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磊,单开进,章启兵
(1.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9;2.合肥市水务局,安徽 合肥 230071;3.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 蚌埠 233000)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靠大别山,全县总面积2348km2,境内有山区423.1km2、丘 陵1278km2、圩 区386.9km2、湖 泊260km2。庐江县现有中小型水库111 座,塘坝1.17万口,主要河流16 条,大小圩口154 个,机电排灌站517 处;大型灌区1 处,有效灌溉面积61.7 万亩;中型灌区16 处,其中,重点中型灌区3 处、一般中型灌区13 处,有效灌溉面积57 万亩;小型灌区及其他15.96 万亩。近年来庐江县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蓄、引、提、排、防、节的水利灌排体系。2021 年淠史杭灌区(庐江片区)被水利部命名为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庐江县境内既有山区也有丘陵区和圩区,地形地貌独特,且农业发展基础和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该县通过近5 年的实践探索,趟出了一条南方地区山区、丘陵区和圩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路子。
为解决重视不到位、工作合力难形成、政策配套不健全的问题,庐江县紧紧抓住“明责任、建制度、重示范”三个环节,使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为解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部门多、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庐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专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发改、水务、财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改革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安排,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推进会、培训会20 余次,做到月有报表、季有调度、年有考核,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建立工作台账、完善档案管理。
为确保与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有效衔接,庐江县形成了“1+N”配套政策体系。“1”为县政府出台《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改革内容、实施路径、部门联动、保障措施等方面综合谋篇布局,确保改革任务能量化、工作推进有抓手;“N”为县发改、财政、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跟进,协同配合,相继印发《关于核定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价格的通知》《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基础设施管护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细化工作内容、建立规范标准、明晰方法路子。
为探索解决改革重难点问题,建立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样本,2017 年庐江县争取上级资金6000 万元,率先在郭河镇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试点紧紧围绕构建更加完善的渠道灌溉排水工程体系和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创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展开。试点任务完成后,试点区实现“四省两增”的综合效益,即“省时省工省力省水”“增产增收”。经实地测算,平均每年减少灌溉1~2 次,单次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10 天减至5 天,仅此每年可节省人工4600 工日。试点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实施前的0.527 提高至0.671,亩均节省水76.7~89.5m3,年节水量369 万m3,高效经济作物增加20%,年增产粮食309 万kg,经济作物年增收200 万元,探索、提炼、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
为寻找农民增收减负与农村水利工程高质量运行的平衡点,解决过去因水价过低、用户不重视节水和基层水管单位运行管理费用不足的问题,庐江县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分类施策,综合考量,确定农业水价。
2017 年,庐江县出台《庐江县农业水价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水价核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以此核定试点区郭河镇农业水价,根据试点区实际运行情况,再结合16 个中型灌区的水价核算数据,综合水源条件、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农民收入等情况,形成《庐江县2021 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型灌区终端水价测算报告书》,最终明确全县农业水价改革终端水价,即舒庐干渠灌区和水库灌区农业用水终端基本水价为粮食作物0.09 元/立方米、经济作物0.10 元/立方米、养殖业0.11 元/立方米;圩区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0.02 元/立方米;提水泵站灌区末级渠系水价0.02元/立方米+分摊电费;其他面上小型灌区根据水源类型不同参照以上灌区的水价执行。为倒逼用水户节约用水,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明确超过定额不足20%的,超过部分按照基本水价的120%计收水费;超过定额20%~50%的,超过部分按照核定的基本水价的150%计收水费;超过定额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照核定的基本水价200%计收水费。
为改变过去用水多少与经济利益脱钩的问题,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庐江县创新工作举措,细化补贴和奖励各项措施。
1)精准补贴。明确补贴对象为各镇和园区用水合作社、承担工程运营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管水组织。补贴标准以年终综合评定结果为依据,评定为优秀的,按5 元/ 亩标准发放;评定为合格的,按2 元/ 亩标准发放;评定为不合格的,不予发放。补贴资金用于末级渠系设施维修养护费、各村放水员劳务费、灌溉用水动力费和用水管理小组运行费等农田水利日常管理维护支出,做到专款专用,台账公开,禁止挪用。
