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拿破仑制胜弗里德兰

2024-05-23 09:38鸿渐禤白泽
领导文萃 2024年10期
关键词:弗里德本尼法军

鸿渐 禤白泽

1807年6月,军事天才拿破仑在比他的对手晚到战场的情况下,仍然战胜了莱文·本尼希森伯爵率领的俄国军队,从而彻底瓦解了第四次反法联盟,也使得法国和俄国这两个大国得以享有接下来几年的和平时光。

俄国人担纲主角

自拿破仑崛起后,法国和俄国就成了一对老冤家。在1805年至1806年的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的法兰西大军在著名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中击败了奥地利和俄国军队,奥地利只得接受法国的“和平条件”,而俄军则一路退回了俄罗斯大地。

新的战事很快来临。1806年8月,普鲁士开始针对法国实施动员,而一直对奥斯特里茨的羞辱感到痛心的俄国人也立即响应,再度加入了反对拿破仑的战争。当年10月,第四次反法联盟形成,普鲁士和俄国决心联手打败法国。

然而,那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依旧才华如故。拿破仑连战皆捷,重创普鲁士军队主力,只有一支偏师逃过了劫难,退至波兰与俄军会合。波兰战场以恶劣天气和泥潭般的道路为显著特征,给素来强调快速机动的法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先是在1807年3月向前线调派了1万名援军,接着又在6月前送了一批部队。由于普鲁士无法从上一年所遭受的打击中完全恢复,也就无法提供额外的兵力,因此新一轮反法战事的主角只能由俄国人担纲。

俄军统帅本尼希森共有11.5万名士兵可用,他在兵力规模上处于下风,但这位富于进取心的将军决定采取主动。他打算让6路独立的纵队同时进攻,但由于各部队之间缺乏协调,这场攻势在两天后便戛然而止。当俄国人开始撤退后,拿破仑试图发起反击,他于10日下令法军进攻集结于海尔斯堡的俄军“后卫部队”,但那实际上是俄国人的主力。

危机乍现

俄军败退后,拿破仑需要在两个目标中做出选择,其一是本尼希森的军队,另一个则是反法联军的主要基地柯尼斯堡。法国皇帝一度左右为难,但他很快就决定同时追逐这两个目标。    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6万人向柯尼斯堡进军,同时让拉纳元帅率本部人马前往阿勒河畔的小镇弗里德兰,在那里牵制本尼希森的军队。如是一来,法国军队便处于分离状态了,其两翼之间的距离达80千米之遥。

双方都在争分夺秒,法军中由皮埃尔·高赫宁率领的第9轻骑兵团抢先抵达弗里德兰,但18时过后,他们就遭到了安德烈·加里津中将所指挥的俄军前锋的攻击,法军不敌后退。与此同时,俄国骑兵又占据了波斯特亨和海因里希斯多夫的接近地,并在那里掩护身后的俄国步兵开进。

外围接触战持续不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战强度不断加大。俄军骑兵前哨被击退,但法军兵力不足,无法扩展最初的成功。大约凌晨5时,阿列克谢·科洛格里波夫少将的俄军部队投入战斗,人数不足的法军右翼面临被压倒的危险,多亏龙骑兵赶来支援,才稳定了局面。

虽然兵力占优,但本尼希森在部署他的部队时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俄军架在阿勒河上的浮桥直接通向弗里德兰,因此俄军士兵在进入作战之前必须穿过镇上狭窄的街道。还有米尔斯河,尽管俄国步兵可以在陡峭的河岸上行进,但骑兵和炮兵却做不到。因此,本尼希森命令工兵在米尔斯河上赶造4座浮桥,以改善自己兩翼之间的联系。

拉纳元帅的本部人马只有9000名步兵,在得到多路骑兵的支援后,他的总兵力也不过1.7万人。深知自己寡不敌众的拉纳已经向拿破仑派出了多名信使,而法国皇帝向他保证,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光放亮之后,本尼希森下令发动全面进攻。他同时在两个方向上采取行动,一是以自己的左翼攻击索特拉奇树林中的法军,二是向海因里希斯多夫发动右翼突击。在进攻树林的俄军部队中,有受过专门战术训练的精锐编队,双方的轻步兵在这片林地中进行了残酷的拉锯战。

