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韶关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韶关 51200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社区日渐成为大学生除了课堂之外学习、生活、交流的集中区域。教育部于2020 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校院组织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等下沉到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一线[1]。同时,高校社区又是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实现党建活动、校园活动、专业学习相融相促,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专业素养提升等,实现“一站式”社区育人目标。本文以S 大学W 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依托“一站式”社区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校社区治理和育人效能,不仅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坚持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的应有之义[2]。在大学生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精准找到思政工作切入点,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切。一方面,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真实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困惑在他们熟悉放松的社区才容易得以真实反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在社区座谈、走访和日常观察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真实需求,在解决学生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过程中解决思政教育问题,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开展“一站式”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理解、认同和向往,实现育德、育知和育魂相统一[3],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正确三观,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融相促。
据调查,大学生每天在社区度过的时间有一半以上。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推行让学生社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住宿生活区,转变为具有育人功效的教育教学载体和开展多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大学生进行三自教育的重要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依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地缘优势,可以动员最广泛学生参与社区环境美化、文化氛围营造以及多维素质能力提升的社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活动的主体意识;又通过成功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体验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增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学生在社区的“三自教育”更是学生学会“为学、为事、为人”的重要途径。一站式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让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从“应然”走向“实然”,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
高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混合居住在一个社区,加之社区党建工作起步较晚、相应规章制度缺乏,社区党支部的设立比较临时、随意,学生党员对社区党支部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导致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推进困难。如此,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因此,高校“一站式”社区党建育人工作实效想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进一步探索完善学生社区的构成、社区党支部的设立及其运行机制。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的社区,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但现实情况是多主体管理带来不可避免的弊端——权责不清、统筹失灵和互相推诿,各部门为完成本部门工作目标,遵循自己的办事逻辑,制定实施社区育人的计划任务;同时又因多头管理、统筹不到位,导致社区活动重复,学生疲于应对甚至反感,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真正沉入社区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且24 小时在一起的是社区管理员,社区管理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生活帮助,朝夕相处学生对她们的认同度更高,但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足还不能真正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受限于床位等原因,社区育人力量尤其是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入住社区,更因工作繁杂,辅导员很少能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交谈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大学阶段是个体实现从“学校人”转换为“社会人”,提高各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人生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是高校的重要育人目标[4]。“一站式”学生社区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学生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个人能动性,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美化和社区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力、积极沟通力和受挫抗压力。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并不理想。第一,大部分学生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被动接受管理、不愿主动参与各项社区建设活动,社区主人翁意识尚未形成。第二,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是团委、学生会的骨干学生干部以及部分在校党员,参与面不广,数量最大的普通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第三,参与了社区建设的少数学生主要也是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学生自治管理与社区指导帮扶不匹配,学生发展目标与社区管理目标不一致导致学生自我治理效果不明显。
文化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站式”社区党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5]。“一站式”社区中的文化育人工作既包括有形的社区空间文化建设,也包括无形的且更重要的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当前高校特别重视社区空间文化建设,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有党建元素的社区环境、设置各类多功能室等,但这些建设大多陷入模式化的困境,空间设计没有融合校史校情、地方文化和专业学科特色,更缺乏青春时尚元素,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要。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也大多千篇一律地开展会议说教、党团活动、劳动教育等,缺乏对本社区学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更没有形成对本社区学生有强烈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社区文化品牌。
S 大学W 学院当前共有学生1 241 人,就读于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三个专业,集中住在D 社区的A、B、C 三栋公寓。2020 年9 月该院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同一学院学生集中住宿),将分散在7个社区的学生统一调整到D 社区居住。按照学校党委“党建进社区”的工作部署,W 学院自入驻D 社区后便不断探索、实践如何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一站式”社区育人模式,意欲通过党建进社区、多维素质能力提升进社区、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等活动将D 社区打造成学生心中温暖的“家”。
为破解学院、社区党组织分离,学生党员对社区党组织归属感、认同感不强的难题,W 学院积极构建学院、社区党建一体化机制。学生集中居住为一体化党建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W 学院在社区网格化、矩阵式设置党支部和团支部,使党员、班干、宿舍长这三者身份重合,加强宿舍长的一线作用,把突发情况解决在一线,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安全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确保宿舍管理工作的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方面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把党员紧密联系普通学生落到实处;同时,也让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学生党员发展、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中,促进学生党员发展规范化、严格化。
“一站式”育人社区的打造,需要校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S 大学建立了校院领导两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在社区建立“校—苑—楼—层—室”五级红色网格,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各层级网格负责人,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社区每一个角落。W 学院辅导员全员全时进驻社区,践行“学生在哪,学工队伍就在哪”的学工工作宗旨,随时随地解决学生所需和发现苗头问题。学院书法、写作、新闻等专业教师定期进入社区与学生交流,现场解决学生各类专业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W 学院打造了“两写一讲”项目(写文写字与演讲)和以S 大学学生事务精品项目“追梦计划”为基础的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工程——“123666 筑梦工程”,体系化、项目化、实效化的社区活动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增长实践本领。“123666 筑梦工程”立足学生社区阵地,主要以一个任务、两个目标、三个维度、党建活动六个“一”、多维素质提升六个“节”、社区建设六个“更”为主要内容,简称“123666”。一个任务为“立德树人”;两个目标为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多维素质;三个维度为启迪学生“为人”“为学”“为事”。党建活动六个“一” :上好一堂专题党课,组织一场主题演讲,讲述一个红色故事,发起一次公益募捐,开展一次红色旅游,组织一次义务劳动。多维素质提升六个“节”:社区读书节,社区写作节,社区书法节,社区音乐节,社区体育节,社区文化节。社区建设六个“更”: 更稳——安全知识进社区,创建更稳社区环境;更靓——开展创意宿舍大比拼活动,打造更靓社区环境;更和——开展宿舍文化日活动,创建更和社区氛围;更优——设立社团创意中心,创设更优双创环境;更美——构建社区心灵驿站,助力更美心成长;更高——开设《丹竹文韵》专刊,提升社区建设更高品位。
为营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氛围,着力打造党味浓、有专业特色的社区环境,W 学院在社区内打造了党建文化浓厚、教育启发性强的党建大厅,聚合多种功能和服务的“学生党员之家”——社区党员活动站,以及红色精神文化长廊等红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校情怀。同时,以榜样文化引领人,设立学生书法墙和学生公益广告作品墙,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人育身边人,传播青春正能量。另外,打造社区一栋一品,一栋一特色。通过宿舍品牌打造,形成了A 栋书法作品展示、B栋公益广告展示特色、C 栋政治理论学习专区,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环境育人功能。此外,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出发,契合多维素质能力教育、学生学习、生活等需要,在社区内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学生考研自修室)、社团文化创意室、音乐舞蹈室、112 工程阅览室、自助洗衣房、多维素质活动室等,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提升社区育人效果。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是在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为依托,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体系,在社区内实现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块嵌合,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和需求,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思政工作的高地、服务管理学生的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园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6]。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是一体的,因此大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文化建设需要全方位规划、多角度打造、创造性落实以及务实性推进,同时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师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深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我成长,提升广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增强学生社区党建乃至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