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应用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4-05-26 21:43王文秀
婚育与健康 2024年9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急诊护理管理

王文秀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4例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采用常规急诊护理,风险组(n=94)采用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风险组的接诊到确诊时间及确诊到手术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风险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风险组存活患者的GCS、NIHSS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风险因素管理;急诊;危重;护理管理;临床不良事件;脑血管疾病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pplying risk factor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WANG Wenxiu

Xian Aerospace General Hospital, Xian, Shaanxi 710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factor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Methods:A total of 194 critically ill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n=100)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and the risk group (n=94) received emergency nursing based on risk factor management.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ime from reception to diagnosis and time from diagnosis to surgery in the risk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adverse ev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the risk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One month after discharge,the GCS,NIHSS and Barthel scores in the risk group of surviving patient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surviving patients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risk factor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Risk factor managem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Critically ill; Nursing management; Clinical adverse event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臨床上,急诊危重患者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患者,涉及脑出血、脑瘤、脑积水、脑外伤等,具有病情凶险、起病急骤、后遗症危害性大等特点[1]。对于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主要急救目标就是抢救可逆性损伤组织,早期快速挽救濒死脑组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为此,从接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3]。护理风险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乃至突然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中防范护理风险,是当前护理工作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4]。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原因引起的护理风险占50%以上,主要在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操作不当或者护理能力不足等造成的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向不良的方向变化[5-6]。风险因素管理手段和强力有效的救治措施所构成的整体抢救流程,能充分预测患者病情,从而在有限的救治时间窗内完成复杂的分诊、抢救、转送等连续工作流程[7]。本文具体探讨了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8月—2023年2月,选择医院收治的194例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12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13分;均为首次发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痴呆病史或聋哑人;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风险组9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接到120急诊电话后,医院安排出诊,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检查、明确治疗方案及实施治疗等。

风险组:采用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急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风险因素管理小组,包括科室主任1名、责任护士2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2名、心理咨询师1名。科室主任、护士长监督风险因素护理管理措施的正确执行。责任护士、专科护士负责收集研究期间所有数据资料并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心理咨询师主要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健康指导。(2)改善护理流程:以时间为横轴,以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接诊、现场急救、转运、入院检查、入院诊断、入院治疗等手段为纵轴,按照有效性、时效性、安全性的原则,护理人员在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急诊、分诊、接诊路径内进行标准化的护理操作。(3)积极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在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要求心理咨询师每天和患者家属面谈沟通约30min,使患者家属保持情绪稳定,使得患者更加配合诊治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急诊效果:记录风险组与对照组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手术时间。(2)记录风险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的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包括死亡、休克、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3)记录风险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预后恢复情况,主要进行GCS、NIHSS和Barthel评分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效果对比

风险组的接诊到确诊时间及确诊到手术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主要临床不良事件比较

风险组住院期间的死亡、休克、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3 两组GCS、NIHSS及Barthel评分对比

出院后1个月,风险组存活患者的GCS、NIHSS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为急诊危重患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存活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容易出现护理风险问题[8]。有研究表明,引发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病情因素、患者或患者家属个人失误因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医院管理问题等[9]。本研究显示,风险组的接诊到确诊时间及确诊到手术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可缩短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时间及确诊到手术时间。在常规急诊护理中,存在缺乏突发状况处置预案、护理时间过长、部門协调能力差等不足。在风险因素管理中,其建立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手段为纵轴的脑血管疾病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护理路径,使风险因素管理小组能够以无缝连接的方式进行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措施的实施畅通性,使急诊时间缩短至最短[10]。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护理风险流程认为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未知或已知的护理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康复。在实际风险因素管理过程中,本次研究确立了一体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可降低风险因素管理中的随意性和风险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11]。本研究显示,风险组住院期间的死亡、休克、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风险组存活患者的GCS、NIHSS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可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从机制上分析,风险因素管理构成了一种多专业协同的医疗服务计划,可以帮助和引导护理人员实施流程化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且风险因素管理的实施使得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也让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12]。但是,本次研究没有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患者的基础病情进行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可缩短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时间及确诊到手术时间,也可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急诊护理管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