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典型人物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点
——以全国道德模范张志旺报道为例

2024-05-24 01:37边建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细节精神

边建军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做好新时代典型报道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有些典型人物报道,往往偏重于一种程式化的外在模式:形象刻画求“高”,文章块头求“大”,思想提炼求“深”,材料铺陈求“全”,由此导致有的典型人物报道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让受众产生典型人物高不可攀、不真实的隔膜感。因此,如何找准典型人物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点,通过典型报道既反映先进人物,又凸显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用时代的指南针把握人物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而这些典型人物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精神追求。典型人物报道是在写个体的人,其实更是在书写这个时代。只有将个体放在大时代中打量,个体才更具时代价值。这要求我们在写典型人物报道时,准确把握人物在时代中的坐标,把握典型人物与环境、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反映典型人物身上的时代特质,体现时代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张志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类提名奖。11月底,笔者接到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求对张志旺先进事迹迅速报道,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张志旺的感人事迹,注意提炼其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

一个典型人物之所以能被推出,一定是身上富有某种契合时代精神的特质。那么,这个特质是什么?这要求我们准确定位,用时代的坐标把握人物精神内核。如何定位?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采访张志旺之前,笔者试图从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他的报道素材——没有。通过冀州区委宣传部整理的2000字材料,算是对张志旺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从小处看,张志旺的身份是冀州区一名农民,是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从大处看,他是我们树立的道德模范。为什么树这个典型?他身上的时代性体现在哪里?他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如果没想清楚这一点,只是基于普通的人物创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人物在时代中的准确坐标。经过一番思考分析,发现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孝老爱亲的崇高美德、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

于是,笔者基本确定了稿件的基调:对张志旺这样的先进典型,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展示他的时代精神风貌,把时代特点和人物个性写出来,让读者切实感到事迹是可信的、人物是可亲的、行为是可敬的、典型是可学的。依据这个基调,笔者定下选材标准:一是作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选择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事例;二是从读者角度出发,选择最能打动、感动读者的事例。根据这一思路,谋篇布局,分为四个部分:参军入伍、艰苦创业、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每个部分开头,尽量采用能体现张志旺不同时期、不同主题、有闪光思想的话,让读者容易理清张志旺成长的脉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动和启发。

二、用深入细致的采访感知人物精神

如何让典型人物报道见人见事见精神,需要全面深入细致采访,最大限度置身于人物生活工作环境,设身处地体味、感悟人物,努力接近其精神世界。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凡是那些社会反响好、被同行称道的典型报道,无不是深挖细掘得来的。只有深入采访,舍得多花时间真正走进主人翁的心灵,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挖掘别人挖掘不到的故事和细节,才能从源头上增强典型报道的可读性,提升典型报道在媒体中的竞争力。以一种平常和纯净的心态客观地观察、记录、陈述事实,这是记者的职业本分。张志旺的事迹之前没有见诸报端,更没有翔实的现成材料,要写好这样的人物,似乎更加困难。这个时候,一颗平常心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代表许多普通读者的一名普通访者,有责任将最生动的事迹捕捉并表现出来。怎样把张志旺这个人物写活?怎样让这个典型树起来?没有与被访者充分接触与交流,这样的采访很难感动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难以打动读者。扎实的采访是报道成功的基础,而要完成扎实的采访,就必须让自己真正了解采访对象、典型人物的事迹。

笔者尽可能多地采访张志旺,与其在王明庄村的家里一起吃住,家长里短式地聊了许多,详细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点点滴滴,注重把他放在成长的环境里去把握、去审视。尽可能多地进行外围采访,先后辗转兰州、深圳、天津、石家庄等地,深入采访了他的领导、战友、学员、村民、亲属,历时7天。无论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抑或是八九岁的孩子,他们都讲述了张志旺的事迹,有的还哭了,笔者被深深震撼了。全程采访30余人,想了解的和读者可能关心的东西基本完成,获取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报道素材,形成文字材料3万余字,为写好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这次采写过程,想起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不到现场不写稿。”这看似常识,其实也是高标准,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到现场可能是一份“事倍功半”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但对于人物通讯来说,熟悉人物工作、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交代背景,更是提炼主题、写出特色的必要程序,因为只有生活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用生动鲜活的细节展现人物精神

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中,最能打动人的是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只有受到读者关注,新闻信息才是有效信息,才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在进行典型人物宣传时,注意从人所难为的事件中挖掘朴素美。

细节决定成败,对典型人物写作也是如此。特别在展示人物精神方面,用好细节,并挖掘出细节背后的东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彩的细节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节的刻画,典型人物的特点得以突出,从而更加显示出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加深受众的记忆深度。“望着30米高的原料堆,张志旺主动请缨,带着水管,拿着5米长的挠钩冲上原料堆。正值寒冬腊月,呵气成霜,水枪喷出的水淋在身上,转瞬成冰。手擦伤了、腿磕破了,他全然不顾,把生死置之度外。直至次日7时大火被彻底扑灭,张志旺才觉出浑身钻心的痛、透心的凉。”这段细节描写仿佛将我们带到了救火现场,将张志旺身上的军人崇高境界体现得淋漓尽致。“2016年2月4日傍晚,母亲突然发病,喘得厉害。张志旺求助120,医生建议在家观察,并教给他救护方法。为让母亲呼吸顺畅些,他整晚跪在床边,双手托着母亲的上半身,隔几分钟就变换一次位置。感觉母亲有痰时,他赶紧拍后背帮助咳痰,拿专用软管帮母亲把痰从喉咙里一点点吸出来,如此反复,直至次日清晨。”这“跪”“托”“换”“拍”“拿”连续几个动作细节的精当描写,将一位儿子伺候母亲的孝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写典型人物离不开人物的语言,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语,往往体现出他的精神风貌,反映出非同寻常的人物经历,展现出平凡而又伟大的追求。人物语言的渲染,关键是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把人物写活,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多让人物说话。在采写张志旺的过程中,笔者始终提醒自己,要让人物自己说话。“领导说连队训练需要我,我就留下来……”“只要能给娘治病,我什么都舍得!”“哥,你放心,嫂子的生活我来管,给她养老送终。”“一朝为军人,终身有军魂。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能丢掉。”“咱啥也不图,别人幸福了,我也感到幸福!”通过这些朴素的话语,营造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这些感人肺腑的个性化语言,使张志旺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结语:

笔者所有的努力,都试图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把一个真实的张志旺呈现给读者:展现出一个引人敬佩的、值得学习的人和他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的力量。2019年12月10日,近万字的长篇通讯《初心铸军魂》在《衡水日报》一版见报,并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达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中共衡水市委作出决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开展向张志旺同志学习活动。同时,稿件被各大网站转载,引起国家媒体高度关注,张志旺成为走向全国的先进典型,2021年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志旺的报道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细节精神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拿出精神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