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萍 于伟丽 何云凤
【摘要】 超常教育实验是东北育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一种大胆创新和突破式探索。超常儿童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后备力量,学校在3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超常儿童早期鉴别与选拔方式,包括三项鉴别原则、四条鉴别举措和五步选拔程序。
【关键词】 超常儿童;早期鉴别;选拔程序
【中图分类号】 G763
【作者简介】 葛丽萍,高级教师,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部(沈阳,110161);于伟丽,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036);何云凤,副教授,辽宁省心理测试与行为分析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6),heyf@lnu.edu.cn。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超常儿童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做好超常儿童早期鉴别与选拔工作,在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智力的多维性、综合性与动态变化性决定了智力超常儿童早期发现的复杂性[1];非智力因素的多元性、广泛性与差异性也要求超常儿童的早期发现充分考虑不同儿童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处理;同时还存在选拔方式有待完善、课程教学导向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2]。因此,对超常儿童进行有效的早期鉴别和选拔是超常儿童教育中关键的一环。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有着30多年的超常儿童培养历史,通过对相关经验的梳理和分析,制定了超常儿童早期识别的3项鉴别原则,并设计了科学规范的选拔程序,包括初试、复试、试读、评定、导流等5项流程,为超常儿童早期鉴别与选拔的科学实施提供参考。
一、超常儿童早期鉴别与选拔的研究依据
超常儿童在智慧和能力上超过了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他们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有自信心、兴趣广泛、有洞察力、思维敏捷等心理特征[3]。超常儿童的能力类型涉及智力、学术能力、运动能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等领域,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优于同龄儿童。超常儿童的潜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会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常儿童的鉴别和评估也应是多元、动态的。依据超常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发展规律,发掘各领域的超常儿童,应该选取正确的鉴别工具和方法,动态评估鉴别内容,完善健全鉴别标准,避免因鉴别工具、方法和标准选取不当而造成超常儿童的埋没。
对超常儿童鉴别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鉴别主体、鉴别内容、鉴别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张娜、唐科莉等认为,超常儿童的鉴别主体与国家层面对鉴别的重视程度、治理体系、目标、操作流程等方面密切相关[4]。不同国家对超常儿童鉴别和监管的主体大不相同,例如,韩国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采用的是专业机构负责的模式,是在《英才教育振兴法施行令》的框架下,系统开展公共教育体制下的英才教育[5]。以色列是国家统筹运用一套统一的制度和评判标准来开展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6]。王寅牧、刁雅欣、张兴利认为,超常儿童的鉴别内容应包括空间和数学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智力或认知能力,还应包括学术能力、艺术、运动、创造力、爱好、意志、领导力等非认知能力[7]。程黎、张嘉桐、陈啸宇认为,超常儿童的鉴别方法应该采用全校范围内的丰富模式,如教学中动态识别、丰富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区域共享等方式,在融合环境下开展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8]。白学军、刘羽等人总结了超常儿童的鉴别工具和标准,认为对超常儿童应进行多指标的鉴别和动态的评估,应把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根据考查结果动态调整鉴别与培养方法[9]。
二、学校超常儿童早期鉴别的原则和举措
超常儿童教育需要解决发现、培养与保障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发现”是超常儿童教育的第一环节,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超常儿童鉴别体系极为重要[10]。数据显示超常儿童在同龄儿童中大约占1%—3%,而目前的教育生态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超常儿童的识别,基于此,学校制定了3项鉴别原则。
(一)把智力超常者与超前学习者区分开来
超前补习是现今家庭教育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一回事。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正常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智力已经开发到60%-70%,余下的有待在中学、大学进一步开发。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智力得到发展,但学习知识不是开发智力的唯一途径,游戏、劳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人际交往等都可以开发人的智力。特别是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对开发智力非常有益。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超前补习时,可能有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但重复学习知识就会由于已经“相识”而降低学习兴趣,智力活动不积极,出现“炒夹生饭”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无法将知识学好,自身的智力也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进步,还容易浪费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要区分智力超常者和提前学习者,不应让只是超前学习了课本知识的学生被选拔出来。
(二)把智力潜能者与智力早熟者区分开来
智力潜能者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一项或多项智力领域中的潜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个体,这些领域包括逻辑思维、数学、语言、空间能力、音乐、艺术等。智力潜能者不仅仅在智商测试上得分高,他们通常还具有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对复杂概念的深刻理解能力等[11]。智力潜能的表现可以在当事人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但也可能需要适当的环境、教育和激励才能充分发挥。智力早熟者是指那些在智力發展上比同龄人提前的个体,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表现出对成人或者比自己年纪大得多的孩子才具备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能力,在认知、语言及社交技能上的发展速度快于同龄人。智力潜能者强调的是潜在或实际的高能力水平,而智力早熟者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和早期表现。智力潜能者可能是智力早熟的,智力早熟者并不一定意味着在各个领域都有高潜能。将这两类群体区分开来,有助于根据他们的特定需求和能力水平来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以丰富的方式表现其特有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鉴别发现超常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及气质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训练、鼓励和指导,使每个选拔出来的孩子特有的智力特点能得到最大发挥。
