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的生本课堂教学案例

2024-05-25 01:01刘红芳
科学导报 2024年2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触角爬山虎

刘红芳

  【案例呈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围绕“细致的观察”编排,有《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1.小组读课文,体会交流。

2.交流

师:请大家关注这个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写出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作者一定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生:可以捕捉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很明显,“长叶柄的地方”和“反面”“枝状”是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我们了解到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

师:对,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关键词语是句子中对表达内容或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這个词的意思懂了,句子的意思就会基本清楚了。

师:这是写脚的样子(板书:样子)样子像——蜗牛的触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颜色)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脚来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没有注意它的脚是怎么爬的呢?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第四自然段,生读)

出示课件:老师也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老师介绍得准确吗?(生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动词)

师:播放动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找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拉一下,其他同学配合)

生:作者用了“触”“变”“巴”“拉”“贴”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师:说到它的脚有力,同学们说一下文中还有哪里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有力?

生:“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生:这说明作者进行了仔细、连续地观察,而且动手拉了。

师:是呀,只要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案例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句子的内涵,即其隐含的意义、情感和思想,并非字面上的直接含义。这需要在理解句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体会。通过教材练习,我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句子含义就是要体会句子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感情和思想”的重要性,这是克服难题的第一步。其次,我教授学生体会句子的方法,因为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句子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体会。语文教材中的练习为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重要帮助。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体会句子含义的规律,掌握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和技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触角爬山虎
长触角小怪兽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夯实为侨服务机制 多方触角深入基层
爬山虎
试探着向硅谷伸出触角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