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萍,高 西
(1.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00;2.海河水利委员会综合管理中心,天津 300170)
2023 年,国务院集中出台了一批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以及提升能力的政策,其中包括15 项针对小微企业强化结构调整能力的实际行动。这些政策不仅强调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更多的是立足于稳增长稳预期和调结构强能力这两个方面。结构调整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财会监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引导小微企业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自身,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管理框架。
财政监督能够促使小微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强化财政监督对当前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强水利财会监督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推动水利财务监管工作的开展具备深远的引领作用。
内部控制是小微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小微企业可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财务监督有助于确保小微企业的收支预算得到实现,维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谨的制度约束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了小微企业的财产安全。以财会监督为抓手,对小微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会计行为进行全方位过程控制,科学防范各类财产安全风险。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小微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小微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其经济操作遵循法定准则和道德规范,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的高效性,同时也能维护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而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内部控制管理的五要素剖析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
小微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其内在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理架构,二是职能配置与责任划分,三是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三大要素共同构建了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框架。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存在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等问题。尤其是事业单位投资的小微企业通常治理结构单一、岗位设置不合理、缺少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等。
小微企业在运营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风险评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协助企业提早侦测并全面地剖析这些潜在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科学地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妥善策略,从而确保决策的合理性与前瞻性。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小微企业对于风险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不需要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也没有提前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和应对策略。发生超出小微企业风险承受度的事件时,容易出现慌乱决策或者无法及时决策的情况,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控制活动在小微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依据风险评估的输出,实施相匹配的管控策略。但在现实中,诸多小微企业控制活动设置不健全,往往存在忽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工作机制、内部授权审批流程不规范、财产保护不设专人负责也未建立管理制度、绩效考评控制和预算运营控制流于形式等问题。
小微企业在获取和分享与内部控制系统紧密关联的信息时,常常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处理和沟通策略。信息构成了沟通的核心,而沟通则作为传达和交流这些信息的关键途径。通过强化信息管理及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企业能够确保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推动高效的内部运营。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不重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重要性,管理层未能积极向员工传递重要性信息,员工面对问题也未能及时向领导反馈。闭塞的信息沟通链导致小微企业在诸多环节出现信息漏洞,严重时可能出现重要信息被盗的风险。
内部审查在小微企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确保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构建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察和评估。这种审查涵盖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常规监督,二是特别监督。现在大多数小微企业总是把开展专项监督摆在首位,只有在企业某一方面出现调整和变化的情况下,才侧重于执行精确对标的特别监察审核,但低估了日常监控在全局中的关键作用。对于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并没有将监督发挥实效。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运行有效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健全的职责划分机制对小微型企业实现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首要任务在于,决策层需深化对内部控制理念的理解,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刻领悟到构建内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所起的基石作用。其次,搭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将技术创新、资金管理等多方人才纳入董事会成员中,一方面相互牵制,另一方面能做出最优化的集体决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系统性、完整性的制度规范,通过简洁的工作流程图将工作形成的经验固化下来,将内部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点标注出来,促进小微企业持续改进、更快发展。
小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置等核心环节。首先要加强宣传培训,小微企业各业务环节工作人员要精准识别风险,这要求各环节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板块有清晰的认识。其次,需要进行前期的大量资料收集、风险过程分析、风险应急演练、后期成果凝炼等工作,做好数据的完整记录和审核。最后,通过各环节识别的风险点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流程图,重点关注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收支情况、采购存货管理、合同预算管理等环节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小微企业应该深化“信息+沟通”思维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搭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化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充分沟通日常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给管理层做重要决策时提供一定思路和参考。其次,小微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强化信息保护意识,建立重要信息、重要成果立项保护制度,将信息安全提升到财会监督的高度上,为企业建立“定制化”信息数据库,杜绝因信息泄露、沟通不畅造成重大损失。
小微企业在运营中必须强化对各项经济活动、财务管理和会计操作的日常监管。基于公司发展的独特需求,应构建一个责任清晰、职务分离且具有强效制约的内部财经监控体系及内部审计检查规程,以明确规定内部监督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边界,确保企业内部财经监控的主要责任得以落实。企业的内部监督单元应配置专业人员专注财经监督任务,全面监督公司的经济事务、财务行为以及会计文档的日常运行。同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提供详细的反馈,保证财经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效率和成果。
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确立长期发展目标,转变过去的经营理念,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小微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经营管理时,要充分意识到企业财会监督的中心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这对财会监督机制的有效掌握与运用,对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