(三)把超常表现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区分开来
非智力因素指个体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反之,如果个体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曾说:“搞数学不需要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就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两类心理品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在教育中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错误倾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以培养出更健康、更优秀的人才。
基于以上目标要求,学校确定了如下鉴别举措:
一是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把超常儿童的鉴别放在与年龄相同、条件接近的常态儿童的动态比较中进行。
二是多项指标综合测试。利用知识指标、能力指标、智力指标、个性指标、创造力指标、健康指标等进行综合评定。
三是多种途径的立体鉴别。测(测试)、训(训练)、动(实践)、评(评价)、调(调查)等方式结合进行全面分析。
四是多次反复的渐进模式。学校在鉴别的不同阶段逐步提高目标要求,同时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开展进一步鉴别。
三、学校超常儿童的选拔程序
我国对于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方法从早期注重儿童智力的个别鉴别选拔,到鉴别项目和选拔标准多样化、鉴别对象范围扩大化并进行大范围的鉴别选拔和班级集体教育的形式,再到近年来通行的初选—复选—动态观察三级选拔体系[12]。学校超常儿童的鉴别选拔包括初试、复试、试读、评定、导流等流程,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力求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为学校“优才教育”寻找到最为适合的对象。
“初试”采用集体调查方式,对2000—3000名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测试,考查内容涉及智力测评、逻辑思维测评、百科知识、人文艺术素养考查等等,有一定的难度、较高的信度,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博和丰富程度。
“复试”采用集体测验方式,考查内容难度提高,加大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比例,增设超长度问题,强化对学生思维密集度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鉴别。采用多媒体展示数字、图片、表格、人物、颜色等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按要求回答问题,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包括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有序记忆、无序记忆、颜色记忆等)。此外,还会采用实践试题如剪纸、折纸、电路连接、水果电池设计等,考查学生手脑协同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试读”是将通过复试的学生分成2—3个班,利用周末时间进行6—10次适应性学习,这是学校鉴别选拔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深入考查。适应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活动、拓展学习和配套测评。学生活动有个人讲演、团队趣味游戏、学习空间清扫、才艺展示等,班主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毅力、耐力、注意力、意志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拓展学习的内容广泛不固定,更注重对学生知识消化理解和灵活应用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任课教师避开中小学教材覆盖内容,尽量减少提前补课对学生能力测评的干扰影响。
“评定”是指基于上述程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定,量化等级,每届择优录取160人,于秋季学期入学,进行为期1年的七年级适应性学习。
“导流”是在七年级试读末期举行最终选拔鉴定考试,结合学生1年来的成绩和平时表现,以确定超常教育实验部最终录取学生名单,他们将在那儿完成剩余4年的初高中学业。未录取学生导流至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就读。
下一步,学校还将总结超常儿童鉴别与选拔中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首先,由于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和特定教育环境,在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差异,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鉴别指标除采用测评、成绩、平时表现等,还可借助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等新技术手段[13]。其次,根据鉴别原则和目标,在遵循多元化原则的前提下,应对各环节中的鉴别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各个智力领域在鉴别程序中所占的合适比例,保证鉴别和选拔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再次,超常儿童的选拔过程还应与学校的正常招生计划和活动结合起来,把满足超常儿童的需要融合于努力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之中,而不是把二者彻底分开。
【参考文献】
[1]王俊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智力超常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培养[J].中国基础教育,2022(11):48-51.
[2]王亮,熊建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深化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23(4):46-62.
[3]程黎,王美玲.国内外超常儿童概念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65-69.
[4]张娜,唐科莉,李美娟.构建超常儿童鉴别体系: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23(2):88-96.
[5]朴钟鹤.韩国英才教育的历史沿革與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10(4):67-71.
[6]吴春艳,肖非.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现状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54-58.
[7]王寅枚,刁雅欣,张兴利.超常儿童鉴别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2(1):91-96.
[8]程黎,张嘉桐,陈啸宇.新时代融合教育环境中超常儿童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全校范围内丰富模式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0(10):50-57.
[9]白学军,刘羽,杨邵峰,等.天才儿童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J].基础教育参考,2023(1):12-27.
[10]苏君阳,时思.“十四五”时期我国超常儿童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22(6):3-8.
[11]Renzulli J S. What makes giftedness? Reexami-ning a definition[J]. Phi delta kappan,1978(3):180-184.
[12]程黎,马晓晨,张凯,等.我国超常教育发展40年:基于政策及实践的分析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8(8):61-67.
[13]Shaw P,Greenstein D,Lerch J,et al. Intellectual ability and cortic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Nature,2006(7084):676–679.
(责任编辑:叶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