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磊
大课间,我发现佳泽坐在地上哭。询问原因,得知跑操时她被博文撞倒,膝盖磕破了。
安顿好佳泽,我找到博文:“博文,跑操时你和佳泽之间发生了什么?”博文理直气壮地说:“我又不是故意撞她的,我都和她说对不起了。”
从博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对不起”是一种“灵丹妙药”,犯了错误,只需说一声“对不起”,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我不禁想:犯了错误,一声“对不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平时,在孩子们发生冲突时,我们通常先了解情况,再采用“你向他道歉”“你跟他说声‘对不起”这样的方式来处理,认为事情就解决了。我们只教了孩子们说“对不起”,并没有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这就让“对不起”变成了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于是,我决定利用第二天的晨会时间召开一次微班会。
上课伊始,我用化名讲了博文和佳泽之间发生的故事,顺势提问:“你如果是这个被撞倒的同学,会原谅对方吗?”
“不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追问:“为什么?他已经道歉了呀!”
信宇迫不及待地说:“他道歉不够真诚。”
我补充说:“男生的态度不诚恳,他的行为也给女生带来了伤痛,是吧?”大家纷纷点头。
“你们能帮忙出出主意,说一说男生怎么做才能被原谅吗?”
“我觉得男生的语言要真诚些,态度再诚恳点。”小雨第一个举起了小手。
易辰也说出了他的看法:“老师,我觉得男生说完‘对不起后,应该问问女生的情况。如果她很疼,需要帮助,男生有责任去帮助她。”
“对啊,男生转身走了,女生却疼得蹲在地上。男生的‘对不起并没有减轻她的疼痛。”我说。
“老师,男生应该把女生扶起来。”子航大声地说。
我向子航竖起大拇指,说:“我们还要敢于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比如,我们把别人的水杯碰倒了,该怎么做?”
依彤说:“先说对不起,再把水杯扶起来。”
“如果水洒出来了,该怎么做?”我继续问。
“先要诚恳地说对不起,然后帮同学把桌子擦干净。”佳林补充。
“如果课本被水浸湿,没法用了呢?”
“那就给他买新课本。”小诗抢答。
“对,这就是在用行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科学课上,我低头捡东西,不小心碰坏了萱萱搭好的纸桥。我主动向她道歉,并和她一起把纸桥重新搭好,萱萱原谅我了。”妍妍说。
我望着博文,他的小手似举非举。我微笑着示意他发言。
“老师,昨天大课间活动时我撞倒了佳泽,只说了声‘对不起就跑开了。我做得不对,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真诚地向佳泽道歉,然后把她扶起来送到医务室,请校医帮忙检查一下。”博文看着不远处的佳泽,不好意思地说。
“同学们,此处应该有……”我提高嗓音说,大家纷纷鼓掌。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微班會,你明白了什么?”我问全班同学。
“一个简单的道歉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不起只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收获。
“对不起”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对不起”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对不起”和“没关系”之间还有责任。(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福泰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