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财政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如何以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优化绩效指标体系为手段,以搭建智能绩效管理平台为支撑,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获取高质量的评价结果,为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财政专项;绩效评价结果;全过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4-013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4.032
1 引言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0年财政部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由此可见,国家对预算绩效管理推广和运用高度重视。在国家制度的推动下,各单位积极探索财政专项的绩效评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逐步完善,绩效理念和绩效意识不断深入。但以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仍缺乏实践探索,绩效管理未能实现良性闭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的必然选择,而结果应用的关键在于获取评价依据充分、约束力和权威性强、准确反映预算分配决策需要的高质量评价结果。
2 高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是高质量评价结果的基础保障
绩效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会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输出效率和准确性,评价人员知识背景不一,仅凭第三方评审专家有限的评审水平降低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1],不利于绩效理念和绩效意识的形成。因此,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可以从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获取充分的评价依据,实时监控和纠正绩效执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层级管理机制,从而输出和应用全过程、高质量的绩效评价结果[2],为评价结果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2.2 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是高质量评价结果的必要条件
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需要匹配全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不科学会直接影响项目效益成果的展现,无法满足资金分配和立项的决策需要,与绩效管理的初衷相背离。因此,以结果为导向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使评价结果更好地满足资金分配和项目管理需要,提高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为输出高质量评价结果提供必要条件。
2.3 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是高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支撑
绩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缺失会影响绩效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财政专项资金的各项绩效信息数据,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全过程绩效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使绩效信息数据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为输出高质量绩效评价结果提供有效支撑。
3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的路径
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是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事前绩效评审、事中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三个环节的紧密衔接,输出高质量的 “决策”“过程”“产出”及“效益”结果。通过成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绩效管理办公室、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及绩效监督机构,在绩效管理各环节中履行领导、执行和监督等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层级管理机制,维护绩效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3.1 事前績效评审环节
事前绩效评审在项目立项决策阶段开展,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预算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确定拟启动专项资金项目对总体目标的贡献,绩效管理办公室依据总体目标组织项目申报,并完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统筹各类指标的比例和权重,保障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其次,绩效管理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项目实施必要性、方案可行性、预算编制合理性等开展论证,同时对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的相关性、绩效数据可获得性、绩效目标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审和修正[3]。评审认为绩效目标无法实现或与总体目标偏离的项目不予通过立项。此阶段可输出“决策”指标的绩效结果,不仅评价依据充分,也减轻了后续绩效评价工作的负担。最后,将评审结果报送领导小组审核、通报。绩效监督机构全程监督,并对评审结果的质疑和申诉开展调查。
3.2 事中绩效监控环节
事中绩效监控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绩效监督机构根据预算单位绩效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划分绩效监控时间节点,掌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由于“效益”指标在项目实施阶段尚未显现,主要关注“过程”和“产出”指标的执行,对照计划评估绩效目标及“产出”和“效益”指标最终完成的可能性。当发现项目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需及时分析原因,督促项目实施单位纠正。通过加强监督、优化方案、计划变更等措施仍无法纠正的,要报送领导小组研究,必要时停止资金拨付。其次,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中期绩效评价,此阶段输出的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不仅使绩效管理者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纠正偏差,同时可作为后续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增强绩效结果的说服力和应用价值。
3.3 事后绩效评价环节
