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南 尹少丰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因素进行广泛研究,并就如何正确对待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
短跑是一项速度快、强度高的体能主导型竞技运动。当前,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训练的针对性不强,以及对柔韧素质、协调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等。因此,本文对影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因素進行研究,希望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影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因素
1.1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短跑运动员所需的力量素质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快速力量耐力等。最大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现在,大都采用接近极限负荷来增强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但是最大力量训练可能在开始阶段对初学运动员的素质提高很明显;而水平越高的短跑运动员,提高就越困难,即使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也不一定有效。快速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核心。增强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不能仅在使用较轻负荷的情况下用快速度来练习。这是由于在高强度的刺激下,机体的肌肉组织只有肌纤维会产生应激,开始工作。而通过小负荷的快速练习虽然也能提高动作速度,但是对于快肌纤维的刺激很小。很多教练员对最大力量训练法还存在顾虑,担心使用最大力量训练会形成动力定型,使动作速度变慢。另外,结合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发现,短跑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特别是髋关节伸肌群的发展,直接制约着运动员奔跑时步幅的大小,这对于运动员爆发力、加速能力和保持绝对速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1.2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于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提高,要以良好的步幅和步频为基础,而短跑运动员步幅和步频的改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有研究指出,让受试者用较大强度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会发现腿肌中慢肌纤维内糖原先出现空竭,当持续工作至慢肌纤维中没有糖原时,快肌纤维中仍保留有相当数量的糖原。若进行很大强度的运动时,则快肌纤维中的糖原先消耗到空竭。由此表明快肌与慢肌在不同肌肉工作中各自参与程度不同。遗传学研究表明,快肌、慢肌纤维的比例有着高度遗传性,虽然几乎不能使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互相转化,但是可以通过训练使肌纤维所占的体积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训练有选择地增大快肌的体积,还能使未分化肌肉纤维发生转化。这表明,短跑力量训练的核心是速度力量,大负荷量训练是发展速度力量的基础,但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1.3 短跑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短跑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支撑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特征,它决定了运动器官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活动程度。良好的柔韧性对于短跑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完成技术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短跑速度的两个因素是步频和步幅,而提高短跑速度只有两个途径,即加快步频和增大步幅。步频和步幅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但步频的发展有着特定的年龄阶段,因此,短跑运动员可以通过在青少年时期提高柔韧素质,进而提高速度。另外,运动员关节部位柔韧性的改善,可以增强机体关节周边肌肉组织的弹性和张力,而较强的肌肉弹性和张力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能力储备。
1.4 短跑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短跑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控制的支配和调节状况。协调能力对于短跑技术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强,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把握技术动作的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的节奏等,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从这个方面来讲,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是提高训练质量的保证。同时,短跑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其他素质的发展。短跑运动员通过不同负荷的力量训练,改善肌肉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性,这些组织之间内部协调性的改善又可以快速活化相当数量的肌纤维运动单位,促进协同肌和对抗肌之间的互动,保障肌肉在运动时从紧张到放松再到紧张的有序变化。
2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有效策略
2.1 应重视髋关节肌群的训练
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与髋关节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短跑运动员要重视髋关节肌群的练习。同时,在增强屈大腿肌群力量的过程中,髂腰肌的力量增强是核心。髋关节在跑的动作中主要表现为屈髋和伸髋。伸髋动作是增大步幅的有效方法。使大腿屈的肌肉除髂腰肌外,还有股直肌、缝腱肌、阔筋膜张肌和耻肌,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跑动中,髂腰肌是伸髋的唯一肌肉,它的作用是可以使短跑运动员奔跑的步幅增大。
2.2 将大负荷力量与速度训练结合起来
速度力量的增强要建立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这就要求速度和力量训练必须很好地结合进行。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素质,具有力量和速度的综合特征。在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中,既要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又要增强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水平。所以,速度训练应符合短跑爆发性用力的特征,进行高强度训练。
2.3 加强柔韧素质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要结合短跑运动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使运动员全身的肌肉、韧带都得到拉伸,重点增强跟腱、腓肠肌、腘绳肌群、双肩、髋部等身体部位的柔韧性,使主要发力肌群的韧性得到发展。由于协调能力更多涉及神经系统,其训练效果短时间内并不十分明显,在训练时要坚持高强度、持续性的原则,可以涉及身体多个运动环节的动作,或者是通过左右不对称的动作进行练习。
3 结语
尽管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通过后天的科学训练,还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在短跑运动中将身体各项机能充分发挥。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综合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要正确处理好最大力量训练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又要重视柔韧素质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只有采用多种速度训练模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 杨来熊. 结合现代技术对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分析[J]. 运动,2016(2):37-38.
[2] 陈锦球. 影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几个关键问题[J]. 当代体育科技,2017(12):16-18.
[3] 尹少丰, 卓建南.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及其融合发展研究[J]. 武术研究,2023(1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