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版画创作的影响

2024-05-28 13:57岳佳琳
参花(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版画创作艺术

虽然中西方都有悠久的绘画历史,但在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版画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门类之一,其艺术的兴衰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紧密相连。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版画艺术的创作思想和灵感来源,还影响着版画艺术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艺。基于此,本文以中西版画经典作品为例,以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版画创作,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版画创作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是人们在不同生活环境长期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观点信念、处事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与自然科学、生活艺术以及地域民俗等有着密切联系。文化差异是人们在关于文化内涵方面所展现出的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民族习惯和习俗上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体现出的文化差异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版画的起源、发展与创新

版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在技艺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其制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紧密相关。版画按其刻印中所使用的版面材质不同,可分为木刻版画、铜版版画、石版版画等。中国古代传统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画和套色木刻版画。当代版画主要指由艺术家创作构思,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将艺术作品进行呈现,具体是在木制、石制、麻胶、铜、锌等版面上用刀具雕刻或用化学药品腐刻后留下纹路,然后在纸上用油墨或其他颜料复制而成的绘画形式。别具一格的制作手法使版画在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义。

现存中国最早的刻有确切日期的版画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经卷(“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卷首图。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西北和吴越等地均有发现,这也是版画的起源。

三、中西文化差异对版画创作的影响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版画艺术亦是如此,只有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下理清创作思路、明确创作思想,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版画艺术的审美追求。从中西文化差异方面入手,分析其对版画创作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领略版画作品的内涵,有效地传播版画作品的魅力。

(一)社会发展差异对版画创作的影响

版画创作是一个特殊的艺术语言转换过程,其创作手法会受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和西方版画艺术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对其作用而产生的。

1.对中国版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中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随着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版画艺术也随之演变发展,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创作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在宋元时期,中国版画艺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缩短了印刷时间,印刷更为便捷,促进了版画艺术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版画艺术走向世俗化,版画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建立了密切联系,版画作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插图书籍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文字印刷技艺的升级,经、子、史、集、医术、算术书、画谱、杂类、平话以及技艺等书籍得以流传,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朝,明朝时期社会生活稳定,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各行业对书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因此,对于木刻雕版印刷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专业的画家画稿,专业的刻工刻制,再由专业的印制工印刷。

在刻工、书商、文人的共同努力下,版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此期间也产生了各种版画艺术流派,如杭州的武陵画派,题材新颖,雕工考究;福建建阳的建安画派,其作品多为民间匠人所创,刻制朴实;南京的金陵画派,作品大多是以戏曲小说为选材,或秀丽工雅,或大刀阔斧,各式风采迥异。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作品是戏曲小说《西厢记》中的插图处理,人物头大身短造型精致,颇具童趣,装饰风格浓厚,画面大量运用具有强烈变化的线条,线条较短,起笔稍重,收笔稍轻,生动自然地表现出人物的动势。这一时期的中国版画艺术在创作手法方面打破了单线刻的局限,使得版画艺术更具民族特色。

2.对西方版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西方版画是在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西方后才萌芽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版画发展与中国相比相对较晚。《圣克里斯多夫》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作品之一,整幅作品人物造型严谨,表现手法质朴生动。这一时期的创作者多为各自分散雕刻,技艺与手法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西方版畫艺术发展处于相对落后阶段。14世纪,欧洲西部与北部各国陆续有了自己的造纸坊,版画创作逐渐发展开来。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版画创作也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木版画作品不断涌现。由于当时西欧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艺术家把激昂的情绪也融入版画创作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版画作品。随着西方步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使版画的媒材运用也不断丰富,在木版创作的基础上发展出铜版、石版等印法,欧洲版画步入繁盛阶段。在德国北部和尼德兰地区最早出现铜版画,一开始这种金属手工凹刻的技术流行于金银匠之中,其在金属工艺品上雕刻纹饰或徽章。德国的金匠在15世纪30年代就已经学会了凹版雕刻的技术,并创作出在纸上翻印的铜版画,随后吸引了更多专业艺术创作者的加入。

专业艺术创作者的参与使铜版画更加丰富,画面更具原创性和艺术性,拓展了版画的市场,打开了西方版画发展的闸门,西方版画艺术开始飞速发展。16世纪,重要铜版画技术——腐蚀版画被发明出来,在制版之前,首先要在打磨好的金属版面上涂一层耐酸的清漆或者蜡形成保护层,画家用刀在保护层上刻画的部分就会失去保护层的覆盖。然后将金属版浸泡进酸性液体中,再由酸性液体对失去保护层的部分进行腐蚀而形成凹槽。艺术家通过浸泡过程的长短来掌握所需要凹槽的深浅情况,当达到想要的效果时,便取出金属版并清理全部保护层后印制画面。虽然看起来蚀刻的工艺比直接在金属版上雕刻要复杂一些,但对于艺术家来说,蚀刻比錾子刻更好控制画面,更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更精细的图案和更优美的造型。版画这一艺术形式的诞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

