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阮啸仙人物主题教育为例

2024-05-26 23:15郑灿玲朱小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英模红色育人

■ 郑灿玲,朱小芳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河源 5175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口,见微知著地展开思想启迪?如何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深度解读并切实到育人阵地,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成长、素质提升紧密结合?如何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构筑有特色、有亮点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这些问题历来是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日常学生工作特点,以红色人物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尝试探索将红色英模精神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真人实事为思政教材,树立一个灵魂核心,构造一个育人体系,形成一项长效机制,力求推动思政工作更具生动化,更有感召力。同时,提质增效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营造崇尚英模的良好氛围与优良传统,永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鼓舞、激励时代新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建党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艰苦奋斗,铸就了无数的红色英模人物,凝聚成红色精神谱系,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源源不断的灵感题材。红色英模人物是光辉历史的缩影,是青少年立志成才的示范引领,虽常作为思政教育题材,但在日常实践中容易陷入以下困境。

(一)学习内化和迁移提升的效度不足

对于红色英模人物的学习教育,通常的学习方式只局限于听故事、看简介、观展览,学习内容只停留在人物背景、生平轨迹,对其所呈现的精神品质略有耳闻,对人物身上所呈现的精神内涵未能逐步解读、全面掌握、认真体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没有进一步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矛盾、现实冲突,无法体会特定环境下的问题和诉求。在红色英模人物的选择上,也容易舍近求远,忽略出身本土的人物对象,导致联系弱化,人物形象缥缈。因此,大部分学生未能在英雄人物精神与个人的专业学习、职业成长、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确定结合点,无法学懂弄通,不能理解英模精神在当前时代的价值意义,更不知如何从中感受到精神共鸣。

(二)多元文化和错误价值观强烈碰撞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互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如西方敌对实力的渗透,崇尚自由与人权的“西式民主”、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都极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不同程度的侵蚀。大学生又正处于三观形成和完善的人生关键阶段,甄别信息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稍显稚嫩,需要加强思想引导,强化其对“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价值归属,对红色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对红色英模人物产生情感认同。

二、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本文以阮啸仙这一人物的主题教育为例,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若干重要抓手,梳理出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从而在以下几方面彰显意义。

(一)有利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将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知人论世,用好、用对、用足一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一个时代的印记,共同体会我们党的百年苦难辉煌,更具体、鲜明、形象地感悟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二)有利于活化地方红色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界的新热点。绿水青山是良好的灵感来源,人文故事是宝贵的思政教材,地方课程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物、遗址、遗迹等,更具有真实性和亲近度,是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革命年代的星星之火,燃遍了中华大地,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将专业学科背景与地域红色文化背景交融,有助于盘活地方文化资源,提升红色历史知晓度,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故事。

(三)有利于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思政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力,需日久天长的积累,良好的开端能为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开好头、起好步。从新生入学主题教育,到班团日常建设管理,再到职业生涯启航,将红色英模精神融入其中,选树专业前辈榜样典型,形成系列活动,润物细无声般浸润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得育人机制更加长效有为且根基稳固。

三、红色英模人物背景与精神内涵

(一)人物简介

阮啸仙,河源东源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位审计长、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始人、广东青年运动先驱、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1]。阮啸仙这一人物,是我党、我团在南粤地区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其大部分生平事迹与党、团历史上的关键事件正好重合相应,具有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和历史研究价值。学习啸仙精神,既是对党史、团史的回顾,体会党浴血奋战的革命之路、团后备军力量的历史定位,亦是重温党、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鼓舞广大青年学子追随时代号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向着伟大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2]。

(二)精神内涵

1.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

从早期组织广东五四运动,投身广东工人运动,到后期领导粤赣地区农民运动,特别是在白色恐怖之下穷困潦倒之际仍急切地寻找党组织,阮啸仙始终坚持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从《新青年》《社会主义史》等刊物中获得思想启迪,坚定革命信念和政治立场,阮啸仙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党的忠诚,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

2.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在组建和整顿广东青年团、担任中共首任仁化县委书记等阶段,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阮啸仙始终坚持在革命斗争第一线,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彰显了大是大非之前清醒的选择与坚持,是当代青年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精神榜样。

3.能上能下的宽广胸襟

阮啸仙的革命生涯,始终是扎根在国计民生之上的。发展农民运动,走家入户与农民兄弟结交朋友,组织“省港大罢工”,风里雨里与工人伙伴并肩同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待人亲和友善,深谙民众疾苦,在各个岗位职务上都体现出革命先辈的宽广胸襟和豁达胸怀。

4.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

在积极组织领导革命运动期间,阮啸仙还坚持调查研究,撰写《中国农民运动》等专著,主政中央审计工作期间竭力推进依法审计、重点审计、中心审计、公开审计、反腐审计,在苏联诊疗期间也仍笔耕不辍,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我党的审计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5.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

“挥笔落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青少年时期的阮啸仙立志发奋读书、改革社会,这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深深影响着他的一生,以民族独立为己任,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共历史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四、红色人物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目标

(一)融入思路

笔者所在的学院以财经类专业居多,围绕“思政+专业”思路,构建阮啸仙人物主题思政教育项目体系。该项目的思路有两条。一是构建“1+6”思政育人模式。聚焦1 个灵魂人物,拓展6 个教育抓手,以学生工作项目“财华工程”为依托,将阮啸仙精神融入学生党建引领、带动团建号召、助推骨干培养、贯穿主题教育、助力课程思政、鼓励学生实践,同时盘活乡村历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覆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保证项目的广度。二是遵循“知- 情- 意- 行”认知行为规律。在环节衔接中,注重逻辑顺序,先奠定基础认知,再凝聚情感共识,培养思维模式,最后回归行动实践,环节层层递进,保证项目的深度。双线各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交织形成稳定的思政育人网络。

