丈夫离去后,不再戴头饰;女儿出嫁时,熟悉的梳妆场景再次出现。以佩戴头饰这一习俗描绘人物的一生,反映出亲情、爱情、思念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者在交互体验中,不仅可以看到动画所演示的头饰本身或文化本身的质朴与美感,更可以体会到其本身所反映的真实淳朴的情感。
(二)以体感交互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设计
将体感交互设计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运用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及虚拟仿真系统,能够创造出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民族文化的演变历程,通过3D虚拟技术,使用者还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经典文物和建筑风格。通过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即使在虚拟世界中,使用者也能获得和现实世界一样的感受与体验。例如,在虚拟世界中,古代的乐器、建筑等,都可以运用虚拟技术进行仿造,再利用体感交互式虚拟环境的设计,以虚拟环境为基础,利用Kinect提取实验者的动作信息,将人物投射到虚拟场景中,通过获取人物骨骼运动数据,识别人物动作,实现人物与虚拟环境之间的交互。例如,作品《营造之美》是一项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展示的交互设计方案,项目以世界级文化遗产——元上都大安阁建筑为主体进行介绍,以中国建筑《营造法式》图纸“动态复原”为创作线索,以雷达互动、AR识别、三维仿真等技术相互融合为创新点展开设计。在方案中,首先通过AR技术识别《营造法式》图纸;其次激活桌面投影构建图形后,进行触摸互动,选择信息交互内容点;最后使古迹建筑中的构架得以仿真复原。整个项目实现了从“图纸”活化成“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在探讨历史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过程中,实现了古迹建筑文化科普推广的教育目的。
(三)Kinect体感交互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千年调·宋代山水花鸟》数字特展是“CGTN艺术推广计划”重磅打造的大型融媒体系列产品,广泛触及中国历史文物、文化美学、礼仪民俗等方面,甄选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瑰宝,制作优质融媒体报道产品矩阵,并通过CGTN海内外平台触达全球16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凝聚中国文化艺术气象,让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国界,让中国文物活起来。《千年调·宋代山水花鸟》分为六个主题,山水篇为“境、幻、趣”,花鸟篇为“芳、羽、灵”(如图2),从花鸟山水到天地造化,多方位展示出中国人理解的和谐世界。数字特展以中国画为内容载体,以古诗词作为辅助,通过多处交互设计对画面细节进行详细介绍,全方位地展示着宋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取向,傳播着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带给全球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艺术盛宴。
五、结语
本文以民族文化的创新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Kinect体感交互设计为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概念,详细梳理了面向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Kinect体感交互设计理论基础。依据对Kinect体感交互实验、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等功能的利用,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一技术融入民族文化教育传承中,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互动、多样且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受众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诚然,在本课题的研究与进行中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所实现的效果仍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缺乏可量化体验过程的可用性测试框架,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佟宁宁.满族女子服饰体感交互展示系统设计及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褚乐阳.面向非遗传承教育的体感交互型展示资源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3]周明全,耿国华,武仲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汤书昆.“数字化生存”条件下中华多民族非遗传播的新生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2(03):1-17.
[5]周沫.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蒙古族文化传播中的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23.
[6]薛可,鲁晓天.非遗虚拟空间生产体验对文化自信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2(03):18-34.
[7]王雁,薛依珊,张曦,等.数字化时代下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创新[J].新闻世界,2024(03):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Kinect体感交互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20231332009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烁,男,本科在读,青岛黄海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徐亚茹,女,硕士研究生,青岛黄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