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 建设路径研究

2024-05-24 20:56陈文林杨雯雯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联合体学段协同

陈文林,杨雯雯

(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思政课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2020 年12 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在此背景下,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显著特征及其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审视

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来,学界和各级各类学校展开了广泛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建设实践中存在学段隔阂阻滞有效衔接、结构失衡弱化协同合力、平台缺失消解有序联动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

(一)学段隔阂阻滞有效衔接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思政课教学课程设置不连贯、教材内容衔接不协调、教学目标设定不聚焦等问题,如果从思政课建设与管理角度来看,就是当前不同学段的学校之间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形成学段隔阂。一些地区或学校的部分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本未参与甚至完全未参与,分析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不同学段间的交流匮乏。这种学段隔阂与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学段间的有效衔接,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素在不同学段出现重叠、脱节、缺失等现象。这不仅极大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合力。为此,需要从做好顶层设计上强化科学统筹与管理,打破学段壁垒,消除学段隔阂,实现不同学段间的有效衔接。

(二)结构失衡弱化协同合力

“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质上就是围绕思政课教学大中小学间相互协作与资源共享,形成协同合力。在这众多要素中,思政课教师是关键要素。然而,当前不少地区的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还存在总量不足、性别比例失衡、学科背景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文件规定师生比不低于1∶350 来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那么现实中就有不少学校未能达标。即使采取“专兼结合”的形式,思政课教师总量还存在一定缺口。师资力量的不足直接加大了现有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不仅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也阻碍了不同学科、学段、学校间教师的协同。另外,一些学校甚至还出现了思政课兼职教师超过专职教师的情况,而这些兼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科背景不同,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协同合力。

(三)机制短板消解有序规范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管理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等内容,涉及学校、教育职能部门、教师以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关联统筹、协同、动力等各种体制机制。当前,思政课教学的管理由教学部门主管转变为教育与德育等部门协同管理与对接指导。从管理层面来看,这一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可能会招致多头管理,难以高效发挥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造成各主体推卸责任抑或“各自为政”。各学段管理组织和教学组织相对独立化和分离化,出现管理不顺、考评标准不统一、运行不畅等体制机制短板,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处于零散状态,整合效能无法有效发挥。为此,“必须以统筹兼顾为重点,补齐体制机制短板”[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长效发展。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显著特征

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在现实困境中应运而生。联合体是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主体、资源、教学形式与方法等联合组建而成的共同体,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和整体贯通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协同育人联合体,具有主题鲜明性、融合共生性、互嵌协同性等显著特征,成为有效应对当前现实困境的重要抓手。

(一)主题鲜明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涵盖课程目标、教材、教师队伍等各方面建设内容,但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根铸魂的育人课程,关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和思想导向作用,就必须要大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就是围绕思政课教学,紧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这个中心主题,推动形成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主题鲜明性,首先在于明确以思政课教学为中心,凸显思政课教学这个中心主题;另一方面在于明确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彰显改革创新的鲜明特性。“不断推动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新境遇而进、应新使命而行、应新挑战而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生机、能有成效、进步发展的必然需要”[4]。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主题鲜明性,充分彰显了其特色与优势。

(二)融合共生性

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为教育领域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全新的分析视角。审视“共同体”理念及其特性并将其运用于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与改革之中,彰显了理念与实践在逻辑上的高度统一。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是一个共同体,是基于共同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使命与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交流研讨等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共存共赢而组建的合作组织。这种联合体“可以依靠团队力量,借众人智慧,一起解决改革创新中的具体和现实难题,同向同行的实践合作也必将升腾为教学共同体内部的凝聚力”[5],不仅彰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融合共生性,也充分展现了其特殊优势。

(三)互嵌协同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核心是一体化,实质是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从人员来源来看,既可以来自不同区域,也可以来自不同学段,既可以是岗位不同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学科不同的普通教师;从管理主体来看,既可以是跨区域、跨学段的职能机构,也可以是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学部门;从要素构成来看,既可以是人、财、物,也可以是信息、平台、机制;从活动内容来看,既有渠道畅通的人员交往,也有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从流动向度来看,既有跨学段、跨学科,也有跨学校、跨区域,既有横向联动,也有纵向衔接。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充分蕴含协同理念,由校内校外、不同片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力量形成相互影响又互为合作的互嵌耦合关系,实现横向联动、纵向衔接与整体贯通的相统一。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建设路径

