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出门赏花,家中植花,餐盘里鲜花入馔,展馆里四季芳华,巧手之下绒花、绢花几可乱真……这是北京与花的缘分。
在北京人看来,花儿的寓意总是美好的,门前植几株月季,屋内摆几个盆景,家会更生动,更温馨。侍弄花草需要耐心,但北京人喜欢,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对他们的生活有心气儿,有希冀。
千百年来,北京城的花随四季轮回,谢了又开,北京人心里的花儿则一直恒久绽放。花卉为媒,那是对生活的热爱。
芳菲入馔鲜
当下北京城花开正盛,街头巷尾花团锦簇,一阵风便带来一场花雨。风雅之士为赏花奔走,“美食家”却在考虑如何让花儿击中味蕾。
中国人以鲜花入馔其来有自,古人相信“食花如花,花容体香”,到了小说中则更神奇,金庸先生笔下的香香公主因为自幼喜吃花瓣而遍体异香,令人读来心生艳羡,因而忽略了吃花收获体香是否有科学依据。不过,中国人自古啖花而食,在古籍中确有记载。屈原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先秦时期就有食花记录;唐朝时盛行花宴,食花是文人雅士、贵族豪门标榜身份的一种潮流;宋明时期食花更成体系,出现了《山家清供》《养余月令》《群芳谱》等记载花馔食谱的书籍;清朝时花馔品种更多,制作更加精细,花馔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渐渐成为共识。
哪里有花开,哪里就有老饕,北京的食花一族历来不会放过一年四季中任何一个让自己余香满口的好机会。
槐树是北京的市树,槐花便成为老北京人餐桌上常见的时令花馔之一。白色的洋槐花在每年四五月间满树盛开,这就到了吃槐花的好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潮白河河堤、朝来森林公园,不时能看到捡槐花、摘槐花的身影。槐花的吃法很多,最能勾起童年美好回忆的当数生吃,从树上摘下一把槐花,轻轻吹掉表面若有若无的尘土,直接嘬花的花芯和花蜜,霎时满口香甜,这是童年在外边玩累了时最好的零食,跑渴了时最好的饮料。北京人说小孩子的嘴巴是“试金石”,一样东西孩子爱吃,那味道准是错不了,所以,在北京各种口味的蜂蜜中,洋槐花蜜一直深受老北京人喜爱。
北京人吃东西分“急吃”和“缓吃”,生吃槐花属于“急吃”,细心地打理满盘槐花做一道槐花炒鸡蛋,这便是“缓吃”。槐花炒鸡蛋的做法很简单,将槐花洗净,在开水中焯一下,焯好后放入打散的鸡蛋液中,放适量盐调味,搅匀炒熟即可。做槐花炒鸡蛋考验的是火候,槐花娇嫩,必须急火快炒,火候过了,花就老了,春鲜则失去了独有的鲜。
捡来的槐花在家里吃,属于家常小食,有些花馔则非到正儿八经的酒楼中品尝才算是有排场,比如菊花。精致的景泰蓝小火锅中绽放着一朵淡黄色的菊花,这就是老北京有名的菊花锅。
相传菊花锅是由慈禧太后发明的。《御香缥缈录》记载慈禧太后为美容养颜,常以鲜花为食。她尤其爱菊,因此在御花园和颐和园种满了菊花,并由专职的花匠打理。慈禧的菊花锅选用一种名为“雪球”的白菊花,将其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用上好的排骨吊的高汤,汤底晶莹剔透,再配上高洁的菊花,色香味俱全。涮品食材也十分讲究,肉类要去掉皮骨,切成薄片,一烫即熟,可配酱醋等调味碟,其味甚鲜。如今北京城里很多火锅店都有菊花锅,吃法虽不似慈禧太后那般烦琐精致,但菊花锅的味道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将鲜花做成酥皮点心,是北京人的情调,老字号稻香村的鲜花玫瑰饼便是代表。鲜花饼原本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偏偏北京人要在夏秋之交来稻香村购买,这个答案藏在妙峰山的玫瑰谷里。原来妙峰山的玫瑰每年采摘下来,很大一部分都被做成玫瑰酱,这正是鲜花玫瑰饼美味的灵魂馅料。五六月是妙峰山玫瑰谷玫瑰的盛花期,玫瑰被采摘下來,经过腌渍制成玫瑰酱,到了夏秋之交,正是玫瑰酱最入味的时节。将玫瑰花酱混着蜂蜜、面粉包进酥皮里,再打上专属的玫瑰戳子,鲜花玫瑰饼就算制作完成。因而这个季节稻香村的这一款点心,算是占全了时令,也独占了新鲜。
与鲜花玫瑰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数紫藤花饼。京城有家饭馆叫晋阳饭庄,开在了纪晓岚故居旁,主打山西风味,但因一道不是山西菜的紫藤花饼,每年春天都能火爆京城。紫藤花饼与大学士纪晓岚颇有渊源。200多年前,纪晓岚在院中亲手种下一棵紫藤。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晋阳饭庄的紫藤花饼以紫藤花和各类坚果混合入馅,外包酥皮,外皮酥软掉渣,内馅香甜十足。赏着紫藤花,吃着紫藤花饼,再配一壶清茶,颇有文人雅士之姿。
