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与包容
——浅析老子哲学辩证思维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自愈力习得的引导作用

2024-05-26 23: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躺平老子心理

■ 唐 鑫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老子辩证思维阐释了事物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和内在动力,强调了平衡、和谐、自然的重要性。“接受”与“包容”是老子哲学辩证思维的一种逻辑延伸,涵养这种精神品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成长道路中的失败与磨难,坦然面对学习、生活、感情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一方面是提醒人们身处顺境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另一方面则是告诉人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接受缺陷和不完美,接受生命进程中一切不确定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追求完美是大众的期望,而坦然接受不完美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而这也是一个人心理自愈力习得的关键。

一、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

(一)老子对于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见解

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道,包含了自然之道、社会之道、处事立身之道三个层面。《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在全篇中承上启下,集中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集中阐释了老子对于“道”即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中的辩证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终将会向其对立面转变,而这种转变过程不是疾风骤雨的突变,而是温和微妙的转化。由原义还可推出:一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皆包含着正反(阴阳)对立的两面,正反双方互为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正反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比如好与坏、善与恶、爱与恨、冷与暖、得与失、成与败等。若要相对长久保持事物的某一状态,就一定要有包容其对立面的能力,否则将更快向其对立面发生转变。例如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和盈利,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这就要求企业除了产出优质产品以外还要优待员工,同时不断地回馈社会。又如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说:“平生长进皆在受挫受辱之时”,一个人要收获成长和进步也必将经历挫折和历练。

(二)老子哲学辩证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相隔千年,老子对于“道”的见解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在某些角度不谋而合。第一,唯物辩证法同样指出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一切事物都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体组合而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且不断地向对立面发生转化,并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二,质量互变规律同样指出量变到质变总是由微小的变化累积而成,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1],所以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过程是缓慢的温和的。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要经过“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环环相扣的内容的前进和形式的复归。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肯定之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

(三)发现老子辩证观所包涵的关怀意识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观无疑是抽象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总结,但是学习和运用其中的道理,可以帮助人们在遭遇挫折处于人生低谷时进行自我疗愈并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在收获喜悦与人生高光时刻提醒人们保持克制与冷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一种接受和包容的处世思维,是面对成败得失应该采取的富有智慧的人生态度,老子告诉我们事物是永恒发展不断变化的,黑夜终将会过去,黎明终将会到来,反之亦然。一个人想要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以接受和包容的心境面对所有的人和事,也就是要有包容对立面的能力。以此视角看待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可以发现其所包含对世人的关怀意识。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同样的道理,曾国藩在《挺经》中也有“坚忍卓绝是成功之基,厚藏匿锐则如鼎之镇”的论述,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身处逆境应该学会韬光养晦,学会坚忍和等待,身处顺境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的大学生享受着社会安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然而同时也面对着新的困惑与迷茫,比如更大的学业压力和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随着“泛娱乐化”的趋势与自媒体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于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即时性终端或主动搜索知识经验,或被动接受各类热点资讯推送,虽然享受了极大的方便快捷,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和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可能使得尚未完全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逐渐失去理性思考、深度思考及辩证思考的能力,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陷入资本逻辑驱使下的消费主义、虚无主义及拜金主义等非正向价值观的陷阱,从而滋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疏解引导,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运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维来理解,如果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知识体量爆炸式增长,知识获取更加多元快捷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正面因素,那么作为对立统一的矛盾整体则必然包含着新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当前大学生新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总结当前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压力。根据统计,2023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 万人,同比增长82 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和研究生报考人数均持续上升,部分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甚至超过本科毕业生人数。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人数1890 人,而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7092 人,研究生数量比本科生多了三倍。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是否“贬值”暂且不谈,但是当前大学生除了应对各类考试、考证、论文、实习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外,确实还要面对来自升学和就业的持续性压力。其次,大学学习生活的节奏、学业发展的方向、职业选择和就业去向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来把握,大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与中学阶段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大学生发展路径较为多元,评价指标也更加多维,单纯的课业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不是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唯一指标,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来制定学习计划,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高效的分配使用。因此,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计划制定与落实能力也是大学生学业进步必须具备的要素,很多大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尚未转换,自身定位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自身较为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佳,进步与收获也不及预期,因此逐渐失去信心陷入迷茫,长时间的“无力感”也可能造成这些大学生情绪低落,乃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

