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富 朱聪慧
DOI: 10.16750/j.adge.2024.05.011
摘要:为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多元化趋向,在政府的引导下,澳大利亚高校普遍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澳大利亚著名高校,昆士兰大学建立了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职业发展框架为核心,以课程和活动为两翼,以职业发展奖学金为支撑,始于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升华于毕业阶段,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并使其成为行业领袖与社会精英。
关键词:澳大利亚;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昆士兰大学
作者简介:吴洪富,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开封 475004;朱聪慧,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开封 475004。
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术型研究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部门工作,出现了学术型研究生就业的“社会弥散性”现象[1]。劳动力市场希望学术型研究生拥有更广泛的就业能力,如沟通合作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而不仅仅是某一特定主题的专业知识[2]。面对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高需求,很多国家将就业能力作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追踪学术型研究生畢业后的职业发展,努力将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成各行业的精英。高校是承担这一重任的主力军,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澳大利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以其先进性、灵活性、独特性而著称。近几十年来,为培养行业领袖与社会精英,澳大利亚高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项目——澳大利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称为研究型研究生,与课程型研究生相对,指高等研究型学位学生(Higher Degree Research Student,简称HDR学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哲学博士和专业博士)。具体而言,澳大利亚高校如何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有怎样的实践方案?本文尝试以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为例,深入分析澳大利亚高校的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并就相关问题予以深入讨论。
一、澳大利亚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背景
澳大利亚高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有着其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历史背景。
(一)劳动力市场变化:雇主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较高
随着全球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能够提供的教学与科研岗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学术型研究生进入非学术部门工作[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博士毕业生项目的调查同样揭示了博士毕业生远离学术部门,进入非学术部门就业的趋势。2018年6月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发布了一份关于博士职业的报告,其中提到博士在职业选择上,49%选择了私营企业,39%在学术部门,12%在公共部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博士更可能继续从事研究生涯,而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博士更多地转向研究之外的工作[4]。
澳大利亚财政部(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2023年9月发布的就业白皮书(Working Future: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White Paper on Jobs and Opportunities)显示,当前劳动力市场处于瞬息万变中,科技进步、环境变化、人口变化、医疗护理等问题都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流动效应。例如,未来10年,医疗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增长将超过澳大利亚预计的人口增长。因此,需要一支适应能力强、就业能力高、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劳动力队伍,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5]。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意味着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在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与雇主所需能力之间存在“技能差距”[6]。针对雇主的调查表明“技能差距”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毕业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但缺乏在职业领域所需的可转移技能;另一方面,毕业生与雇主之间的就业能力不匹配现象严重,雇主最看重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管理与领导能力,但毕业生却仅仅具备学术能力。48%的雇主认为学术型博士学位持有者过于专业化,无法适应非学术环境[7]。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强就业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行业做贡献,促进知识繁荣与科技创新。
