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5-28 12:45刘金刚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慢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

刘金刚

【摘  要】 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我国正致力于成为工业强国。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成因,包括就业环境、就业指导体系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高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这些方案旨在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提供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词】 毕业生;高职高专;慢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截至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1158万人,比前一年增加了82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每个家庭未来的幸福生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关键词“人才”被提及了53次,“人力资源”被提及了6次,“就業”则被提及了48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一、“慢就业”现象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慢就业”研究现状

国外的“慢就业”现象源于“Gap Year”和“NEET族”。“Gap Year”指的是青年在接受正规教育后,两年内未找到工作,而利用这段时间从事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如旅游、支教等。“NEET族”则指那些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继续上学,一直依赖家庭的年轻人。对“Gap Ye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年轻人通常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财富,因此可以在毕业后两年内选择不工作,而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国外也出台了一些应对方案。例如,美国实施“暑假实习机会”计划,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法国提出了“提前量”计划,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兼职活动,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国内“慢就业”研究现状

国内的“慢就业”现象最初源于2009年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一书。这一术语取自“间隔年”,直到2015年,国内学者开始广泛讨论“慢就业”的问题及其影响。它具体指的是大学毕业生选择不急于找工作就业,而是选择考公、专升本、考研、外出游学或在家待业等状态。近年来,无论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整体上都处于“慢就业”的状态。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他们处在学历的底层,更容易受到学历歧视。因此,大多数人会通过专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从而延迟就业。

(三)“慢就业”现象分类

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动机进行分类,可将“慢就业”划分为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类型。

“积极性慢就业”指的是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拥有明确计划和安排的学生。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会采取行动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水平,以备选择更好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学生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感觉当前学历无法满足自己对喜欢工作的需求,因此选择继续深造,积极准备专升本;二是感觉自身能力尚不足,因此选择参加短期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以提升就业能力。

“消极性慢就业”则是指缺乏合理自我认知、未来规划不清晰的学生。他们心理期待的岗位可能过高,自身技能无法匹配,无法明确自我定位,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拒绝,从而陷入就业节奏放缓的状态。这类学生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因心理期待的岗位与实际能力不符,持续被用人单位拒绝;二是完全依赖父母安排工作和职业规划,缺乏主动性。在父母未为其找到合适工作之前,他们允许孩子在家中“啃老”,对其缺乏要求。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

(一)就业环境复杂,供需关系失衡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外贸市场减弱,导致部分行业陷入“寒冬”,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全国就业岗位减少。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创历史新高,导致青年失业率攀升,仅2023年第一季度,16~24岁适龄青年的失业率高达19.6%。

供需关系失衡也是影响就业形势的关键因素。目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高级技术型工作是两个岗位需求较大的领域。劳动密集型工作门槛低、薪资待遇一般,但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强。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太愿意从事这类低质量工作。相比之下,高级技术型岗位的就业门槛较高,专业性强。高职高专毕业生中只有部分学生具备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怀抱就业的渴望,但由于技术水平不足,成为他们就业道路上的障碍。

(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单招考试录取,另一类是通过统招考试录取。对高中考生而言,三年的高中生活压抑,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倾向于放松休息,不太愿意积极学习。而对部分中职考生而言,习惯了中职环境,进入大学后难以即时调整学习状态。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面临着与高中时期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这个过程从自我认知开始,延伸到未来人生规划的各个方面。然而,在高职高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常采用大教室的集体上课形式,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无法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仍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没有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是随波逐流。

高职高专的就业指导工作通常由学校就业办负责主要管理,各二级学院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实行两级管理制度。这些就业指导人员同时也是学生的辅导员,然而,他们并非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通常会因为繁忙的学生管理工作而导致经验较为匮乏。因此,他们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可能存在经验不足、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够准确的情况。由于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他们往往难以及时跟上并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

(三)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落差大

高职高专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在校学习,在大三阶段将踏入企业实习。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优越的家庭环境,其父母多数属于70后一代。在父母的观念中,高学历通常意味着高工资,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工作。然而,当大批“00”后学生踏入社会进行企业实习时,他们所期望的体面工作往往变成了乏味重复的工作,与他们心中理想的巨大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使得一些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决定暂不就业,间接导致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

(四)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期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兴行业和经济形式不断涌现,社会对这些新型灵活职业和岗位更加开放和包容。例如试睡员、平台主播、短视频创作者、买手、家教、配音员、电商从业者、陪玩游戏者、健身教练、旅游博主、探店员、自由作家等。这些就业岗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签约和入职,而是由大学生们掌握主动权,他们更倾向于从事那些能够带来强烈个人满足感的工作。然而,这些工作往往不够稳定,一些毕业生在从事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预期不符,因此会重新寻找工作岗位,从而进入“慢就业”阶段。

三、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对策研究

(一)引导毕业生正确树立就业价值观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反映了学生对职业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思想层面出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我国教育事业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应强调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精神。高职高专院校应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在日常教学和实训中引导学生崇尚、尊重、热爱、敢于、乐于劳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勤奋吃苦、踏实工作的品质。通过思想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主动到社会实践、锻炼,从而减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

(二)提升专业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产业、新经济和新业态的涌现使得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且变化迅速。然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无法与现实市场经济中紧缺的专业需求相匹配,导致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安排,以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术人才,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相融合。

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重视“产学研用”理念,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业应用。积极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确保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链相契合,使得所培育的人才能够及时投入地方产业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融合,培养的人才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随着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将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进步与发展。而高校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经济的涌现,实现互惠共赢。这也将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减少其“慢就业”现象。

(三)指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大多数高职高专毕业生存在职业规划不清晰、自我定位不合理、求职就业无方向等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切实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服务体系,通过精细化服务每个环节,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在招生阶段,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就业领域、岗位、工作内容等进行信息普及,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其次,录取后,分析行业现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其确定发展方向,如有需要,支持調换专业学习以促进兴趣与专业结合,提高个人规划准确性。随后,在培养阶段,根据不同专业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专门教师负责,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规划内容,帮助学生迅速认清专业发展方向。学校制订“一生一策”方案,重点关注贫困生和残障学生,提供个性化跟踪服务,制订完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实施精准服务。最后,在就业阶段,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及就业岗位,再次分析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修订个人规划,短期规划要精准,中期规划要稳定,长期规划要及时调整,确保个人能力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做好入职前准备工作。

(四)健全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利用校园招聘作为主要渠道,引入优秀企业到校园,将就业服务置于毕业生的面前。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紧跟国家政策发展,及时更新岗位信息,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首先,充分利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同步发布适合本校学生的招聘信息,并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的合作,为专业对口毕业生筛选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其次,设立就业指导课程,重点讲解当前就业形势、政策、信息搜集技巧、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就业签约,以及个人权益保护等内容。最后,积极组织毕业生到当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邀请优秀企业到校进行宣讲和招聘现场签约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同时让企业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双方互相了解后能够促进学生及时就业,减少“慢就业”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奇,周平.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3):17-24.

[2] 陈海菊,张路路,商润达.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与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2):53-60.

[3] 吴朵美.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及其治理探析: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视角[J]. 大庆社会科学,2023(05):128-132.

[4] 张永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的发展变革和经验启示[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11):27-33.

[5] 孙竞,张嘉虹. 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及有效性验证[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9):57-64.

[6] 刘凤娟. “00后”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0):43-44.

[7] 贺良,杨柳. 大学生“不就业”“慢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7):75-80.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ZYJGLX2431)。

猜你喜欢
慢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