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勇
摘要:明嘉靖年间,明蒙边境因绝贡事件导致冲突升级,最终酿成庚戌之惨剧。而将明蒙关系推向不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则来自于叛逃至土默特地区白莲教众的唆使与挑拨。《世宗实录》《万历武功录》《赵全谳牍》《云中处降录》等史料对这段历史均有描述。吕明镇起义作为大同地区白莲教徒外逃的历史起点,在起义时间、参与人员以及外逃原因方面上述文献记载各有不同;而弟子赵全作为嘉靖中后期推动明蒙冲突升级的重要人物,承继师命潜伏隐蔽,秘密煽动教民反叛,事发被迫入蒙描述,文献史料记载大相径庭。以文献资料对比和史学理论分析,来初步对吕赵等人物及事件进行甄伪辨析。
关键词:吕明镇起义;赵全入蒙;隆庆和议
中图分类号:K248.2;D69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0-0124-04
Distinguishing of Some Problems About
White Lotus Defection to Tumote in the M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Yang Xiaoyong
(Datong Normal College, Datong 037039)
Abstract: During Jiajing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conflict between Ming and Mongolia gradually escalated due to the reject of tribute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tragedy of Geng Xu. The key factor pu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g and Mongolia to be abnormal was the constant instigation and provocation of White Lotus believers who defect to Tumote. There are many records about this such as Shizong Shilu, Wanli Wugonglu, Zhaoquan Yandu, Yunzhong Chujianglu. Lyuming Town Upris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fection of the White Lotus in Datong. However, the records of this is quite different in aspects such as the time,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reason for the defection in the above literatures. The disciple Zhao Quan, an important figure to promote the escala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ing and the Mongolia in the middle and late Jiajing Period, succeeded his teachers order to lurk in secret, incited the people to rebel secretly and was forced to enter the Mongolia, which is also recorded quite differently in the literatures. This paper makes a distinction on those figures and incidents from the contrast of literatures an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theories.
Keywords: Lyuming Town Uprising; Zhao Quan entered Mengolia; Longqing Peace Treaty