(二)政策倡议变迁:政府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多元化的积极回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应对经济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对研究人员的需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大幅增加了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投资。根据澳大利亚教育部官方数据,2020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从“研究支持计划”(Research Support Program)中一次性向大学拨款10亿澳元[8]。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使得澳大利亚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竞争日益激烈,加速了学术型研究生向非学术劳动力市场流动。澳大利亚毕业生职业协会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Graduate Destinations Survey,简称GDS)显示,2000—2007年间,博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部门就业的平均比例为44.4%;2009—2013 年间,澳大利亚博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部门就业的平均比例已下降到38.8%[9];2015年,博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部门就业的比例已不足30%。尤其是最近几年,该比例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表明,大量学术型研究生正在寻求非学术职业,但学术型研究生却缺乏在非学术部门工作的就业能力。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敏锐地察觉到学术型研究生就业的“社会弥散性”现象以及“技能差距”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调查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出台了相关政策,颁布相关文件与报告等以推动高校实践变革。相关文件与报告为澳大利亚高校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提供了理论与政策支撑,直接驱动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变革。
20世纪末,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开始明确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1999年,联邦政府发布名为《知识与创新:关于研究和研究培训的政策声明》(Knowledge and Innovation:A Policy Statement on Research and Research Training)的文件,表明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准备不足,且雇主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技能和能力非常不满意[10]。这份文件让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就业存在脱节问题,促使政府实施研究培训计划(RTS)直接为大学提供研究培训方面的资助。但是,这一文件并未直接解决学术型研究生“技能差距”问题。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审查文件《布拉德利评论》提出,高等教育面临挑战之一是“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水平技能的需求”[11]。
在明确问题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开始调查潜在雇主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需求,进入循证调查阶段。2010年,澳大利亚创新、工业科学和研究部(The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Industry Science and Research,DIISR)委托艾伦咨询集团(The Allen Consulting Group)调查澳大利亚雇主对研究人员的技能需求。调查发现,雇主认为大多数新雇佣的研究人员擅长于学术研究,但缺乏沟通、计划、组织和团队合作等可转移技能,学术型研究生需要的技能组合为深度的学科技能和广泛的可转移技能[12]。基于调查结果,政府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进行改革,如要求高校将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项目中的强制性条件并向政府提交相应的培养报告。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开始探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可能路径,开启改革探索阶段。2013年,澳大利亚创新、工业科学和研究部又委托商业—高等教育圆桌会议(B-HERT),在格里菲斯大学与昆士兰科技大学举办两场研讨会,邀请企业代表和高校人员参与讨论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相关问题,并将讨论成果整合成名为《面向创新未来的研究技能》(Research Skills for an Innovative Future)的报告予以发布[13]。该报告确定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战略地位,提出让雇主、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广泛协商就业技能的培养问题。2016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委托学术学院(ACOLA)发布的研究培训审查报告(Review of Australias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中提出了高校可使用的就业能力框架,提出了相关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保障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求[14]。
(三)研究生教育变革:高校对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重视
澳大利亚政府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审查为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改革契机,促使高校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推动课程和学生支持方面的实践演变。如悉尼大学利用职业技能研讨会、职业问答小组的形式为学术型研究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墨尔本大学为学术型研究生配备职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开发职业韧性的课程,帮助学术型研究生过渡到工作领域;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HDR就业能力计划”,提供就业能力发展路线图,指导学生稳扎稳打提升自我能力;格里菲斯大学成立職业与就业发展处,以“就业能力框架”为蓝图开展培养活动等。2018年,昆士兰州实施“HDR经验和就业能力项目”(HDR Experience and Employability Project),这是一个多校联合的倡议,包括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邦德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阳光海岸大学、库克大学,旨在通过发布指南、信息共享、大学网络和资源开发来改善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澳大利亚高校的共同选择,而各个高校也在实施不同措施来支持研究生职业发展。其中,昆士兰大学的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颇具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昆士兰大学以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卓越的培养体系、职业发展服务完善而闻名。因此,本文以昆士兰大学为例探索澳大利亚高校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能力框架与实践举措。
二、昆士兰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总体框架
