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4-05-26 15:49葛星星任重威
党史文苑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融合

葛星星 任重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了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这一文化传承不仅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更是培育新时代杰出人才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认同并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充实思政教育内涵,丰富高校德育内容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基石作用,并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塑造能够胜任民族复兴使命的新时代人才,同时培育出全面发展且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难能可贵的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持的思想建設、行为规范以及精神品质培养的理念,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二者相辅相成。

(二)提振学生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力量

中国深厚而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为当代文化教育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养分。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我们应当深入探索并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教师们承担着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并积极传承这一传统的重要责任,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仍然闪耀光芒,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魅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并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自觉地传承和赓续文化基因。这将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三)铸就学子使命担当,培育时代责任情怀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为我们带来了信息获取的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汇与冲击。这种冲击对所有人,特别是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对信息高度敏感的时期,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多样的思潮、观念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这种融合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种文化冲击,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还能够引导其树立对中国和世界的正确认知,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导向

(一)政治引领原则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纲领。通过深入研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对政治的认同感,并培育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将学生塑造成为怀揣理想、恪守道德规范、有文化素养且遵守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二)科学融合原则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要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律,根据学生思政学习的发展特点,精心选择易于理解和吸收的传统文化内容。要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和计划,制定科学、系统的融合方案。

(三)创新发展原则

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打造新颖、有趣的思政课程,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实效优化原则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要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和思政功效得以充分发挥。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教材亟待完善,强化传统文化融入

当前思政课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涵盖尚显不足,未能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教学的基础,教材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难以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同时,部分高校在课程改革上进展缓慢,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为丰富思政课程内涵,促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我们亟需对课程体系和教材进行改进,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二)教师素养有待提升,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负责传授知识、思想、真理,还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生命、人格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一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尚显肤浅,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文学素养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限制了他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提升教师素养成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需创新,增强教育效果

思政教育常因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部分思政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刻板地传授教材内容,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偏见,进而滋生抵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并关注当下和时代发展,使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与时俱进。

(四)教育合力需加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当前,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现阶段仍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领域,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动的广泛教育网络。由于这种局限性,教育的传播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健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课程体系

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健全的融合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应以精心编写的教材为基石,确保文化内容与思政内容相互辉映,共同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时,我们应深入挖掘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教学的有力抓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灵活地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既能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更加活跃的思政教育氛围,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

(二)强化教师的培养与选拔机制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如同引路人,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思想道路。然而,目前思政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和素养重视不够。这导致部分教师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时感到困难,难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需对教师培养与选拔机制进行全面审视和必要调整。首要之务是将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纳入选拔的关键考量范畴,以此确保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更具备深刻的思政洞察能力。同时,高校应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座谈等方式,可以不断拓宽教师知识视野,加深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活动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和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实践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深文化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现有思政教育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积极与当地历史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博物馆红色场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组织参观展览、红色文物鉴赏、专题讲座等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元素灵活穿插于思政课堂,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无形中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领悟。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革命纪念日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中秋诗会、红色故事宣讲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N].人民日報,2013-03-03(2).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1).

[4]刘透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困境和策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6):70-74.

[5]王丽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评《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2):262-263.

[6]于林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3):152-155.

(作者葛星星、任重威单位均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