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胡紫微 综述,郑柏松 审校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
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包括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VACV)、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VARV)、牛痘病毒(cowpox virus,CPXV)等17 个同属病毒[1]。以VACV 为代表的正痘病毒是一种大型线性双链DNA 病毒,呈椭圆形或砖形,外附脂蛋白外膜。VACV 基因组大小约为200 000 bp,编码约209 个基因产物[2]。病毒基因组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中心编码序列(central coding region sequence,CRS)区域,可编码病毒形态发生各时期的关键蛋白[3]。CRS 两侧可变区含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s),包含决定宿主范围和毒力的基因[3]。
VACV的生命周期起始于病毒表面的膜蛋白与细胞表面附着,随后进行膜融合。成熟病毒粒子(intracellular mature virus,IMV)进入细胞后,在病毒工厂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并开始组装[4]。多数组装完整的IMV 在细胞裂解时被释放,也可通过微管移动至内体或反式高尔基体网络结构(transGolgi network,TGN)中,经双层膜包裹,成为细胞内囊膜病毒粒子(intracellular enveloped virus,IEV);IEV 在微管的介导下到达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附着于质膜上,称为细胞相关囊膜病毒粒子(cell-associated enveloped virus,CEV);CEV 在肌动蛋白尾的作用下脱离细胞并在细胞间传播,称为细胞外囊膜病毒(extracellular enveloped virus,EEV)[5-6]。IMV和EEV是VACV两种主要感染形式,但EEV 和CEV 最外层附加膜中含有约7种不同于IMV的蛋白[7]。A33R、A34R、A56R、B5R和F13L 存在于IEV、CEV 和EEV 中,而A36R 和F12L仅存在于IEV 中[4]。近年,对VACV 的基因组序列组成、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病毒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形态发生过程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本文就包膜蛋白在VACV 形态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VACV 的致病机理,有效预防VACV感染及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VACV 对细胞的侵入过程分为膜附着和膜融合两个阶段,包膜蛋白A27L 和A28L 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AZQUEZ 等[8]通过A27L蛋白基因表达缺陷的重组病毒体试验发现,在病毒附着及后续的膜融合中,A27L 蛋白均发挥了重要作用。A27L 蛋白是由110 个氨基酸组成的膜融合蛋白,由N-末端表面肝素结合功能域(heparin-binding sequence,HBS)、二硫键连接结构域(disulfide-linked domain,DLD)、C-末端亮氨酸拉链域(leucine zipper domain,LZD)、柔性间隔区和螺旋卷曲螺旋结构域(α-helical coiled-coil domain,CCD)等5 个功能域构成[6,9]。其中,N-末端的HBS(21~32位残基)呈KKPE片段折叠样结构,可通过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与细胞表面的肝素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病毒附着于细胞膜上[10-11],而A27L 蛋白C-末端的LZD(85~110位残基)通过与A17L蛋白N-末端的F1(32~36 位残基)和F2(20~29 位残基)位点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锚定在IMV 膜表面[12-13]。因此,A27L 蛋白的缺失或点突变会减少病毒对细胞的侵染,使感染突变株病毒的单层细胞呈小斑块表型,EEV产生减少[14]。
另外,A28L 还介导了病毒与细胞的融合。SENKEVICH 等[15]发现,A28L 缺陷型的重组病毒体仅可进行单轮复制,产生的缺陷病毒具有膜融合相关缺陷,不能再次进入细胞进行生产性感染。含146 个氨基酸的A28L蛋白在病毒复制周期后期表达,其N-末端将该蛋白锚定在IMV 的膜表面,其他部分则暴露在病毒颗粒表面[16]。相关研究表明,在IMV 膜的胞质内,A28L 蛋白通过正痘病毒特异性的氧化还原途径形成2个分子内二硫键[16]。
包膜蛋白A17L 和A13L 参与了病毒粒子的组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WOLFFE 等[17]通过A17L 缺陷型的重组病毒体证明,A17L 蛋白缺失会导致病毒粒子早期形态发生阻断,此时,电镜下仅能观察到致密的电子结构,未观察到新月形膜结构。在病毒组装的早期,含203 个氨基酸的A17L 前体蛋白利用其N-末端结构将支架蛋白D13L 锚定在新月体膜上[18]。A17L N-末端和C-末端的AGX共识基序经I7L 蛋白酶酶切,释放D13L 蛋白,使未成熟病毒粒子(immature virus,IV)向IMV转变[19]。而A17L蛋白C-末端受其他蛋白酶切割,可在F10L 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反应[20]。另外,A17L 单体通过与Cys178形成的分子间二硫键连接为同源二聚体,并与A27L 和A14L 蛋白共同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IMV 的双层膜包裹中发挥重要作用[21]。