(二)融入目标

始终围绕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育人方向,立足河源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院专业学科育人特色,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度解析英模人物的生平历程,将阮啸仙忠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品质,依托各个学生活动版块,逐渐渗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中,扩大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引领效应,及时扎实地为时代新人启智润心[3],形成对这位“专业同行”的仰慕之情,构建“以党建带思政、以思政促专业”的育人格局,彰显地方本土特色和院校专业亮点。

五、红色英模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引领学生党建启蒙,凝聚认同感

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推进,特别注重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培根铸魂,凝聚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滋养[4]。基于阮啸仙这一人物,具有鲜明的红色底色,可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题材,打造红色系列课程。具体来说,将新生思政第一课以阮啸仙人物精神为主题开讲,落实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赴阮啸仙故居(全国审计干部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和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书记主题党课开到田间地头,宣讲阮啸仙领导广东早期工人运动、整顿广东团组织、协助改组国民党、创立仁化苏维埃政权、参与中共六大、领导赤色农暴和进行中央苏区的审计肃贪等事迹[5],以此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细,牢固树起红色旗帜,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二)带动班团组织建设,激发自豪感

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机制,以阮啸仙生平品格为素材,进行基层团员教育。组织学习中国青年运动史,感悟青年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激发爱国热情。响应团省委“活力在基层”活动号召,团支部成员前往河源市烈士陵园开展红色研学聆听革命先辈和专业同行的感人故事;举行阮啸仙主题团课,设置人物讨论话题,团员提前收集人物资料并分小组研读分享;进行水彩画接力,一笔一画重现阮啸仙当年工作场景;制作活动视频、梳理活动体会材料,加深对这一英模人物的整体认知。在优化活动形式的同时,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历史与时空的隔阂感逐渐消减,支部成员思想觉悟总体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

(三)助推学工骨干培养,提升荣誉感

学工骨干队伍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传播者,应当既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又能屈能伸灵活变通。以“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学生骨干训练营中,思想道德板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阮啸仙精神融入开营仪式、课程培训第一讲。另外,学生骨干每学年定期赴阮啸仙纪念馆开展浸润式学习考察,集体观看红色审计专题纪录片,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筑牢思想防线,也传承阮啸仙热爱群众、克己奉公、能上能下的精神[6],以人民的需要、同学的需要为出发点,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四)贯穿新生主题教育,构筑归属感

新生主题教育目的在于引导新生清晰认知“大学是什么、为何上大学、如何上大学”,完成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提高对财经专业的归属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尤其是要紧抓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在新生入学之际,将阮啸仙精神贯穿于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中。迎新现场设置阮啸仙生平展览,由专业学科带头人、志愿者进行导学讲解,向新生介绍新中国审计事业发展史、介绍红色审计制度先驱的故事。在“十个一”新生教育工程中,鼓励学生选树一位专业前辈楷模,使阮啸仙人物形象入脑入心,以便新生在成长手册中记载下入学初心与远大志向。

(五)优化课程思政建设,领略幸福感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中国高校全体教师的应尽职责。将课程育人渠道融入大学生思政格局中,推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更具体地践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组织教工党员赴阮啸仙故居考察学习、举行啸仙精神与审计素养专题研讨会等,从学科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一方面,回顾新中国审计制度的奠基历程,另一方面,熔铸阮啸仙审计工作精神中关于良知、责任、清廉、奉献的精神品格。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立项专业课程思政课改项目[7]。以师德精神层面的熏陶示范,激励财经学子秉承先驱遗愿,勤学真知识,苦练真本领,将学识扎根于中国大地,服务于南粤湾区,改善人民生活、助力党和国家现代化目标实现进程,领略青春在奋斗中实现价值的幸福体验。

(六)鼓励学生社会实践,收获成就感

组建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伍,以校区为中心,由内向外辐射,打造“1 小时志愿服务圈”,服务河源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连续两年赴河源市东源县义和镇下屯村开展“三下乡”服务活动,队员们到阮啸仙红军小学义教、阮啸仙故居义讲、阮啸仙故事义宣,电商助农直播带货,合称“三义一助”,利用知识赋能农业,将先烈故事、地方特产、乡村风光,通过互联网平台更直观地向世人呈现。在当年暑期社会实践电商助农直播中,在线观看量总数过万,喜爱量总数达4万余次。同学们用青年力量,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生命力,在帮助地方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实现了青春意义与人生价值。

六、结论与展望

学习永无止境,育人久久为功。本文所呈现的阮啸仙主题红色英模人物思政教育体系,是基于时代需要、立足地方资源、结合专业教育的探索模式,虽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需继续历经时间沉淀和实践打磨,结合新媒体技术、新宣传平台,不断拓实、拓宽、拓深,营造校园红色英模人物文化微空间,打造更成熟系统、兼具地方元素和高校特色的思政工作新品牌。红色英模人物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继续发挥红色英模在当代社会的思想引领价值,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猜你喜欢
英模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弘扬英模精神 勇于担当作为
红色在哪里?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五老"进校讲"双百"英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