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伦春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荷塘月色》选材详略精当、结构清晰流畅、文眼设置巧妙、绘景细腻生动、叙描兼议见性情、语言清新典雅,是写景散文写作值得学习借鉴的典范作品。
写景散文一般会交代因何机缘到了何地,按何线路欣赏了何景,即通常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交代行踪,条理清晰地叙述过程、描写景色、抒发感情。在这方面,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个极好的范例,交代月夜游荷塘的行踪,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作者起笔写“心里颇不宁静”,因为在院子里乘凉,便想着“在这满月的光里”去荷塘走一走,看一看。这实际上是写月夜游荷塘的原因:心里不平静。于是作者踏上了夜游荷塘之旅,交代行踪是沿着荷塘走一条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在淡淡的月光下一路看荷塘四面的树,感觉这样独处很好,安心“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因为交代了夜游的行踪,沿着曲折的小煤屑路到了荷塘,于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先写月下荷塘之景,再写塘上月色之景,最后写荷塘四面之景。因为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引发了作者对江南采莲的旧俗与古人的采莲曲的联想与回味。作者一边走一边回味沉迷,不知不觉中,便回到了“自己的门前”。这样,作者月夜游荷塘的行踪交代得很清楚,出门:“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去荷塘:“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在荷塘:“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回家:“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写景散文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像《荷塘月色》一样将自己的行踪交代清楚,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写景散文一般会叙述赏景的过程与相关的趣事,会描写美景,会由趣事、美景引发议论、感慨,会因事、因景触发想象、联想,回忆与自己有关的往事,抚今怀古,追念历史人物,畅想美好未来等。写景散文会涉及众多材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形散”的特点。为此,必须有一个主旨将众多零散的材料统率起来,有机融合起来。《荷塘月色》能巧妙设置文眼,将众多材料融合起来,共同为表现主旨服务。
文中写了月夜乘凉、去荷塘路上的所见所思、背着手在路上踱着的心理感受、欣赏月下荷塘等三幅画面、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想象古人《采莲赋》《西洲曲》中采莲的热闹、嬉戏情景等众多材料,但让读者没有材料零散的感觉,因为作者开篇设置了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此统率全文材料。文章围绕文眼,多维度多侧面叙述、描写,充分揭示、强化鲜明的主旨。因为“不宁静”,所以月夜去荷塘“寻静”;在去荷塘的小煤屑路上,感觉淡淡的月光“很好”,独处荷塘“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得静”;采用定点观察法,依次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荷塘四面三幅优美的画面,这是夜游荷塘的沉迷陶醉,进一步“得静”;赏景中感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古人《采莲赋》描写的热闹、嬉戏的趣事“早已无福消受”,甚至对古人《西洲曲》描写的莲花“过人头”的美景也感觉遗憾,凡此种种,是“失静”;最后回到“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回归现实,依然“不宁静”。围绕文眼“不宁静”,依次写了寻静、得静、失静,主旨鲜明:表现作者淡淡的喜悦中有淡淡的哀愁,内心充满矛盾与彷徨,折射出作者对动乱现实的不满,对纷扰世俗生活的无奈,对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设置文眼明主旨的写法值得借鉴。
写景散文通常会凭借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诗意优美的语言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荷塘月色》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生动细腻地描写景物,富有浓郁的诗意画意。
文中第四段描写月下荷塘,依次描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五个点。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荷叶自然舒展的优美形态,化静为动,增强了荷叶的生机与灵动美。用重叠词“田田”“亭亭”“层层”描写荷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田田”写出荷叶盛密鲜碧、交错相连的特点;“亭亭”写荷叶出水的高耸修长的俊美形态;“层层”强化荷叶一层又一层的纵深感、立体感。描写荷花,用了拟人、博喻修辞,“袅娜”赋予荷花女子般柔美轻盈的体态美;“羞涩”赋予荷花女子般娇羞忸怩、局缩不伸、含苞待放的情态美;将荷花比喻为“明珠”“星星”,突出月下荷花晶莹闪亮与耀眼繁多的特点,荷花的优美形态能唤起读者诗意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荷香,运用通感修辞,以听觉的歌声写嗅觉的清香,表现荷香时浓时淡、似有若无、飘渺不定的特点,新颖贴切。描写荷波,用比喻“闪电”写叶子与花的“颤动”之快,用比喻“凝碧的波痕”写荷叶“密密地挨着”的静态,静中见动,动静结合,细腻传神,富有动态变化美。
第五段写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用“流水”比喻月光,用富表现力的动词“泻”描写月光照在叶子与花上的形态,化静为动,突出月光闪亮耀眼的特点,渲染环境的幽静;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浮”描绘水气与月色交织,薄雾轻柔、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朦胧形态,引人遐想。文中的绘景富有画面感、诗意美,美不胜收。
写景散文中绘景成分一般占有较大比重,会以叙事方式交代行踪,叙述赏景过程,但议论不可少。叙事、描写过程中恰当插入精练的议论,可以成为点睛之笔,更能显示作者真挚情感、真实性情。《荷塘月色》熟练运用了这种写法,叙议结合流露作者真性情,值得学习借鉴。
《荷塘月色》起笔就是一句议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一种复杂心境的表达,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缘于这种不宁静的心情,作者叙述自己月夜“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的寻常事件,叙事中有一句议论“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议论中流露出想要欣赏月下荷塘美景、排遣心中愁绪的热切愿望,折射出作者苦闷于现实纷扰世俗生活、向往美好新生活的真性情。在叙述“披了大衫”出门,踏上沿荷塘的曲折小煤屑路之后,有议论“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并在叙述“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之后,有议论“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叙述中的这两处议论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凄凉。叙述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在荷塘的曲折小路上的过程中,有议论“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议论中流露出作者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陶醉于眼前荷香月色美景的淡淡喜悦心境。文中在描写、叙事之中随机穿插的议论起到了抒发情感、流露性情的点睛作用,也深化了叙事、描写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叙描兼议见性情的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荷塘月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交代行踪结构清、设置文眼主旨明、生动绘景诗意浓、叙描兼议见性情的写法,并扎实训练运用,能切实提高学生写景散文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