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立,苏飞举,曾 翔,徐 娟,孙 博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618000)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当前司法警官院校特色办学目标,从司法警官院校办学现状入手,以全国十四所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为调研对象,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司法警官类院校特色办学过程中的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学院特色办学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司法警官院校特色办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1]“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时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司法警官院校作为政法院校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目标,不断厘清办学思路,锚定办学定位,打造内涵特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理论和实务研究等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4]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对职业教育发展表达了深切期盼。司法警官院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司法职业教育目标,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我们就开展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要在教育教学、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真正的人”[5]为最终目标,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特色办学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有司法警官高等职业院校16 所(含正在筹建中的一所),本科院校1 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这些学校大多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主要由劳改干部培训学校发展而来,后逐步迈入成人中专、普通中专序列,本世纪伊始陆续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共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1所、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2 所(含培育),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1 个(C 档),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 个,另有2 所学校立项相关项目。还有国家级示范院校1 所,省级优质(骨干)院校3 所,国家级重点专业点2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4 个,省级特色专业点56 个。
从专业群构建情况来看,近六成的院校专业群数量在3 个及以上,但也有近20% 的院校尚未构建专业群。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司法警官院校在培养大批法治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既具有普遍“共性”,又具有不同“个性”的办学特色。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司法警官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法”“警”并重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从各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校训表述看,都体现了“法”“警”的办学面向(见表一)。
表一 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办学定位与校训一览表
司法警官院校始终坚持“警校姓党”“党管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通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列为必修课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训词精神、民族团结、职业操守等思政教育,通过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收看新闻联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赴红色基地研修考察等方式,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司法警官院校大多依托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招录便捷机制,警察类专业成为此类院校的优势专业。根据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调研报告(2017年)》显示,司法警官类院校共有58 个专业;根据当前调研显示,2023 年司法警官类院校招生专业达到62 个,涵盖公安与司法、公共事业、电子信息等10个专业大类,主要集中在法律实务、法律执行、司法技术等22 个专业类。目前中央确定的司法行政警察专业共有7 个,统计12 所司法警官类院校,其举办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校均达到5 个,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公安与司法大类专业数有28 个,12 所司法警官院校校均达9 个,占各校专业总数的61.42%,也同样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据统计,15 所司法警官院校开设各类专业共计62 个,校均专业数由13.8 个,上升到16 个,除了黑龙江、云南、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业总数下降,山西警官职业学院保持不变以外,其余院校都呈增长趋势。
司法警官院校聚焦“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政法队伍建设要求,坚持走校行融合、工学结合发展之路,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如组建司法职业教育、社会公共安全和信息技术等行业职教联盟,积极开展校监(所)、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定向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打破人才培养供需条块束缚,实现校监(所)、校企长期互助共赢。通过合作制定“新警培训标准”“现场执法武力使用规范”“警务实战技能训练规范”等训练标准,与监狱、戒毒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以及安防、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学校-行业-科研院所”模式的教育培训师资库。
挑战一:坚持特色办学与规模发展如何协调?基于特殊的办学历史沿革,司法警官院校主要开设警察类、司法类专业,这些司法警察类专业不仅是司法警官院校的王牌专业,更是特色之基。但这些专业面向的行业背景都比较特殊,出口通道较窄,难以做大做强。形势发展迫使这些院校又开设部分非警察类专业,以保持合理办学规模,保障正常运转,实现办学效益。数据显示,近几年各校非警察专业增长迅猛,其中消防类、信息类专业尤多。目前司法警官院校“警”与“非警”专业并行是生存和发展之需,但也对“警字特色”的持续保持带来了巨大挑战。
挑战二:内涵建设如何更加彰显“警魂塑校”?“警魂”是司法警官院校的立校之基。近年来,各院校围绕“忠诚”“尚法”“为民”“担当”等要义,持续推动办学内涵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总体来看,各校还未能围绕“警魂塑校”这个核心,系统深入地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质量评估等方面梳理总结出成熟范式,例如多所学校均提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但尚需进一步总结凝练。
1.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并举
司法警官院校作为政法类院校,在推进办学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过程中,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要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预备警官,培养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或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根本遵循,须臾不可马虎。要坚持立德树人,做到“三个结合”,持续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通过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各方面,全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2.学历教育与教育培训并举
司法警官院校作为开展学历教育的行业性学校,必须以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做精做优学历教育,要狠抓“五项建设”,即重点建设好课堂教学平台、警务化管理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民族地区学生培养工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放育人格局,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基于司法警官院校的设立初衷和职业教育的职能所在,我们还要做大做强教育培训,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入行业加强课程、师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好教育培训基地,推进各级各类培训协调发展,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培训好干部人才队伍。
3.教育教学与应用研究并举
