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路径探寻

2024-05-23 13:26:56唐丽华
新班主任 2024年5期
关键词:秋收小农稻草人

唐丽华

我园有一片种植园,很适合开展种植活动。但我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种植活动局限于春季种植,夏、秋、冬三季的种植活动出现断崖式减少,种植后的活动局限于观察、拔草、浇水等简单的劳动,劳动形式单一,种植活动安排随意无序,甚至种子播下以后都是班级保育教师在维护。这不禁让我思考:种植究竟蕴含着什么教育意义?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如何真正获得发展?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理念给了我启发:要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开展种植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

在“全收获”理念的指导下,我带领小农人们开展“四季农忙”劳动实践活动,围绕“春种”“夏生”“秋收”“冬藏”开展多元的、综合的实操劳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

[四季农忙  向阳生长][夏生][秋收][冬藏][春种][承包农田

翻土松壤

制订计划

选种买种][观察记录

拔草除虫

保卫瓜果

扎稻草人][采摘品尝

清理保养

农家游戏

篝火晚会][储藏准备

搭建大棚

开挖地窖

围炉煮茶]

春发其华,种下一粒粟

新春伊始,经过划分承包农田、翻土松壤、选种买种等一系列准备后,小农人们开始春耕春种。幼儿在播种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植物是点种,有的是撒种,还有的是先育苗再移栽。他们都在期待着,想看看哪个班的种子先发芽,哪个小伙伴的种子先冒头。

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有的嫩芽如期而至,而有的种子烂在了土里。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农人们不禁疑惑:“同样都是种子,为什么有的种子发芽,有的不发芽呢?”于是,小农人们开启了“种子发芽记”的探秘之旅。他们询问家长种植顾问,翻阅种植绘本,在网络上查阅资料,逐步揭开了种子发芽的秘密。原来,种子发芽不仅受环境、气候、阳光、土壤、水分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还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了解原因之后,大家不怕失败,遵循科学种植规律,等到4月中旬后,再次播种棉花,收获了如期而至的美好。

很多时候,教师会提前规避一些问题,一句简单的“现在还不是种棉花的时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究的机会,使幼儿很难发现气候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其实,主动探究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夏观其生,不与四时同

夏季的瓜果园非常热闹:长长的黄瓜悬挂在藤架上,朝天椒尖尖的角向天仰望,向日葵迎着太阳争相绽放……看着这些瓜果,小农人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劳动中,每天戴着小草帽穿梭在田间。然而,这些果实也吸引了雀鸟,雀鸟可不管果子有没有成熟,一有空就来光顾农田,这可急坏了辛勤耕耘的小农人们。于是,一场“瓜果保卫战”拉开帷幕。小农人们动手、动脑,扎起了稻草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智慧。如何打结,如何让稻草人立起来、动起来等问题都需要他们一一解决。经过一番观摩学习和合作实践,个性鲜明的稻草人稳稳地扎在田间地头。它们有的拿着蒲扇,有的举着彩带,有的顶着尖帽,成功地保护了小农人们的劳动果实。

夏季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为植物迅速生长提供了条件,往往一两天,植物就有大变化。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好时机。通过观察、测量,幼儿用文字、简笔画、图表、数字等记录植物的变化。这不仅是幼儿在反思自己的种养过程,还是发现与欣赏各类植物独特美的过程。

秋收其实,共享农家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家将各类果实采摘下来品尝,兴奋地感慨着:“自己种的樱桃就是比买来的甜。”“能吃到自己种的玉米,真是太幸福啦!”“今天老师能吃到青椒炒鸡蛋,都是小农人们的功劳哦!”

秋收过后,农田明显萧条起来。然而,秋收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一轮种植的开始。在家长种植顾问的帮助下,小农人们开始了农田的维护工作,比如保养泥土、清理根须、枯枝堆肥,为来年的种植奠定基础。

秋收以后的种植园还可以做什么呢?小农人们围绕收获的果实开启了“欢歌载舞——农家乐”活动。他们创设了表演区,自编、自导、自演《等明天》《大熊劳动记》《蔬菜歌》等劳动剧;创设农家乐游戏体验区,炒大锅菜、磨豆浆、剥豆子、刨土豆、晒玉米、筛芝麻、打稻穗等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活动吸引了幼儿园其他小伙伴的目光。在大家争相体验的过程中,小农人们自发扮演了农家乐工作人员的角色,安保员、售票员、服务员等多种职业应运而生。在热闹的吆喝声和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冬藏其秘,谁与共清欢

农田里的植物如何过冬?如何储藏果实?这再次考验着小农人的智慧。经验尚浅的小农人查阅相关绘本、询问家长种植顾问、搜集相关材料,着手搭建塑料大棚,为农田里的植物做好保温保湿措施,确保其免受严寒侵袭。他们还挖地窖,将土豆、红薯、萝卜送进窖内,期待它们来年食用起来口感如初。

搭大棚、挖地窖让小农人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他们不断遇到挑战:塑料大棚坍塌压到植物怎么办?怎样为植物创造足够的生长空间?如何把握地窖的挖掘深度?怎么确保地窖不坍塌?如何在进出取放果实时保障安全?通过讨论、实践、反思、调整,小农人和农人师傅积极动手动脑,逐个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冬藏任务。

冬藏囤货后,小农人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围炉煮茶”时光。他们搭建火炉,架上铁丝网,点火生炭,围炉而坐,将自己爱吃的食物烤熟,好一幕“围炉煮茶欢歌语”的温馨画面。如此,冬日的种植园便不再沉寂,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冬季气温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缩短,种植园使用率会断崖式下降,而特色活动可以让冬日的种植园活起来。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种植活动的感情,让他们期待新一轮种植。

反思

1. 问题导向,推动种植活动纵深发展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深度接触与互动。在“四季农忙·向阳生长”种植活动中,我们以小农人亲身参与劳动为核心,关注幼儿的需求,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掘幼儿的劳动兴趣,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打造纵向深学、横向互学的良好劳动氛围。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给幼儿试错的空间,比如不发芽的種子、如何扎稻草人等。幼儿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具体的劳动情景中找答案,将一个问题“点”逐步拓展成一个循环式学习“圆”。

2. 引导支持,关注幼儿劳动体验

3~6岁的儿童对劳动的认知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劳动体验和感受。在“四季农忙·向阳生长”种植活动中,我们以真实自然的农田环境、和谐平等的农忙氛围吸引幼儿参与劳动,以丰富多样的劳动材料调动幼儿的兴趣,围绕“春种”“夏生”“秋收”“冬藏”展开多元活动,引导幼儿深度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中积累经验,获得学习与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认识了劳动的多面性——劳动不是单纯的体力活,而是一项综合活动。这种劳动观念和活动带来的愉快体验,让幼儿以更开放、更主动、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下一次劳动活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幼儿教师课程胜任力的‘百雀驿站叙事研究”(课题编号D/2021/04/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秋收小农稻草人
秋收节
环球时报(2022-10-25)2022-10-25 15:18:25
秋收好时光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0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当代陕西(2020年15期)2021-01-07 09:23:50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稻草人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6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秋收』
当代陕西(2019年19期)2019-11-23 07:53:30
秋收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