昆士兰大学在支持国家创新发展、落实政府相关政策基础上,瞄准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致力于制定系统方案使学术型研究生具备职业成功的关键能力,从而培养各行各业的贡献者与领导者。为使培养更加具象化并具有可操作性,昆士兰大学研发了学术型研究生职业发展框架(Career Development Framework,简称CDF)。职业发展框架共包括三类技能、16种能力:第一类为研究技能(Research Skills),包括生物信息学技术、电子数据管理、研究诚信与道德、研究设计、软件和编程、统计与建模、撰写论文7种技能;第二类为专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包括职业规划、创业能力、研究影响力、出版能力、大学教学能力5种技能;第三类为可转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4种技能(详见图1)。该框架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简单明了地结构式解释就业能力的方法,使之成为培养就业能力的有用工具。
(一)明确三大技能领域
1.研究技能
研究技能是指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如何设计和进行研究的技能,对于成长为一个遵守学术道德、具备科研水平的研究人员至关重要。具体包括7个方面:①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调查问题并设计创造性的研究方案。②撰写论文:将初始想法发展成高质量论文所需掌握的能力,如形成概念图、使用写作工具、善用策略撰写报告等。③统计与建模:掌握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具,能够进行描述性统计等分析以及完成图表建模。④软件和
图1 昆士兰大学学术型研究生职业发展框架[14]
编程:学习软件与编程语言,研究如何使用软件编程来有效地分析、操作和可视化研究数据。⑤研究诚信与道德:遵守研究行为准则,恪守学术规范,具备学术道德。⑥生物信息学技术:掌握使用一些软件或平台进行生物分析以及实验技术。⑦电子数据管理:使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支持研究,包括数据管理、计算仪器、研究成果传播。
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特定行业的学科技能和专业能力,是学术型研究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必备条件。具体包括5个方面:①职业规划:有效管理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个人兴趣、制定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决策、选择就业目的地等,为过渡到工作场所做好充分准备。②创业能力:将具有变革性、创新性的研究项目转化为商业成果,了解研究成果与商业知识产权的联系。③研究影响力:掌握在何处以何种途径交流研究成果,扩大研究的影响力。④出版能力:能够发表与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论文,了解出版协议等。⑤大学教学能力:使在学术界工作的学术型研究生掌握教学方法,拥有实际教学经验。
3.可转移技能
可转移技能是指不限于特定专业、行业和职业的具有普适性的可迁移技能。21世纪以来,可转移技能在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包括4个方面:①自我管理能力:多数学术型研究生在读期间会产生压力、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研究生要学会管理自身的情绪以及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②沟通能力:学会有效沟通对于进行研究、建立关系至关重要,掌握口头交流、非语言交流、人际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能力,沟通能力是雇主所需的一项重要技能。③合作能力:研究生在研究团队中进行学习与研究,在工作团队中开展日常业务,均需要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包括积极倾听、分担责任与知识共享等。④写作能力: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为特定受众写,如何有效传达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包括学术论文、课程作业、申请书和研究报告等。
(二)设置三个时期课程资源
职业发展框架将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发展划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并针对3类技能16种能力提供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参与者可以单击主题区域查看相应的资源和实践列表。早期阶段是指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至确定研究主题的时期,以确定职业目标、关注健康、建立职业网络、技能训练为主;中期阶段涵盖确认研究主题至论文审查之间的时期,以准备论文与考试、巩固技能、参加活动为主;后期阶段是在学术型研究生完成论文至毕业的一段时间,以缩小技能差距、应对压力、求职面试、发表作品为主(见图2)。
昆士兰大学研究生院通过整合校内资源,针对职业发展框架的早中晚三个时期以及3类技能共16种能力,设立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促进课程。学术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能力发展时期与自身需要发展的技能来选择合适的网络研讨会。课程信息会在研究生院官网公布,并表明该节课程所属的技能、所属的时期以及开课时间。以2023年下半年部分课程为例,表1列举了学术型研究生早期技能发展的相关课程[14]。
为适应不同研究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进度,在线模块课程分为自主进度模块与定速进度模块。定速进度模块有具体的开课时间,学术型研究生需定时进入课程学习(见表1);自主进度模块始终是开
放的,研究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课程,共有11个学习模块(见图3)。这11个学习模块中,有3个涉及学术型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培训。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往往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而写作能力是促使学术型研究生完成一份优秀的论文的关键。昆士兰大学十分注重研究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开设学术写作技巧课程、开展利用语料库技术来润色论文的培训课程以及让研究生参与Proquest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开设的线上论文训练营等。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也是成为一个合格职场人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领域發挥能力的润滑剂。正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内培训和教育办公室主任莎朗·米尔格拉姆(Sharon Milgram)表示:“幸福感和怎样设定生活工作的健康边界,是一项基本技能。”[15] 昆士兰大学研究生院开设了研究生幸福感与心理疗愈的课程模块,帮助学术型研究生应对职业历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教授管理压力焦虑抑郁的实用技能。这些自主进度模块的课程既避免过多地增加研究生学习的负担使研究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进度,又能增强学术型研究生更广范围就业的求职意识和技能准备。
