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人才经”

2024-05-23 09:38邓茂铖
领导文萃 2024年10期
关键词:盛世才陈云延安

邓茂铖

延安时期,陈云曾担任长达7年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负责我国财经工作。财经工作涉及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陈云也因此广泛接触各方人才,对于人才工作有着进一步的思考和判断。

爱才之心

陈云深谙人才的重要意义,他曾将各领域专业人才视为“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人才十分爱惜。

延安时期,留法归来的著名外科医生何穆和他的作家妻子陈雪昭放弃了原本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由重庆投奔延安。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亲切接待了他们,主动征求他们关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安排何穆在当时条件最好的中央医院继续从事外科工作,陈雪昭则去鲁迅艺术学院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写作。但过了不到一年,两人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适应,提出想回重庆。为此陈云多次找他们谈话沟通,希望他们留下来,但最终还是没能扭转他们的想法。临行前陈云对他们表示:

你们俩人来了,我们欢迎,如果一定要走,我们也欢送。你们出去以后有什么困难,愿意回来,我们随时欢迎。

据当时在场的刘家栋回忆,陈云此番言语充满感召力,使他深受感动。两年后,两人重返延安,陈云毅然兑现承诺,再次相迎并安排两位青年才俊到革命战线上施展才华。

陈云不仅尊重和包容人才,还充分关怀和体贴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各机构办公条件都比较差,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的办公地点是一所比较破旧的大套院,冬天的时候暖气烧得不好,屋子里非常冷,陈云时常穿着旧军大衣办公,还不时停下笔来对手哈气。有同志建议他打开电炉取暖,他却以费电为由拒绝了。突然有一天,陈云让工作人员把电炉打开暖暖屋子,工作人员都很诧异,原来是因为稍后有苏联专家过来谈事情。等苏联专家谈完离开以后,陈云又让工作人员把电炉关掉。小小举动,展露出陈云对于专家人才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体贴。

聚才之策

陈云提醒广大党员干部:

要有大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

中财委的人才队伍能够迅速搭建起来,就是因为陈云践行着“气量大”的理念,广揽各方人才。1949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中财委并由陈云挂帅,统一领导全国财经工作。随后,周恩来致电东北局,要陈云带干部速来中央工作,但最终陈云只带了秘书一人前往。在陈云看来,选用人才要“五湖四海”,不能仅仅囿于自己身边的干部人才。

陈云到任后,首先抓的就是搭建人才队伍,为此,陈云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形式和教条,大刀阔斧广揽天下英才。一方面,积极从各大区选调干部,从东北、陕北和香港调来了一批干部;另一方面,发掘和任用广大党外专家学者,接收了原国民党政府資源委员会的专家十五六人,起用一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如黄炎培、章乃器等,还有一些工商企业家如商务印书馆董事陈叔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侯德榜等。时任中财委计划局党总支书记的焦善民回忆,就他所在的计划局来说,局长、副局长一共有7位,其中4位是党内的,另外3位是党外的,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各界各领域专家人才合作共事的团结局面。

正是在陈云“五湖四海”“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思想的指导下,中财委得以迅速组建起一支精干的财经人才队伍。

用才之道

陈云非常善于识别利用各类人才的专长。“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就是陈云一直贯彻的用人理念。

曾经有一位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同志,根据组织的安排来到延安革命根据地工作,延安的同志们与其接触一段时间后都觉得这个人有点“酸”,看不惯。陈云在得知此事后亲自前来“把关”,经过了解发现,这位同志之前在国统区工作得不错,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白区工作经验。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后,陈云果断将其调往统战部门。在陈云看来,用人就是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适得其所方能才尽其用。果然到了统战部门后,这位同志在工作上显得更顺手,同事也不觉得他“酸”了。

1956年7月,陈云亲自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希望将机械工程专家沈鸿调往第一机械工业部(主管民用机械工业)任职,以便充分发挥其专长。陈云与沈鸿结识于延安时期,在工作业务上的多次接触使得陈云对其专业特长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1956年,沈鸿原本任职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地方机械工业)由于改组调整被撤销了,其主管业务被划归一机部;同时成立电机制造工业部,将一机部的电机、电器、电材3个工业管理局划归电机部。这样一来,若沈鸿继续留在电机部将不利于其发挥机械方面专长。为此,陈云便专门写了这封“举荐信”,向周总理建议“最好让他去一机部,用其所长”。

育才之念

1937年4月,陈云等人奉命去接应西路军残部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进行休整。时任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正标榜亲苏,此次行动得到他的配合。部队进驻迪化后不久,陈云了解到盛世才成立了一支航空队,有十多架侦察机和教练机,并聘请苏联教官执教。于是,陈云萌发出利用盛世才的航空队和苏联教官,为我党培养一些空军技术兵种的想法。陈云抓住新疆当时有利的统战环境,及时向盛世才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盛世才只得同意了。最终从西路军和延安一些学校挑选出43名学员,分成2个班,分别学习飞行驾驶和机械维修。学员们学习刻苦,成为我党拥有的最早一批空军技术人才。

从个人志向到学业的引导和教育,陈云都深深贯彻着以需促学的人才培养导向。1949年5月,青浦县刚刚获得解放,陈云便立即写信给老家的表弟,询问陆铨生一家后人的情况。陆铨生与陈云是老乡也是战友,后来陆铨生为革命四处奔走,与家里断了联系。当陆铨生之子陆恺悌得知陈云来信的消息后,便立即给陈云回信,信中提到他因家贫不能继续上学的问题。陈云见他来信行文顺畅,有一定文化基础并有继续求学意愿,便将他接到北京上学,节假日就住在自己家里。陆恺悌后来报考留学生时,听取陈云建议,最终选择了工程技术专业,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一名优秀的航天科技工作者。

(摘自《中国人才》)

猜你喜欢
盛世才陈云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盛世才的“亲苏联共”与“反苏反共”
“政治变色龙”盛世才
1933—1944年苏联在新疆的文化工作述论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走进延安
“新疆王”盛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