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随着大考来临,学生的考试焦虑往往表现得更明显。在过大的压力下,学生的身体会出现不适症状,以至于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没有达到自己应该有的水平。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的产生源于主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当负面信念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体验到的就是负面情绪。反之,积极信念会带来积极的情绪结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考试的认知来调节我们的情绪,尽可能地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考试。
排解情绪有出口,修得平常心
焦虑的学生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如果班主任刻意找其谈话,会适得其反。我选择在活动课后、吃饭时等比较放松的环境下与这些学生“偶遇”,借机与之交谈。
运用减压方法。在交流中,我教给学生一些减压的方法,如呼吸放松法、自我质辩法、自我暗示法等。比如一个叫小丽的女孩,焦虑情绪十分明显,她尝试了“自我质辩法”。焦虑时,她就在一张白纸上把自己所有的担忧逐条写出来,让自己清楚地意识到当前造成考试焦虑的消极自我暗示究竟是什么。然后,对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如“要是考试不好,我的前途就完了”,抛弃这些不合理的想法。把这些担忧从纸上划去,也在心中划去。这样的情绪消解行为,弱化了负面情绪的影响,能让学生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转变思维方式。在备考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我这么努力都没有进步,不想坚持下去了。”“我的成绩太糟糕了,我害怕高考考不好。”……这些杂念让学生的大脑无法专注地学习。我通过“情绪晴雨榜”引导学生转变不合理的认知,如:
[消极思维 积极思维 时间不够了,来不及学了 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不会的题目太多了 幸好在考试前发现问题 我的状态越来越差 这是疲惫后的正常现象,要调整节奏 好紧张,总想着考试会考砸 多想想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
学生案头备一张“情绪晴雨榜”,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担心、忧虑写下来,写在“消极思维”栏,自己或者其他学生可以在“积极思维”栏写出“对策”。这样,学生会看到,原来焦虑的不是我一个, 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
引导现身说法。对特别焦虑的学生,班主任通过个别谈心等比较放松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焦虑。同时,让情绪稳定的孩子当班级的情绪调节员,在班会、活动课等课中跟全班同学一起分享缓解焦虑的方法,带领同伴做情绪放松训练。这样由点到面式的妙招放送,既关注了个体,又兼顾到了全体。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畅通情绪出口,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疏导。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焦虑才会渐渐远离。
集体镜像找自我,增强自信心
“镜像效应”认为,社会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这面镜子看到自己。每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认识自己的。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人与人可以互相作为镜子,照出彼此的形象。“镜像效应”告诉我们,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设立“思齐处”。每个人都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从别人对自己的积极态度和正向评价中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我在班级设立“思齐处”,让学生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来认识自我,在发现自我长处和优势的同时看清自我的短板,明确自我的努力方向。
搭建“展示台”。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业、书法作品等呈现给大家,以增强自信心。通过集体认可,学生发现理想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班集体这面“镜子”成为互相影响、共同提高的“展示台”。
设立“情绪角”。我在班级中设立了一个“情绪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表情包画在便笺上,贴在“情緒角”,相同类别的表情包贴在一起。班主任通过关注“情绪角”表情包的变化,了解当前班级中何种情绪占据主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通过集体引导,学生对高考的看法和评价在无形中已经发生转变,在学习备考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孤独与焦虑,信心倍增。
多方协同齐聚力,提升进取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由诸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学生要形成应对高考的积极心态,也需要家长的付出、学长的激励、师长的引领。
家长助力暖人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价值观念形成和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他人。然而,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不少家长却情绪表现异常:有的家长陪考期间整日提心吊胆、度日如年,对其他事情关注度下降;有的家长变得比平时更严厉,说话偏激,常常借故对其他家庭成员发脾气;有的家长会变得比平时亲切,经常会下意识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压力”……正是家长的这些反应,使得孩子对高考的负面认知进一步深化。在陪伴孩子复习应考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做好后勤服务,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做好孩子的陪伴者,陪着他一起运动一起散心,听他倾诉,不评价;做好生活自律者,在孩子面前远离手机,按时作息。无声中,孩子对高考的负面认知自然会消失,化解焦虑情绪也就容易了。
学长激励振人心。学长是高考的过来人,热度尚存;学长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朋辈群体,学生在学长的身上往往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用好学长资源,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在主题班会中,我通过“我与学长面对面”活动,邀请有考前焦虑但高考成功的学长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走出困境的成功经验;向孩子发布学长的联系方式(征得同意),通过“我与学长连连线”活动,让优秀学长成为学生克服焦虑的引路人;课后,通过“我向学长学什么”活动,让学生写下从学长身上学到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美好愿景。在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学长的身上,他们看到的是阳光和美好的前景,对高考的解读变成积极的、正向的认知,压力和负面情绪一扫而光。
师长引领化人心。作为班主任,我做好孩子们的陪伴者,同他们一起早出晚归、一起跑操呼号、一起用餐;做好孩子们的知心大哥,倾听学生心声,及时答疑解惑;做好孩子们的咨询师,帮助他们进行生涯规划,调整目标。我发挥心理老师的稳定器作用,邀请学校心理老师到班级开设《我们如何成功应考》系列讲座,帮助孩子们认清焦虑发生的机制,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发挥学校领导的压舱石作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学校领导座谈会,通过学校领导向孩子们传递对高考的积极认识和解读,以形成好的心态。
学生考前压力大、有消极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面对问题,我们要将辅导的重点聚焦在孩子对考试的认知上,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多方作用,不断改变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形成正向积极的认知,以促进情绪和行为转变。(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四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