为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独特优势,综合借鉴各地的实践做法及经验,笔者认为需要从强化立体协同、顺畅衔接聚合力,加强团队建设、优化结构固内力,健全考评机制、规范有序添动力,实施“同课异构”、激发创新增活力等方面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内涵式建设,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强化立体协同,顺畅衔接聚合力

究其实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思政课建设的立体协同。立体协同机制旨在调动共享各方资源,积极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形成联通互动、高效协作的思政课交流与管理系统,不断化解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所产生的隔阂与分歧,成为联合体创优路径之一。思政课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更需要把课堂搬到社会、融入实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协同育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更是多方参与的共同结果,不仅需要学校的力量,更需要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力。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不仅要成为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优势互补的协同平台,也要成为搭建资源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不仅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也要携手打造思政课建设发展的立体协同新格局,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二)加强团队建设,优化结构固内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首先应聚焦思政课专业团队建设,组建高素质高水平、“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联合体团队,从主体保障上夯筑坚实的基础 ,从根本上稳固自身发展的内力。学校应从严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配备要求,科学制定中小学段思政课教师合理的配备标准。制定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从思想政治素养、师德、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进行全面严格把关。从不同学段、不同片区、不同学校遴选出高素质管理人员,组建成联合体的管理、执行、监督、考核评价等不同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协同联动。联合体的团队成员应定期组织不同学段的教师走进彼此课堂去听课,并将此纳入教师工作总量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三)健全考评机制,规范有序添动力

考评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重要杠杆。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改革,但覆盖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的系统化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思政课课程建设实效性的考核也无法全面、客观、合理。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要从实际出发,基于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现状,细化考核细则,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制定整体协调的教学考核标准,要求从多个维度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规范、教学改革、教学实效等进行考核评价,分类细化思政课考评标准。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逐步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思政课一体化管理的考评标准,实行以有序衔接和高效合作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逐步建立各学段思政课学科考核、效果评估、师资评价的考核联动机制”[7],使考评机制达到一体化衔接,实现考评机制一体化衔接和系统化全覆盖。

(四)实施“同课异构”,激发创新增活力

教学改革创新一体化建设是联合体建设的活力和源泉。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有序衔接、横向有效贯通,建立跨学段跨学科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片区交流机制、培训机制和集体备课机制,凝心聚力推进合作体建设,为思政课教师打造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网络大课堂,从而实现教师互动常态化,不断激发创新机制。促进其建言献策发挥集体智慧,沟通交流助推协同合力,有效避免内容重复、结构失调、目标错位等教学问题。联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应深入考究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互动协作现状,逐一化解“各行其是”和“各自为政”的隔阂与困境。正如《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提到的,“要注重总结提升,及时收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8]。如北京举办“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开展“劳动观教育”等主题的同备一堂课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从不同学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分别进行示范说课、讲课等教学活动,邀请理论名家、教学名师开展思政课备课专业指导。通过召开集体备课会和磨课说课以及开展教学研讨、理论探究和实践创新,实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的“同课异构”,共同探究和统筹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促成共商共议教学难题、共建共享教研成果,奋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强化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协同共建,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相互补给和有序进阶。

四、结束语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之招,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之举。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学段隔阂阻滞有效衔接、结构失衡弱化协同合力、机制短板消解有序规范等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就在于内力不强、活力不够、动力不足、协同不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具有主题鲜明性、融合共生性、互嵌协同性等显著特征,成为应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实困境的重要抓手。为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强化立体协同,实现渠道畅通和有效衔接,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加强思政课专业团队建设,不断优化结构,夯实自身发展的根基和内力;健全考评机制,实现有序规范,在荣誉中激发动力,在鞭策中形成反思;实施“同课异构”,在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改革创新的火花,在交流互鉴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联合体学段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