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时代危局中的清官样本(中)

2024-05-26 16:03曾勋
廉政瞭望 2024年5期
关键词:林则徐道光

曾勋

治水赈灾,关心民瘼

古城开封城北,黄河大堤处,有一处月牙形的堤坝,当地人说,这堤坝如同一张弓有力拱卫着黄河堤防,守护开封人民已经两百多年了。

站在堤坝上,可望不远处的黄河滔滔东逝,面前的广场上,一尊接近9米的林则徐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着。

这座堤坝叫林公堤。时间拨回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肆虐的洪水汹涌而来,黄河祥符上汛三十一堡(今开封市水稻乡张湾村)决口80多丈,苏、豫、皖等省份约计8府45州县受灾。当时,在抗灾过程中,开封市内的望楼、城垛、校场、贡院经房、号房等标志性建筑被毁,一场浩劫正在威胁百姓的生命安全与城池的基础设施。

后来成书的《汴梁水灾纪略》详细地记载了这次特大洪灾:“四郊居民淹毙者十之四五。附堤居者皆奔赴堤上,多半不及携带衣粮。其他村落,或升屋聚号,或攀树哀鸣,往往数日不得饮食,无人拯救,饿死树上。”还有人记载了当时“水面浮尸如乱麻”的惨状。

时任河南巡抚牛鉴见水已灌城,堵决口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没有,可不堵决口,灾情将更为严重,还会继续往东南蔓延。进退两难之际,道光皇帝命军机大臣王鼎为总理河务,负责救灾赈灾事宜,王鼎力荐有治水经验的林则徐协助。道光皇帝立即下特令,让“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林则徐在遣戍伊犁途中,刚抵达扬州,就接到道光皇帝的命令,要他去祥符河工地“效力赎罪”。?

林则徐接到江苏巡抚程劼采转递的道光皇帝谕旨后,写下七律:“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他感慨国家多事之秋,英军在海上入侵作乱,又逢黄河洪灾漫延。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犹如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在人生的低谷时期,林则徐以百姓生命安全为重,快马加鞭地赶到开封。

林则徐来黄河边工地上察看水情,制定了堵口方案——修筑三道防洪大坝彻底堵上决口。王鼎按照堵口方案,急令官员组织灾民筹备秸料,调集人力动工兴筑正坝、上边坝和下边坝三道拦水坝,并开挖引河。

据《汴梁水灾纪略》记载,当时林则徐已年近花甲,且体弱多病,但他日夜奔波在工地上,现场指挥,督促进度,查验质量,“每日五鼓赴工督理,三更始旋寓所”。林则徐任劳任怨和亲力亲为的作风大大鼓舞了堵口复堤军民的士气,堵口工程加快了进度。

五个多月后,数万人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建设了从今马头村到小马圈村约15里长的防洪新堤,黄河决口成功合龙,洪水被驯服,被水围困8个月的开封城终于日出云开。防洪工程成功落地后,林则徐仍前往伊犁,王鼎等来送行的官民不能自已,泪如泉涌。

送别林则徐后,王鼎回到府内,悲愤交加,自缢身亡,以宗教式的殉道“尸谏”朝廷,希望道光皇帝有所悔悟。然而,相较于一个帝国捍卫自身统治的决心,一个人生命的消失是多么微不足道,纵使这个人是朝廷高官。

林则徐重修的这段黄河大堤,较决口前的旧堤向北推移了约两公里,离河道更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前进大堤”。但感念林则徐筑堤救城的功德,后人更愿意称之为“林公堤”。

鳌峰书院多次重建,当年林则徐曾在鳌峰书院读书,图为鳌峰书院旧址。

修筑大堤时林则徐身处逆境,他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宠辱皆忘,功成后他从开封继续西行,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怀诗句。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怎么能因为有祸就躲避、因为有福就上前迎受?他心中有不平和悲愤,但与个人得失相比,百姓的安稳、国家的富强,才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