2)节水奖励。奖励对象为积极推广应用制度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等实现农业节水的用水主体,以及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从事节水宣传和节水管理与服务的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等。每年依据年初分解下达的年度用水指标作为节水计算基数。奖励标准:节约灌溉用水量低于节水基数20%(含20%)的,按每立方米执行水价的20%进行奖励;节约用水量高于节水基数20%的,按每立方米执行水价的40%进行奖励。
3)落实奖补资金。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来源为县级及以上财政补助,其中县级资金通过单列预算安排。县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根据对各主体(组织)申请和审核(考核)等具体情况,及时拨付资金。2020 年共落实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资金554.7 万元。
为解决用水计量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庐江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1)着力完善配套计量设施。为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求,庐江县整合各类涉农涉水建设项目,持续加密布设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目前舒庐灌区县管渠系上有量测水点600 处,干渠村界全部有计量点;中型灌区共新建配套量水设施54 处,其中全自动量测水设施10 处,建筑物量水11 处、以电折水32 处。
2)健全工程管护制度。试点期间,对全县111 座小水库、95 条中小河流堤防、271 座规模以下小水闸,以及19286 处小型水利设施,全面完成了发放产权证、使用证和签订管护责任书(两证一书)。通过细化管理责任、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基本形成了“国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由水管单位实行专业化管理,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由所属乡镇委托管理”的管护模式。此外,全县还成立了益民农业水利专业社等26 家水利专业合作组织。
为科学合理确定用水户水权、实施用水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破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难点课题,庐江县积极吸收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功县的经验做法,拿出了一套改革举措。
1)科学确立水权。首先,在试点区汇总不同水文年型农业灌溉实际用水量;再依据省市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核算不同水文年型试点区灌溉定额需水量;最后按照灌区种类、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将水量分配到用水户.通过三年的试点率定,试点区水量分配趋于合理。在试点区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县农业生产发展需求、节水技术应用、水源及灌溉条件等因素,通过前期准备、实地核算和专家评估,最终形成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溉用水定额和水权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全县大中型灌区全部颁发取水许可证,明确各灌区农业用水水权。各灌区依次将灌区明确的水权分配到各用水户,使用水户准确把握各自年度用水总量底数,真正树立精打细算用水的意识。
2)完善终端用水管理组织和各项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构建“村级农业用水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灌溉用水管理。用水管理小组由1 名村干任组长,主要负责监督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的使用分配,指导、监督和管理村集体农业用水工作;组员由1~2 名行政村放水员组成,主要负责本村改革面积内末级渠系的日常管护和检查、用水管理、水量控制和处理内部用水纠纷,并做好本村农户种植和灌溉用水、用电情况统计,超定额水费计收,以及申报节水奖励和补贴经费等工作,同时向农户宣传推广节水技术,培养用水户节水意识。
3)强化监督管理。县水务局和各乡镇是村级用水管理小组监督管理的主体,要求用水管理小组在村内公示维修养护内容以及超定额水费、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等改革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确保改革资金单独建账,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依托现有骨干水利工程,持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重点强化末级渠系建设,渠系渗漏明显减少。合理配置计量设施,确保计量手段实用,数据可信。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平台在用水户中大力宣传“水是商品”的观念,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的自觉性。改革实施后全县农业灌溉节水量达到3500 万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7 年的0.5162 提高到2021 年的0.56,节水成效明显。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改善了灌溉条件,为各类农作物充分灌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优化水价和精准补贴奖励机制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水的推广。改革实施以来,全县粮食年增产1200 万kg。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后,通过节水灌溉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对农村河道的污染,降低了农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减少了黑臭水体发生的概率,促进了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年减少总氮、总磷、化学需养量排放分别为52.2t、0.35t、53.7t。
庐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一些工作需不断完善和改进。如:如何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农业水权交易有效衔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如何整合上级及本级各种涉农涉水奖补资金,加大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的保障力度;如何针对末级斗农渠量测水设施的布置和精度不能满足精确计量要求,进一步增加末级渠系计量设施数量,提升计量设施的精准度;如何针对基层用水管理小组等水管队伍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等,还需要继续学习参考国内先进地区的做法,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