明自洪武年间便开始面临着来自北方蒙古部族的威胁,蒙古铁骑的侵扰与明朝兴衰相与始终。明初,朱元璋父子主动出击,不断掀起对北元的征讨。但自正统年来,经历了“土木之变”的明王朝国力衰退,由攻转守,特别是嘉靖年间,蒙古因绝贡政策对明边境进行规模化袭扰。“庚戌之变”庚戌之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中蒙古铁骑直逼京师,将袭扰推向高潮,由此也拉开了近30年的明蒙强对抗时期。而推动明蒙对抗甚至走向极端化的幕后黑手就是外逃土默特地区的雁北白莲教教众。
对于叛逃问题,首要认知的是外逃人员人数及缘由。关于人数问题,“隆庆和议”后《明实录》中记载俺答汗移交外逃首脑有九人:赵全、张彦文、李自馨、刘天麒、赵龙、王廷辅、吕西川、吕小老、马西川。而《赵全漱犊》《云中处降录》《万历武功录》以及《明世宗实录》中则增有丘富、萧芹、周元,其人数不过十二人。对于叛逃缘由,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上述人员多与嘉靖三十年(1551年)对古今时间采用夹注说明,同样年份仅注释一次。为不影响引用效果,引用原文中的年份不注釋。
发生在大同地区的一场并不起眼的“吕明镇起义”有着密切关系。十二人之中,赵全、丘富、马西川、周元四人为吕明镇之徒;李自馨、王廷辅为赵全之徒,吕明镇徒孙;赵龙为赵全弟,吕西川为吕明镇幼子,吕小老为吕明镇结义兄弟,十二人中有九人与吕明镇有着较为密切的亲缘和附属关系。由此要研究外逃白莲教众问题,是无法避开“吕明镇起义”这一事件的。
一、“吕明镇起义”记载之勘校
吕明镇起义在明代历史上众多的暴动起义中并不显眼,因为其从起义到吕明镇失败逃亡仅数天而已。与明代历史上的其他白莲教起义相比,不值一提,但其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它首次用白莲教作为叛乱精神支柱来推动白莲教的后续起义,后续吕明镇与其门徒的外逃,促使了蒙古土默特地区的大开发,同时也导致了近二十年的明蒙关系极端不正常化。但没有专门的文献资料对此次起义进行记载,甚至对于领导者吕明镇也只有零星文献中有所提及。
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中载“三十三年正月,静乐人吕鹤,约赵全、王廷辅、杨通等亡归虏”[1]51。
《世宗实录》载“嘉靖三十年春三月壬申初八,以侍郎史道莅开市事……俺答市毕,冬十一月,入掠大同”。[2]6554
方逢时的《云中处降录》载“嘉靖三十年,妖人吕老祖以白莲教惑众,构祸与山西、大同之间,有司捕之急,叛投彼众”。[3]79
焦竑的《通贡传》载“自吕老祖以妖术谋不轨事觉,与其党赵全、李自馨、刘四、赵龙、吕老十、猛谷王、马西川及周元、张彦文之属归俺答”。[4]133只能从有限的资料中来析甄一下“吕明镇起义”的细节。
(一)外逃原因细析
《明实录》中首次提及吕明镇是“以罪亡入敌,挟白莲邪教”[2]6554,《云中处降录》中记载“以白莲教惑众,构祸与山西、大同之间”[3]79,焦竑的《通贡传》“以妖术谋不轨事觉”[4]133而《万历武功录》并未提及原因。但归根结底,是吕明镇因“白莲教发”而逃,三书记载均无明显差别。
(二)起义时间勘误
《明实录》中记载吕明镇是“嘉靖三十年春三月壬申初八”开马市时至“冬十一月”期间,《云中处降录》也认同“嘉靖三十年”说法,但《万历武功录》中则认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从信史来看,《明实录》记载较为可信。嘉靖三十年(1551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大同马市”,马市的开放牵动着嘉靖皇帝以及嘉靖大臣们的神经。因此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记载巨详,嘉靖三十年春三月壬申初八,马市之后,“吕明镇”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以罪亡入敌,挟白莲邪教”将吕明镇的罪责以及逃亡原因描述得清清楚楚,而“冬十月”的俺答汗能够顺利入侵,也因其“导俺答为患”。而《万历武功录》的“嘉靖三十三年”,只是对“吕明镇”逃亡进行了记述,并未说明其是因为起义失败而逃亡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吕明镇起义位于春三月苏佑开大同马市到冬十一月俺答汗入掠大同之间,而吕明镇逃亡时间在冬十一月前。由此,可以判定《万历武功录》记载有误。
(三)外逃人员甄别
嘉靖三十年(1551年),吕明镇起义失败之后,随同吕明镇进入土默特地区的白莲教徒有近千人,那么第一次陪吕明镇进入蒙古地区有哪些人呢?
《云中处降录》中记载有“赵全、李自馨”而“马西川、吕老十、猛谷王各先后亡命”[3]79,《明实录》载“赵全、丘富、周原、乔源诸人”[2]6554,《万历武功录》载“赵全、王廷辅、杨通等”[1]51。《通贡传》中有“赵全、李自馨、刘四、赵龙、吕老十、猛谷王、马西川及周元、张彦文”[4]133不同文献记载均不同。根据佚名《赵全谳牍》记载“全慌惧,带领见在草地妾李氏、男受子即赵有库、管定子即赵有仓、幼女三人,及见获弟赵龙、伊见在草地妻许氏,弟赵恺,各不合与浑源州见获民王廷辅、山阴县见获民李自馨并见草地妻梁氏……等二十口,各亦不合由宁虏堡师家口出边,一同投顺北虏俺答男铁背台吉部下为兵。”[5]109