就业能力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职业发展框架的技能展开,每个时期学术型研究生需要具备的技能各不相同,后一时期的技能培养是建立在前一时期基础之上的。技能培养呈现出循序渐进、层层分明的特点,体现出专门性和针对性,同时强调通用能力和可迁移技能,注重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不同职业情境中工作的职业胜任力。由此可见,昆士兰大学开设的技能培训课程和项目各有特色、独具一格,且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学习需要与时间安排,体现了培养技能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三、昆士兰大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职业发展框架是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蓝图,实现路径是为确保能力图景实现而采取的支持策略。昆士兰大学依托研究生院基于职业发展框架积极探索多元的计划、比赛、项目与实习,为学术型研究生职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与服务。
(一)计划: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指导
研究生院致力于为每位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对于职业发展迷茫的研究生,个性化和科学化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有助于他们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指导计划(HDR Career Development Mentoring Program)是一项统筹
校内外资源的计划,通过构建多元的伙伴关系,为研究生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该计划旨在帮助学术型研究生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行业环境的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互动,学术型研究生可以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的对话获得有关其职业发展的宝贵见解,从而确定自身可能的职业发展道路。专业人士作为职业导师会与研究生进行多次不间断的会面,提供信息、指导、支持、鼓励和建设性反馈,学术型研究生作为学员积极主动地向导师介绍自己,组织会议,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职业导师有效沟通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例如,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徐雪莉(Sherri Hsu)讲述了自己参与职业发展指导计划的经历,她表示:我真的很幸运有非常支持的顾问,鼓励我旅行,参加会议并在办公室外通过经验学习。我直接与正在为我们的行业合作伙伴——集成包装开发可降解农用薄膜的研究人员合作。将想法转化为实践既具有挑战性又很有收获,这是一种你无法从其他任何东西中获得的感觉。职业导师的建议为研究生想要的职业做好准备,促使研究生在经验中学习,印证了西方教育中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该指导计划所营造的职业指导关系是专业性和平等性的,有经验的人自愿提供他们的知识、见解和鼓励,以促进经验不足的人或经验不同的人的学习和发展,导师与研究生在指导过程中相互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创业:创新思维激发和创业技能练习
昆士兰大学拥有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并创建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未来领导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鼓励研究生获得潜在的投资和支持,以创建自己的创业公司,并且与行业联系建立专业人脉网络,并通过创业项目为社区创造经济价值。UQ Ventures是昆士兰大学建立的专门的创业中心,在学术型研究生的整个创业旅程,从展示个人创造力到通过入门、中级和高级计划启动初创公司直至公司运作的每个阶段都会提供支持。在UQ Ventures社区中,提供100多个创业课程,已有3万多名研究生参与创业活动,其中300多名研究生参加国外创业活动,初创公司吸引了1.07亿美元投资和赠款,超过230个初创公司受益于iLab加速器和孵化器计划。
针对创业初期,UQ Ventures提供Ventures Curiosity计划,研究生可以测试早期创业想法,或者只是体验探索如何扩展创业思维;还可以建立人脉网络与来自不同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交流合作,为创业之旅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针对创业中期,UQ Ventures实行Ventures Validate计划,该计划旨在验证研究生的早期创业想法是否可以付诸实践从而建立创业公司。该计划帮助创业团队在为期10周的交互式学习空间中开发经过验证的业务模型,讨论公司运作的流程。在为期10周的计划之后,创业团队将向评审团推销,优异者可获得1万美元的现金奖励。针对创业后期,UQ Ventures提供iLab加速器计划,使企业加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创业者可以与常驻企业家密切合作,并可以在全天候联合办公空间中与其他创新者(Google,Microsoft,AWS,Hubspot,Matlab,Makerspace)合作,寻求公司发展的相关建议。该加速器计划迄今已支持了230多家初创公司,并有多数有抱负的企业家参与其中。
这种独特的创业社区促使学术型研究生完成了自己的创业实践,建立了创业公司。食品科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纳吉哈·马哈茂德(Naajihah Mahmood)是UQ Ventures的典型代表,她完成了全套的创业计划,从初期的Ventures Curiosity计划,一直到iLab加速器计划,且在年度Pitch Night活动中向350人展示了她的创业公司。她表示:任何的创业课程鼓励你批判性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并挑战它。然而,我们不仅需要批判性思维,还要学习设计思维,也就是更多的是找出问题是什么,找到解决方案,并不断重申解决方案。Ventures Curiosity计划的设计思维原则帮助我为Ventures Validate计划做好准备。一旦我确定了几個问题,我就可以专注于其中一个问题并验证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这就是使用设计思维原则起的作用。由此可见,昆士兰大学的创业项目不仅促使研究生创新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激发,还提高了其创新技能、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思维与能力正是学术型研究生走向工作世界实现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技能,帮助他们在从事任何事情时都更有创造力和自信心。而UQ Ventures作为新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孵化器,为研究生提供了体验式学习、技能培养的平台,最关键的是促进了研究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创新人才、卓越人才、高就业能力人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比赛:有效解释研究和演讲技能发展
