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4-05-25 15:41
广东蚕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封山封山育林林地

支 忠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生态监测和调查规划院舟曲调查队 甘肃甘南 7463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自然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等问题日益严峻,而封山育林成为全球范围内修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封山育林,不仅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还能有效建立顶级群落,提高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及光能利用率,从而优化林地生态系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封山育林还面临整体规划不合理、管理机制落后及生态建设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探讨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封山育林应用概述

1.1 封山育林的作用

1.1.1 促进生物多样性

封山育林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恢复策略,其通过限制人类活动,给予自然环境恢复和再生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有效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长。由于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具有内在的复原力,并且封山育林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和发展的环境。在封山的过程中,植物可以在没有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然修复和繁衍,动物种群得到恢复,生态位得到拓展,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交互作用得以增强。

封山育林提高了特定区域内的植被覆盖度,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吸引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回归,并为其提供了繁殖和栖息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因人为干预而减少的本土物种数量得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向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状态演变。这种多样性的增加不仅涵盖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了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这3 者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框架。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来入侵物种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因此,封山育林不仅对自然环境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1.1.2 提高光能利用率,强化林木生产力

封山育林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对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林木生产力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的光能利用率是指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效率。封山后,由于减少了人为干扰,林木和其他植被得以自然生长,光合作用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下植被层次变得更加丰富,这样多层次的植被结构能够在不同高度层次上捕捉和利用光能,极大地提高了生态系统对光能的总体吸收。树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自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光能,减少了光能的浪费,提高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的积累。其次,封山育林过程中的生态演替,会逐渐形成由耐阴性和耐光性物种共同构成的森林群落。耐阴植物能在较低光照条件下生长,有效利用树冠层间隙的散射光;耐光植物则能在强光条件下进行最大化光合作用。自然选择和适应过程最终提高了森林对光能的整体利用率。最后,随着森林内部环境的改善,如土壤肥力的增加、水分保持能力的提升等,林木的生长条件得到优化,从而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增强了林木生产力。健康成熟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高水平的净初级生产力,即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净光合产物总量,这是评价林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封山育林在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同时,也直接增强了林木的生产力,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

1.1.3 优化林地生态系统

封山育林政策通过暂停林地的商业性开发,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提供了条件。这种自然恢复过程优化了林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加健康和稳定。生态系统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伴随封山育林措施的实施,生态系统中的本土物种得到保护和复苏,抵御外来入侵物种的压力减小。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形成复杂而有弹性的食物网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改善土壤和水质。森林土壤因为有丰富的有机物覆盖和根系结构,能更好地固土和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土壤层次和肥力逐渐得到改善。同时,森林的滤水作用有助于维持水体的清洁,提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第三,碳固定与氧气产生。森林是重要的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封山育林能够增强森林的碳固定能力,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强林木生产力促进更多的氧气产生,对改善大气质量有正面效应。第四,调节微气候。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还有助于调节局部的微气候。树木可以降低地表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减少风速,形成更加适宜的生物生存环境。第五,强化生态服务功能。随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森林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休闲娱乐、教育科研、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这些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封山育林的方式

1.2.1 全封式封山育林

全封式封山育林是一种极为严格的自然保护措施,旨在为林地提供一个完全自然的恢复期。在实施全封式封山育林期间,所有形式的林业开发活动如伐木、放牧等都将被禁止,以确保林地得到最大程度的休养生息。这种方法多适用于生态环境敏感且重要的区域,特别是那些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该措施的实质是让森林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然演替过程恢复其原有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结构。这一过程包含原生种群的自然增长,入侵物种的自然抑制,土壤质量的逐渐改善以及水循环的稳定。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升森林的碳吸存能力,增强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栖息地[1]。

1.2.2 半封式封山育林

半封式封山育林是一种森林管理方式,其在严格的自然保护和社区森林利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均衡点。与全封式封山育林完全禁止人为干预不同,半封式封山育林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有限度的林下产品采集和森林利用活动,旨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在半封式封山育林的实践中,对森林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是受到控制的。例如,在生态敏感期或动植物繁殖季节,可能实行完全封山;而在其他时段,可以根据森林恢复情况和科学评估,允许有序采伐、采集林下产品或发展生态旅游等活动。半封式封山育林的优点是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利益,提高他们对森林可持续管理的积极性。

1.2.3 轮封式封山育林

轮封式封山育林是一种动态管理的林业恢复方法,其将林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块,每个区块在不同的年份进行轮流封山。此方法不仅可以平衡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需求,还可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在轮封式封山育林中,管理者会依据林地的具体条件和生态恢复目标,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轮封计划,通常包括封山的时序、封山的周期以及在非封山期间可进行的活动类型和强度。例如,某个区块可能在前5 年内完全封山以恢复生态系统,接下来的5 年内实行有限度的林下产品采集或者生态旅游活动,之后再次进入封山期。

轮封式封山育林的主要优点:一是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期轮换封山区块,可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持续的休养生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二是合理安排封山和开放的时间,使当地居民可以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的前提下,利用林地资源获得经济收益[2]。三是灵活的管理,根据林地的实际恢复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管理者可以调整封山的时间和策略,进行适应性管理。

2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2.1 因地制宜,明确地方封山育林生态建设目标

封山育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森林恢复和生态建设措施,其实施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地形、生物群落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方法也应有所差异。明确每个地方封山育林生态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地方封山育林目标应结合区域生态需求,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气候变化适应和碳汇增加等。同时,这些目标需要兼顾当地社区的生计需求和经济发展愿景,确保林业活动不仅有利于环境,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其次,在制定封山育林目标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科学研究数据、历史经验、社区意见和政策导向。动态管理原则要求封山育林目标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定期的环境监测、社会反馈和全球环境变化趋势进行调整。这种适应性管理策略,可以确保封山育林活动能够持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社会需求,最终达成长期的生态平衡和地区可持续发展[3]。

2.2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管理机制,平衡林业保护与生态建设关系

在封山育林过程中,平衡林业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是一项挑战,需要构建一个全面而高效的管理机制。可通过立法、政策制定、技术指导和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首先,应该制定一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要能够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的需求与社区发展的目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封山育林不仅是一项顶层的环境保护行动,还是一种融入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次,可以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管理体系,包括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当地居民等主体,共同监管封山育林的实施。这种参与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能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提升当地社区对封山育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再次,监督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4]。需要对封山育林的成效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估,并对管理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反馈和调整机制能够保障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并及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为提高封山育林的实施效果,必须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尤其是人才培养、科研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以确保封山育林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2.3 强化技术和保障资金投入,防范病虫害发生

在封山育林过程中,强化技术和保障资金投入对于防范和控制病虫害至关重要。首先,技术层面的强化需要引入高新监测技术,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侦测等,以便及时发现林区病虫害迹象并作出反应。还可以开发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综合虫害管理(IPM)策略,通过先进方法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5]。其次,资金层面的保障体现在为这些技术提供持续的财政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林业企业和相关机构投资病虫害预防和控制。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病虫害问题,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林业保护体系,抵御未来潜在的生态威胁。最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这些技术和利用资金,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林业工作队伍。通过对林业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在病虫害发生时迅速且有效地响应。

3 结语

封山育林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林业生态工程,其成功实施不仅需要政府、社区以及林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持续的支持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封山育林将继续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世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封山封山育林林地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学术环境治理也需要“封山”“休渔”
关于葫芦岛市实行封山禁牧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封山育林的重要意义及措施的探究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作用浅析
复杂条件下综采切眼支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