赵全下文会叙述,李自馨、王廷辅两人书中记载是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进入土默特地区的。因此《云中处降录》中的“李自馨”与《万历武功录》中的“王廷辅”均属于谬录。而《通贡传》中“李自馨、赵龙、猛谷王”也属于谬录。嘉靖三十年,跟随吕明镇进入土默特地区的有“赵全”“马西川”“丘富”“周元(原)”四人以及属下近千人叛逃蒙古的。因此,可以认为《明实录》中记载的内容较为可信。
二、“赵全入蒙”记载之勘校
赵全是嘉靖三十年的吕明镇起义中绝对的核心骨干,作为雁北白莲原教首吕明镇的关门弟子,也是嘉靖后期搅动明蒙关系恶化的关键人物之一。赵全是山西镇云川卫右所百户赵雄属下家丁,居住于左卫四峰山村。赵全之入教源于“吕明镇”可窥阴阳。《万历武功录》载“鹤号称庐山祖师吕明镇,又名吕二,号称吕老祖。专以白莲教为务。鹤能识纤纬,言未来事,验如神明。”[1]50文中的吕鹤即为“吕明镇”。赵全与丘富听说此事,便拜入呂明镇门下。嘉靖三十年吕明镇起义失败后,由于宣大总督苏佑对白莲教教首追查颇紧,吕明镇携弟子赵全等人从杀虎口逃离大同,进入蒙古地区也是史实。
由于赵全在嘉靖时期明蒙方面,地位较为特殊,身份较为敏感,因此包括《明实录》在内的文献资料均对其有详细的记述,甚至有专门书籍《赵全谳牍》对其进行记述,但不同资料记述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在叛逃时间、叛逃原因、叛逃人数方面均有不同见解,笔者试重新梳理一下赵全北逃之事。
(一)赵全叛逃的时间之析辨
不同的文献资料对赵全外逃至土默特的时间记载有不同的记述。
佚名《赵全谳牍》中载“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本村梁天禄宣称要将白莲教禀官执法,全慌惧,与浑源州见获民王廷辅、山阴县见获民李自馨并见草地妻梁氏……等二十口,各亦不合由宁虏堡师家口出边,一同投顺北虏俺答男铁背台吉部下为兵”。[5]109
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中载“三十三年正月,静乐人吕鹤,约赵全、王廷辅、杨通等亡归虏。”[1]51
《明世宗实录》中载“嘉靖三十年春三月壬申初八,以侍郎史道莅开市事,给白金十万,开马市于宣府、大同,次及延绥、宁夏。叛人萧芹、吕明镇者,故以罪亡入敌,挟白莲邪教,与其党赵全、丘富、周原、乔源诸人导俺答为患。俺答市毕,冬十一月,入掠大同。”[2]6554
由以上文献来看,赵全在“嘉靖三十年”“嘉靖三十三年”“嘉靖三十四年”均有逃亡的历史记录。如何判断赵全入土的确切时间,相较记载信史而言,《明实录》较为可信,但《赵全谳牍》却对赵全逃亡之事有着详细的逃亡记录,不得不说,双方面各有千秋。
赵全外逃时间,现在没有办法进行确认,但如果仔细分析相关资料,会发现一些端倪。在《静乐县志》《大同县志》等地方文献中有关于雁北白莲教教首“赵全”等词语的记载。赵全等人是大同地区本地人,加之当地驻军很多为白莲教徒,且走私频繁,来回明蒙两边较为方便。是否可以做如下推论:赵全是在嘉靖三十年起义失败后随同吕明镇进入蒙古地区,后为传教及蛊惑人口外逃而又随吕明镇返回大同地区。这种说法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明实录》与《赵全谳牍》中记载并无矛盾。前者以“萧芹、吕明镇”为首,赵全只是众多党羽之一。后者则以“赵全”为中心,是为首领。白莲教内规矩等级森严,而赵全地位的改变,是源于“吕明镇”被杀后,赵全继任教首身份的重要变化。
赵全随吕明镇逃到土默特地区后,又因赵全名声不显或主动请缨,与其师重返大同地区,在周边经历了近三年的苦心经营后,由于传教活动被发现,于是赵全二次被迫逃亡。《明实录》中记录的是赵全第一次随其师入蒙记录。而《赵全谳牍》则是第二次。三年的经营,经历了其师吕明镇的被捕后的慌乱后,赵全逐渐取代其师,掌控了大同地区的白莲教实权,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班底,收取了自己的门徒,成为继“吕明镇”之后的大同地区的教首,而赵全的势力以及能力远远超过其师吕明镇,这也是赵全后来外逃土默特地区,其受重视程度与控制部曲人数远远高于其他人的重要原因。
《万历武功录》中关于赵全外逃的时间记载与前两者有很大差别,个人认为其记载过程中,有所缪差,故此,赵全外逃时间有两次,为嘉靖三十年与嘉靖三十四年。
(二)赵全外逃人员之析辨
根据《赵全谳牍》记载,赵全自返回大同后,经过三年的传教,而被本村梁天璐威胁报官,赵全无奈之下带领家人门徒朋友二次逃离大同,又入土默特地区。那么,随同赵全二次入蒙的究竟有哪些人呢?