皇帝亲临

当本尼希森正在思考下一步行动时,田野上突然有了一阵骚动:拿破仑在其幕僚的簇拥下,于12时抵达战场。法国皇帝虽然姗姗来迟,却立即就成了这场战役的控制者。拿破仑的到来标志着弗里德兰战役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拿破仑并不急于采取行动,而是等待援军并重组法军阵线。长长的法军队列不断出现,拿破仑最终将拥有8万之众而占据兵力上的优势。格鲁希的骑兵在左翼坚守阵地,其右侧是莫尔蒂埃的第8军,拉纳的部队集结在莫尔蒂埃的右侧,内伊的第6军占据了右翼,内伊身后是维克托-佩林的第1军和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元帅的近卫军。

通过他的望远镜,拿破仑从一处小丘的顶部仔细观察着战场。他敏锐地注意到,本尼希森的位置岌岌可危,因为他的部队不仅背靠河流,而且被米尔斯河一分为二。这样一来,俄军的两路部队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彼此呼应。

法国皇帝简直不敢相信他的好运气。当他的几名参谋官建议将进攻推迟到第二天时,拿破仑立即回应道:“这样好的机会可不会等到第二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本尼希森尚未确立自己的决心,他可以看到法国援军不断抵达战场,但他可能并不知道拿破仑本尊已经掌握了指挥权。这位俄国统帅下令调整自己的阵线,也许他打算等到夜幕降临后将部队撤离战场,待第二天再行决战,可是咄咄逼人的法国大军是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

胜利与和平

与此同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炮兵军官正在尽其所能地摧毁俄国军队。38岁的亚历山大·塞纳蒙特准将集中了30门大炮,并让炮兵们不断向前移动,起初这些火炮距离俄军足有1500米远,最终居然一直推进到距离巴格拉季翁的步兵方阵仅100米远的地方!

正是从弗里德兰战役开始,大规模火炮集结运用成为拿破仑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过即使是拿破仑自己,也无法像塞纳蒙特那样激进地运用火炮。正是由于塞纳蒙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机智,拿破仑授予他帝国男爵的封号。

至近距离上的炮击意味着极高的命中率,塞纳蒙特的炮火总共导致4000余名俄军士兵死亡或受伤。面对这样的火力,巴格拉季翁的防线瓦解了,败退的俄国步兵和骑兵开始无序地涌入弗里德兰。

到了18时30分,俄军的处境已十分困窘。法军大炮开始直接朝弗里德兰发射炮弹,镇里的木制建筑纷纷被点燃,大火还蔓延到了阿勒河上的浮桥。为了争相通过仅剩的一座浮桥,许多俄军士兵掉进了阿勒河。

内伊元帅集中力量冲向弗里德兰,俄军虽然士气低落,但也试图在阿勒河岸背水一战。本尼希森投入最后的预备队,要求他们向法军发起“刺刀攻击”,但终究无济于事。内伊的军队看来势不可挡,19时过后,弗里德兰落入法军之手。法军取得了显赫的胜利,他们在弗里德兰战场上损失了约8000人,而俄军的损失则高达2万人和80门大炮。

此战结束仅仅两天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就主动求和,拿破仑在6月19日接受了这一请求。7月7日,两位皇帝会面并缔结了《蒂尔西特条约》。弗里德兰的胜利和蒂尔西特的和平宣告拿破仑权力巅峰的到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从法国穿过中欧,一直延伸到波兰的维斯瓦河,俄国在整个欧洲的声望则一落千丈。然而,法国和俄国的对抗远未结束,5年后的1812年,决定性的冲突再次到来。

(摘自《军事文摘》)

猜你喜欢
弗里德本尼法军
“加密货币之王”在巴哈马被捕
形象的解释
没有你
没有你
形象的解释
阿曼达·塞弗里德十年之后又见苏菲
我爸不喜欢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我爸不喜欢
六角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