感染后期表达A13L 蛋白是病毒粒子组装不可缺的过程。研究发现,A13L 缺失会导致病毒形态发生停滞在IV 向IMV 转变的过渡期,影响病毒粒子的生命周期进程[22]。A13L 蛋白是由70 个氨基酸组成的IMV 表面Ⅱ型膜蛋白,其N-末端(1~20 位残基)包含1 个肉豆蔻酰化基序,有利于该蛋白以共翻译的方式插入至内质网或内质网高尔基中间室,并在膜包裹过程中成为IMV表面的膜组分[22]。而其C-末端特殊的拓扑结构使该蛋白从IMV 膜内部延伸至表面,成为第1个出现在IMV内外膜表面的蛋白质[23]。
IMV 在病毒工厂组装完成后,移动至TGN,包裹双层膜成为IEV,再移动至细胞膜附近进行出膜。这些胞内运动均依赖于细胞内的微管,而组成微管的驱动蛋白-1 又与A36R 包膜蛋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A36R 蛋白是IEV 外表面的一种特异性非糖基化跨膜蛋白,含有2个以色氨酸为基础的驱动蛋白-1结合基序,即WD(97~98位残基)和WE(64~65位残基),是A36R蛋白募集驱动蛋白-1所必需的基序[24]。驱动蛋白-1 由2 条重链(kinesin heavy chain,KHC)和2 条轻链(kinesin light chain,KLC)组成。A36R 蛋白的WD/WE 基序与驱动蛋白-1 亚型KLC1 C-末端的四肽重复序列(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region of the kinesin light chain,KLC-TPR)相互作用,并优先结合KLC1[24]。
HERRERO-MARTINEZ 等[25]研究发现,当A36R蛋白缺失时,IEV仍可沿微管运动至细胞外形成CEV,并可受微管解聚药物的可逆性抑制,推测还有其他蛋白作用于微管并辅助IEV 的运动。另有研究证明,A27L蛋白参与了微管依赖的IEV胞内运动,协助IMV 从病毒工厂顺利转运至TGN,并在IMV 双层膜包裹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A27L 的表达,导致IMV的转运受阻[26]。
IEV 从细胞融出转变为CEV 并附着于细胞外表面,其下方质膜处通过形成肌动蛋白尾协助其在细胞间传播。据报道,有5种蛋白(A33R、A34R、A36R、B5R 和F13L)与肌动蛋白尾的形成有关,其中仅有A36R 参与了肌动蛋白尾的形成,其他4 种是IEV 形成所必需的蛋白。
A33R、A34R 和B5R 蛋白位于IEV 的双层膜上,当IEV 脂蛋白膜与细胞膜融合时,这些蛋白分布在CEV 外膜和细胞质膜上,有助于CEV 附着在细胞表面[27]。WARD 等[28]研究发现,A36R 蛋白融入IEV 外膜依赖于A33R 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和A36R缺失突变的重组痘苗病毒株进一步研究发现,A36R和A33R 蛋白的非共价连接实际上是A36R 蛋白99~111位氨基酸残基与A33R蛋白的胞质尾发生的强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IEV与胞膜融合时,A36R蛋白被极化并发生磷酸化[29]。A36R蛋白的Tyr112和Tyr132发生磷酸化后产生了与Nck 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SH2 结构域结合的位点[30-32]。磷酸化后的Tyr112可招募WIP、N-WASP和Nck组成的复合物,并激活RSV调节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RSV modulates actin-related protein 2/3,ARP2/3)复合物诱导肌动蛋白成核[31-32]。而磷酸化后的Tyr132负责招募Grb2,可稳定WIP、NWASP和Nck组成的复合物,有助于肌动蛋白尾的合成[31-33]。Grb2 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不可缺,当Grb2 缺失时,每个细胞的肌动蛋白尾数量平均减少2.6倍[34]。
MPXV 感染引发的疾病称为猴痘,其主要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痛、头痛等。猴痘暴发的强度和数量仍在持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35-36],引发了全球对正痘病毒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完善VACV 的防控政策[37]。天花是唯一被根除的人类疾病,这也为使用疫苗消灭VACV 提供了可能性[38]。
保护性抗体主要针对IMV和EEV两种感染形式的VACV表面蛋白,因此,可通过这些病毒形式的组合蛋白更好地激发完全保护性免疫[39]。目前,VACV疫苗的研究多集中在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L1R、A27L、B5R 和A33R[40]。多项研究表明,用VACV 的L1R和A33R基因制备的DNA 疫苗及B5R 蛋白进行免疫,可保护小鼠免受致命的VACV攻击[41-42]。RUDRARAJU等[43]研究发现,用编码A27L的重组腺病毒进行单次肌内注射,可保护小鼠免受VACV 的致命鼻内攻击,接种疫苗后10 周,感染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至少可持续35 周。研究发现,一种无病毒编码VACV A27L 蛋白的DNA 疫苗制剂可刺激产生A27L 特异性IFNγ,并于接种7 d 后提高体液免疫力[44-45]。
包膜蛋白在VACV 形态发生的各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A27L 蛋白利用与细胞表面的肝素分子结合促进病毒对细胞的附着,并与A17L蛋白N-末端F1、F2 位点相互作用,锚定在病毒膜上。A28L 蛋白参与VACV 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A28L 缺失的病毒突变体不能进入细胞开始感染过程。除了可帮助锚定外,A17L 蛋白可将A26L、A27L 和D13L 蛋白锚定在病毒膜上,并帮助D13L 蛋白实现稳定膜弯曲的作用。A36R 蛋白在病毒体的细胞内和细胞外运动中均起重要作用。A36R 蛋白与驱动蛋白-1 相互作用,参与微管介导的胞内运输。而A36R 蛋白Tyr112和Tyr132磷酸化后,与Nck、WIP 和N-WASP 组成的三元复合物及Grb2 结合,诱导肌动蛋白成核,并促进肌动蛋白的形成。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对这几种蛋白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应抗病毒药物在病毒形态发生各时期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