“苟利”一词,出自《左传》。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诽谤,子产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传统士大夫为社稷的献身精神,在林则徐那里也得以传承。每到一个地方,林则徐都以社稷和黎民百姓利益为重,可谓“清官有为”的典范。拿治水一事来说,几乎是考验每一名地方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管是与同时代抑或前朝官员对比,林则徐都是佼佼者。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西为高原,东为海洋,江河东逝,这样的地势与太平洋的季风气候,导致疆域降水在时空分布上严重不均。人们“逐水草而居”,长江、黄河流域又是人口聚集区,每年的洪災给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上古典籍《尚书》记载的大禹治水,便是先民早期的治水事迹。大禹治水的文化价值还在于他滋生了以天下为公的文明理念,后世评价贤君良臣、清官廉吏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不是治住了洪水,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笔者曾造访广东省肇庆市,当年,北宋名臣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期间,他治理西江水患,又围堰造地、掘井取水,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的雏形。

林则徐尊崇的于谦同样是治水功勋。西湖于谦祠的庭院正中置有一头“镇河铁犀”,这是于谦任河南巡抚治理黄河时铸造的镇河之宝,后人仿造后置于祠堂,以示对他的感恩与怀念。

林则徐的治理水患固然借鉴了前贤的精神与做法,但是,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治水方面有着更多新的实践和探索。为官30余年,治水几乎伴随着林则徐的整个为官生涯。他在各地担任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从北方的海河到南方的珠江,从东南的太湖流域到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都遍布着他的治水足迹。

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26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相当于中央的秘书处,职掌论撰文史的工作。由于清朝的特殊性,翰林院还承担着满汉文史材料互译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满汉文臣交流融合的机构。由于满汉文化的冲突日益严重,翰林院曾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撤销,直到康熙九年(1670年)才重新设立。

林则徐在翰林院任职期间,经常参加宣南诗社,这是南方出身的小京官组织的一个文学团体。有一种说话是,他在这里结交了龚自珍、魏源、陶澍等人。由于之前林则徐曾受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过书记,做起文书工作来得心应手。他利用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努力学习满文,研究经世之学,探讨畿辅水利问题,等待实现济世匡时的愿望,也对漠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庸官庸吏嗤之以鼻。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对治理水灾一窍不通,导致水灾泛滥,死者甚众。林则徐不畏权势,不惧琦善满洲贵族背景,向嘉庆皇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他也因此受到满族众官僚的打压,一度对官场心生厌倦。

林则徐曾在守制期间疏浚福州西湖,图为福州西湖一景。

三年后的道光三年(1823年)初,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当年夏天,江苏全省遭遇洪灾,30多个州县无一幸免。林则徐多次到灾区视察、走访,提出并实施“禁囤积、广劝募、招商贾、赈饥者”的救灾措施。

治标还得治本,经过科学分析,林则徐找到了江南水灾的源头:太湖洪水出水道的吴淞江、黄浦江、娄江及白茆河多年泥沙淤积不通,要防止夏季洪灾,必须赶在冬春季节通浚三江一河。于是,他上奏疏浚三江一河水道,得到了批准后,三江一河疏浚工程同时开工。林则徐勤于职守,每天到工地监工,数百里的河道上劳作声鼎沸,疏浚工程完工时,一个噩耗从老家福州传来——母亲陈帙病逝。

按清制林则徐须回家守制三年。守制的第二年,地处黄、淮、运交汇处的高家堰十三堡和山盱六堡发生溃决,清廷命林则徐赴南河督工。沉浸在丧母悲痛中的林则徐,将“小孝于家”化为“大孝于国”,身穿素服,日夜兼程赶到高家堰,赤脚奔走于泥泞工地,督修险工,并坚持与抢险民兵在工地同吃同住,留下了“素服治堰”的佳话。