从羯鼓催花、碧池观荷、湖山赏桂、踏雪寻梅,到醉饮花下,再到以花入馔,与花有关的事总是那么风雅浪漫。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民间食用的花卉有100多种,花馔做法也不胜枚举,一道道花馔美食端上餐桌,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何尝不是生活中的小幸福。
拈花入雅器
北京有一条街叫花市大街,并不以四季繁花而得名,而是因为明清时期这里住着许多以做纸花、绢花为业的家庭小手工艺者,故而得名。
今天的花市大街,见不到各色设摊卖花的商贩,也听不到各种腔调的吆喝,那些曾经在花市里交易的绢花绒花,当下正静静绽放在东花市社区博物馆里。走进博物馆,花市大街当年的喧嚣热闹扑面而来,绢花盆栽,绒花绒鸟,料器大盆花以及栩栩如生的绢人,都仿佛在讲述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明清以来,北京是全国制作仿真花的中心,老话说“天下绢花出北京,北京绢花出花市”。北京的仿真花制作业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因此这些花又被称为“京花”。京花一般包括纸花、绢花、绒花,是北京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原来又被称作“宫花”。佩戴仿真花的习俗由宫廷传到民间,制作仿真花也逐渐演变成京城有代表性的手工艺。
北京绢花制作始于元大都时期,明初逐渐兴旺,清朝中叶绢花生产进入鼎盛时期。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的左鬓角上有块小痣,为了遮丑,她每天都要让宫女们采摘鲜花戴在鬓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鲜花凋零,宫女们只能用绫、绸等制成假花,献给贵妃,贵妃十分喜爱,于是皇帝命民间手艺人制作此类头饰花,绢花便流传下来。若是细心,可发现如今的绢人作品中,杨贵妃是常见角色,不同作品有不同的神韵和服饰设计,不变的是头上都佩戴着一朵颜色艳丽、形态大气的绢花。
绢花最初以服饰花和头饰花为主,绢花名家“花儿金”第四代传人金玉林将绢花形式进行创新,制作出盆花和大型花篮,这使得绢花由小工艺品成为可以美化环境的装饰物,进而也使绢花在时代的洪流里绽放出新的光彩。博物馆里,“花儿金”第五代传人金铁铃制作的盆栽菊花、梅花、月季、玉兰等在灯光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做花讲究“仿鲜”,一要神似,二要色真。为了神似,首先要熟悉所做之花的生长规律和自然习性,在花前一连观察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严寒酷暑,皆是如此;为了色真,手艺人不仅要研究不同花卉的颜色,更要研究同种花卉在不同生长周期的颜色变化,这样做出来的假花才能更具灵气。在展柜中可看到绢花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光是工具便有十余种,可见其工艺复杂精细。
京花的另一个有名制品当数绒花,绒花与“荣华”谐音,寓意荣华富贵,美好兴旺,因而在喜庆的日子人们总爱佩戴绒花。在博物馆绒花展区,可见喜庆的胸花,华丽的凤冠,都是正红色。史料记载,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典,都照例承办绒花制品;《清稗类钞》中也记载,皇帝皇后大婚之时,皇后要“戴双喜如意,加添扁簪富贵绒花”;《红楼梦》里薛姨妈送给各位小姐的“宫花”就是绒花。清末民初,绒花的品种以各种鸟兽、福字、喜字等为主,在婚礼上,接嫁娘会用绒绢花朵喜字排满头顶,后又流行绒凤冠;贺喜、拜寿时,妇女们也会佩戴两三朵绒蝠喜字,取福气吉利之意;每年去妙峰山庙会进香的游人进香后,都会买一朵象征福气的红花,别在胸前或插在头上,以示“带福还家”。
彼时的北京已出现专门的绒花作坊,在花市大街,汇聚了东胜永、瑞和永、鸿兴德、春华庆等近十家专门制作绒花的店铺商号。绒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要经历十四道基本工序才能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北京绒鸟厂、南京人造花总厂、扬州制花工艺厂等工艺美术企业,绒花制作技艺以集体生产的形式得以延续。
除了绢花、绒花,料器花也堪称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博物馆内一个巨大的玻璃展柜中有一华丽的料器大盆花,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料器古称琉璃,相传广东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三考未中,衣食无着,心灰意冷之际拾到了一支残破的料镯,灵机一动将其烧制改造成了首饰石,卖到首饰楼碰运气,未曾想大受欢迎,从此书生不再进考场,而是专心做起了料器首饰行当。新中国成立后,东花市南小市口组建了北京料器制品厂,料器花不断发展,现如今是很多老北京人家里都会有的装饰品。