(二)思维方式差异对版画创作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产生大量的视觉思维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例如,中国传统版画创作中多用暗示、喻古论今的手法进行表现。强调意象的韵味,突出感性精神。而西方传统版画创作强调空间体积和光影关系,讲究透视性、解剖性,注重立体感,强调写实,凸显理性精神。中西版画的画面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有明显区别。

1.对西方版面创作的影響

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版画工艺逐渐发达,德国出现了新的制版方法——明暗套色木刻,其能更好地展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光线感。将相同画面分为几种不同的明暗然后分别刻在不同的版面上,然后再用不同明暗的油墨进行套印。使用的颜色大多为深褐、土黄,最亮部分需要刻白留出白纸,这样画面就有三四个不同的明暗层次,使人物和场景更有写实精神。法国画家卡洛的版画创作风格独特,他以1400余铜蚀版表现出生活中令其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其《两个小丑》铜蚀版画中,画面近处左右两个高大魁梧的小丑以远处的人群和风景作为背景进行表演。小丑的比例动势精准,画面造型十分活泼,身体骨骼扭转自然,可见画家的创作意识中透露着理性的解剖知识。

2.对中国版面创作的影响

中国传统版画承载着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艺术风格。《四美图》是迄今已知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之一,其于1909年在甘肃出土,原名《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中集汉、晋两代的赵飞燕,绿珠,王昭君,班姬四位历史人物于同一画面,后人称之为《四美图》。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线条舒展自如,流畅劲健,衣饰飘动,褶纹重重叠叠而不乱,衣带紧窄洒脱,颇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艺术特色古朴典雅,繁而不杂,具有独特中式韵味。《十竹斋笺谱》是明代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的代表之作,由胡正言印制,因其居室名叫十竹斋,又将山水,花鸟等素材印在纸上当信笺使用,故称之。笺谱画面清新淡雅,每张笺纸都是一幅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蕴的微型国画,以其中一卷清供为例,笺画运用技法上或平涂实地,或双钩线描,更兼拱花之法,细腻而不烦琐,明快而多变化,色泽靓丽,格调隽雅。

(三)当代中西方版画发展的相互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西版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影响、相互促进。中国的印刷术经过西方的改革和实验,创作出了更精细的版画技法,结合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和透视技法,逐渐产生了与中国版画完全不同的画面。20世纪后,中西方版画发展的相互影响融合更加明显,以西方画家毕加索为例,他在1905年针刻和蚀刻的作品《杂技演员》中对马戏团中的各色人物进行了描绘,画面强调轮廓特点,在线条韵律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其画风的影响。1920年起,毕加索开始创作石版画,运用古典风格的线条勾勒造型,从这一时期开始到作品《半人马兽与女人》的创作,在造型和构图上,线条一直伴随着他的版画创作。除了毕加索,画家马蒂斯也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深受影响,其对中国书法的韵律和美感赞赏有加,他曾创作多幅小型人物头像蚀刻版画,用仿佛书法运笔般流畅的线条勾勒人物的身体曲线以及表情神态,画面一气呵成,极具东方神韵。马蒂斯中晚年时期迷恋剪纸艺术,他将剪纸与版画相结合创作了作品《小丑》,画面简练富有意蕴。

而在中国,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掀起了我国版画创作的热潮。在创作初期,我国版画家古元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创作注重表现物象的体积和明暗,画面常常以更重的阴影笼罩来表现形体,当时的版画艺术家也多受西方艺术家珂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人的创作启迪。如古元第一幅木刻作品《游击队行军》,画面运用光影关系,以黑色线条勾勒出游击队队员的侧影,队员机警地微曲着身躯边走边查看四周的情况,画面构图十分巧妙。徐悲鸿在古元创作木刻《铡草》后曾对其写实技巧和造型能力极为赞赏,《铡草》描绘的是农家日常的生活景象,画面中两位锄草的农民为家畜准备草料,远处的孩子搂着毛驴嬉闹,画面中的三个人物和谐自然,整个画面刻画出灰调以及黑白分明的层次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中西方社会发展差异、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以及当代中西方版画创作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和西方版画发展都经历了历久弥新的发展过程,中国版画较西方版画发展时间更为久远,但发展过程更加曲折,西方版画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过程中仍保持着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版画的发展要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在技术和艺术层面上有较大的提升,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版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喆.西方版画艺术市场的历史和现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01):259-261.

[2]张丽.版画艺术的创作思想与时代性[J].大众文艺,2016(13):65.

[3]任晓学.中西方民众版画艺术原发性的比较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5]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0.

[6]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7]尹佳.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218.

(作者简介:岳佳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现代版画研究与创作)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版画创作艺术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