(二)“泛娱乐化”。娱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适度理性的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当代大学生获得娱乐体验的途径更为多元和便捷。但是近年来,由于自媒体快速发展和自媒体平台间的激烈竞争,不少平台放松了对其发布内容的审核和限制,大量含有情色暴力、奢靡享乐、恶俗丑怪等不健康娱乐元素同时裹挟着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娱乐表演充斥各大自媒体平台,大量娱乐信息以炒红炒热娱乐卖点、迎合大众感官愉悦为目的,利用夸张、新奇、震撼的标题来吸引眼球,逐步挤压官方媒体和主流渠道新闻报道的空间,逐渐削弱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除此以外,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泛娱乐化”的环境当中,容易滋生不劳而获、自我放纵、享乐为先等非正向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在娱乐美梦与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很强的心理落差,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躺平”主义。近年来“躺平”作为爆火热词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伴随“躺平”出现的还有“摸鱼”“内卷”“996”“007”“社畜”等热门词汇。一些学者认为“躺平”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日本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流行的“宅文化”,由于当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严重、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很多年轻人认为无论怎样努力和奋斗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处境,更不可能通过辛苦工作来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内心时刻充满着“无力感”。而日本发达的游戏和动漫产业又刚好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在日本青年群体中开始流行一种低欲望、低消费和“宅”的生活方式。我国大学生“躺平”现象与日本低欲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质量增长,社会长期保持繁荣和稳定,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激励着每一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大学生暂时的“躺平”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天生懒惰和对未来丧失信心的悲观主义者,大部分人只是遭遇了挫折,在情绪低落时寻求一段时间的自我疗愈和心理上的缓冲,可以视为再出发前的“休整”和“加油”。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行为上“躺平”的大学生,在看到同龄人依旧不懈努力奋斗并取得进步时,他们会因此产生一种负罪感和挫败感,而内心又没有足够的力量使他们重新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此类学生实际上从内心中渴望变得优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是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失去信心,如果不及时给予鼓励和关怀,他们容易陷入遇挫失去信心—焦虑的“躺平”—负罪感挫败感增加的恶性循环当中。长此以往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三、老子辩证观为导向的心理自愈力习得路径

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时通过与朋辈、老师、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倾诉都可以得到缓解。对于心理自愈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在短暂的情绪波动后,就坦然接受当前的失利,正面应对问题,然后心平气和的做好当下的事请,反省自身并吸取教训。他们在经历挫折后往往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这种心理自愈力究其本质也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具体习得路径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国学经典、体会古圣先贤的哲学智慧。非哲学课教师在其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尝试用辩证思维分析解决该学科的一些专业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车辆工程专业在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时必然会遇到乘员舱侵入量控制和车身材料变形吸能这一对互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般乘用车车身结构强度取决于高强度钢使用比例和结构设计,车身强度太弱碰撞造成的侵入量较大会直接压缩乘员生存空间,车身强度太强材料形变吸能受限,碰撞后加速度冲击会对成员造成间接伤害。运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维,通过大量实验并积累数据,在侵入量和加速度冲击这一对矛盾中找到微妙的“平衡点”,便可以达到两者兼备的目的。除此以外,高校应该设置一些哲学类选修课,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使大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老子哲学思想,举一反三的运用老子辩证思维,使大学生习得心理自愈力所需的理论基础。

(二)校园文化宣传阵地

校园文化宣传阵地作为大学生接收资讯、开拓眼界、放松身心、文化熏陶、价值观培育的主流渠道,高校应该不断丰富和创新其输出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身吸引力,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正向引导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校园广播中增设老子哲学经典诵读栏目、举办老子哲学沙龙、组织老子经典晨读社等学习型文化阵地,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将老子哲学智慧浸润入心。除此以外,学校应该利用好官方自媒体的宣传渠道。学校官媒应该学习借鉴娱乐自媒体的引流方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更加趣味生动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学习老子哲学思想。例如,在学校抖音、微信视频号、学校微博等官方账号增设“老子哲学小故事”或“老子智慧小课堂”为主题的特色板块,然后通过邀请专家教授录制短视频和微课,师生团队创作动画短片或拍摄微电影、主题情景剧等方式来更新和推送。加强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对于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校园文化宣传阵地主渠道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运用老子辩证思维,对于大学生心理自愈力的养成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关心关怀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辅导员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日常谈心谈话、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特定环境下的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主要起到前期预防、过程跟踪和后期关注的作用[3],其角色定位更加倾向于“关怀”或“疏导”而非“治疗”。辅导员在履行心理健康教育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因此辅导员应该首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尝试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更快与学生建立信任拉近距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此来提高工作实效。阅读老子哲学经典,学习和运用老子辩证思维,在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时可以给予辅导员更加多元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视角,除此以外,老子哲学中的一些经典论述也可以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启发性的沟通素材,在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到旁征博引的作用。例如,在大学生遭遇挫败情绪低落时,可以引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论述,阐述其中的道理,引导他们在困境中学会坚忍和等待,不抛弃不放弃,困顿时光正是自身成长进步的机会。又或在大学生内心迷茫对目标失去信心时,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论述,鼓励他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做好当下每件事走好当下每一步,量变引起质变,成功必然会到来。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愈力习得的关键就是涵养“接受”与“包容”的精神品质,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同时也需要经验和阅历的不断累积,而老子哲学辩证思维可以作为大学生直面挫折和自我疗愈的逻辑起点,在困境中支撑着大学生永不放弃不断向前。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相比追求完美者,接受不完美往往需要更加强大的内心力量和持之以恒的自我修炼。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前进中体验着波涛与沉浮。平静往往是暂时的,起伏无定才是常态。圆满和得意往往是暂时的,遗憾和不如意才是常态,接受与包容并非是对问题得过且过,而是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既要追求学业上的成长和进步,不断发现和改善自身的缺点和短板,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身边的每个人,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认识生活、面对生活、体验生活。

猜你喜欢
躺平老子心理
不要让“躺平”心态蔓延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躺平 花香自来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心理感受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