事后绩效评价在项目完工阶段开展,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绩效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和第三方绩效评价,评价总分由自评得分和第三方评价得分通过加权获得,形成初步绩效评价报告。其次,初步绩效评价结果需反馈项目实施单位,并允许其对评价结果提出质疑和提请申诉,绩效监督机构全程监督并受理质疑和申诉,酌情对初步绩效结果进行再评价,确保绩效结果的真实客观。最后,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依法向受众群体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监督,实现预算管理的透明化。
4 优化财政专项的绩效指标体系的途径
建立全过程绩效指标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多方面、多维度设置评价指标,满足后续绩效结果分析和应用的需要。在纵向维度,按照项目生命周期设置“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类评价指标,以掌握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绩效表现;在横向维度,按绩效管理要求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满足择优需求和个性效益展示。“共性指标”从财政标准库中选取或绩效管理部门统一设定,反映了不同项目在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质量监督等共性方面的绩效表现,使其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择优依据;“个性指标”由项目实施单位在限定条件下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用途和特点设置,是对绩效目标的精细化分解与提炼,使项目成果和效益能够精准呈现,避免绩效指标模板化。此外,还可通过设置“附加分”,纳入绩效评审调整情况和中期绩效评价情况,或给予项目开放式的效益展示机会。各类指标的数量、权重应统筹设置,并考虑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及往年绩效结果的影响。
预算单位在建立全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时要做好宣传与培训,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审,避免出现定义模糊、数据和佐证难以获取、指标得分不可控、指标得分无差异等无效指标。指标体系一经确立不得变更,并向项目实施单位和受众群体公开。文章设计了全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模板,详见表1。
5 搭建财政专项的智能绩效管理平台的建议
智能绩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搭建思路应符合全过程绩效管理理念,共设置绩效目标创建、绩效目标监控、绩效评价、综合分析和应用四个模块,并通过绩效要素个性化设置和系统自学能力培养逐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系统的独立分析和辅助决策。全过程智能绩效管理平台搭建框架见图1。
5.1 绩效目标创建模块
此模块在项目立项评审阶段用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修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板由预算单位设定并录入,该模块应与现有预算管理系统和财政绩效指标标准库进行数据共享。自定义指标应有清晰的注释、打分标准或计算方法。此外,还应支持将项目类型、预算金额、绩效完成计划等信息录入平台。
5.2 绩效目标监控模块
此模块在项目执行阶段使用,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节点录入“过程”“产出”指标的完成情况。平台对比绩效完成计划,记录并评估指标达标的风险并进行预警。该模块应与现有账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招标采购管理系统等共享数据信息。
5.3 绩效评价模块
此模块主要用于绩效评价打分,评价专家可在该模块对各项评价指标逐一打分,提供评价依据,提出问题建议,有利于保障绩效评价过程的公正客观。
平台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权重,计算绩效评价得分。该模块还应支持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申诉与再评价功能。
5.4 综合分析与应用模块
5.4.1 问题排查
平台通过计算单个指标失分率,寻找低分指标,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示,列举造成指标失分的原因和专家建议等。
5.4.2 绩效排名
平台应支持多维度的绩效排名情况,包括整体绩效排名、特定类型项目的绩效排名、单位成本效益排名等,多方位、多角度满足项目管理和资金分配决策需要。
5.4.3 辅助决策
将绩效结果信息反向输入预算管理系统,为决策者提供资金分配依据。例如某延续项目在评审时,平台自动将其往年度的绩效评价得分、存在问题、是否完成整改及同类项目评价结果等信息展现给决策者,辅助其进行择优决策。
5.4.4 撰写报告
用户可根据管理与资金分配需要,制定报告模板并提取平台中相应的绩效数据,汇总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5.5 绩效要素个性化设置和系统自学能力培养
用户按照预算单位实际情况和决策需求对平台中的各项要素进行个性化设定。例如根据单位总体目标分解绩效目标,安排指标体系模板中的指标比例与权重;设定绩效监控的时间节点、监控频率及监控范围;按决策和管理需求设定数据分析维度,丰富绩效结果的展示。
通过绩效要素的个性化设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修订改进,项目管理的制度法规、指标得分的评判标准、评价专家的意见建议、问题整改的效果等信息的不断输入,对平台进行系统自学能力培养,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包含丰富的绩效评价信息的数据库,逐渐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解项目管理者和决策者需求智能助手。
图1 全过程智能绩效管理平台搭建框架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输出高质量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绩效理念和绩效结果服务于预算管理,需要在财政专项实施的全过程中深植绩效管理的理念。
其一,通过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获取绩效结果,提高绩效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其二,通过优化绩效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其三,通过积极探索搭建全过程智能绩效管理平台,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智能地形成良性闭环;其四,通过调整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为开展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奠定基础,从而提升财政专项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海涛,孙欣.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2):3-17.
[2]马海涛,孙欣.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理论框架构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2):95-106.
[3]龚传洲.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流程衔接和支撑条件[J].地方财政研究,2021(4):40-46.
[作者简介]朱庆庆(1987—),女,漢族,山东烟台人,助理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财务部,研究方向:基建财务管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