三分钟论文比赛(3MT)是昆士兰大学2008年首创的论文演讲比赛,旨在让学术型研究生在三分钟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效地解释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研究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该比赛不仅推广至澳大利亚其他高校,而且在全球85个国家的900多所大学举行。一方面,该比赛提供了交流平台,学术型研究生聚在一起了解并谈论彼此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它还提供了支持性的环境,学校、研究所和大学可以在其中提供演讲技巧培训。例如,健康与康复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艾玛·席姆克(Emma Schimke)讲述道:参加3MT帮助我培养了宝贵的演讲技巧,并让我有机会与更广泛的社区分享我的研究。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以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格式将我的论文摘要传达给非专业观众。这是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在短短三分钟内展示我的整个论文,也是我非常享受的经历。我觉得当我可能需要“推销”我的研究或让公众参与我所做的工作时,我从3MT中获得的技能可以在未来的情况下使用。除此之外,3MT获奖者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国际3MT比赛,这提供了极好的专业人脉网络的发展机会。3MT决赛选手在参加比赛后,还获得了各种其他社交活动的邀请,这有助于学生发展职业网络建立职业品牌。例如,2014年UQ 3MT竞赛的冠军医学院博士毕业生梅根·罗西(Megan Rossi)讲述道自己参与比赛的经验时表示:我认为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根本原因,我的使命是通过将科学证据转化为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简单概念来帮助弥合这一差距。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展示你自己和你的研究以获得资金以及扩大你的合作网络是很重要的。新的合作者也通过3MT听说了我们的研究,并表示有兴趣在未来与我们合作。我很幸运,在澳大利亚的波音公司看到我在昆士兰大学展示我的3MT后,他们找到我为他们做一些咨询工作。在比赛之后,资助者也找到我,讨论在我们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中获得经济帮助的机会。
(四)实习:加强校企互动和实践技能提升
工作经验使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在组织环境中应用和情境化学习,并在就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昆士兰大学建立了专门的实习中心Diversity Hub,该中心通过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社会企业等潜在的就业单位进行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实习机会。例如,国际大使馆协调实习计划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参与研究,准备报告并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主题包括农业、亚太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除此之外,还有U21可持续微型实习计划、GCH学习体验和学术实习计划(GCH LEAP)、澳大利亚国家实习计划(ANIP)、实践纳米工业项目等。在参与学校的各项实习活动中,研究生播下了未来职业生涯的种子,例如生物科学学院的博士候选人伊西斯·阿伦德·达席尔瓦(Isis Arend da Silva)在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园的种子库实习期间,开发了R代码用于统计分析和第一批可用于研究的物种数据的图形表示,还为撰写科学论文做出了贡献,向该部门简要介绍了该主题,并参与了收集第二批物种数据的实验。她表示:这次实习让我对我在整个博士学习期间发展和完善的技能的可转移性充满信心,为如何在学术界之外应用这些技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例子。该学院的另一位博士生也表示:实习是一种体验,通过每次体验,都会更多地了解自己。当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哪里时,就去实习,实习不仅使我能够与我想合作一段时间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而且还能与专家合作撰写一篇论文。行业实习促使学术型研究生获得了更强大的专业网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多途径。实习是一种简短、快节奏和密集的方式来培养就业技能,包括适应能力、国际合作能力、演讲技巧等。实习项目主动打破高校内部各部门及其与政府、其他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资源壁垒,加强合作,推动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资金:设置职业发展奖学金
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前途,也需要有力的经济保障,这也就意味着学术型研究生需要获得推动职业发展与能力培养的科研与生活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术型研究生在读期间的资金支持影响其对职业发展的态度、动机、兴趣等。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做保障,学术型研究生才能放心地将自身所学专业转变为职业乃至以此为志业、乐业;足够的资金支持能够保证学术型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高效性,一定的经济回馈能够增强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成就感[16]。昆士兰大学为增强学术型研究生职业发展活力,以职业发展框架为基准,设立职业发展奖学金(CDS)来奖励学术型研究生参与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活动,除此之外,还设置了PhD行业安置奖学金与PhD行业安置奖。
该奖学金的目的是保障学术型研究生职业发展,获得此职业发展奖学金的申请者需要在4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的所有要求,包括毕业论文答辩,最终提供3.5年的津贴。学术型研究生需要累积30学分才有资格获取职业发展奖学金CDS,包括15分的行业安置和15分系列活动。从行业安置来看,需要从5项活动[研究生院自身所管理的实习安置、澳大利亚研究生科研实习项目(Australian Postgraduate Research Interns,简称APR项目)、CSIRO的加速计划、Ventures iLab Accelerator、运动加速计划]中选取一项进行实习,完成后可获得25学分。另外的15学分是指学术型研究生参与的经验活动,分为两类:10学分的活动与5学分的活动。学术型研究生需要从10学分的活动,即企业实习与创业冒险两类活动中选取其一参加并完成;另外需要从5学分的活动,即研究生助教项目、科学奇迹计划、研究生数字研究奖学金、企业加速项目、2周的国际研究经验、社会型企业创业项目、三分钟论文竞赛、创业好奇博士项目、CSIRO的小型项目、企业线上黑客马拉松、UQ创意中心计划、女性领导力项目中选取其一参加并完成。
除了职业发展奖学金之外,昆士兰大学针对博士生参与行业安置也设立了PhD行业安置奖学金与PhD行业安置奖。对于参加两个月以上行业实习的博士生,给予7250美元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学术型研究生的生活需求,既解决了学术型研究生参与活动的后顾之忧,又保障了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之,澳大利亚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改革已蔚然成风,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就業能力被相关高校纳入其未来战略规划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多所研究型大学已经为学术型研究生开通了一对一的就业咨询指导;悉尼大学通过“职业技能研讨会+职业问答小组”的形式为研究生提供与雇主交流的机会,引导研究生在与雇主的咨询交流中了解不同企业的工作样态、招聘要求及流程,明确雇主看重的就业技能,为申请实习和求职做好准备;格里菲斯大学更是在《2020—2025战略规划》中提到“让格里菲斯毕业生拥有就业技能与展示就业技能的能力”,以及“更专注于为研究学位候选人提供发展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成果的机会”。