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

2024-05-27 13:43吴松
科技资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民办高校

吴松

关键词: 互联网+ 民办高校 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7;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4)01-0194-06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像智慧城市这种的智慧理念不断涌现,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民办高校图书馆运营模式难以满足高校师生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需求,民办高校应将图书馆服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同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形势,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以服务高校师生为主体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促进我国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现状不难发现,各高校已经初步完成了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较为缓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师生成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之一,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模式也必将做出适应时代的变化,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智慧图书馆

1.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图书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3 个阶段。传统图书馆主要特点在于空间大,可以存放文献资料供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主要强调便捷性,更多的是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存储;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创新型的图书馆建设理念,是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有机结合。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最早由芬兰奥卢大学的学者Markus Aittola 于2003 年提出。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图书服务系统[1],只要有网络和浏览器即可使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智慧社会”的规划使智能化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各大高校也掀起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浪潮。智慧图书馆指的是将创新理念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具体指应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技术将文献资源进行融合的新型服务系统。智慧图书馆可以提高学术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

多位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涵进行了系列研究:王歡等人认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理念;刘萍等人提出智慧图书馆是将各种信息新技术构建的系统与创新理念融合的一种知识资源服务模式;李玉海等人认为传统的、成熟的图书馆建设理论可以指导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指出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存在建设模式、发展路径不明晰等问题;王晓慧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指导;王世伟等人依据我国“十四五”期间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提出了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三重境界,依次为“全景智能”、深度目标下的“全域智能”、万物智能视野下的“全数智能”,从而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数字化、高效化。基于此,不难发现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丰富,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故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理念,信息化建设为关键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是民办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全面感知、立体互联、便捷迅速是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民办高校图书馆向更为主动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依靠科技力量为读者带来优质的用户体验。

1.2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业态的新型服务模式具有全方位的感知、以人为本、低成本、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优势[2],同时与传统图书馆相较具有以下特征。

1.2.1 智能性

智慧图书馆将知识信息、设备、图书馆馆员等融为一体服务读者,具有传统图书馆没有的精准推送、个性分析等特点。

1.2.2 信息集成化

智慧图书馆是一个集数据筛选、挖掘、分析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读者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获取知识,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读者,最大程度实现人与信息的互通互联。同时,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也是包罗万象,没有学科界限,集各个门类的学科于一体。

1.2.3 资源共享性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均可以借助智慧图书馆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形成共享型的资源获取模式,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硬件设施、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读者统一关联,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

1.2.4 使用便捷性

传统图书馆仅有借书还书等基础服务,智慧图书馆提供预约座位、自助借还、精准推送等服务,可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给读者带来便捷高效的用户体验。

1.3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应具备五大要素,分别为智慧资源、智慧技术、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馆员[3]。通过以智慧资源为基础、智慧技术为支持、智慧服务为核心、智慧管理为保障、智慧馆员为中心组成智慧图书馆结构(如图1 所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2 “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已成为传统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极具发展前景。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信息采集、精准服务、资源共享等优势。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常态化管理要求,图书馆的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应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高效服务师生的教学、资源获取等需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资源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3 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现状

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空间和设施资源[4]三大板块共同构成了图书馆资源体系,三者缺一不可,如图2所示。

图书馆资源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由纸质资源、数字资源、新型资源三大板块构成,而其中的新型资源指科研数据、电子教参、科研项目材料等。图书馆顺利、高效运营的保障是人力资源,包括图书馆馆员和用户两大群体,用户可以是培训讲师、合作伙伴、读者等。图书馆资源体系的硬实力是空间和设施资源,空间包括物理空间、云空间,设施主要指自助借还机、电子资源阅读机、VR 等设备。文章将依托图书资源管理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国内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进行现状分析。

3.1 资源分配问题

受办学体制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少,直接影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度,特别是对需要较大资金支持的在线阅读、智慧空间等智能化平台的建设的影响更大。经费因素严重降低了智慧图书馆转型建设的速度,因此只能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图书馆的核心是服务,在争取经费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图书馆相关服务,让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展示,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经费的争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也将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3.2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理念落后

纵观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不难发现,“双一流”高校、公办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遥遥领先于民办高校。通过对国内42 所一流高校建设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大致细分为8 种形式,具体形式和服务内容如表1 所示。

在民办高校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没有较高的关注度、人员短缺、资金匮乏直接导致其服务水平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诸多民办高校还尚未形成建设高水平智慧图书馆的理念,缺乏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意识。对此现状,民办高校应该提高思想认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3.3 缺乏智慧服务的硬件设施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智慧硬件设施建设是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研民办高校基础设施现状,发现高校集成化的传感设备、云平台、数字空间相当匮乏,难以实现高水平的智能化和数字信息集成化。大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智慧硬件种类少、功能单一、服务数据不具备集成性等,导致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度不高。

