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意”之辨

2024-05-23 08:39刘全安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5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写实写意

摘要:《“探界者”钟扬》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一篇新课文。文中的“探界者”指向一个人,因此“探界者”有写实的一面;“探界者”同时又指向一种精神,因此“探界者”也有写意的一面。从写实方面看,钟扬在“探界”时有多种选择,他探的每一个界不仅丰富自己生命的内涵,且拓宽全体中国人生存的尺度;从写意方面看,钟扬探界有从兴趣到精神的切换,这是能够塑造一个人精神的“意”,是能够成为时代楷模的“意”。在歌颂“探界者”钟扬时,作者也是在为自己寻找努力的方向,也是在为国家的发展积极探索成功之路。

关键词:“探界者”;“写实”;“写意”;精神内涵

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新选入《“探界者”钟扬》一文。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涌现出诸多时代楷模,他们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什么在诸多时代楷模中选择了钟扬呢?或许正是因为钟扬是一个“探界者”。

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探界者”这个概念并不熟悉。初次接触这一概念或许感觉不到太多的新奇,但如果仔细去探究这个概念,就会发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因此,从课文解读的角度来看,探究“探界者”的内涵就成为必然。从课文的描述来看,“探界者”指向一个人,故“探界者”有写实的一面;“探界者”同时又指向一种精神,故“探界者”有写意的一面。从写实与写意两个角度去探究“探界者”的内涵,实际上也是在寻找读懂课文的有效路径。在理解“探界者”所写之实以及所写之意,就会明白“探界者”具体所指,也就可以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主旨。

一、“探界者”之实

当面对课文解读“探界者”的时候,容易引起读者探究兴趣的是“探”和“界”两个字。读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两个问题:界在哪里?钟扬又是怎么探的?如果学生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清晰的回答,那也就明白了探界者之“实”所在。

在钟扬的世界里,这个“界”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课文一开始说,“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其实这段话在最初很难引起读者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前社会,一个人身上会出现很多角色,或许普通人的角色没有这些“楷模”“专家”“干部”那么耀眼,但每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承担着多重角色。然而,解读这篇课文注定不能仅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要深入解读,要从更多的视角解读,从多种角色的切换去研讨钟扬的“界”所涉及的领域。

有人评价钟扬的植物学家身份,说其在青藏高原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确实,研究植物学的专家很多,但是能够真正称得上植物学家的,必须在其与植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或新的见解。钟扬研究植物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体现了钟扬作为植物学家的不凡,这是突破自然极限之“界”。在探索自然之界的同时,钟扬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援藏干部。在西藏这么一个广阔的疆域,钟扬来的目的不是为了“镀金”,而是要“扎根西藏”。在这一选择背后有着强大的内驱力支撑,这个内驱力就是钟扬想“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西藏的自然条件以及生存条件与钟扬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但钟扬不仅来了,住下了,而且扎根了。当钟扬扎根西藏的时候,他拥有了自己的“界”,而在寻找种子的过程中,他又在不断地“探界”……遵循这样的逻辑去探索钟扬其他的身份,就可以看出钟扬在“探界”的时候有着多少选择,他探的每一个“界”不仅丰富着他自己生命的内涵,而且拓宽着全体中国人生存的疆域。这就是钟扬作为楷模的本质所在。有这样的实实在在的“探界”,每一位读者都对他肃然起敬。

二、“探界者”之意

研读“探界者”的内涵,仅仅认识钟扬作为“探界者”之实是不够的,读者要用心去感受钟扬在“探界”过程中的情怀,这是解读这篇课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抓手。如果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解读的话,那么在解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跳读、圈点勾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质疑联想来赏析文本,力求收获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但教师必须认识到,任何对学生阅读的引领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的深度解读之上。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去探索“探界者”之意。

从宏观层面去回答“探界者”之“意”并不困难,然而只有宏大叙事而没有指向读者内心的细致入微,很显然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在理解“探界者”之“意”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写实角度的“界”出发,去思考这些“界”背后的深刻含义。

首先,“探”植物之“界”的钟扬经历了什么?从课本的描述可以发现:当钟扬学习无线电的时候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选择了用计算机技术去研究植物学问题。这件事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可以想象当时这是一种怎样的创举,而这一选择背后的“浓厚兴趣”,应当成为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抓手。因为课文的解读是面向学生的,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难免感觉空洞,但此时有了钟扬这一事例的支撑,“兴趣”的理解就被夯实。有了这样的理解,“探界者”之“意”也就向学生打开了大门。

其后,“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这一选择即使放在今天,也会有人感觉不可思议。尤其是在生活条件变差的情况下,这种“界”的切换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可以从课文当中寻找到答案。那就是“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所有的动力都来自他的“种子事业”。为了这一事业,就算是“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去西藏采集种子,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占到西藏高等植物的五分之一。这些数字也为钟扬的“界”留下了诸多注脚。如果说是对植物的兴趣打开了钟扬探“界”之门的话,那走向西藏的探究也就意味着从兴趣上升到了精神。

这种从兴趣到精神的切换,同样也应当是学生必须领略的“意”。这是能够塑造一个人精神的“意”,是能够成为时代楷模的“意”,是应当植根于当下每一个高中学生心中的“意”。

三、“探界者”所指

人物通讯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典型性、代表性、故事性和生动性上用足“功夫”。《“探界者”钟扬》无疑有这样的写作效果。然而,我们解读这篇课文,除了要从写实向写意的切换中汲取力量之外,还应当有所期待。

当下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有目共睹,短短数十年所积累的社会财富远超以往。当世界多国向中国投来羡慕的目光时,身处中国的每一个人或许都应该低头思考: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其实都在不断努力。当努力的方向正确且为之不遗余力的时候,社会就是发展进步的。这个过程当中或许有曲折,甚至还可能走过一些弯路,但当全国人民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人都期待生活得更加美好时,其实国家和每个人也都在“探界”。

“探界”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国家需要更多的像钟扬这样的“探界者”,而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或许不能像钟扬那样能够“探”那么多的“界”,但如果每一个人都瞄准正确的方向,清晰地界定自己要去“探”的“界”,并且在不断“探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那这样的社會就是健康的,身处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和我们的国家就是有希望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歌颂“探界者”钟扬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寻找努力的方向,也是为国家的发展积极进取。这应是“探界者”所指的方向。

总而言之,针对《“探界者”钟扬》这篇课文,认清其“写实”和“写意”的具体指向,必须了解“探界者”的深刻内涵。只有准确解答这些问题,才能凸显课文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叶雨婷. “探界者”钟扬[N]. 中国青年报,2018-03-26.

[2]申颖,徐亚丽.一颗追梦的“种子”,一首生命的赞歌——部级精品课《“探界者”钟扬》品鉴[J].语文教学通讯,2023(28).

[3]王春燕.《“探界者”钟扬》人物的“四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

作者简介:刘全安(1978— ),男,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写实写意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刺客聂隐娘》中独特的动作美学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