首先有其族弟赵龙。赵龙作为“隆庆和议”达成之后俺答汗向明廷移送的九名叛逃首脑之一,仅在《赵全谳牍》中有提及。相较于《实录》等时间推断,赵龙是赵全返回大同后发展的亲族和心腹。其进入土默特地区的时间,应该是赵全二次入蒙的“嘉靖三十四年”。
其次是李自馨与猛谷王(王廷辅),二人是赵全的心腹和死党,是吕明镇被捕后赵全发展出的新的骨干力量。《赵全谳牍》中记载,李自馨与赵全等携家带口投靠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被安置在丰州滩,“造室力农”,赐名“把汉笔写契”(蒙古语为书吏)。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始,李自馨与赵全等人引俺答汗等蒙古骑兵,十二次对明边境进行骚扰。隆庆和议后,李自馨与赵全等八人被俺答汗逮交明方换取把汉那吉,被明朝处死。由时间来看,两人出现的时间节点是在嘉靖三十三年至四十二年期间(1554—1563年),这可以确定赵全首次入土默特,李自馨与王廷辅并未跟随,而是赵全与吕明镇返回雁北地区发展的新的骨干力量。
《赵全谳牍》中记载“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与浑源州见获民王廷辅、山阴县见获民李自馨并见草地妻梁氏……等二十口,各亦不合由宁虏堡师家口出边,一同投顺北虏俺答男铁背台吉部下为兵。”[5]109
由此可见,赵全二次进入土默特地区,是带着后来板升地区重要首领一起外逃的。而板升四天王即“族弟赵龙”“王廷辅”“李自馨”与“赵全”也终于得以聚齐。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的告发,使得赵全无法在大同地区立足,迫使赵全等人携家带口仓皇出逃。
《赵全谳牍》载“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本村梁天禄宣称要将白莲教禀官执法,全慌惧,带领见在草地妾李氏、男受子即赵有库、管定子即赵有仓、幼女三人,及见获弟赵龙、伊见在草地妻许氏,弟赵恺。”[5]109
不同于首次出逃,此次出逃是有一去不复返的诀别之意。
《云中处降录》中载“嘉靖三十年,妖人吕老祖以白莲教惑众,构祸与山西、大同之间,有司捕之急,叛投彼众。其党赵全、李自馨等率其徒千人从之。”[3]79
其中李自馨并非是第一次进入土默特地区的白莲教骨干力量。而是嘉靖三十四年随同赵全进入蒙古地区的。猛谷王即为“王廷辅。”
《万历武功录》中的“王廷辅”、《通贡传》中“李自馨、赵龙、猛谷王”等都是同类问题,均是作者无法确定的谬录。
由此可见,赵全等人首次进入土默特地区是嘉靖三十年,在吕明镇起义失败之后,败退到蒙古地区。其人数大约为“千余众”,包括主要的骨干力量,如“赵全”“丘富”“周原”“乔源”,还有教首萧芹和吕明镇,以及军士“马西川”。其主要骨干力量和活动范围初步转移到土默特地区。嘉靖三十年的白莲教北撤让大同地区白莲教组织出现了空白档时期。赵全的回同,填补了空白。从而构建了以赵全为首的新的白莲教领导核心。但嘉靖三十四年,赵全等人的被迫二次北逃,則是大同地区白莲教彻底北移的标志。自此之后,赵全等人的活动范围和传教区域局限于蒙古“板升”地区。彻底放弃了大同地区,这也是导致赵全等人十二次率领北虏肆无忌惮地侵袭大同地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结束语
《世宗实录》《赵全漱犊》《云中处降录》《万历武功录》等为代表的明代嘉靖时期的卓越史料对研究明中期明蒙关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以吕明镇、赵全等为首的白莲教徒虽然在明蒙边境处理上恶行多多。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他们也是山西人走西口的首批开创者,更是青城“呼和浩特”的主要奠基和修建者。在文献中挖掘历史史实,必须坚持不断的求真纳实和持续的甄伪辨析,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历史真相,展现历史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中[M].薄音湖,王雄,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四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2]明世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3]方逢时.云中处降录[M].薄音湖,王雄,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4]焦竑.通贡传[M].薄音湖,王雄,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5]佚名.赵全谳牍[M].薄音湖,王雄,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