为了保证防洪大堤的工程质量,林则徐逐段勘察查验,并命人在条石上都凿出齿槽,用生铁铸成“铁锔”让条石与条石紧密黏合,每一块“铁锔”都刻上工匠的名字,这就是古代工程中的物勒工名,意思是,每个负责人要为自己工程段的质量终身负责。

在任江苏按察使期间,林则徐还积极澄清地方吏治,明察暗访,短短几个月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了十之八九。当时,他已经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开始下令江苏禁烟。

林则徐治水功绩有口皆碑,当时的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夸赞林则徐是真正在用心研究水利,而且“器识远大,处事精详”,道光皇帝深以为然,哪里出现大洪灾就把林则徐往哪里安。一个清官廉吏受到器重,除了朝廷相信其治理能力外,往往他还肩负着平治一地的重任,毕竟,灾变引发民变的事例不胜枚举,林则徐政声远扬,朝廷将一名清官派到灾区“救火”,自然更能取得民众信任,更易缓和民众与政府的对立。后来道光十一年(1831年)发生的一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时,道光皇帝亲降谕旨,让时任江宁布政使的林则徐晋升河东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林则徐推辞一番,道光皇帝态度强硬,表示你马上上任,不必来京汇报,“即赴新任,毋庸来京请训”。朝廷要林则徐去山东、河南治水不假,但真正要让他做的,是查办水利系统的“老虎”“苍蝇”。

据《清史稿》记载,彼时水利系统积弊已深,贪官中饱已成积习。国家支付的治河款项巨大,却收效甚微,河督等官员雁过拔毛,真正花在工程上的钱少之又少。林则徐的前任多被排挤走人,最近的一任叫严烺,也是治水专家,因河工舞弊失察被降三品顶戴,镌四级留任。河道总督品级一般为从一品或正二品,严烺好歹保住了官位。道光皇帝思来想去,决定派出“杀手锏”去彻底澄清山东、河南水利系统的政治生态。于是,林则徐出马了。

林则徐刚上任,正值冬天,河水水位低,适于搞河工,疏通漕运,他还令山东、河南两省黄河地段属吏防备黄河上游的积冰冲击堤岸。林则徐冒着严寒到河边检验料垛(用高粱秆子、杨柳枝和泥土混合而做成的垛子,用于抗洪堵口),发现不少料垛偷工减料。他严查责任人,全部依法处理,还将一些玩忽职守致使料垛失火的官吏严惩。

在检查中,林则徐發现主簿徐恂督工监督责任不到位,河床挖得深浅不均,与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林则徐摘了他的官帽,责令他重新督工展宽,看最终整改效果决定其去留。一时,水利系统徇私舞弊、河员欺上瞒下的坏风气得以扭转,“群吏公牍,不能以虚词进。风气为之一变。”连道光皇帝都称赞林则徐,说“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除了实践,林则徐在水利理论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他潜心研究历代治水方面的论著及奏章,花费了半生的精力撰写出《北直水利书》(后被改编为《畿辅水利议》),提出了诸如防重于治、保持水土等水利思想,仍然值得今人借鉴。这本书还论证了北方土质可种水稻,以解决南粮北调的老大难问题,根除运粮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笔者在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的“海纳厅”门柱看到一副木刻楹联:“为政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上款为“程恩泽赠林则徐联句”,下款为“壬戌孟冬朱棠溪书于福州”。纪念馆的管理人员介绍,这副楹联是1982年林则徐纪念馆建馆时,福州籍书法家朱棠溪题写,原文则为林则徐的同科进士好友程恩泽赠予林则徐的。

“如今这副经典楹联已然作为林则徐精神核心内涵之一,高悬于林文忠公祠海纳厅,?向五湖四海来瞻仰、了解林则徐的观众默默诉说着百年前的‘真。”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研究人员林江说,“为政以廉为首、以德为要、以真为实,如此方能真心实意做到‘爱民如保赤子,才能在心中永葆‘体会入微的为民思想。”

猜你喜欢
林则徐道光
《林则徐》
一道光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极光——不只是极美的一道光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