花美却易凋,北京人则通过京花艺术延续花的生命,实现美的永恒。
鲜花入室来
初春时节,若是在北京的街头溜达,会看到别样的风景。谁家阳台上,精心侍弄的盆栽开出了娇嫩的花儿;谁家院墙里的树探出头来,满树缤纷;谁家放学晚归的孩子走走停停,采几枝路边的野花,捧一把散落的花瓣,拿回家给最爱的母亲……北京人总是有各种办法让花盛开在家里。
寒冷的冬天,北京人会涌向花卉市场,这里贩卖“春天”。北京的花卉市场很多,各区均有分布,满足了人们的购花需求。花卉市场里的花卉种类很全,不论是盆栽、鲜切花、仿真花抑或价格稍贵的盆景,都可以找到。走进丰台区的花乡花卉市场,顿感花香扑鼻。市场里四季如春,如同一个大温室。来到这里的人虽需求不同,但目的却一样,选出自己心仪的花带回家。
在卖鲜切花的店铺里,经常有老主顾与店家交流养花心得,刚买回去的戴安娜玫瑰为什么耷拉脑袋,泡二月兰的水为何没多久就浑了。养鲜切花看似简单,但想把花养得精神,养得久,却有许多门道。侍弄花草是享受之旅,处理鲜切花则需要耐心和手艺。买来的鲜切花要先把根茎斜着剪一刀,以提高花的吸水能力,根茎上若叶子太多,也要酌情修剪,为使更多养分供给花苞。刚买回家的鮮切花要醒花,泡以深水,水中最好加上一滴消毒液,防止花烂根,待花吸饱了水,精神了,再插入各式花瓶,这就是为着美观或是意境了。其实深研究起来,插花是门学问,不论是花的选择还是瓶器的选择,都有很多讲究。如今市面上有许多介绍插花的书,也有许多机构和专门的插花馆推出插花课程,但对于一位妻子,一位妈妈,一位职场精英来说,插花更多是随心而动。从花卉市场淘来的一把打折小雏菊,朋友送来的节日花束,抑或下班路上随手捡的几枝小野花,回到家插在玻璃瓶里,甚至是绿色的酒瓶子里,就让家更像一个家,温馨又春意盎然。
盆栽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仅漂亮,而且侍弄好了,养上三年五载不成问题。市场上的盆栽多以花色艳丽且好养活的花卉为主,如蝴蝶兰、长寿花、月季等。花卉市场里卖盆栽花的商家最多,若是多逛一逛,定会挑花眼,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盆景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较为高端的盆栽花,讲究的是形与韵,更考验养花人的审美与耐心,不仅要修剪多余的枝叶,还要将影响美观的枝叶一并去掉。花乡花卉市场一家盆景店的店主介绍,盆景比普通盆栽花价格略贵,因此来买盆景的顾客多是有具体需求,如送人、布置新房等,还有一部分人是对盆景感兴趣,买回家欣赏。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美丑之别,不论是购买何种类型的花卉,都是将春天带回了家。
按时浇花,按时修剪枝叶,按照花卉习性选择把花放于阳台上或是阴凉处,成了每一位养花人烂熟于心的“花经”。养久了的花自然而然成了家的一部分,侍弄花草的过程有酸有甜,花开了兴奋,花枯了惋惜,当有朋友来家里称赞花养得好,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了自己养花,北京人更喜欢到处看花。这也得益于北京许多公园都会定期举办大型花展。每年的3月初至4月中旬,明城墙遗址公园会举办梅花节,今年已经是第十七个年头。梅花映衬,暗香浮动,漫游其中,忆古思今,除了可在园区内尽情感受古墙梅影的韵味,游人亦可在园中画梅、摄梅、咏梅、品梅,更有梅花盆景展、主题画展、科普知识宣传等多方位的赏梅体验。公园市集上,梅花椰奶、梅花棉花糖等“梅”主题特色小吃击中人的味蕾,与梅花有关的饰品、彩绘、字画等将梅的意蕴定格永恒。
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展也是不可错过的绝美盛宴,其中樱花园最负盛名,占地25公顷,栽有2000余株樱花,形成了京城著名的“樱花八景”。如果说梅花是清冷高贵的,那么樱花则是温暖浪漫的,初春时节漫步于樱花树下,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最柔软的抚摸。除了粉红色的樱花花海,以樱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也是赏樱打卡的标志性物件,买上一根樱花形状的雪糕,和三两好友在樱花树前合影留念,是年轻人喜欢的打卡方式。离开公园前,再带上几个樱花主题的冰箱贴或书签,就等于把樱花带回了家,更把那份赏花后的喜悦与幸福永远种在了心里。
北京城还有植物园郁金香展、中山公园菊花展、天坛公园月季展、颐和园桂花展等数不清的花展,置身花海宛如游在画中,奔赴一场与繁花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