3.4 智慧服务内容不深入

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可以实现部分服务功能,如文献检索、自助借还、自助打印等。由于图书馆馆藏量有限[5]、馆员专业素养欠缺、电子资源数据库配备不健全等影响,图书馆智慧服务内容单一、智慧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后“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的精准化服务需求。同时,图书馆缺乏个性化服务体系,不会依据读者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

3.5 服务内容与先进技术融合困难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而言,先进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迫在眉睫,但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撑,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困难重重。目前,只有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精准化服务的能力以及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嵌入应用增强,才能进一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信息资源服务[5]。

3.6 人力资源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有机结合,传统图书馆馆员(图书采访、编目、典藏、借还、参考咨询等)的业务能力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对图书馆馆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意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素养多元化、复合化成为智慧图书馆馆员的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数据分析、图书管理学、图书咨询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技术能力。“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图书馆馆员应该及时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到与时俱进。民办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不断提升馆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基础的图书借阅服务向知识服务、智慧服务转变,才能更大程度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智力支持。

4 “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4.1 树立智慧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6]。民办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越高,对高校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图书馆建设的进程推动作用越大,同时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作为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职能部门,应该树立先进的智慧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读者为目标,设定合理的规划引导读者学习先进的数字技术;推送個性化信息,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图书馆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4.2 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智慧服务空间

传统图书馆空间资源通常指可提供图书借阅、收藏服务的开放式空间,而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内涵丰富,是物理实体空间、资源虚拟空间、环境与读者的关系、读者需求等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服务空间的建设主要依托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区块链、AI、AR、VR、边缘计算、客户端远程监控等技术与图书馆业务场景深度融合[7]搭建智能化的特色空间。读者可以利用智能化空间进行学术交流、社交互动、休闲阅读、资源共享等。例如:部分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AI 光影阅读机、瀑布流等,使读者快速、精准地获取相关资源。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引进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建设智慧化的服务空间,向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同时让用户保持较安全的社交距离。

4.3 提高信息知识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8]。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该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以优质的电子资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识服务,从而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满足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信息知识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3.1 加大纸质资源的电子化建设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肯定包含许多有价值的纸质资源,为方便读者,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收藏量少、应用价值高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提高利用率。

4.3.2 配置高质量电子资源

高质量馆配电子资源的建设应充分保证文献资源的全面性、准确性、前沿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民办高校读者提供智能、高效、便捷的文献资源服务。

4.3.3 优化现有图书馆系统

智慧图书馆管理平台可以优化现有的图书借阅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空间资源等的高效调控,最终达到图书馆现有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的目的。

4.3.4 优化网络访问路径

民办高校图书馆应与高校网络技术中心加强合作,双方通过协商,利用各自的先进技术提出契合校内基础网络设施优化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VPN、CARSI、MyLOFT 等技术,实现校内外师生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

4.3.5 建立学科导航系统

民办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科特点建立学科导航,每个学科建立相应的资源访问系统,学科导航数据应包含该领域尽可能全面的学术资源,方便师生检索使用。

4.3.6 建立入馆教育系统

智慧图书馆囊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引导读者高效利用智慧图书馆获取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读者服务内容。入馆教育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新生提供便捷式的服务,使其快速熟悉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应用,从而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与提升。

通过以上6 个方面可以构建图书馆开放的信息知识服务框架,具体框架图见图3。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资源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存在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智慧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具有数字化思维,应该将冗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即分析用户特点,提高用户黏性,精准化推送信息资源。为了有效提升智慧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4 个方面进行:(1)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只有充分掌握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核心技术才能高效地服务于高校师生,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团队力量,通过招聘引进数字技术、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团队整体业务素质;(3)建立健全人员考评体系,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应以服务读者群体为导向,以高校师生的需求为驱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制度;(4)提倡引进来与走出去,通过学习交流找准差距与不足,及时学习先进理念与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本校师生。

4.5 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拥有所有资源,因此各民办高校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是更大程度服务读者的必然趋势。各民办高校之间应在智慧图书馆建设领域实现合作,通过构建云资源服务系统,利用Cloudcomputing 技术将信息存储在云端,实现信息资源的云合作與共享。在一定的制度指导下实行互相访问、共享,意义重大。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提升读者体验,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成本。为进一步落实资源共享工作,可以组建全国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联盟。联盟组织作为纽带可以促进各大高校之间进行技术合作、资源共享,实现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高质量、系统化的设计。具体实施过程应充分分析相关政策,利用现有资源,抓住机遇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进程,同时依据图书馆资源结构体系从理念、服务内容、设备、人员等层面化“危”为“机”,从“危”中寻“机”,构建服务内容优质、设备设施先进、技术水平领先、高素质人员的创新型智慧图书馆。以此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现状、读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实现智慧图书馆精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并举的目标,更深层地实现智慧图书馆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民办高校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