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初探

2024-05-27 06:47张雨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工匠中职

张雨滢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重大教育使命,如何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教师们探究的课题。笔者在近几年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义有了新认识,对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实施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新定位。

一、工匠精神与职业规划的内涵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价值观四个层面,具体内涵是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理念。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四大发明、庖丁解牛、卖油翁等,无不体现了普通匠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工匠精神。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智能的机械设备、发达的互联网为依托的智造时代,我们更需秉持严谨专注、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2.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是个人对其人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基于自我认识和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定位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目标,设计实现目标的有效措施。对中职学生而言,职业规划是通过分析优势和劣势,开展自我评估、职业评估、目标评估,明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任务,并以清晰的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选择以及个人的持续努力,实现精彩的职业人生。

二、在职业规划中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1.工匠精神是中职生核心职业素养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约488.99万人,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53.9%,毕业生375.37万人。同年高校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已达到826.51万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中职生必须增强自身优势,为此,中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规划教育之中,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核心职业素养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举措。

2.工匠精神是中职生职业规划的标杆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从入学起就关注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使学生樹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以工匠劳模为标杆,规范和调整日常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制订职业的发展规划,促进有效就业与创业。

3.工匠精神是中职生职业规划的基石

工匠精神是中职生职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不仅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还引导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分重点、分阶段地完善职业规划,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个细节,才能为准确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4.工匠精神贯穿于中职生职业规划的始终

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中职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实现职业目标。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中职生“敬业爱岗、遵章守纪、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这些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它贯穿于职业过程的始终,对求职、转岗、晋升以及创业都有着重要作用,是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素质与必备品格。

综上所述,在职业规划中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在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践行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三、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笔者在近三年来的教学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尝试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专业课融合三方面进行探索,对在职业规划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以议题式教学为框架,构建体验式教学情境,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开展采访、调查等真实情境体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提供平台。笔者在讲授“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时,设置议题“如何规范行为习惯”,课前组织学生分小组采访、调查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经历,感悟良好行为习惯对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优秀毕业生的经历编成情景剧,从中进行感知、体验、升华。课中演绎情景剧,并分组进行头脑风暴:五条好习惯、五条坏习惯及改正方法,如何学习榜样人物,对照榜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课后将坏习惯改正方法制成卡片,摆放在自己每天能看到的位置,开始落实改正一条,坚持打卡21天。21天后,自评和小组他评检查坏习惯是否完全改正,请成功改正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经验。

通过课前采访、编剧-课中演绎、讨论-课后打卡、评价方式,将抽象宏观的议题借助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领会。不仅能将榜样人物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言行举止中,还丰富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从榜样人物身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使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探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意义,学习榜样身上的工匠精神,并不断渗透和固化,提升养成教育的成效。

2.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将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与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让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举措,也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重要要求。

按专业来设计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搭建更宽阔的视角和平台,通过沉浸式方式体验每个专业所需的工匠精神。如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会计事务所参观,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近距离加强学生直观感受,了解会计岗位工作状态和工作要求,直观体验“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会计工匠精神,深刻理解会计相关岗位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企业实践、专业实训中,提前和实习企业做好沟通与联动,强化电商专业工匠精神的要求。如电商学生专业实训期间,结合电商相关岗位内容,分析岗位胜任模型,提取关键胜任能力指标,依据企业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领悟工匠精神,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为了解实习情况和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期对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总结会,交流实习成果,深刻领会电商专业工匠精神的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技能比赛、省市技能大赛,树立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和价值观,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于比赛训练的全过程。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参加“未来工匠说”演讲比赛时,引导学生联系时事,在了解金融专业工匠故事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学习工匠事迹的感悟,以及今后树立理想、锤炼技能、养成职业精神、走技能报国之路的具体做法,深入体验金融专业工匠精神的要义。

以实地参观、实习实训、技能比赛为载体,建立工匠精神与生活、职场情境之间的联系,注重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知识、技能、素养齐头并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交流,跨学科备课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

以会计专业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对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寻求财经融合职业规划教育跨学科教学的设计点,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我校是以财经商贸为特色的中职学校,财经大类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为此,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职业规划融合会计教学,邀请会计专业教师教授职业规划相关课程,结合会计岗位特点,提炼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要求,将工匠精神与会计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思政教师与会计教师集体备课,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明确会计专业学生应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学生成长和职业规划的需要出发,利用校企合作资源,邀请会计行业专家与能工巧匠来校做职业规划类讲座、活动、实践课程;企业导师和会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协同开展“模拟公司”的合作教学;邀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学校技能节活动,担任会计实训项目、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项目评委;思政教师与会计教师共同设计活动,联合会计公司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辨识、防范、应对诈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社会人、职业人等角色加強理解,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教育贯穿思政和会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把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责任、诚信、专注与创新等工匠思想的熏陶,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成长为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复合型新型会计人才。

“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时代使命,只有把工匠精神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进一步升华和丰富学生的职业规划,把工匠精神落实到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里,推动职业规划与工匠精神同步发展,将中职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工匠,才能为企业、为社会输送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出更多支撑“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工匠中职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工匠神形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工匠赞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