教学是传授已知成熟知识的过程,科研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研究的过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6]司法警官类职业院校应建立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科研资源有效配置,建设一批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群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发一批以行业企业新标准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和相配套的双元精品教材,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匹配度。
4.理论与实战并举
司法警官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要聚焦实战训练与能力培养,突出战斗力标准。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扎实开展校内实训。要尽力把学生安排到一线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实战思维与实战技能,形成实战能力。要与司法行业、平安建设一线等密切合作,开展师资互派互培,建立高素质实战实训教官队伍。要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建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5.“法”与“警”并举
以“法”“警”为主的专业面向是司法警官院校的优势阵地,必须坚守,并在坚守中求创新。首先,各校要坚持以公安与司法大类各专业为主体,紧贴行业需求,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素质警务实战人才、基层法治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兴办社会需求好、本校有基础、专业能互补、组群逻辑清晰的其他专业群。以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十四五”期间,该校围绕“警、法、安、信”(即司法行政警察类、基层法律服务类、社会公共安全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板块构建专业群。具体发展思路为: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注重内涵,强化特色;提高品质,服务发展;稳定发展警察类专业,适度发展法律类专业,积极发展安防类和信息类专业。
1.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司法警官院校属行业办学,与司法行政系统关系密切,但合作办学的深度、广度和质效有待持续提升。另外,该类院校普遍同司法行业内其他单位合作不多,与企业开展合作相对更少。司法警官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既要稳住“基本面”,积极同监狱、戒毒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开展合作;也要学习其他类型院校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同社会企业的合作。要让行业、企业真正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龙头,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实习就业、实务课题和教育培训等各领域的合作,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共赢育人格局。
2.深入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教、学、练、战”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真正“化”为“一体”,使“做中学,学中做”贯穿整个运行过程,充分实现“工学结合”,同时要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专业要结合专业发展规律和行业需要,总结适应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3.积极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病情均比较严重,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患者心力衰竭,主要为减轻患者心脏负荷,纠正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因此使用硝酸甘油、西地兰、速尿等进行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治疗。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司法警官类院校信息技术类、安全防范类专业数量逐渐增加,如举办大数据专业的学校有13 所,举办消防类专业的学校有8个,“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专业需求,“现代学徒制”应该成为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意涵要求其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转向重教育性,教育性质从狭隘走向广泛。[7]把受教育者视为学徒,依据具体的职业构建、科学的课程标准,落实过程管理,从而让作为“学徒”的受教育者在企业行业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将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系统整合,充分实现多元化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1.厘清多元化培养目标
就司法警官院校当前发展状况而言,专业类型的增加带来了学生就业面向的多元化。以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30% 左右的警察类专业学生可通过定向招录考试进入人民警察队伍,其他学生可能成为辅警、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安防行业员工或信息类行业员工,等等。这必然使其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多元化。司法警官类院校要厘清警务实战人才、基层法治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多元化培养目标,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突出“警”字特色,又彰显“法”字禀赋,还要抓好技术技能培养。
2.加强专业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是特色办学的关键点。司法警官院校要加强社会需求调研,紧贴行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和调整专业设置,校企(校行)合作开展教学内涵建设,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要紧贴一线对人才实际需求,将行业标准、规范融入课程体系,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要建设好教学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3.丰富实践教学模式
1.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的品质,司法警官院校作为人民警察队伍后备力量培养的重要阵地,“警校姓党”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构建绝对忠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主张。在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等方面,应当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锻炼中,必须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不断锤炼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品质。
2.铸就服务人民的职业情怀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警察队伍的初心使命,也是警察职业精神的集中写照。司法警官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人民性,以服务人民为价值主导,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以四川司法警官院校为例,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在志愿者行动、安保服务、普法宣传、禁毒防艾等各领域做贡献,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使命。
3.打造纪律严明的育人氛围
建设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关键在于形成具有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育人体系。警察职业精神深刻影响着司法警官院校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民警察的铁规纪律是司法警官院校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必然要求。此外,这类院校也用警务化管理制度管理非警专业学生,实践证明对其成长成才十分有益,被社会和家长广泛认可。司法警官院校要持续落实“生活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内务标准化”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建立令行禁止、规范有序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培养学生铁一般的纪律和作风。要积极探索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机运行的规律,形成“规范—提升—巩固”的良性循环培育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锤炼血性担当的精神气质
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中甘于奉献、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血性担当精神明显弱化,甚至极少数年轻人崇尚“伪娘文化”,“躺平”“摆烂”现象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司法警官院校必须坚定讲政治,坚决扛起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大旗,要通过刚性的纪律约束、严格的体能训练、健康的文艺活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要通过队列训练、格斗对抗、拉练越野和参加一线实战,培养有浩然正气、有血性担当的政法后备军,以警院学子理想坚定、自信阳光、奋进担当的精神气质引领时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