本文选取的案例昆士兰大学作为澳大利亚的一流高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实践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适切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的就业能力培养机构和完善的就业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但规模扩张很快,与西方国家一样,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部门也呈现多元化[17]。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能力培养问题日渐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早在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到“加强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更是表明“要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探索开展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调查”。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但少有高校在学术型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上有系统设计和实践。我们应从澳大利亚的经验中有所借鉴。我国高校要开展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调查,建立关于研究生职业发展的数据库,为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要推进校企合作,为学术型研究生提供更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更要意识到只有从单纯地培养学者转向培养社会各界的领袖和精英,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一国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王轶玮. 知识转型下学术职业变革与博士教育发展: 特征、挑战与行动[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6): 1-7.
[2] 杨盼, 王沐阳. 全球化时代的博士教育: 发展趋势、共同特征与现实使命[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2): 111-117.
[3] CYRANOSKI D, GILBERT N, LEDFORD H, et al. Education: the PhD factory[J]. Nature, 2011, 472: 276-279.
[4] LERU. Delivering talent: careers of researchers inside and outside academia[EB/OL]. (2018-06-26). https://www.leru. org/publications/delivering-talent-careers-of-researchers-inside-and-outside-academia.
[5]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Working futur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white paper on jobs and opportunities[EB/OL]. (2023-09-25). https://treasury.gov.au/ employment-whitepaper/final-report.pdf.
[6]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The global graduate skills gap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https://www.qs.com/reports- whitepapers/the-global-skills-gap-in-the-21st-century/, 2018.
[7] The 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 Review of Australias research taining system[R].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 2016.
[8]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unding for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EB/OL]. [2024-01-30]. https://www.education. gov.au/higher-education/funding-universities-and-institutions.
[9] 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 Postgraduate destinations 2009—2013: a report on the work and study outcomes of recent higher education postgraduates[R]. Melbourne: 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 Ltd, 2010—2014.
[10] KEMP D.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 policy statement on research and research training[M].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1999.
[11] BRADLEY D, NOONAN P, NUGENT H, et al. Review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final report[R].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8.
[12] The Allen Consulting Group. Employer demand for researchers in Australia (final report)[R]. Canberra: The Allen Consulting Group, 2010.
[13] BHERT [Business/Higher Education Round Table]. Research skills for an innovative future: views and needs——?nal report[R]. Canberra: the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Industry Science and Research, 2014.
[14] The University of Queesland. Graduate school career development framework[EB/OL]. [2023-11-30]. https://cdf. graduate-school.uq.edu.au/.
[15] SHANNON H. A mental-health crisis is gripping science—— toxic research culture is to blame[J]. Nature, 2023, 617: 666-668.
[16] 趙慧, 吴立保. 资金支持如何影响博士后的学术职业发展——基于Nature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3): 8-16.
[17] 沈文钦, 王东芳, 赵世奎. 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及其政策应对——一个跨国比较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5(2): 35-45.
(责任编辑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